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群众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66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群众体育
分类号: G812.7
页数: 5
页码: 1151-115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嘉县体育群众体育情况。
关键词: 永嘉县 体育 群众体育

内容

第一节 农民体育
  农村传统体育有武术16项,棋类14项,游戏体育17项。
  武术
  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瓯渠吴氏始祖吴溁(号孚叟,赠武节大夫)传入南拳。至1990年,已历经31世,748年。19世纪60年代,吴氏第22世吴通辉(字汝彩,号玉山)在瓯渠创办玉山书院。清德宗光绪七年(1881)吴通辉逝世后,由其子、武秀才吴承球(1843~1910)续办。承球擅长内家提放功夫,进退敏捷,能“置刚柔于进退之中,运四两引千斤之法”,其胞弟吴承玕(1848~1928)、子吴善卿均系当朝武举人,奖赐120斤大刀2把(现家存1把)。从吴承球祖父吴天笃开始,武技代代相传,是颇具影响的武术世家。
  瓯渠全村400多座房子,几乎座座设有拳坛,农民习武成风,素称“武术之乡”,谚云:“瓯渠雄鸡也有三路柴(柴指棍棒,意喻雄鸡也会武功)”。
  路口乡杭廓村有一经历三朝九帝的武术世家。一世廖崇党,官封武信郎;二世廖济川,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1771)中武举;三世廖庆梁,宣宗道光十三年(1833)中武举;六世廖岩文,德宗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武案元(府试第一名)。廖家武技一脉相承,至今已传九世,是永嘉武术史最长的世家之一。
  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塘岩门村陈百川、渠口村叶凤魁中武进士。民国14年(1925)3月,永嘉鹰爪派拳师陈志帅(白泉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国考比赛”,获第96名(参赛5000多武士,录取400名)。民国18年(1929)10月,瓯渠吴承球之侄吴恩侯应邀担任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第一次武术擂台赛评判委员。此外,梅岙的鲍仲英专长双刀,花坦小坑(今名霞山)村的汪雪垒、汪瑞雪兄弟俩有手捏破毛竹的硬功,擅长猫儿擂、口针之技。
  上塘镇嶂岙村60多户,家家练拳,被称为“小瓯渠”。400多户的下日川村,设有20多个拳坛。有的村庄在节日活动中安排武术表演。枫林镇有每年正月初一组织武术表演的传统,1987年后改为农历每年二月廿一日进行武术表演,场面隆重热烈。
  建国初期,部分老拳师在当地招徒授拳,少数出县教拳。1956年元旦,在县首届群众体育运动大会上,第一次安排国术表演赛。1959年举行的县首届全运会和国庆节运动会,均安排武术表演赛,并选拔二人参
  瓯渠武术
  枫林一年一度武术节
  加温州地区农民运动会(在丽水举行)武术比赛。1982年10月1日,鹰爪派老拳师陈志帅参加温州市武术表演赛,11月又赴杭州参加武术表演。1984年6月18日,成立永嘉武术挖掘整理小组,编成《永嘉武术拳械录》,列举永嘉流行的武术有南拳、北少林拳、捕俘拳、长拳、太极拳、武当降龙十八掌、黑旋风十八罗汉、神功法共8种,205个套路(徒手148套,器械53套,对练4套)。1986~1990年,先后举办7期青少年武术培训班,参训学员771人次,组织6次武术公开表演,观众7000多人次。其中1988年3月24日第4次农民武术公开表演后,选拔12名高手参加温州市首届农民运动会武术比赛,1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
  棋类
  明代,永嘉围棋名列全国三大派(永嘉派、京师派、新安派)之首。主力名手有鲍奕忠、李冲。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象棋普及农村各地,其中枫林、岩头尤为突出。
  建国后,中国象棋一直深受农民群众喜爱。枫林镇80%的农民(包括部分妇女)会下棋,宾至常以棋相待。1984年,该镇被县府命名为“象棋之乡”。1985年,枫林镇成立象棋协会,到1990年,共举办7届象棋比赛。岩头、上塘、黄田、桥头等地,象棋也十分盛行。
  赛龙舟
  永嘉楠溪“五色龙”(红、黄、蓝、白、黑)是温州地区最早的龙舟。龙舟比赛在每年端午节进行,初三、初四开始活动,初五达到高潮。上塘地区“五色龙”分布于五个村。民国37年(1948)后,赛龙舟一度中止。1986年重新恢复。
  游泳
  永嘉境内水系成网,清流遍布。沿溪两岸农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每到炎夏,常下水沐浴消暑,也学会了一套游泳本领。普及面较广的有沙头、溪垟、港头等乡。沙头高浦村被称为“游泳之村”,村民(包括妇女)十有六七会游泳。1960~1966年,在上塘先后4次组织横渡楠溪江,共500多人次参加。1971年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5周年,全县7个区组织发动了3600多人,在各地分头横渡江河,形成一股游泳热潮。
  少林拳在农村(下日川)
  第二节 职工体育
  民国30年(1941)11月县体育会成立后,举办女子篮球赛、男子篮球赛、小学生球赛、中学生球赛和越野赛跑五项民众体育锦标赛。
  建国初,县、区机关干部和厂矿职工普遍开展早跑、早操、工间操,并建立早操点名考勤制度。球类活动也较活跃。1954年4月4日,在温州人民广场举行永嘉县首届职工体育运动会。1957年,机关、厂矿单位推行第三套广播体操,广泛开展工间操。1959年后,每逢元旦、“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均组织机关、厂矿各单位职工参加的体育比赛。此后逐步形成届次化、制度化。1959年,举办各系统(单位)篮球、乒乓球锦标赛。1962~1964年,举办等级赛,实行升降制。1963年后,举办12届县级棋类比赛,5届“永嘉杯”象棋赛,4届围棋赛,1届“棋迷杯”围棋邀请赛,9次棋类邀请赛和对抗赛。1975~1990年,共举办8届职工篮球赛、7次分片赛和邀请赛。1983年,永嘉化工厂潘锦山和施建纲获省桥牌双人赛冠军,1984~1988年,永嘉共获三届市桥牌双人赛冠军和三届团体冠、亚军。
  1959~1990年,有27个县直属单位(系统)举办球类、棋类等项比赛65次,计4577人次参加。
  1980年前,老年人大多就地、分散锻炼。活动项目有打太极拳、舞剑、练气功、慢跑、爬山、散步、下棋、钓鱼等。1984年冬,县体委和老干部局合办为期50天的鹤翔庄气功学习班,学员70人。1985年6月,县体委召开老拳师会议,挖掘和抢救老一辈武术精华。1987年,举办离休干部舞剑、太极拳培训班。至1990年,共举办6届离休干部象棋赛,计200多人次参加。
  80年代初,陈乐天(康瑾)在上塘、清水埠等地多次举办老年人铜钟气功学习班。1986年4月,县气功协会成立,经常组织气功爱好者练功。
  建国初,妇女体育局限于机关、学校,主要项目为广播操、打乒乓、跳绳、踢毽子等。1960年“三八”节,举行永嘉县首届妇女运动会。1988~1990年,先后开了2~4届妇
  晨练
  妇女运动会
  女运动会,形成制度化。
  第三节 体育社会化
  1985年,罗浮区工业供销公司经理杨国松率先赞助1500元办棋赛,嗣后一些单位纷纷资助体育事业。至1990年,赞助单位20个,25次,计53695元。
  单位合资办体育比赛有:银行系统“工行杯”、“储蓄杯",财税系统“财税杯”,工会系统“群众杯”、“健康杯'',保险公司“保险杯”,城建局“环保杯”,邮电局“邮电杯”,电业局“电业杯”,个体协会“光彩杯”、“金马杯”、“银蛇杯”,粮食系统“永粮杯”,化工厂“永化杯”。另外还有多单位集资的“楠江杯”、“永嘉杯”、“妇女运动会"、“幼儿体育晚会”等。5年来,合资单位30多个,59次,金额计161863元。
  此外,县属25个单位(系统),自己出资、合资搞体育竞赛50多次,经费在20万元以上。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