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永嘉学派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75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永嘉学派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1574-157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嘉县永嘉学派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关键词: 永嘉县 永嘉学派 特点 历史地位

内容

永嘉学派在南宋时期思想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永嘉学派注重事功,重视史学研究,对明清之际的浙东学派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人产生很大影响。黄宗羲著《宋元学案》,称誉永嘉学术。全祖望在修补原本中,对永嘉学派更大力表彰,有一恰当的评价:“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龂龂其间,遂称鼎足”(《宋元学案》卷54《水心学案》上)。谭嗣同亦极推崇永嘉学派:“极言道德性命无补于事,而以崇功利为天下倡,盖欲外御胡虏,内除秕政耳,使其道行,则偏安之宋,庶有豸乎”(《谭嗣同全集》增订本下册)。
  永嘉学派的学术思想,具体说来有下列三个特点:
  “明夷之夏别”,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当时民族矛盾尖锐,金兵所到,庐舍为墟,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及陈谦、王允初等人都是坚决的抗战派,其中很多人曾亲自指挥军队抗击过金兵,在抗击完颜亮大兵南下和开禧北伐中取得战功,薛季宣保全湖北之武昌,叶适守御建康,陈谦、王允初捍卫襄阳、安陆,均名垂青史。他们还著书立说,以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生徒,希望恢复中原。训释《春秋》,本着“尊王攘夷”精神,教育人民当明“夷夏之别”。他们研究兵法、兵制、考查山川地理,以明了敌我形势。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南宋永嘉学派成员研究《春秋》有15家,专著19部。孙诒让认为“其书于治乱得失,推论明切,又多引后世史事参互验证,以阐教戒之旨”。现存3部即陈傅良《春秋后传》12卷,戴溪《春秋讲义》4卷,黄仲炎《春秋通说》13卷。研究兵制兵法著作有11部,现存陈傅良《历代兵制》8卷,钱文子《补汉兵志》1卷,研究地理有18家,著作23部,现存周去非《岭外代答》、陈武《江东地利论》以及薛季宣《九州图志》残篇《幽州图志》。
  重视史学研究。为振兴南宋,转弱为强,永嘉事功学派学者希望考求历代国家成败兴亡道理,因此研究历史风气极盛。根据孙诒让《温州经籍志》所载,永嘉学派中著述史书作者有25人,著作43部。现存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20卷,朱黼《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28卷,王致远《开禧德安守城录》1卷,其他散失殆尽。徐自明是永嘉枫林人,孝宗淳熙五年进士,晚年官至永州(湖南零陵)知州,所著《宋宰辅编年录》一书,起自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05),记载两宋十三朝250余年宰相、执政大臣任免情况,叙事翔实,注解精简,史料价值极高;王致远《开禧德安守城录》,记载其父王允初(永嘉千石人)于宁宗开禧二年(1206)守住德安府治安陆108天战绩。
  重视实际问题,研究实用之学。《周礼》是战国期间著作,详细记述西周以来的政治、经济制度。王安石变法时,为托古改制,曾亲加训释,写成《周礼义》一书,在书序中说:“其法可施于后世,其文有见于载籍,莫具乎周官之书。”同样,永嘉学派成员学者为整顿吏治,改革财政制度,达到国家富强,也对《周礼》大加研究,这和承受王开祖学术思想有关。南宋后期,永嘉学派成员王与之著有《周礼订义》,采集前人注说51家,其中南宋时期永嘉学者及其门徒12家,实际上还有许多永嘉学者研究《周礼》未为该书所录。他们研究《周礼》,是以《周礼》究古今之变,衡量宋代制度得失。现仅存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11卷和王与之《周礼订义》80卷。后者是一部编集和订正前人训释《周礼》的著作。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