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化技术补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59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文化技术补习
分类号: G72
页数: 2
页码: 1054-10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0年到1990年永嘉县文化技术补习的情况。其中包括农技培训学校、职工补习学校、浙南文化补习学校等。
关键词: 永嘉县 成人教育 文化技术 补习

内容

农技培训学校
  1950年2月24日,县文化馆在枫林首办青年补习夜校,课程分政治、文化、应用技术及文娱活动,学员45人。至1964年,全县先后办业余农中班164个,学员2803人;干部《毛泽东选集》学习小组138个。1979年11月,农业局创办永嘉县农业科技培训学校。1984年,改名永嘉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教师由农业局农技干部兼任,至1990年,共办了60期,参训农民7200人次。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各乡镇十分重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987年,又办农技学校8所,学员从453人发展到9799人。1988年,有30个乡镇实行党校、文化中心、青年民兵之家与农技班四合一,形成多位一体成人教育中心。东皋、鲤溪、碧莲、桥下创办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至1990年,共有31所成人教育中心,4所文化技术学校,占全县乡(镇)办学面的60.34%,农技培训22300人次。
  职工补习学校
  民国9年(1920),伍梅荃首办梅屿学社。至30年(1941),县城先后办私人学社10多所。还有几所英语补习班,进行初中程度文化教育。建国后,职工教育迅速发展。1952年,在县治所在地(今鹿城)创办永嘉县机关学校,开设初、高级3个班,学员61人。1956年,设高小、初中、高中6个班,学员200人。全县(含江南政区)有1200多名职工参加业余文化学校学习,区乡干部普遍参加。1952~1956年,全县共选送334名干部到华东军政大学、浙江革命大学和温州地委干校、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培训学习。1958年,县机关学校随县治迁上塘,面授转为函授。各厂矿普遍创设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的高小班、初中班,青壮年职工入学率达63.5%,干部业余教育向高层次发展。1960年春,机关行政干部入学1274人,占应入学干部的百分比,从1957年的56.9%提高到95%,其中高中班166人,大专班88人。1965年,学习班普遍学习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诗词。“文化大革命”期间,业余教育受挫。1982年,县委批准恢复县机关学校,组织1968~1980年高、初中毕业而底子较差的干部职工进行文化补课。不少部门建立教育机构和教育基地,配备兼职教育干部,举办职工文化、技术学习班。同时组织未经专业技术培训的三级工以下的职工参加补课学习。1986年,文化考试合格者1464人,合格率为65.5%,达国家低限要求;技术补课合格者500人,合格率为35.6%。是年,送省技校培训52人。1987年7月,经检查验收,银行、化工厂等15个厂矿企事业单位,全部达标,均发给合格证书。1984~1990年,有623名职工先后12次参加全市职工高中毕(结)业文化统一考试。成绩及格者有:语文236人,数学195人,物理16人,历史170人,地理139人,政治189人。县机关学校于1988年秋招的二年制文科高中班28人,到期毕业14人;三年制初中班46人,到期毕业36人。1990年,参加高、中等成人教育学校学习的干部有252人,毕业59人(其中大专毕业36人)。
  浙南文化补习学校
  1989年2月,戴浩旭创办,址设清水埠镇花岙小学。始招文科、理科各1班,学生101人,兼职老师9人,是年考取大中专33人。1990年,又考取114名,占考生数的46%,是年秋扩招至6个班(文、理各3班),370名学生,有行政人员2人,兼职教师14人。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