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58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6
页码: 1052-10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09年到1990年永嘉县成人教育的情况。其中包括识字扫盲、文化技术补习、广播电视教育、函授刊授、自学考试等。
关键词: 永嘉县 成人教育

内容

第一节 识字扫盲
  简易识字学塾
  清宣统元年(1909)开始创办,招收“年长失学及贫寒子弟无力就学者”入学,学完《简易识字课本》(分三种)与《国民必读课本》即准毕业。修业期限分三年(识字3200个)、二年(识字2400个)、一年(识字1600个),并使“人人皆知人伦道德”。次年,发展到61所,有学生1663人,县劝学所总董陈祖伦受到省提学使司通报赞扬。民国初期,改称简易识字学堂。民众学校
  民国初期有平民夜校。民国14年(1925),胡识因等在县城新民小学创办暑期女工夜校。16年(1927),各类成人学校统称民众学校,有28所小学附设民众学校,学生约1600人(城区未计)。18年(1929),创办县立民众教育馆,始行识字运动宣传周。次年,民众学校发展到60所,12~50岁的男女学员2373人,毕业1798人,校数居全省第二位,同时设民众识字牌32处,问字处256处。24年(1935),各学区均设立1所中心民众学校,以带动一般民校。是年入学民众2572人,为八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但真正脱盲的不到文盲总数的1%。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利用各抗日团体,组织群众宣传抗日学文化。27年(1938)4月,妇女救亡工作队在城郊、碧莲等地兴办妇女识字班,学习《送君出征歌》等教材。此后,一些共产党员在瓯江北岸的蓬溪、岩头、龙桥、罗浮、中塘、沙岗、鲤溪、上泛、大岙、潘坑等地办民校,革命志士谢用卿在实践中编成简便易行的《因音求字反切法》,同时创办流动国字讲习所,向劳苦大众普及文化知识。金家麟、金城、戴寿春、周纯钟、周华、孙存耀等在苍坡、霞美、方岙、西炉、蓬溪等地组织青年自学互教团,灌输革命道理,提高文化素质。29年(1940),全县有中心民校10所,县立战时民校10所;273名中学生暑期回乡办民校38所,入学民众2828人。是年,民众夜校停办,国民学校设民教部担负扫盲任务。抗战胜利后,一度对12~35岁(妇女30岁)的失学民众施行强制入学扫盲。34年(1945)10月,共办524个班,学员20201人,但大半有名无实。至建国前夕,永嘉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80%以上。
  冬学 民校
  建国初,人民迫切要求文化翻身。1949年底,全县有妇女5000多人参加冬学学习。1951年冬,村村办冬学,全县有冬学3294所,学员2万名左右,其中30所3200名学员转入常年民校。1952年底县、乡(镇)建立扫除文盲委员会后,有57个乡(镇)的冬学转为农民业余初等学校,分设高、初级班;全县1338所冬学中,有263所转为业余常年学校(班)。1955年12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副县长谢岩寿《扫盲工作要迎头赶上》的文章。翌年,各级建立扫盲协会,春耕前入学数高达92000人,夫妻同上学,婆媳共民校的现象屡见不鲜。11月上旬,吴思寿等9人参加省第一次扫盲积极分子大会,受团省委嘉奖,吴被评为全国扫盲积极分子,获团中央奖章,上日川民校被评为省扫盲先进单位。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期间,大搞所谓“万人教全民学”的突击扫盲运动,缺乏科学态度,实际效果并不好。1960年春,机关行政干部中有88人参加扫盲班学习。1964年,全县有扫盲班726个,业余初小班290个,业余高小班276个,业余初中班103个。翌年,夜初中发展到197所,学员3705人。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民校严重受挫,文盲回升。1979年4月普查表明,全县文盲、半文盲有136683人,占12~40周岁总人数的51.2%。是年冬,县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公社均配设专职工农业余教育干部,并发展各类农民夜校,全县文盲、半文盲数显著减少。
  速成识字班
  1952年6月,永嘉率全区各县之先,在温州花柳塘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速成识字教学法培训班,参训409人,期满后,选留63人作为速成识字教师。紧接着在梧埏、永强、枫林、沙头等地进行速成识字试点,先后办了10个班,参训632人,主要对象是乡村干部,分脱产和业余两种。脱产速成识字班学一个月能识近2000字,会看报、写信,但教学急于求成,经费负担过重,同年下半年转入夜校学习。
  包教包学
  1964年随着业余教育的迅速发展,出现了送字上门,包教包学的教学形式,全县参加学员2011人。1984年,农民扫盲实行有偿包教包学责任制,共落实合同学员7082人。次年4月,7063人参加全县统一脱盲考试,及格率为77.99%。
  扫盲达标验收
  80年代,扫盲工作扎实开展。1987年5月,市府组织农村扫盲验收组来永嘉检查考核,确认全县59个乡镇中,已有53个基本扫除文盲,达标率89.83%。青少壮年非文盲327712人,非文盲率为88.38%,达到国务院关于扫除文盲的标准,为基本无文盲县。1989年1~4月,对12~40周岁的青少壮年农民的文化状况,重新进行调查和登记造册,并组织2650人参加扫盲学习,当年脱盲1735人,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经检查验收,全县58个乡镇全部达到基本无盲标准,非文盲率达91.79%。1990年是世界扫盲年,县府制定了县乡两级扫盲规划,提出到1995年,使15~40周岁的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5%以上。是年,组织3612人参加各类文化学习,其中扫盲班114个,3104人,当年脱盲2770人。
  第二节 文化技术补习
  农技培训学校
  1950年2月24日,县文化馆在枫林首办青年补习夜校,课程分政治、文化、应用技术及文娱活动,学员45人。至1964年,全县先后办业余农中班164个,学员2803人;干部《毛泽东选集》学习小组138个。1979年11月,农业局创办永嘉县农业科技培训学校。1984年,改名永嘉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教师由农业局农技干部兼任,至1990年,共办了60期,参训农民7200人次。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入,各乡镇十分重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987年,又办农技学校8所,学员从453人发展到9799人。1988年,有30个乡镇实行党校、文化中心、青年民兵之家与农技班四合一,形成多位一体成人教育中心。东皋、鲤溪、碧莲、桥下创办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至1990年,共有31所成人教育中心,4所文化技术学校,占全县乡(镇)办学面的60.34%,农技培训22300人次。
  职工补习学校
  民国9年(1920),伍梅荃首办梅屿学社。至30年(1941),县城先后办私人学社10多所。还有几所英语补习班,进行初中程度文化教育。建国后,职工教育迅速发展。1952年,在县治所在地(今鹿城)创办永嘉县机关学校,开设初、高级3个班,学员61人。1956年,设高小、初中、高中6个班,学员200人。全县(含江南政区)有1200多名职工参加业余文化学校学习,区乡干部普遍参加。1952~1956年,全县共选送334名干部到华东军政大学、浙江革命大学和温州地委干校、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培训学习。1958年,县机关学校随县治迁上塘,面授转为函授。各厂矿普遍创设政治、技术、文化三结合的高小班、初中班,青壮年职工入学率达63.5%,干部业余教育向高层次发展。1960年春,机关行政干部入学1274人,占应入学干部的百分比,从1957年的56.9%提高到95%,其中高中班166人,大专班88人。1965年,学习班普遍学习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诗词。“文化大革命”期间,业余教育受挫。1982年,县委批准恢复县机关学校,组织1968~1980年高、初中毕业而底子较差的干部职工进行文化补课。不少部门建立教育机构和教育基地,配备兼职教育干部,举办职工文化、技术学习班。同时组织未经专业技术培训的三级工以下的职工参加补课学习。1986年,文化考试合格者1464人,合格率为65.5%,达国家低限要求;技术补课合格者500人,合格率为35.6%。是年,送省技校培训52人。1987年7月,经检查验收,银行、化工厂等15个厂矿企事业单位,全部达标,均发给合格证书。1984~1990年,有623名职工先后12次参加全市职工高中毕(结)业文化统一考试。成绩及格者有:语文236人,数学195人,物理16人,历史170人,地理139人,政治189人。县机关学校于1988年秋招的二年制文科高中班28人,到期毕业14人;三年制初中班46人,到期毕业36人。1990年,参加高、中等成人教育学校学习的干部有252人,毕业59人(其中大专毕业36人)。
  浙南文化补习学校
  1989年2月,戴浩旭创办,址设清水埠镇花岙小学。始招文科、理科各1班,学生101人,兼职老师9人,是年考取大中专33人。1990年,又考取114名,占考生数的46%,是年秋扩招至6个班(文、理各3班),370名学生,有行政人员2人,兼职教师14人。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永嘉县分校
  1982年9月,县农业局主办,址设农业局内,初称广播学校领导小组,1987年定此名。开设农学、财会专业课,学制三年。毕业后承认中专学历,不包分配。学员主要对象为乡镇农经员、农科员。至1987年6月,共招3期,学员66人,毕业16人。1990年续招30人。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永嘉工作站
  1983年秋创办,址设县城嘉宁街123号,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至1990年,先后开设商业企业管理、工业企业管理、电器、机械、土建、财会、金融、法律、外贸、政史、档案、英语和中文等13个专业,共招生625人,其中1987年招的政史专业19人,1988年招的机械专业22人属普通专科班,毕业后由县劳动人事局分配。同时招收全脱产自学视听生28人,业余半脱产学员488人,已毕业192人,单科结业51人;培训厂长40人,工程师继续教育7人。现有教工18人,在校学员133人。
  第四节 函授刊授
  浙江省银行学校永嘉工商银行中专函授班
  1981年9月创设于县工商银行内,学制三年,学员均为行内职工。至1990年,先后招3期105人,前2期有20名获中专毕业证书。
  永嘉县委党校大(中)专班
  1985年5月起,开设刊授中专班,学制二年。至1989年7月,共办3届,毕业475人,肄业6人,其中县内64名干部全部毕业。1987~1989年,连续承办中央党校函授学院三年制大专班3期,共招学员82人。第一期招18人,已毕业15人。
  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简称中国农函大)永嘉县分校
  1987年秋,县科协建辅导站招学员107人,由各乡成人教育干部负责招生管理。四年共招学员493人,其中有49名被评为农民技术员。1988年辅导站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1990年又被中国农函大总校评为先进集体。1990年12月,正式批准命名为中国农函大永嘉分校。
  第五节 自学考试
  1984年8月,在县教育局内建立永嘉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站,设6个专业。是年,78名职工参加考试,单科合格53人次。此后,又陆续增设15个专业,每年考二次。至1990年,先后参加考试2752人(其中教师201人),单科合格1533科次,毕业45人(内有教师6人),其中大专44人,中专1人。1989年,荣获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集体先进奖。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