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支宁 上山下乡 移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下》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55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支宁 上山下乡 移民
分类号: D632
页数: 3
页码: 988-99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嘉县支宁、上山下乡、移民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支援宁夏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水灾移民等。
关键词: 支宁 上山下乡 移民 永嘉县

内容

第一节 支援宁夏建设
  1959年春,永嘉县动员青年支援宁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支宁办)成立。6月,制订宣传提纲,全面开展宣传动员工作,掀起支宁运动热潮。青年踊跃报名,出现全家支宁、兄妹争先、夫妻互相动员、父母代子报名、血书申请等动人事迹。
  县支宁办按照中共中央有关支宁青年条件,严格审批,在1959年冬和1960年1月分两批共组织1428位青年去宁夏支援建设。支宁青年由县支宁办按片编队,各自编成团,下设连、排、班组织。启程前,统一由县支宁办发放制服,每人发棉衣、棉裤、棉大衣、棉被、棉鞋等御寒物品一套,妇女加发头巾,路上发干粮若干,车旅费全部由省支宁委员会给予报销,国家拨发支宁青年安置费每人220元。永嘉县两批支宁青年分别安置在石嘴山市惠农县尾闸公社和贺兰县国营暖泉农场。由当地政府拨给土地、牲畜、农具、住房及每人6个月生活费(计90元)和每人每月标准口粮(45斤)。支宁青年落户后积极种植茶叶、萝卜、蕉藕等,并获得丰收。
  1960年8月,支宁工作停止。是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所谓反地方民族主义、反坏人坏事运动,永嘉县有170多位支宁青年受到迫害和牵连,再加受自然灾害影响,口粮降低,以及气候条件不适等种种原因,支宁青年陆续离开宁夏。至1976年,支宁青年已大部分返回永嘉。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0年秋,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宣传工作,全县动员高、初中毕业生和社会知识青年1050名到农村插队。上海、温州等城市回永嘉原籍落户有171人,县拨出安置费41500元,每人230元。
  1973年,全县接收来自上海、开封、广东、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温州等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528人,分别安置在江北、三江、黄田、梅岙等公社。后因婚姻、参军、升学、招工、病退等原因,大部分下乡知识青年返回城市。尚有62人留在江北农村劳动。
  第三节 移民
  水灾移民
  1959年秋,枫林镇新坊、镬炉、西〓等村房屋、土地被洪水冲毁,县人委决定移民。9月初动员灾民350户1080人,移住七都、乌牛等地。1962年,当地农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补充规定》,收回移民住房、土地,绝大部分灾民迁回原籍重建家园。
  1960年6月,新开垟水库大坝决口,沿溪黄坦、梨村、大沸下、前村、金村、石埠头、黄堡、窑底等大队1610户遭灾。县人委对愿意投亲靠友的330户灾民予以办理迁居落户手续,分别移居温州、青田、丽水、遂昌、福建等地。
  建设水库电站移民
  1958年,建造小子溪电站,峙口公社小子溪大队28户130人迁入峙口公社长源大队湾底自然村。
  1958年9月,建造半岭电站,半岭大队16户70人迁入罗溪公社罗溪大队。10月,兴建下岙电站和龙潭背水库,鹤盛公社大矼大队移民26户110人,迁入鹤盛公社下岙大队西岙村8户,就地移居18户。岩坦公社蛙蟆垅大队移民24户105人,迁入岩坦公社庙下大队。1970年,建造朱坑垟水库,六龙公社朱坑垟村有15户96人迁至六龙公社乌岩头建立乌岩移民新村。
  1977年12月,兴建西樟电站,徐岙公社平坑大队,移民25户141人分别迁入徐岙公社徐岙大队和桐园大队。
  1978年4月,山溪头电站改建,山溪头大队移民108户530人,其中迁至三江公社联中大队挂彩村50户203人开辟移民区,建房200间,命名新建村。就地移民58户327人。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下

《永嘉县志 下》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包括了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人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人物等13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