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径119°32'~120°08'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丽水市人民政府驻地。
【地型地貌】 莲都区境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3山脉之间。地型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地势具有盆地格局,四周高山环抱,峰峦连绵高峻,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30余座。境内最高处为南部八面湖山峰,海拔1389米,最低处是下风化村河漫滩,海拔40米。地型大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境内地型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3种。其中:河谷¥原海拔在100米以下,面积192.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2.8%,主要有碧湖平原和遞&平原。碧湖平原面积80.3平方千米,地势平坦,海拔60米~70米,相对高差20米以下。城郊平原面积44.8平方千米,海拔50米~80米,相对高差30米以下。丘陵可分为低丘和高丘,低丘海拔100米〜250米,面积364平方千米,25度以上陡坡面积占78.3%。高丘海拔250米~500米,面积493.1平方千米,
相对高差100米~200米,25度以上陡坡面积占89.16%。低丘和高丘合计面积857.1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57%。山地可分为低山、中山。低山海拔500米~800米,面积319.3平方千米,相对高差200米~300米,25度以上陡坡面积占67.9%。低山、中山合计面积452.8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30.2%o
境内山脉位于大溪以南的属洞宫山北支,位于大溪以北的属仙霞岭支脉,位于好溪以东的属括苍山西端。洞宫山北支主脉,自龙泉市黄茅尖(1929米)向东北延伸,经云和县的鸡头尖(1127.9米),至莲都云和界上有水觅湾(1069米)、李山坟(1062米)、朝头湾(814米),入境经新砺山(1062米)、坳帅(1135米)至莲都、青出界上大路后(1071米)分为两支:一支续向东北,经石步尖、双尖炎、大山尖、大梁山至境内大溪边下端尖;一支向东南,经莲都、青田界上有药湖(1059米),延伸境内水牛相筑(1325米),折往东北莲都、青出界上有草坳(1276米)、八面湖(1389米)。仙霞岭山脉呈西南一东北走向,西南接武义山,东北接大盘山脉、天台山脉。境内仙霞岭支脉有4支,千米以上山峰有千岗顶(1071米)、竹翠横栏尖 (1082米)等。境内括苍山脉主要有两支,名山有天堂山(1010米)、连尖山(994米)等。
【水系径流)莲都境内河流皆属瓯
江水系。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锅帽尖北麓,上游段称龙泉溪,流经云和县进入莲都区大港头镇,与松阴溪会合后称大溪,再经碧湖、水阁、联城、富岭、万象、紫金等乡镇(街道)后入青田县境,与小溪会合后称瓯江,大溪干流在莲都境内长46公里,河道落差43米,流域面积1373.65平方千米。境内主要支流有好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阴溪4条。南部峰源一带溪流(流域面积128.45平方千米)汇入瓯江支流——小溪。
江溪径流量多年平均年径流深850毫米,最大年径流深1585.5毫米,最小年径流深411.5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2.76亿立方米,其中从大溪出境水量11.30亿立方米,从峰源乡汇入瓯江支流——小溪的水量1.46伽彷米。夕审(市)恥進都境多年平均年径流量69.37亿立方米,其中龙泉溪入境水量34.5亿立方米,松阴溪入境水量18.41亿立方米。全区年均出境总水量82.13亿立方米。径流在年内分配不均,5~9月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2/3。大溪河底坡度较小。4条主要支流河床切割深度较大,均属山区性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汛期保持一段时间中高水位,每年10月至次年2月,长期保持在低水位状态。
(莲都区史志办)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2005年莲都区总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略偏多,年雨日接近常年,年日照时数偏少。冬春季节多雨雪,主汛期多暴雨天气,夏秋季节多台风影响,高温干旱不明显。
1.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8.712, 较常年偏高0.6贮。其中,1月、2月、3月、5月和12月平均气温偏低,以1月份偏低最明显,偏低幅度达1.5贮,其余各月均偏高,其中4月、9月和11月偏高均超过2.0以9月份(为28.0丈)偏高幅度最大,达到3.4贮,刷新同期27.4贮的历史新高。年极端最高气温40.2贮,出现在8月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代,出现在1月1日。
2.降水:年总降水量为1468.7毫米,较常年偏多73.2毫米。其中,
3月、4月、6月、7月、9月偏少,以4月份偏少幅度最大,达到43.9毫米,其余各月偏多,以8月份偏多幅度最大,为72.1毫米。年雨日161天,较常年偏少2天,其中3月、4月、6月、7月、9月偏少,以4月偏少最多,达到7天,其余各月偏多,以11月偏多最大为7天。
3.日照:年总日照时数为1523.7小时,较常年偏少157.6小时,其中,3月、4月、6月、7月和9月较常年偏多,以4月份偏多幅度最大,达49.3小时,其余各月偏少,5月份偏少幅度最大,达69.5小时。
【重要天气气候事件】1.冬春大雪2005年冬春冷空气活动频繁,并岀
现数次大雪过程,]月13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莲都区普降大到暴雪,市区积雪量达到8厘米,高海拔地区积雪更深;3月12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和高空南支槽的共同影响,全区普降大到暴雪,市区积雪量为7厘米,此次大雪是我区有史以来,3月份出现的积雪面积最大、积雪深度最深的一场雪,也是丽水市区有记录以来出现最迟的一场雪。
2.低温冰冻
元月1日,受雪后融雪降温影响,市区日极端最低气温达到-5.1, 这也是市区2005年的最低温,各地均出现不同程度冰冻现象,1月17日同样受融雪影响,市区日极端最低气温下降到-2.9t,3月上旬中期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区出现剧烈降温天气,6日市区最低气温达到-1.6贮;13、14日受融雪影响,市区最低气温达5卜1.3贮;12月中旬受强冷空气影响,市区13~19日连续7天日极端最低气温低于,最低气温达-2.9贮。
3.年、秋季连阴雨寡照
2005年冬春莲都区多阴雨天气,1月18~27日、2月6~18日以及2月23~27日全区出现长达1个多月的连续阴雨寡照天气;11月份全区出现少有的连阴雨寡照天气,从11月6日到20日市区几乎无日照,时段内日照时数仅为3.0小时。
4.春夏高温
2005年夏季高温并不明显,倒是春末出现少有的高温天气,4月上旬以及下旬全区出现持续晴热少雨的高温天气4月8日市区出现33.7贮的高温天气,一举突破1988年4月10日莲都区主要气象要素实况
日创下的4月上旬日最高气温33.1乜的历史记录,4月下旬市区两度出现35t以上的高温天气,4月21、290分别达到35.6贮和35.0t;6月25日到7月17日出现持续二十多天的日极端最高气温大于35度的高温少雨天气,为今年夏季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少雨天气过程,另外,7月23日到8月3日岀现了持续十多天的高温天气。
5.春季强对流天气
5月1日中午12点20分左右,市区出现局部短时雷雨、大风、冰雹天气,瞬时极大风速达30.3米/秒 (11级),这是进入21世纪后丽水测站记录中极大风速的最大值。12时至13时1小时雨量达33.5毫米。受此次强对流天气影响,市区及周边乡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
6.汛期强降水
2005年汛期莲都区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5月23日出现全区性大到暴雨过程,市区24小时雨量达到53.4毫米;6月11-120全区再次出现强降水,市曲程雨量达到96.3毫米;6月18日至22日莲都区出现主汛期最强的降水过程,南部雨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郑地过程降水量达到188.2毫米,市区雨量为99.4毫米。
7.台风
2005年台风活动早而多,共有五个台风(海棠、麦莎、泰利、卡努和龙王)登陆浙闽沿海并对全区造成影响,是近五十年来仅次于1990年(六个)台风影响最多的一年。其中以登陆福建连江的 “0505”号台风“海棠”和登陆福建莆出的“0513”号台风“泰利” 影响最为严重。受“海棠”台风影响,7月19至20日全区出现暴雨天气,局部特大暴雨,最大雨量出现在郑地乡,过程雨量达到182.7毫米,市区过程雨量也达到113.4毫米;受“泰利”台风影响,8月31日起全区普降大到暴雨,南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郑地乡过程雨量达到292.2毫米。
& ”秋老虎”
9月12日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秋老虎”开始发威,9月12日至10月1日市区出现11天日极端最高气温工35贮的天数,9月中、下旬全区气温较常年偏高5.0t,市区9月份平均气温达到28.0贮,突破27.4贮的历史最高值。
(蔡振群)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莲都区自然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较好,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土地资源:全区土地面积15.02万公顷,合1502.10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28.52%,丘陵占45.18%, 平原占26.3%。人均土地面积0.40公顷,全区耕地11150.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3公顷(0.45亩)。2005年土地资源开发新增有效耕地面积469.83公顷;土地开发项目6个,面积71.82公顷。
森林资源:1976年全区林木总蓄积量135.01万立方米,1989年201.42万立方米。2002年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绿色长廊、退耕还林建设。2005年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2.034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2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森林资源特点以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最多。樟树、枫香、柏林、苦扌诸等散生各处,无成片林。]990年前油茶林分布较广,莲都区为全省3个油茶重点基地县(区)之一。1994年消灭宜林荒山,1999年实现绿化达标。2005年全区重点公益林面积3.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0.773万公顷,省级2.73万公顷。迹地更新造林834.67公顷;发展阔叶林面积278.6公顷。零星值树13.82万株,抚育幼林664公顷,抚育成林1730公顷。封山育林
35023公顷。
矿产资源:20世纪90年代前,境内发现矿产20多种,分布在170个点,其中金属矿有钛磁铁矿、铅锌矿、银矿等,非金属矿有莹石、花岗岩、泥煤、高岭土等。2005年具有开采证的金属矿有钮矿,非金属矿有装潢粘土(砖瓦窑用材)、建筑石材。矿泉水主要有产自碧湖镇白桥村的永健牌矿泉水,取自地下120米深岩层的循环活水,属于优质偏硅酸重碳酸钙纳型矿泉水。1989年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卫生部、轻工业部联合鉴定为优质矿泉水,其水质含有益人体的钻、钙、锌、硒、硼等30多种微量元素。2001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获得全省矿泉水行业第一张“中国绿色食品证书”.
水力资源:全区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理论储藏量为28.5万千瓦,可开发26.5万千瓦,(其中瓯江干流为 ]9.5万千瓦,属市管辖),莲都区实际可开发量为7.4万千瓦。2005年全区新建成投产水电站5座,11台机组,装机容量8050千瓦,全区并网水电站达93座,装机容量5.6万千瓦。规划“十一五”末,全区并网小水电站计111座,装机容量6.868万千瓦。
生物资源:境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木本植物有93科278属655种,主要分布在山间、山脚坡地、溪坎路旁多被野草覆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1科12种,属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银杏、鹅掌揪、华东黄杉、长叶框等6种。属三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钟树、凹叶厚朴、黄山木兰、短萼黄连、短穗竹、中华水韭等6种。境内自然散生的古、珍、稀树种有南方红豆杉、樟、枫扌诸、漆、榕、罗汉松、槐等56个树种。动物种类较多,其中脊椎动物有5纲,37目,76科,400多种。哺
乳纲有8目,19科,36属,44种,主要有山兔、松鼠、黄鼬、蝙蝠等。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黑鹿;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穿山甲、大灵猫、水獭、獄猴、九江狸、野山羊等。爬行纲有3目,9科,25鳳40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为電。两栖纲有2目,7科,13属,35种,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大鋭。鸟纲有14目,22科,68属,200种,属国家二类保护的鸟类有鸳鸯、勺鸡、白鹏。鱼纲有10g,19科,61属,66种。节肢动物有多足、甲壳、蛛形、昆虫4纲,昆虫纲中天敌昆虫36种。
旅游资源:以“生态•休闲• 养生”为主题,以瓯江流域和自然山水为主线,着力打造“绿色莲都”旅游品牌。2005年风情东西、民俗乐园、五星级华侨饭店等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省级风景名胜区东西岩有江南罕见的石梁、飞瀑胜景,景点景观以奇、险、怪、壮观闻名;南明山寺阁古迹掩隐于远眺如螃蟹形的山崖之中,景区有摩崖石刻58处,自然、人文景观独特。白云山、大山峰等2个省级森林公园景色如画,美不胜收。通济堰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明山摩岩石刻、灵鹫寺石塔、谭宅古民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寿寺、厦河塔、巾山塔、三岩寺等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经保护、开发,资源优势明显。厦河村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巨溪三岩寺、仙渡葛皈村北乡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入选丽水市十大峡谷的峰源乡狒猴峡景色迷人,生态、自然景观保持完好。
历史沿革
【概况)置县(市、区)1400余年,历经括苍县、丽水县、丽水市、莲都区的发展轨迹。
隋开皇九年(589),分松阳东乡置括苍县,置处州,治设括苍。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大业三年(607),括州改称永嘉郡。
(隋代括苍县境包括今莲都区、云和县、景宁县、青田县大部,文成县、缙云县及武义县南部)。
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括州,括苍、丽水二县属括州。八年 (625)省丽水入括苍。万岁登封元年(696)分括苍、永康两县地置缙云县。景云二年(711),析括苍置青出县。天宝元年(742),改括州为缙云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括苍属括州。大历十四年 (779),避德宗讳,改括州为处州,改括苍县为丽水县。《元和郡县志》:“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瀨,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名胜志》:
“以县北七里有丽阳山,故以丽水为名”。《括苍汇记》:“县北七里有丽阳山,下环清溪,县名丽水以此”。
五代十回,丽水县为吴越国地,属处州。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吴越归宋,州县沿前代。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州
为路,丽水县属处州路。
明代改路为府,丽水县属处州府。景泰三年(1452),分丽水浮云乡、元和乡之半置云和县;析宣慈乡、应和乡及懿德乡之半置宣平县。
清代丽水县属处州府,直至宣统三年(1911)七月,除丽水县,划归府兼理。自隋建州设县以来,丽水县历为州、郡、路、府治所。
1991年(清宣统三年)11月25日,光复军光复丽水,立处州军政分府,兼理丽水县政事,上隶浙江军政府。
中华民国3年(1914)行省、道、县三级制,丽水县属瓯海道。民国16年废道,行省、县二级制,丽水县直属省。民国19年省分设县政督察区,属第十一区,后改第二特区。民国24年,改设行政督察区,丽水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37年4月,改第六区,七月改第七区。丽水县均为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49年5月10日,丽水解放,属浙江省第七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丽水县属丽水专区。1950年4月,县府迁驻碧湖镇。1952年1月,撤丽水专区,丽水县属温州专区。5月13H,县府迁返城关镇。
1958年7月、1960年2月,云和、景宁两县先后并入。1961年6月1日,县府迁驻云和镇。1962年4月分县
(国务院6月1日发文),县府迁返城关镇。1963年5月,复设丽水专区,丽水县属丽水专区,仍为专署驻地。1968年11月专区改称地区,丽水县属丽水地区。1986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丽水县置丽水市,仍属丽水地区。2000年5月,撤丽水地区设地级丽水市,撤县级丽水市设市辖莲都区。7月18日莲都挂牌授印。
行政区划
【概况】2000年6月6日,省政府下发《关于撤销丽水地区设立地级丽水市的通知》,决定丽水撤市(县级)设区,莲都区的区划范围与县级丽水市相同。2005年,莲都区辖高溪、峰源、郑地、富岭、太平、仙渡、西溪、泄川、丽新、巨溪、黄村、双黄、严鸟13乡;碧湖、大港头、联城、双溪、老竹5镇及岩泉、紫金、白云、万象、水阁(委托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5街道。全区有369个行政村、22个社区、4个镇属居民区。
2005年莲都区行政区划
表3单位:个续表3-1续表3-2
(莲都区史志办)
人口与民族
【人口变迁】2005年,全区总户数138082户,总人口373840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812户和1078人,上升2.84%和0.29%,平均每户2.71人。全区总人口中,男性190975人,占50.08%;女性182865人,占48.92%。性别比为104(女性人口为100)o 全区非农业人口126857人,占总人口33.9%,比上年增加71()人;农业246983人,占66.07%;未落实常住户口人员2028人,占0.54%。全区出生人数4266人,岀生率11.41%。,死亡人数2375人,死亡率6.35%。。全区迁入人数6342人,迁出人数7034人。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5.07%。。
(刘海勇)
[民族]莲都区是丽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市、区),人口数在浙江省排第二位,是少数民族重点区(县)。有汉族和19个少数民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区少数民族有畲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满族、布依族、朝鲜族、壮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拉祜族、佗佬族。少数民族人口2.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5.9%,其中畲族2万多人,占总人口的5.4%。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区23个乡(镇、街道),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0个,畲族人口占30%以上的行政村44个,纯少数民族村(包括自然村)195个。丽新、老竹为少数民族自治乡、镇,2005年,2个民族乡镇的工农业总产值5945万元,比上年增长5.86%。
附:畲族风情
【概况】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畲族总人口70.96万人,主要分布于闽、浙、赣、粤、皖、湘、黔7省的100余个县(市);浙江省畲族总人口17.09万人,主要分布于浙西、南地区,又以丽水市人口最多,为7.68万人,占45%。在丽水市是惟一的群居性少数居族。畲族, 以农耕地为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与当地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的农业文化,因地理环境的隔绝和民族的凝聚力,至今仍保留着富有自身特色的灿烂文化。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衣、食、住、行、劳作等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和获得物质数量与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融合,逐渐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畲族文化。
婚嫁
【族内婚】同姓不同支,或同支五代后,可婚。
【种两头田】畲族除女嫁男、男嫁女外,有种两头田之俗,即男女双方均为独生,婚后两家合一,供养双方老人,继承双方遗产。
【订婚】 结婚不用礼贴,以言为定。担米酒亦称送日子酒,除送米、曲等物外,并送上结婚的日子单。
[送酒菜】婚时送礼金、酒宴的称大户娶,只送便菜的称三朝酒,只送一只鸡和数斤猪肉、酒的称“壶酒只鸡” 。
【拦路】迎亲时,新郎或赤郎(男方请的能当厨师的民歌手)行至村口、桥头、渡口等处,女方姑娘以荆棘拦路,称“三拦路”,新郎或赤郎要与对方对上歌,递上红包,始得通行。
【供炊具)娶亲时,男方择善炊事的歌手二人,一称当门赤郎,一称赤郎子,统称赤郎,至女方厨房刷锅、烧火。女方年轻女子事先将饮具藏匿;当门赤郎与赤郎子要与对方年轻女子对唱《供炊具歌》,方能取得炊具,开始刷锅、烧火。
【劝酒】女方宴客时,新娘端茶盘,上置烛灯、酒盏、银镯各一对,置中堂首席,由男女歌手对唱
《劝酒歌》劝酒,宾客每人放上一只小红包。宴后,双方歌手对歌至凌晨。赤郎随搬嫁妆的回娶方。嫁妆,除部分生活用品外,有刀、锄、耙、犁、秒、蓑衣裳、筈帽等。
【坐轿】旧时出嫁不兴肩舆,新娘皆步行到夫家,沿途歌唱,亲友互答,称行嫁。民国初期,始有新娘轿。
【泡糖茶】新娘归门,男方设归门酒宴客。宴时,歌手陪同新娘以茶盘托上八碗酥饼红糖茶,置席桌菜碗上,宾客饮后放一红包于茶碗内。
丧葬
【接娘家】俗有父死叔伯为大,母死娘家为大之说。母死,孝子至舅家下贵报丧。娘家闻耗送祭,孝子领子女孙媳至门外跪接。做功德时,孝子及子媳等持香至门外跪接,并唱《接娘家》哀歌。学过师的(即做过阳——活人功德)长者亡故,称“亡故仙师”,床前置香炉,头戴头冠,穿赤、蓝礼服,胸前悬方印,手执马鞭,时忌闻哭声。未做好阳的人死亡,叫白身人,做白身人功德。
【做功德】长者亡故,设功德场,悬绿、白色孝联二十四幅,扛棺至功德场,置灵堂。做过阳者,需置
“师爷间”,内悬“祖图”,其过程分“请神安祖”、“出白朝祖”、“行门烧香”、统兵过十王
殿唱《功德歌》、结尾等,间夹以歌舞。
【炊孝饭】子孙围绕锅台,为死者炊饭,有持香唱《炊孝饭歌》者,有持金竹频频击甑者。以蒸气逸出,人必吉利,炊好孝饭,由孝子盛饭,上插纸筷,供祭。
[送丧礼】 亲人送“大祭礼” 一副,有猪头、鸡、黄豆、白米、纸马、红烛、香、黄酒等样礼品。亲戚朋友送“七礼” 一副,有鸡、猪肉、黄豆、白米、黄酒、纸马、红烛、香等礼品,本族同村或异族邻村的好友送“烧香礼” 一副,有白米、纸马、红烛、香等。
【行棺】除在村头、路口路祭外,边走边唱哀歌,直到墓地。旧时有火葬之俗,后为土葬。
祭祀
【隔岁有余】除夕做麻楼,吃去部分,余置谷柜,至正月半取食,称
“隔岁有余”。
【煨大猪】除夕夜,灶前火炉膛里烧着树根或粗柴,叫”煨大猪” O
【摇竹】正月初一,小孩至竹林摇竹,意为能同毛竹一样长得快。
【送年】正月初五早期,由男人马屋里打扫出来的垃圾装入簸箕,点燃香烛,送到村外倒掉,并烧纸马,称“送年”0
【吃寿饭】春节期间,同村各畲户请五十岁以上逢十年纪的长者吃饭,称“吃寿饭”或“上十饭”,他村亲蝕礼贺寿。
【唠歌】春节来客,入夜对歌,男
客女对,女客男对,老少助兴至凌晨,称“唠歌”,也称“夜歌会”0
【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节”,是日牛不耕田。
【五月五】农历五月初五为“五月节”,以茜草煮蛋,蛋壳成红色,给小孩吃。
【九月九】农历九月初九,过重阳做麻磁、炊九层糕。
【祭土地公】农历二月初二日,设坛祭祀土地神,或以祭品端至田头地角祭祀,祈求丰收。
【祭谢天地】 新谷登场,择吉以鸡、肉、豆腐、新米饭等置门外、田头、中堂,祭谢天、地神及祖先。
I祭猎神]出发狩猎前,拜谢猎仙师(猎神),狩猎归,以猎物为供品,再祭。
崇拜
【概况】畲民崇拜高辛皇和图腾始祖龙麒及三公主,凡节日、嫁娶、出生、寿辰都备礼祭祀。春节挂祖图。
凡男子在16岁后,一般都要进行一次隆重传师学师仪式,为学师人取“法名”,并用红布条把“法名”和传师学师时间写明,挂在祖公杖上给后代查考。认为经过学师的人,活着和死后都有地位,称之为“红身”,未经学师的称“白身人”。一代学师的可穿“红赤衫”,已传子的可穿“乌蓝衫”。如一代不学师,就被称为“断头师”。举行传师仪式时,要在学师厅堂悬挂畲族始祖图和歌颂传师联词的“字花”对联,立祖师香案,供祭品。仪式由“十二六曹”法师按规定步骤、形式、内容进行唱舞,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
“安公祖”,第二阶段称为“引朝”,第三阶段称“度水”。主要情节有“请师爷”、“接神”、
“过九重山”等。传师学师仪式,可一户单独举行,亦可在同一支祖内若干户合起来举行。传师学师简称“做阳”亦称“做树头”,是世代相传的习俗。
服饰
【大襟短衫】 旧时穿麻布,民国后,男以青、蓝土布为料,大襟短衫,下穿长裤。妇女布料同,大襟短衫,衫长过膝,襟边、右衣襟镶以1~3条彩色花边,腰系宽花带,裤至膝下。男女膝下均裹以蓝布。女的常时不穿裙,学师传师时做过王母娘的死后穿红裙。20世纪6()年代后,男女平常所穿服装均与当地汉人相同。
[喜庆衣】男称“郎冠衫”,颜色有深蓝、月白蓝。女称“龙冠衫”,颜色有青、蓝。喜庆衣只有逢年过节、喜庆、走亲访友时穿。
【乌蓝、赤衫】传师的人传师时穿紫青礼服,叫“乌蓝”,被传师的人穿大红礼服,叫“赤衫”。
【头饰】男的一般戴平顶帽,在传师学师时戴画有太阳神像及风云日月的头冠,裹以红布。年长妇女额顶戴有用红丝帕色裹小竹筒制成的
“头冠”,称髻,悬有半圆银片一块,下挂五块小银牌,称“髻牌”,自头顶至脑后披有寸余宽的红绒布,有五、六串白珠盘绕头部,右鬓插有一支银钗,下悬5~7束“鬃须”。女孩留长辫。60年代后平常已无此头饰。
【饰品】妇女喜戴银制手镯、项圈、戒指、耳环等。
【鞋履】劳动时赤脚。平时穿草鞋、木屐,喜庆时妇女多穿花鞋。花鞋面有花饰,鞋尖缀红色丝缨。60年代后鞋履与当地汉人相同。
饮食
【概况】由于畲汉杂居,互相影响,在饮食风俗上,畲族形成一些带地方性,但又区别于汉族的饮食特点。如“火笼当棉袄,辣椒当油炒,火蔑当灯照,番薯丝吃到老”,是旧时穷苦畲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真实写照。畲族大多住在山区,旱地多水出少,有的人家只好以耕作山地过活,食品多以山地作物制成品为主,缺少食油,普遍采用辣椒调味。又认为狗、鳖、蛇是污秽的东西,不宜吃,特别是属龙的人不能吃,说吃了会瞎眼睛。不信的人要吃,也不能放到灶台煮,老人十分忌讳。
【番薯丝饭】用大米和番薯丝放在锅中煮涨后,捞出来放在饭甑内蒸熟,称为番薯丝饭,也称番菇丝饭。现均食纯大米的白米饭,番薯丝饭反被视为稀物。
[番薯面】畲区的粮食作物以稻谷、番薯为主,麦子较少,所以在食品制作上多在大米、番薯上下功夫。番薯除了直接煮熟吃,主要是创成丝、洗淀粉,晒干,放在仓或桶内储藏供备用。番薯淀粉用蒸糕的方法蒸熟,凉硬刨成丝,是畲族的家常菜。
【番薯片】番薯挖回储藏一个来月,等糖化后,煮熟切条晒成半干,用饭甑蒸熟,再晒成八成干,可长期存放,味甜易嚼,作出门干粮与小孩零食。番薯生切片放入滚
水中煮半熟,捞出晒干,用黄砂或铁砂炒制;有的人家把生番薯片或丝用油炸松,味道更香甜,也称番薯片。孩子大人都爱吃。
[苞萝饭】即玉米饭。玉米当地称苞萝。以玉米为原料,主要是磨粉粥糊或做饼吃,是种山者主食。也有人家磨成粗粉拌大米蒸饭。平时多连棒煮熟啃吃,打猎者和小孩会连壳放在火堆内煨熟再去壳明火烤焦啃吃。
【过年侏]即年糕,畲语叫过年侏或米傑。现在普遍用粳米粉或加少量糯米粉揉成团蒸熟,搓成形或放进年糕机挤出来即成,也称白。畲村做的一种叫“黄”的年糕,选用几种灌木烧成灰,再用开水泡出碱水,用来浸粳米,再放进饭甑中蒸透,然后倒入石臼中舂成团,搓出做成一二斤重的课条,凉硬后用灰碱浸存,一般腊月做,到来年3月不坏。黄傑有其特殊风味,煮起来吃,气香质软,农家常杂以青菜、油豆腐、猪肉等进食,用黄酒炒后不硬。畲家常在正月以黄招待汉族客人,备受客人赞赏。
【立夏羹[许多畲民在立夏日,也学汉族烧立夏羹吃。把釉粉或粳米粉,加以笋粒、豌豆、腊肉煮成糊,味道鲜美。用米作主要原料的,则称“立夏饭” 。
【糯米饼】也称麻楼、楼耙。畲家常在春节、尝新米节、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冬至以及做生日、请人背树建房、吃继承田酒等时炊制。糯米浸涨后,用饭甑蒸熟,放在石臼或踏礁中舂成糯米团,再倒入团栾扯成或搓出做成月饼大小,表面敷糖拌芝麻粉,趁热吃,香甜细腻可口。畲家有“冷粽热楼”之说。糯米粉揉成月饼一样大小,煮熟捞出沾上红糖芝麻粉,但味道不如石臼冲的。糯米粉做汤圆,是畲家给工匠下午加餐的常见点心。畲家有句俗语:“小孩生日一双卵(鸡蛋),大人生日量臼饼”。畲家常以杀鸡做麻磁招待贵客。
【狗耳课】也有称清明果、青课、蓬馅,畲民称“狗耳'课”或“狗耳饼”。清明节,浙南地区畲、汉农家都做蓬馅吃。开春后,采回茵叶,浙南各县汉语方言叫“蓬”,做成蓬点心,故名蓬馅。畲语把这种茵叶叫“狗耳”,所以畲民称
“狗耳慄”清明节前几天将蓬晒干捣细,拌入七分粳米粉,三分糯米粉,放在石臼中舂成团,捏出小团,馅以芝麻糠或酸菜腊肉、笋丝、罗卜丝、红枣、赤豆等。底衬筈叶或柚叶、桔叶,放入饭甑中蒸熟,不同的馅有不同的味道,宜人开胃。
【粽子】畲语别称牯角或裹饼。端午节、春节制做,有馅粽、灰汁粽等做法,与汉农家包粽子方法相同。畲民上山干活或出远门,常包粽子作干粮。旧时,新年正月也有以粽子作亲戚的“回篮” O
【吃乌饭)旧时,畲民在农历三月三这天用一种小灌木(稔树,畲语称乌枝,景宁方言称山馒头,云和方言称从芒碎,下霜后其果如黑豆味甜可食)的嫩叶捣碎取汁煎汤,浸糯米或粳米,煮熟后米饭色黑,故名乌饭。还有加入柿叶、枫叶汁添香润色,使之多味而更加乌黑亮泽。吃乌饭是畲族的保健食品,可趁热食用,也可薄摊晾干,存之数日而色味不变,可作馈赠亲友的佳肴。民意传说,吃乌饭上山不怕蚂蚁叮咬。许多汉族吃乌饭时间为农历四月初八。
[尝新米]尝新米原先在农历八月初,即稻谷成熟收获时举行,自改
双季稻谷后,早稻收获期为七月,故而“尝新米”也提前至农历六月举行。因村而异,有的六月第一个卯日,有的第二三个卯日,由稻热程度而定,也有由村人约定俗成,以便新友间互相往来祝贺。尝新米之日,用新米煮出“新米糕”或
“新米饭”,米汤供耕牛饮食。备酒菜,并摘来新稻穗三只或一束,煮熟(有些畲乡不煮),摆上桌案
(需在天空下),放上一碗新米饭,祭祀。邀请亲友邻居同尝新米饭,共庆丰收。
【饮三道茶】畲民爱茶,“三碗茶”为畲族日常待客的习俗。畲族热情好客,是“人客落寮便泡茶”,而泡茶敬客便是“三碗茶”。“三碗茶”,即主人端茶敬茶后,客人不能搁着不喝,或只喝一碗。畲族中有"喝一碗是无情茶”和“好事凑成双”之说,一般要喝两碗,第三碗冲后可以不喝。也有”一碗苦,二碗补,三碗洗洗肚”的说法。只喝一道不声不响走7,女主人会端茶碗向走者泼去。
“三碗茶”后,主人不再冲茶,要是客人讲明十分口渴,则三碗后重新泡茶。在畲族浩如烟海的山歌中,有众多以茶为题材的“茶歌”,如《摘茶盘歌》、《十二月采茶歌》、《茶娘歌》、《敬茶歌》等等。畲族的风俗中也蕴涵着许多茶文化内容,如正月的“出行茶”,腊月的“送神茶”,祭祀祖先的“茶酒”,婚嫁敬奉舅公的
“九节茶”及敬车郎等人的“宝塔茶”等等。在景宁一带闲暇时女客特别优待,摆上一桌咸菜、瓜子等边喝边聊,男客没这个福分,除了可抓把瓜子去剥外,忌去插桌。
[喝大碗酒】畲民喜欢喝酒。畲村的酒以糯米饭加红曲酿的发酵酒为主,这种酒叫红酒。在畲族村有一
种绿曲酒,酒色红中带绿,气香味醇,胜过红酒。酒糟拌糠可蒸白酒。遂昌畲乡有用白曲酿的白酒与蒸憎白酒有别。人们把喝酒断餐不断日看成是生活好的一种表现。现在向市场购瓶酒的量也不断地增加,还有向喝啤酒和低度白酒的方向发展趋势。畲民热情好客,习以酒相待,席间诚挚地劝客人多喝酒,客人喝得越多畲家越高兴,谓看得起畲家人。一碗酒多是一干而尽,豪放爽快。能歌者用歌劝酒。
【吃火锅】畲民平时喜欢吃热菜,家家户户都有火锅(畲语称风炉),边煮边吃。在酒席宴上也用火锅。畲乡有的村办喜事酒席煮大块猪肉,让客人散筵后带回家。畲家比猪肉大块为排场。现这种现象越来越少了,现以讲究菜的式样要多,猪、鸡、鱼等肉都要有。猪肉切小片红烧,以吃不完为排场。
畲族地区产黄豆常以豆做菜。家家户户有一副小型石磨。将豆浸涨磨成浆煮熟,畲家称豆腐儿,略带甜味,调上辣椒,放在火锅上边煮边吃,又热又辣,吃得满头大汗,极为舒服。是畲族的家常火锅菜。
住宅
[概况]房子畲语称寮。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的寮多数散布在山坡上,选择面阳避风有水源的地方为屋基。畲家有句谚语:“造成风水,画成龙”。对村坊绿化向来十分关心,一般村口和后山都有松树、枫树、樟树、苦櫛树、青冈等郁郁葱葱古树,屋边有毛竹、果树,使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林之中。有的村还特地种有芭蕉和篁竹(畲族称孝顺竹),带有南方生活气息。由于山坡地形限制和冬寒夏湿的气候影响,形成这里独特的习惯性房子结构。旧时,最穷困的畲民住棚,即中间竖起一排三、五根树丫。丫上架上横木,两边靠上斜木,扎上小横竹片,盖上茅草或杉树皮。住人、储藏、烧饭、养牲口都在里边。现这种棚除作临时用房外,已无人长年居住。比棚好一点的叫泥间,用黄泥夯成围墙和间隔墙,半腰上架上横木,铺上竹片或小木条,垫上实土为土楼。屋顶盖的是茅草、稻草、树皮或瓦片。旧时,这种房子占多数,现在还有少量可见。會幄册检疑底濟暖M凉。
土木结构的瓦房,过去畲村是很少见的,现很普遍。建筑样式是每排柱子五根,栋柱与二步柱间隔一丈.二步柱与廊柱间隔五尺。前五尺为走廊。中堂,畲民称正厅,照壁在后二步之间,有的人家照壁两边有挟柱。照壁中间钉上木架,设祖先神位。一幢房子最少两排柱,两边牵墙,成为三植,多者五植、七植、九植不等。中堂一般讲究左右对称。偏间多铺地板防潮。前一丈方间为暖间,畲族称堂前。堂前中间摆上方桌,桌下设方形火炉,冬春季节,炉中炭火熄。桌两边是藏放番薯种的木柜,兼作凳子。吃饭、会客、闲聊全在这里。后一丈方间铺对面床,中间是暖间通往厨房过道。暖间光线强,暖和,易存番薯种,冬天特别使人留恋。照壁后无天井,作为厨房。缺点是后方间与厨房光线不足,用木量大,占地面积宽,利用率不高。正屋楼上设谷仓、客房,人口多的人家也设卧室,中堂档上不隔房间。前五尺,档下楼上都为走廊,不设下檐,这是畲族房子的特色。现房子结构有所改进。有许多畲村下山脱贫,已从山上搬到平地来住,靠近出阪、公路,方便生产和生活。
取暖
【概况】畲族冬天取暖主要采用烤火的方式。烤火有两大特点:一是中堂两边偏间的前一方间设暖间以炭火取暖;二是其他较平原地区在灶边火炉塘烧明火烤火。暖间,畲语又称堂前。中堂两边的偏间前一丈方间,中间摆方桌,旧丁设一火炉,用黄泥糊成方形或圆形,烧饭后的灶中炭火铳到暖间来,冬春秋三季炉火不熄,并在桌下挂茶壶烧开水或开水保温。桌板下设竹帘可烘焙,两边壁边设木柜,作凳兼作存番薯种用。会客、闲聊、吃饭都在暖间进行。畲族暖间与汉族的暖间略有不同,汉族人家还备有火笼,即蔑条扎泥钵盛火供一个人烤,而畲族人家则少有。畲族设火炉塘烤火,而汉族即使在山区有柴烧也不在灶边烧火烤,都用火笼取暖,并且会客,闲谈都在中堂或八尺后进行,这是畲汉两族一种明显风俗区别,也是进入畲乡客人需要了解的风俗。不然,到了畲家坐在中堂受冷,进了汉家则走进人家厨房,给人印象是“此人生疏”,不晓事理,遭到冷遇。
【火炉塘】烧饭多用草薪的地方,因灶前不靠壁的角挖一小火塘,形成用杂柴烧明火烤火的风俗。冬天,凡来客都坐到灶边。吃饭、会客都在厨房进行,对歌也边唱边烤火,所以对歌的别称叫“烧火灼”。
狩猎
[概况]畲族分布华南山区,狩猎活动曾经是生产、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狩猎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兽害和增加收益。畲民在未拥有土地所有权而从事农耕前的“耕山”时代,狩猎生产更显得重要和突出。
狩猎生产具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性,可以说畲民有过“家家皆猎户”时代。畲族最隆重的“传师学师”祭祀活动中,射猎师爷神就占有一席,不仅挂有描绘先祖行猎的祖图,还有演示行猎打虎内容。“夜半风腥呼野菜(猎物),强弓毒疾竞相邀”(《临汀汇考》),生动地反映了畲民行猎的景况。
畲民狩猎的工具有土枪、弓弩、弹馅、毒矢和笼、吊等,方法有枪击、驱狗咬、设陷阱、做毒靶、扳石克、置诱笼、藏吊机、放饵弹和熏挖兽洞等,猎获物有虎、豹、野猪、山羊、鹿、獐、狸、灌、猴、刺猬、山狗、野兔等野兽和山禽。
狩猎的方式有个体行猎和组织猎队围捕两种。采用机关、毒饵捕和熏挖、打夜猎者,多为各自单独活动;对于猛兽、大兽、群兽,则组织规模不同的狩猎队伍。有时围追猛兽、大兽或群兽,赶过数村地界,各村猎手也会自动闻讯赶来加入,捕猎队伍就会越来越大多的竟至上百人。组织围猎时猎手们出发前先要校验枪弹(即各人用的铳弹刻有记号,以便以后确认谁打中了头铳),备好刀器和干粮,扎好腰带绑腿,有的“枪头”(狩猎队自然领袖)还备有哨号。有的要举行祭祀活动,备三牲香烛祭猎神,进行问卦;有的村庄附近设有猎神庙,有的向学师祖担的祖炉祭祀 (内含射猎师爷神),祷告“保佑弟子上山铳头落火,铳尾发财”,祈毕鸣枪数响,由一猎手拔取明香插于枪尖,即带队出发。猎神除射猎师爷外,有的地方还有蓝大爷、吴三公、七耳猎神及X X元帅等,各不相同。
一村或数村联合的集体狩猎活动,在搜索追寻出猎物行踪后(如辨足印、放猎狗嗅气味等),“枪头”即凭丰富的经验判断野兽活动、躲藏或逃跑的范围或去向,即指派老练的“神枪手”数人预先守候在野兽可能经过的一个或几个山坳、崖脚等“靶口”,并通知其余 “赶山”人众一定要把野兽带入预先设好的包围圈。如野兽漏网从非靶口通过,则要马上报信,“枪头”重新组织围猎。人多犬猛,野兽惊怕乏力,虽猛兽也在劫难逃。猎获物抬回后,先须向原祭祀的猎神祭献(别村的猎神不管),表示感谢神灵护佑助力。鸣枪数响庆祝胜利后再行宰割分配。
猎获物的分配有规定。第一枪击中者谓“打头铳”,打头铳者得兽头兽皮,不剥皮的野兽则回一部分内脏和一只后腿弯回之处的半>1躯干的肉(约野兽躯干肉的四分之一弱)。野兽未立毙而补上“二铳”的得兽颈,补“三铳”的是按其余部分所有的人均分的两份,野兽打倒而四肢尚未捆起前赶到的也可分得一份。猎狗也参与分得一份。村中有孤寡老弱、丧失劳动能力者也分给一份。谁打头铳二铳,还要剖取猎物身上的铁弹验证。若是头铳铁弹擦皮而过,兽身找不到他的弹头则不算数(不构成致命伤),“二铳”则为“头铳”。若是猎得较小的野兽,烧好大伙同吃,俗称散野神。其分配方式带有原始分配痕迹。
冬季是打猎最佳季节,农事空闲,食兽长膘,皮毛值钱。此时常见个体夜猎活动和集体狩猎队伍。如发现或闻悉野兽伤害人、畜或糟蹋农作物,猎手们迅即丢下农活不召而来,无须祈神,无分冬夏,围捕恶兽。猎人是畲乡的义务保卫者,深得畲民敬仰。若是有人在行猎中被野兽所伤,众猎户都会出资出力为伤者治疗分忧。据方志记载,清末丽水赤坑畲民组织猎队消灭虎害,得到知县嘉奖。如今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口日趋密集,森
林资源过度开发,野生禽兽减少,珍稀野生动物需要保护,已无猎可狩,畲民狩猎活动消减,除个体狩猎外,大规模围猎已少见。
生育
【概况】畲族妇女有传统的勤劳美德,在家庭中地位较高,自古畲民遗弃女婴现象极少。畲族认为不一定要有亲生儿子才叫传宗接代,有女儿,招个儿子来(招婿)也一样,儿女可领养,只有无儿无女的孤老才叫“绝后”。
畲族对生儿育女非常重视,从怀孕到孩子长到十六岁叫“出花园”,都有一系列习俗活动。一旦知道妇女怀孕,家人就对她加倍尊重和照顾,并有许多禁忌。如忌孕妇看戏,因戏服五彩斑斓,动作撩乱,怕会动胎;忌看丧葬出殡,怕生出婴儿兔嘴样豁口;忌入别人产房,戒污秽;忌坐门槛,怕出生婴儿会抽筋等等。产妇做月子,月内忌吹风,忌吃生、冷、酸食物;三餐白米饭,忌食红薯和竹笋;菜以鸡肉、瘦猪肉、鸡蛋为主,一日三次点心,都是鸡蛋或鸡肉,要用菜油煮,认为菜油祛伤,少放盐,加红糖、姜和上等红酒,注重热性带补,忌食寒性食物。产妇做月子期间,亲戚、朋友、村邻送鸡蛋、红糖,一般是鸡蛋20至30个,至亲还要送嫩鸡等,给产妇送食物叫送生母,体现民间互助精神。
孕妇到足月时生产时,丈夫就要赶快请接生婆,邻舍妇女一般都来陪产妇。旧时,接生婆都用土法接生,生男用笔杆断脐带,意为长大后会读书;生女用破开的吹火筒竹片断脐带,意为长大后会管家理财。以往有给婴儿缚手的习俗,产妇用红头绳将婴儿手往背后扎一个时辰,意为缚过手,孩子长大后不会糟蹋别人的东西,所以畲村对作
孽的小孩有句骂语:“你娘生你未缚手!”
婴儿出生后,丈夫必须挑一只大公鸡、一壶酒去岳父母家报喜,酒壶嘴插一朵花表示生女孩,不插表示生男孩,人们一看就知道。当天又将挑去的东西挑回,并带来岳父母家送的一筐30只以上的鸡蛋和一套小孩衣服。家务能脱手的岳母一般都跟来服侍女儿十天半月。
旧时,婴儿出生后,一般人家都行“请夫人”,一是请产妇保护神一陈夫人保佑产妇和婴儿安全,二是告知祖宗先人本日某时出生男孩和女孩。有些人家还向陈夫人许愿,那么就要在“出花园”前某年还愿,叫“谢夫人”。孩子出生后第三天,有的人家要摆酒席,叫 “请三旦酒”或“做三朝”,通知亲戚朋友村邻来吃酒,一般客人都在这天“送生母”。有的人家不请 “三旦”则请“满月酒”,以答谢 “送生母”的客人。满月时,给孩子剃第一次头,称满月头。剃完头,母亲用煮熟的鸡蛋在婴儿头上滚动,意为希望孩子头能长得像鸡蛋一样圆平饱满。滚过头的鸡蛋给邻舍孩子吃,期望孩子今后气量大,会分吃。到周岁前,忌食猪油或肥肉,主要是怕拉肚子;有的人家还忌食鸡蛋,说是怕孩子以后讲话不園应。周岁时杀鱼给孩子吃,叫“开荤”。满月后。带孩子出兴用自家织的水巾(背带)背。水巾为一丈来长尺把宽以精纱织的长带,染蓝色,两头经线留尺余长结缨络。没织有水巾的有空买块蓝土布代替。冷天还加披大人衣服或棉袍保暖。
小孩会站立之后,吃饭时有专用站桶(下大上小中有隔板的圆桶),大人边吃边喂小孩。等小孩长到会坐着自己吃了,桌靠壁的座位作为佩吃饭专席。
每年端午,要用茜草根染红鸡蛋给小孩吃,茜草有防止睾丸损伤作用;经常会用啪啪籽根(草药)熬豆给小孩吃,以活血防肝炎;蜂蛹、蚕蛹、葛藤虫炒给小孩吃,以祛风消食。
2005年区和乡镇、
街道机构及负责人名录
【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
书记:
陈瑞商
副书记:
葛学斌
项旭平
马为民(-2005.10)
任淑女(女)
潘世敏(2005.10~ )
常委:
叶水源(~2005.8)
陈伟达
叶伯军
刘炳亮
王国荣
张继芳(2005.3~ )
吴利明(2005.8~ )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陈瑞商
副主任:
梁新云
叶松青
金立农(~2005.12)
张华军
程敬群
陈萍(女)
党组书记:
梁新云
办公室
主任:
雷勇军
副主任:
汤永华(2005.8~ )
代表工委
主任:
叶品余
农工委
主任:
商跃华
教科文卫民侨工委
主任:
赵宗和
副主任:
刘宣荣
财经工委
主任:
张丽青(女)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
区长:
葛学斌
副区长:
任淑女(女)
王国荣何敏吴新民
卢彩柳(女)
吴小平
区长助理:
盛乐(~2005.8)
童军锋(2005.12~ )
党组书记:
葛学斌
党组副书记:
任淑女(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
主席:
朱祖新
副主席:
徐昆徐惠仁刘世明谢林森李美华(女)
刘宗林
党组书记:
朱祖新
党组副书记:
张继芳(2005.6~ )
秘书长:
卢进
副秘书长:
李光明
叶丽生
雷丽慧(女)
叶慧玲(女)
办公室
主任:
卢进
副主任:
方丽芬(女)(~2005.7)
曲小英(女)(2005.7~ )
科教文卫体委主任:
李光明
副主任:
徐国华
经济委
主任:
雷玉英(女)
提案委
主任:
唐志连
文史委
主任:
王文青
社会法制委
副主任:
叶丽生
港澳台侨民宗委
副主任:
方丽芬(女)(2005.7~)
【中国共产党丽水市莲都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
马为民(~2005.10)
潘世敏(2005.10~ )
副书记:周景海
兰仁生
常委:
徐明
蓝旭君(女)
杨小华(〜2005.6)
周蕴敏(女)(~2005.1)
朱祖胜(2005.6~ )
办公室主任:
叶祖平(2005.6~ )
党风廉政建设室主任:
周陈亮(2005.6~ )
调研教育室主任:
周陈亮(~2005.6)
钟海峰(2005.6~ )
纪检监察室
主任:
陈江涛
信访室(监察举报中心)主任:
蓝伟军
案件审理室
主任:
杨小华(~2005.6)
田志萍(女)(2005.6~ )
执法监察室
主任:
钟海峰(~2005.6)
陆湘阳(2005.6~ )区委纪检员:
徐明
田志萍(女)(~2005.6)
叶旭彪(2005.6~ )
I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法院】
代院长:
陈积华(-2005.3)
院长:
陈积华(2005.3~ )
副院长:
闵龙琪
魏建平
施建伟(2005.8~ )
朱蔚强(2005.8~ )
党组书记:
陈积华
党组副书记:
叶翔(~2005.12)纪检组长:
叶翔(~2005.12)政治处主任:
黄祖培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
张田波
副检察长:
梁守根
越明
熊剑(2005.6~ )
党组书记:
张田波
党组副书记:
金献章(~2005.12)纪側长:
金献章(~2005.12)政治处主任:
吕国平(-2005.6)
[人武部】
部长:
李必和(〜2005.3)
叶菽茂(2005.3~ )
政委:
叶水源(~2005.3)
吴利明(2005.1~ )
副部长:
周益敏(2005.3~ )
【区委工作部门】
区委办公室(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李伟立
副主任:
张爱勤
朱超模
陈鲁军(~2005.6)
李见阳
王振军
区委区府办党委书记:
李伟立
区委区府办党委副书记:
阮小荣
区委、区政府信访局
局长:张爱勤
副局长:
周丽芬(女)
陈华君
区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政府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办公室
主任:
钟金亮(~2005.7)
副主任:
钟金亮(2005.7-)郑南平
保密局
局长:
余红慧(女)(~2005.7)
组织部
部长:
刘炳亮
副部长:
余宗南
虞为粮(女)
刘先林
区委组织员:
徐丽明(2005.6~ )
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
刘先林
副书记:
徐丽明
纪工委书记:
徐丽明工作责任制考评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
刘先林
老干部局
局长:
尤贤福
副局长:
张月霞(女)(~2005.1)
赵礼成(2005.6~ )
党校
校长:
项旭平
常务副校长:
胡宣林
副校长:
王慧珍(女)
宣传部
部长:
叶伯军
副部长:
徐建(~2005.7)
汪强华(~2005.6)
叶建华
潘春旺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
叶建华
副主任:
徐克毅
统一战线工作部
部长:
刘宗林(~2005.6)
张继芳(2005.6~ )
副部长:
叶朝兴
尚小林
刘夏莲(女)
区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区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侨务办公室
主任:
刘夏莲(女)
副主任:
朱海毅(2005.7~ )
政法委员会书记:
项旭平
副书记:
陈伟达
何敏
毛小青(女)
尤晓剑
委员:
张田波
陈积华
吕伟成
熊剑(~2005.6)
档案局
局长:
赵如祥
副局长:
颜锦富(~2005.12)
党组书记:
赵如祥
史志办公室
主任:
朱超模
副主任:
叶剑平
老龄工作委员会
主任:
卢彩柳(女)
副主任:
陈岳波
王晓红(女)
虞为粮(女)
余宗南
办公室主任:
余庆
办公室副主任:
刘晓云(女)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名誉主任:
马为民
叶松青
徐惠仁
主任:
朱祖新
副主任:
虞为粮(女)
尤贤福
王一民
黎永葆
赵日熙
余庆
宋旭霞(女)
办公室主任:
宋旭霞(女)
【区政府工作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主任:
阮小荣
副主任:
陈岳波
雷宏
刘进君
蓝小华
徐伟群
曹瑞鹿(~2005.6)
朱文生(2005.7~ )
叶建光
孙雅青
党组书记:
阮小荣
党组副书记:
陈岳波
区政府外事办公室
主任:
雷宏
区政府法制办公室
主任:
陈岳波
区政府行政审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