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暴雨记录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1020210000151
图表名称: 历史上重大暴雨记录
起始页: 0250.pdf
结束页: 0251.pdf
图表类型: 统计表
分类号: P44
关键词: 永嘉县 自然灾害 灾害性天气

内容

表 2-22 时间 灾害情况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七月 大水,损四千余家。 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五月 两浙水,温州秋苗不收。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五月 大水,城市有深丈余者。 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 水坏圩田。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八月 大水。 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 六月霪雨至八月,水漂民庐,人多溺死。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七月 大水。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七月庚寅 大水。 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春 霪雨苦农。 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1614)七月 大雨。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七月十八日 大水。 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二月 大水,次年大饥。 清高宗乾隆六年(1741) 海溢,沿江田亩淹没。 清高宗乾隆十五年(1750)九月 大水。 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1787)七月 大水。 清高宗乾隆五十四年(1789)五月 大水。 清仁宗嘉庆九年(1804)夏秋 霪雨,伤稼歉收。 清仁宗嘉庆十一年(1806)七月十一日 大水。 清仁宗嘉庆十六年(1811) 三至四月大霪雨,五至七月阴雨兼旬。 清仁宗嘉庆二十三年(1818) 三月十八日大雨如注,延至二十日黎明,平地水深三尺,西山 崩陷里许。八月十三日起又大雨十昼夜,平地水深数尺。 清宣宗道光元年(1821)八月 大水,疫。 清宣宗道光三年(1823)春 霪雨害禾。 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 九、十月之交大雨兼旬,风潮冲没,晚禾歉收。 民国9年(1920) 9月5日至8日大雨昼夜不停,3日雨量600毫米,上塘最高 水位达11.6米(吴淞基面),楠溪江两岸村庄多被淹没。 民国16年(1927) 4月10日起连日大雨,田禾尽没。 民国28年(1939) 7月中旬,大雨。 民国32年(1943) 大水。 1954年 5月25日至6月30日,连续霪雨34天,暴雨8天,总降雨量 达575毫米。农作物受灾。 1955年 5月上旬连续阴雨,农田受淹1万亩。6月17日起连雨5天,农田受淹7000亩,冲毁水利设施118处,死2人。 1958年 5月上旬连续阴雨,农田受淹1万亩。 1965年 8月3日开始暴雨,总雨量323.3毫米,局部地区严重内涝。 1973年 7月5日,降雨量129毫米,受淹农田6万亩,毁田500亩。淹死19人。8月27日,24小时降雨量280.5毫米,1小时最 大降雨81.8毫米,暴雨持续8小时27分,总降雨量达268.7毫米。山洪暴发,61596亩晚稻受淹,6859亩玉米被冲毁,颗粒无收,毁屋49间,死19人。 1975年 8月12日,日降雨量200毫米,最大1小时内雨量42毫米。县城进水,平地水深0.7米。 1976年 5至6月2次梅涝。 1978年 水灾,受灾农田2万亩,成灾0.5万亩。 1980年 8月22日夜间,上塘雨量21.8毫米,溪口公社235毫米,溪下公社144毫米,界坑公社106毫米,山洪暴发,冲毁农田4910亩,倒塌房屋2265间,淹死4人。 1981年 5月2日下午5时20分,局部大暴雨。5.2万亩春花农作物受灾,倒房屋31间,毁坏200间,伤5人。9月21日,鹤盛公社出现大暴雨,上塘地区6万亩农田被淹,死6人。 1982年 11月28日,陡门、古庙、花坦3公社出现特大暴雨。冲毁山塘6处,防洪堤1679米,桥梁24座。农作物被淹4510亩,淹死猪74头,羊94头,牛2头。 1983年 8月25日至26日,大暴雨。昆阳、溪垟、枫林、潘坑等12个公社受灾严重,死3人,毁水利工程145处,淹没农田7600亩。 1989年 4月19日,局部暴雨。瓯渠乡乌坦沙田下坍方,淹没房屋33 间。5月9日至31日,连雨21天,600万公斤春花作物粮食发芽霉烂。9月24日,仁溪乡大暴雨,淹没农田2500亩,冲毁200亩。 1990年 8月1日至3日,大暴雨。12个乡镇受灾,塌屋12间,死4人,淹没农田2500亩。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