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6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设施
分类号: G526
页数: 3
页码: 1067-10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08年到1990年永嘉县教育行政设施的情况。其中包括校舍、设备等。
关键词: 永嘉县 教育行政 设施

内容

校舍
  清末,中小学堂的校舍基本上为庙宇、祠堂和租借的民房。德宗光绪三十四年(1908)建于枫林的楠溪高等小学堂,为近代永嘉(现境)最早最大的校舍,学校占地4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民国29年(1940)8月,筹建于渠口的私立济时中学新校舍落成。33年(1944),全县中小学1930多所,校舍新造约200所,利用祠、庙扩建540所,还有1190多所均办在祠、庙内或租用民房。至建国前夕,全县有校舍190幢,建筑面积共52600多平方米,大多破旧不堪。建国初,依靠民办公助,社会献工献料,师生勤工俭学,中、小学校舍逐步得到改善。1953~1960年,先后扩建、新建12所中学校舍。1961年,全县拥有88个正规教室,租借民房2540多平方米。“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校舍被侵占,成为厂房或作他用,岩坦区中心小学变为派性武斗指挥部。1979年,被占用的校舍陆续归还,首次追加教育费10.5万元,其中用于修补危房5.1万元。此后,市、县不断拨款维修危房。1987年,全县有750所学校受强台风袭击,损失严重。1984~1988年校舍修建费中,省市补助141.28万元,县财政拨款361.3万元,教育事业经费调剂360.2万元,乡镇集体和个人集资910万元。乡村学校修建校舍,由地方分级负责解决,县教育局酌情给予补助。1988年,基本达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凳桌”。
  1985~1990年,新建、改造校舍17.11万平方米,总投资3349.1万元,其中群众集资2050万元。1989~1990年,校舍基建投资1778.1万元,其中预算外投入1058.4万元,占59.5%。1990年,全县905所学校,有校舍1370幢,建筑面积43.51万平方米,分别是50年代93幢、2.59万平方米的14.7倍、16.8倍,其中四层教学楼12幢,三层教学楼55幢。尚有危房53幢,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危房率从1983年的22.4%降到3.2%;借用祠庙212座,建筑面积69.7万平方米,占15%。
  设备
  清末,小学堂设备非常简陋。民国时期,规模较大的小学有少量图书、仪器、标本。民国30年(1941),私立济时中学设医疗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配有显微镜10余架和其他仪器标本,购置图书6328册。33年(1944),全县各级学校设备达部定标准者约250所,简陋者约100所。建国初,各乡村发动群众捐献,积极筹集资金,置办课桌凳和教具,有的教师自己动手制作,以解决教学之需。县文教科向地区教学仪器供应社购买仪器,供应中小学。1960年9月,省拨2.47万元,供各类学校购置仪器设备。1962年,永嘉一中的各类教学仪器、模型、设备有522件,价值1.05万元。此后,中小学陆续购置图书、文体、卫生等设备。“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校设备被严重糟蹋,永嘉二中(前身为济时中学)的贵重仪器毁坏殆尽。1978年后,设备不断充实更新。1979~1983年,重点中学先后配置放映机等电教设备。1984年,县教育局设立教学仪器供应站,创设16所达Ⅱ类标准的农村初中实验中心,上塘镇中学配Ⅰ类,价值24万元。1985年,增溪垟乡中学为Ⅱ类。1984~1987年,共为中小学配备教学仪器34.8万元,电教设备14.91万元。1988年,县拨款115万元,为全县62所中学、74所完全小学配备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翌年,对实行普及义务教育的七都等7个乡、镇所属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进行奖配。至1990年,永嘉中学、岩头区中学、上塘中学均有实验大楼;全县有实验室的学校31所(其中符合标准的18所),共有实验室55个,仪器室148个,合计面积6640平方米。仪器配备标准,符合Ⅰ类的6所,符合Ⅱ类的83所,符合Ⅲ类的99所。还有计算机房1个,电教用房5个和各种音体美装备。1990年,仪器装备总金额106.49万元。永嘉中学和县教学仪器管理站于1988年、1990年先后被评为省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