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社会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43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社会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16
页码:
826-84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嘉县的社会团体,其中包括了工人团体、农民团体、青少年团体、妇女团体、老人团体、工商业者团体等。
关键词:
社会团体
永嘉县
内容
第一节 工人团体
组织
民国15年(1926)春,温州总工会成立。11月,改称永嘉县总工会,施德彰(又名雷高升)为常务委员长,基层工会近100个,会员万余人。16~19年(1927~1930),永嘉县总工会先后更名为永嘉县工会组织统一委员会、永嘉县工人联合会通讯处、永嘉县工会整理委员会、永嘉县总工会执行委员会、永嘉县工会改组指导员办事处。22年(1933),永嘉县工会改组指导员办事处下属有泥水、大方木、棉织、药业、挑夫等47个行业工会,会员5300人。23年(1934)10月,改县工会改组指导员办事处为永嘉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着手组建县总工会。25年(1936)11月,举行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永嘉县总工会二届理事会,黄世彪任常务理事。至36年(1947),城区有行业工会54个,会员12000人。
1951年1月,建立永嘉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6年3月,召开县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永嘉县首届总工会委员会,选出主席、副主席。1958年12月,永嘉县总工会撤销,并入中共永嘉县委组织部。1959年4月,恢复永嘉县总工会。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总工会逐步丧失机能,1970年2月后由县工代会取代。1978年5月,成立永嘉县总工会筹备小组。1979年3月,恢复永嘉县总工会。1956年3月至1990年12月,共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5次,选举产生县总工会委员会。1990年底,全县有基层工会173个,会员13577人,占全县职工总数78%。
活动
民国15年(1926)2月7日,温州总工会组织纪念“二七”惨案活动。5月1日,温州职工研究会在道后举行温州工人首次庆祝“五一”节大会。10月22日、26日县城工人连续提灯整队上街游行庆祝北伐告捷。27年(1938)冬,县城米价上涨,棉职业工会理事王明耀在周宅祠堂召开棉织、制伞等13个行业工会代表20余人的会议,商议向政府提出赈济饥民的要求,被永嘉县警察局拘捕。次年元旦,棉织等13个行业联合罢工请愿,散发《告各界人士书》,要求立即释放王明耀,迅速调济粮食,解决贫民生活。经过数天激烈斗争,取得胜利。29年(1940),工会向永嘉县合作金库贷款,发动工人筹资,开办各种生产合作社,安排一些失业工人就业。同年,中共永嘉县委委员陈能孝当选为理事,组织工人秘密印刷进步刊物和文章,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亡。抗日战争期间,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遭到迫害,陈能孝等于32年(1943)12月牺牲,工人运动失去党的领导。35年(1946)温州物价狂涨,人民生活朝不保夕。4月,工会组织发动机器工人罢工,捣毁恒丰翻砂厂。7月,锯木、碾米、汽船各业联合罢工。9月,针织业工人罢工并和资方及政府当局发生冲突。10月,茶食业职工会、南北货职业工会、南北糖货职工会联合罢工。至38年(1949),城区劳资纠纷和罢工斗争不少于100次。
1951年1月,永嘉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发动全县工人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大胆检举揭发反革命分子和投机奸商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签名反对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订立《爱国公约》,捐资和认购公债人民币6万6千元,拥护民主改革和支持抗美援朝运动。1956年,县总工会发动工人配合政府做好工作,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63年,开展学雷锋创“五好”活动。1981年,动员工人投入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5年,号召职工向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老山战斗英雄学习,总工会录像队下基层免费放映《威震南疆》录像41场,受教育职工群众14万余人次。1989年“七一”节,发动职工去五〓瞻仰红十三军旧址,聆听红十三军战斗史迹,对工人、干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0年3月,县总工会倡议《弘扬雷锋、赖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组织职工开展利民、便民和“为您服务”活动,到大街、车站、码头、敬老院等场所做好事。
1957年,组织各条战线开展劳动竞赛,劳模、先进工作者不断涌现,梧埏朱增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参加全国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79年11月,永临供销社杜玉燕被评为全国工交财贸先进工作者。桥下供销社营业员胡采芽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连续8年被评选出席全国、省、市劳模表彰大会。1980年,县总工会动员全县职工开展增收增产、节资节支的“双增双节”活动,使当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0%并且降低能源消耗。是年,恢复评比先进活动,评出全国劳动模范1名、市级40名。1981~199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1个,省级先进集体35个,市级先进集体88个;全国劳动模范2人,省劳动模范19人,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255人。
1983年开始,县内各基层工会逐步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订出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让职工参与企业政治、生产、生活三大民主管理,开展批评和提建议,民主对话,评议领导干部。1990年,有71个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代表1712人,民主评议行政领导干部25个单位,被评干部150名。职工代表大会上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130条,被采纳付诸实施746条。
1952年1月,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组织职工成立互助储金会,解决职工生活上临时困难。1990年,全县互助储金会86个,参加储金会职工2万余人,储蓄金额11万余元。1979年3月,县工会四届代表大会通过实行退休金统筹发放办法。1987年,全县建立19个基层保险委员会,参加保险2114人,其中退休养老互助保险664人。1955年7月,组织教师参加暑期疗养。1985年,组织省、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0余人分别去宁波、雁荡山、慈城、兰溪等地疗养院休养。1986年,建立旅游生活服务社。1988年,疗养范围放宽,先后90人分两批赴北京与慈城休养。1990年,组织285名职工旅游休养,其中去普陀115名,云栖94名,绍兴36名,北京、北戴河40名。
1980年,县内各地举办职工夜校。1982年,制订青壮年职工补课计划,在清水埠举办职工业余学校,招收高中学员75名。1987年,举办基层工会主席、女工干部、财务干部培训班,分别培训工会主席40余人,女工干部112人,财务干部138人。
1980年,县工人俱乐部建成,占地面积225平方米,设棋类、阅览、图书、讲座、管理、图片6室。1989年拆建,改称永嘉县工人文化宫,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设录像厅、棋类室、球类室、游艺室。1985年,在清水埠建成永嘉县总工会俱乐部,建筑面积726平方米,设乒乓、棋类、灯谜、图书、报刊阅览、放映6室。
第二节 农民团体
组织
民国2年(1913),永嘉县农会成立,设会长、评议员、调查员,属劝农性质的半官方团体。15年(1926)10月24日,王国桢等在南塘乡黄屿村普济寺成立永嘉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次年1月,在县城(今鹿城区)小南门成立永嘉县农民协会,推选王国桢为主席。是年,全县有500多个村农民协会,会员9万余人。16年(1927),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次年国民党永嘉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派戴挺岳等“整理”农民协会,排斥农民协会中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重组县农民协会,下设常务、指导、调查、登记、总务5个职能部门,辖3个区农民协会,548个村农会。18年(1929)冬,农民武装暴动此起彼伏,国民党县党部控制的农民协会自然解散。28年(1939)7月,全县组织成立40个乡农会,会员8000多人。32年(1943)6月,县农民协会改选,吴昭度、金守中等9人为理事。37年(1948)8月,中共楠溪中心区委在闪坑村建立农会试点,以农会代替农村政权。是年冬,全县有129个村建立农会,会员4728人。同年11月,双溪县(楠溪中心区)农民联合会成立,汪瑞烈为主任。1950年6月,永嘉县农民协会成立,汪瑞烈为主任,区、乡、村普遍建立农会。1954年4月,农民协会撤销。196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贫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发布后,全县各公社、大队普遍建立贫下中农代表制度。1965年4月,经上级批准,宣布成立永嘉县贫下中农协会,为常设机构,宋建慈为主任,韩洪昌为副主任。嗣后,召开三次代表会议。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县贫下中农协会逐步丧失作用,1970年2月被县贫下中农代表会议代替,1976年10月撤销。
活动
永嘉县农会成立后,推广农业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开展农民教育,调解农事纠纷。民国15年(1926)11月,成立永嘉县农民协会,发动农民在农村开展减租减息和反对土豪劣绅斗争。16年(1927)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王国桢被通缉,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被迫脱离农民协会。28年(1939)7月,中共浙江省委要求各级组织发动农民参加抗战和实行“二五减租”,通过农会组织,动员广大农民投入抗战。37年(1948)8月,农会组织农民以开展反霸为中心的秋收斗争和“二五减租”,冲垮国民党乡、保、甲组织。
1950年7月,政务院发布《农民协会组织通则》,规定“农民协会是农村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构”。全县农会会员积极投入土地改革,清查田亩,按土改政策没收地主土地、耕牛、农具和多余房屋,合理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1965年12月,在县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提出660条合理化建议与批评,县委要求全县各地党政人员正确对待,认真落实,改正错误和缺点,积极做好工作。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组织 民国13年(1924)12月,谢文锦介绍戴宝椿(萱庭)、何志泽、金贯真、陈济民、金弘谛、李得钊、金守中、谢选轩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青年团温州支部,戴宝椿为书记,受团苏浙皖区兼上海地委领导。14年(1925)2月,团苏浙皖区兼上海地委撤销,直属团中央领导。1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温州支部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温州支部。15年(1926)3月,共青团江浙区委正式成立,共青团温州支部属共青团江浙区委领导。16年(1927)“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青团温州支部解体。17年(1928)2月,重建共青团永嘉县委,隶属团浙江省委领导。18年(1929)4月,直属团中央领导。19年(1930)8月,共青团永嘉县委遭国民党破坏而停止活动。
1949年12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永嘉县工作委员会,团员114人。次年,通过培训和大生产考验,发展团员。至10月底,有团员1181人,建立溪口区、永强区、永临区等团工作委员会10个,团支部32个。1952年10月10日,召开永嘉县第一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代表大会,代表160人。团地委副部长黄玉鸣致开幕词,县委书记李宏作《目前形势报告》,阐述抗美援朝取得的胜利,消除恐美思想,号召团员动员起来,投入秋收冬种,保证农业丰收和壮大团组织,选举张礼先为书记和省代表5名。1954年秋季,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永嘉县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永嘉县委员会。1955年10月,全县15个区、2个直属镇和146个乡(镇)建立起434个团支部,团员发展到5296人。1957年5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永嘉县委员会。1965年底,团委下辖7个团区委,58个公社团委,1084个团支部,团员12926人,占全县青年总数67291人的19%。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团委停止活动,1973年4月恢复。
1952年10月至1990年底,青年团永嘉县团员代表大会召开12次,1~3次代表大会在温州市召开,4~12次代表大会在上塘镇召开。会议议程为听取、讨论、通过团县委工作报告、决议,选举产生新的团县委,会期均为3~4天。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始采用民主协商产生候选人、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团县委。1990年底,全县有90个基层团委,25个总支部,1265个团支部,团员25375人,占全县14~18周岁青年总数12.5%。
活动 民国14年(1925)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团温州支部协助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组建沪案后援会、温州学生救国联合会,发动学生、工人、市民万人,集中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操场,召开声援大会,会后示威游行。艺文中学爱国师生冲破英籍校长蔡博敏压制阻挠,脱离教会,自主创办“瓯海公学”(即温州第四中学)。15年(1926),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温州学生救国联合会发电声援,并函温州各界成立京案后援会。3月20日,温州学生救国联合会改组为温州学生联合会,有10所学校参加,学生总数2500余人。5月30日“五卅”惨案周年,温州学生联合会与各界代表在省立第十中学操场举行“五卅”纪念大会,到会3000多人,大会通过要求“五卅”惨案早日解决的通电八则,会后游行,一路分发传单,并连续数夜由各校学生演出爱国戏剧。6月初,温州学生联合会选派苏中常为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八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同月,温州学生救国联合会开展“非基督教”运动,发起组织温州各界收回教育权大同盟,发表宣言。16年(1927),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青团温州支部书记蔡雄与温独支成员转入隐蔽斗争,创办油印小刊物《照胆报》,广为散发,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5月13日,蔡雄被捕,监押在永嘉县警察局,23日深夜被秘密杀害于省立第十中学操场,共青团温州支部被迫停止活动。
1950年,县团工委发动团员、青年参加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有760名志愿青年被县人民政府批准应征入伍。在“三反”、“五反”运动开始时,组织72名团员作为骨干,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广大团员动员家庭带头卖余粮和节约用粮。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动员团员做好党的助手,全县有1198名团员在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担任各种职务。1956年春,发动6个区的青年,出动21000人在瓯江两岸栽树30万株。1957年,峙口乡团员厉连福种水稻试验田,成绩斐然,出席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1959年,全县有52446名青年,在治水、绿化、春耕生产中分别组织2135支突击队和3150支表演队,开展高工效、高质量劳动竞赛,造青年林64处,“四旁”植树11万株,有16376名青年荣获突击手称号。永临区白云乡沈〓村沈〓水渠突击队代表王善金光荣上北京出席全国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七都管理区发动98名团员、215名男女青年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老涂村团员谷银连冒寒潜入水底,排除排水障碍物,后出席省积极分子会议。吟州堤塘决口,7个青年以身体挡住决口。1963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发动青年争做 “五好青年”、“五好职工”、“五好社员”活动,涌现大批先进人物,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文化大革命”期间,团县委受到冲击,组织停止活动,直到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共青团工作日趋正常。1978年开始,围绕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和发展两户一体(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经济联合体)及“扶贫帮困”活动。4名青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31名青年分别被授予省、市新长征突击手和突击标兵称号,6个单位被授予省、市新长征突击队称号,1名青年被省农业厅、省科协、团省委授予农村青年专业户、科技示范户标兵称号,1名青年被授予省青年优秀生产队长称号。溪垟乡下日川村团支部分别被评为市扶植“两户一体”先进集体和省农村青年先进经济联合体,2名青年被团省委授予青少年绿化祖国先进个人称号。随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学雷锋、树新风”、“学习张海迪”等活动,有2个单位、5名青年分别受到团省委、团市委的表彰。在开展“五小智慧杯”、技术革新、技术比武、立足本职创一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5项科技项目在市级获奖,县邮电局话务班被授予市青年能手先进集体称号,全县有4名青年被命名为市青年能手。财贸、卫生部门的团组织开展“礼貌待客、优质服务”、“争当优秀营业员、创建文明窗口”等活动。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全县有40名青年被评为全国青年读书活动先进个人,25名青年被评为省青年读书活动先进个人,县工商银行被评为省青年读书活动先进集体。1984年,开展以整党文件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有所增强。全县共创办“青年之家”300多个,岩头镇芙蓉村、溪垟乡下日川村“青年之家”被团省委授予“红旗青年之家”称号。1987年,在广大团员和青年中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活动,并动员广大团员做好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的帮教工作,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1990年,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27周年之际,团县委组织全县近2万余名团员青年走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组织“学雷锋、学赖宁报告团”在全县各地巡回演讲,受教育群众达9000人次。组织10个单位团委、200多名团员和青年在县城电影院前开展修理、理发、裁缝、义诊、咨询、让利销售等20多个便民服务项目,共服务7000多人次。组织力量配合县委宣传部开展“宣传永嘉、建设永嘉、热爱永嘉”系列教育活动。与县保险公司联合举办首届“保险杯”永嘉知识抢答赛。是年,还开展团员教育活动,加强团的队伍建设,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国少年先锋队
组织 建国初期,以村和中小学为单位建立儿童团。1953年6月,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全县有64个大队,306个中队,1076个小队。大队、中队辅导员318人,队员1312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小兵”组织取代。1978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一中会议作出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名称的决议,永嘉也随之恢复。1983年4月21日至23日,召开全县少先队员、辅导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少先队工作委员会,由委员15人组成。至1990年底,全县有大队510个,中队2514个,小队6350个,辅导员1842人,队员87902名。
活动 建国初期,儿童团配合党和农会做维护社会治安工作。1953年6月后,少先队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1955年6月,永中镇(今瓯海县)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受到共青团中央通报表彰。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普遍开展“小五年计划”、“除四害讲卫生”和普及讲普通话活动。1978年恢复少先队后,开展以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中心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新人、“学雷锋、创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和“人人争戴小红花”等活动。1979年,全县涌现红花集体2个,红花少年276名。沙头区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被团省委命名为省红花集体。此后,还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故事大王”、“我为‘七五’描星星”、“争创红旗大队、优秀中队、争优秀队长”以及参加全国、全省友谊竞赛等活动。1983年、1985年县实验小学、罗浮区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先后获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87年,在全省“我为‘七五'描星星”活动中,共获优秀奖15个,优秀辅导员4人。是年7月11日,昆阳小学少先队员潘文钮为抢救落水儿童牺牲,被共青团浙江省委追认为“优秀少先队员”,号召全省少先队员向他学习。1990年,永嘉中学少先队“学赖宁”中队、实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被共青团浙江省委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胡铿、黄丽丹被评为先进个人。
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
组织 民国26年(1937)8月中旬,温州爱国学生在籀园图书馆筹备组织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简称永嘉战青团)。21日,在府前街温州中学附属小学正式成立,团员50多人。为永嘉县抗敌后援会一个附属机构,主要分担宣传、救护、检查敌货和除奸反谍任务。战青团领导机构是干事会,徐贤议、赵瑞蕻、汪起霞、陈巨龙、孙绍奎、胡景瑊、孙经遽、马骅、张古怀等当选干事,徐贤议为总干事。11月,改选干事会干事17人,胡今虚为总干事,胡景瑊为副总干事,郑嘉治为秘书长,总团设组织、宣传、作战、总务四个部,有团员4000人。组织部分设学生、文教、工人、店员、妇女、农林、少年儿童7个救亡工作组,团组织发展遍及全县乡镇,分别成立分团、支团。在瓯江北岸设有枫林、岩头、永临、白泉、沙头等6个分团,20多个支团,至27年(1938)夏,有团员6000多人。是年9月12日,国民党温台戒严司令部宣布取缔战青团等5个抗日救亡团体,虽经抗争,但年底,蒋介石直接指挥的军风纪巡察团到达浙江,温州军政机关趁势以武装解散战青团。
活动 民国26年(1937)永嘉战青团成立后,即在五马街中央大戏院举行“九一八”6周年纪念公演,6天后和“双十”节分别在县城隍戏台、中央大戏院公演。自此,因战争停止的唱词场、说书场恢复营业,配合抗日宣传,鼓舞民众斗志。宣传部的抗日演出队在城区演出后到郭溪、瞿溪、永强、梧埏等区乡镇演出。12月19日,出发去楠溪,先后在枫林、岩头、蓬溪、罗家寮等地巡回演出。永嘉战青团成立后的四个月中,团员出钱、出力,编辑出版《救亡小丛书》、活页歌选、宣传大纲和定期刊物《动态》、《救国导报》、《战时导报》等。此外,还代销上海救亡组织的《团结》半月刊、在武汉印刷的《新华日报》以及其他进步刊物。9月14日至11月21日,先后举办中日问题、战时常识和形势讲座:萧明新讲《抗敌后援工作》,周予同讲《中日关系史之考察》,林仲达讲《抗敌行为之心理的根据》,王晓梅、管文南讲战时常识,邓讱讲《南京陷落后对日抗战前途的展望》,严北溟讲《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0月19日,在中央大戏院举行鲁迅逝世周年纪念会,赵瑞蕻主讲鲁迅生平和战斗精神,会后1000多人以鲁迅巨像为前导绕城大游行。11月,创办义勇军训练队,参加者近300人,大都为各分团干事。12月8日,城区抗日救亡团体在打锣桥召开反汉奸大会,战青团总干事胡今虚被公推为主席,会后数千人举行示威大游行,反对奸商走私漏海。9日即成立检查队,永嘉战青团陈桂芳为队长,除奸防谍和检查日货。永嘉战青团成立时即组织救护队,举办救护训练班。是年,永嘉战青团枫林分团在枫林创办战时青年补习班,招收因战事失学的初中、高小毕业生,为抗日战争培养大量干部。27年(1938)1月初,战青团员邱清华、徐寿考、徐顺性、谢明宋(谢白波)等几十人去平阳山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学习,还有陈桂芳、徐伯铭、谢选魁等先后赴延安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为抗日救亡培养一批骨干。11月,救护队在中共永嘉县委安排下,由队长郑仁菊带领7人去皖南参加新四军战地救护。是年冬,团秘书长郑嘉治作为浙江青年抗战组织代表,往延安出席全国青年代表大会。
第四节 妇女团体
组织
民国13年(1924)冬,胡识因发起组织温州国民会议女界促成会。次年元旦,在女子师范讲习所礼堂(今温州市松台小学)召开成立大会,推选出胡识因等7名委员。4月,以温州女界促成会为基础成立永嘉县妇女协会,会员782人,胡识因为负责人。16年(1927)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妇女协会主要成员遭通缉离散,县妇女协会被“整理”,由国民党永嘉县党部执委徐璧君把持,会员仅100余人。并“视入会为畏途”,妇女运动一度沉寂。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嘉县妇女协会于民国26年(1937)12月,召开妇女协会代表大会,选举出王福音、林文秀、陈禹明、王逊仙、陈素瑶为理事的新领导班子。28年(1939)12月,国民党永嘉县党部强令妇女协会改选,书记长叶蕴辉亲临主持,调军警现场监视,当场逮捕妇女协会干事、进步干部张古怀。32年(1943)冬,县妇女协会常务理事胡荣萱又遭逮捕,妇女协会中进步人士被摈弃,嗣后妇女协会一直被国民党永嘉县党部控制。
民国36年(1947),中共瓯北县委在游击区乡村组织姊妹会。37年(1948)6月,蓬溪区妇女联合会建立,乡村姊妹会改称妇女联合会,设党小组。38年(1949)5月,全县106个村建立妇女联合会,会员2949人。同月,成立双溪县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南筱兰为主任,李哲洪为副主任。9月,双溪县改名为永嘉县后为永嘉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各区、乡建立妇女代表会,村建妇女代表会小组。1956年4月,乡(镇)妇女代表会更名为乡(镇)民主妇女联合会,村改称村民主妇女联合分会。1957年9月,县民主妇女联合会又更名为县妇女联合会。1958年12月,县妇女联合会撤销,并入县委组织部。1959年4月恢复。1949年12月至1987年4月,共召开八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县妇联执行委员会。1990年底,全县有乡(镇)妇女联合会59个,妇女联合小组1300个,其中村小组892个,企事业单位408个。
活动
民国14年(1925)元旦,温州国民议会女界促成会通过《告民众书》,提出“召开国民会议以解决国是”、“推翻封建军阀”、“实行男女平等”等口号。6月7日,妇女协会参加温州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发动妇女游行示威,捐款济难。组织宣传队到中一花席厂宣传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反对封建礼教,提倡妇女解放。暑假期间,在新民小学举办女工工人夜校。次年,参加“五卅”周年纪念活动,发表《告妇女书》。当晚,女子师范学校演出韩国亡国痛史《山河泪》。6月,参加温州收回教育权大同盟;10月,辛亥革命纪念日,参加温州各界举行的提灯游行大会。27年(1938)“三八”节,永嘉县妇女协会发动各学校、机关、工厂等妇女代表100多人,在国民党县党部集会纪念。会上控诉日本侵略军暴行,号召妇女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同年4月9日,永嘉县妇女协会成立救亡工作队,陈禹明为总干事,设组训、总务、救护、宣传四股。妇女救亡工作队举办妇女夜校,进行时事讲座;缝制布鞋、慰问袋送往前线;开办妇女救护训练班,抢救遭敌机轰炸时受伤民众等。28年(1939)3月8日,县妇女协会发动女工、农妇、女教师、女学生3000多人在三官殿巷的温州戏院召开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会上联立中学女学生梅爱文发表题为《我不愿做汉奸的女儿》的演说,声讨其父亲梅思平的卖国罪行,讲稿被国内多家报纸转载。会后游行,晚上举行国防戏剧会演。
建国初期,各级妇联发动妇女参加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等运动。1952年10月,县妇联根据永嘉县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第六次会议作出的“关于开展检查贯彻《婚姻法》运动的决议”,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贯彻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废除包办买卖婚姻、虐待妇女。是年,全县有53名童养媳还家,30名尼姑还俗,112名寡妇改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广新法接生,多次开展普查妇女病活动。在农业合作化中,全县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提高自身地位,到1957年10月,全县有350名妇女当选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副社长,1525名妇女当选县、乡人民代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力发动妇女投身改革、发展商品经济。积极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宣传月”活动,组织和培养妇女干部,在各条战线上日益显示妇女智慧和才能,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妇女解放运动走上法制化轨道。1981年,全县妇女养长毛兔收入近500万元。1985年,全县农村妇女投入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劳动力近8万人,收入2000余万元。1987年,全县妇女从事商品生产和多种经营的105950人,其中种植养殖业72306人,务工14329人,运输业747人,外出经商1747人,从事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4286人。
1981年以来,先后开展争当“三八”红旗手、“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和创建“五好家庭”活动。至1990年底,全县受到国家、省、市、县妇联表彰的“三八”红旗手860名,“三八”红旗集体188个,“五好家庭”2286户次。其中被评为国家级“五好家庭”2户,省级2户;全国“三八”红旗手2名,“三八”红旗集体1个,省级“三八”红旗手4名。
第五节 老人团体
1952年1月,枫林镇徐百福组织老人班,开展地方公益事业。1979年10月,东岸乡黄屿村成立老人会,设宣传、调解、清卫、财务小组。1984年后,相继成立上塘镇、桥头镇、岩坦镇老年人协会。1988年4月26日,县老年人协会成立,周祥篯为会长,借上塘镇前村老人活动室办公,设组织、宣传、调解、内务4组。是年,全县有村老人协会225个,会员20261人。1989年7月,县老年人协会会长何经祥组织制订《永嘉县老年人协会章程》,加强对基层老年人协会的领导。是年8月3日,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区镇相应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至1990年底,全县村老年人协会发展到452个,会员35789人。建有老年人活动室203个,室内配备文娱活动器具及报刊杂志,开展适合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欢度晚年。县老年人协会领导各基层协会,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至1990年底,各基层协会协助地方修建大小桥梁104座,新建校舍54幢,铺设水泥路30多万平方米,管理山林4000多亩,参与解决民事纠纷4000余件。
第六节 工商业者团体
商会
组织 民国元年(1912),温州府商会改为永嘉县商会,首任会长吕渭贤。16年(1927),成立商民协会永嘉县分会,次年改称永嘉县商民协会整理委员会,由国民党永嘉县党部代表2人,店员总会代表2人,商民代表3人组成,设常务委员1人主持会务。19年(1930),按国民政府规定建立永嘉县商人组织统一委员会,徐谱卿为主席,参加商民协会的店员、工人划出另组工会,商人组织仍称商会,基层组织称同业公会。20年(1931)3月,召开永嘉县商会会员代表大会,重建永嘉县商会,选出商会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主席称常务委员。32年(1943)后,商会主席改称理事长,常务委员改称常务理事,监察委员改称监事。商会设主任秘书主持日常工作,办事机构有总务、商务、调解、指导、经济、调查6个股。37年(1948),参加商会会员的有棉织、纸伞、南屏、钱业、绸布百货、闽货等106个同业公会和电灯、电话等8家单独会员。
活动 商会成立后,倡导发展城区私营电厂、机帆船、铁工厂、火柴、肥皂、罐头、动力织布、炼乳等现代工业。民国14年(1925),浙江省省长通令禁止柴炭运销,商会支持炭业公会上诉北洋政府农部,解除禁令;积极参加城区各界联合组织,发动工商各行各业不进不售日货、英货,提倡推销国货的爱国运动;促进和支持创办甲种商业学校、协济善堂、普安施医施药局等文教卫生及社会公益事业。15年(1926),孙传芳所属周荫人部兵败经过县城(今温州市鹿城区),搞得人心惶惶,商会联络各方,筹集款项,办好过境溃军的供应和住宿,使地方得以安宁。20年(1931),永嘉各大钱庄筹集12.8万银元,在上海遭劫,商会协助联系追回大部分。同年,驻山东刘珍年师受韩复榘压迫移驻县城(今温州市鹿城区),商会协助各界联络协调做好迎送工作,使人民免受骚扰。抗日战争期间,商会积极参加抗敌后援各种组织和活动。会长杨雨农还受聘任中国红十字会温州分会副会长。抗日战争中,温州3次沦陷,商会3次迁出城区。33年(1944)9月9日第3次沦陷,历时9个多月,商会撤出城区,绝大多数企业携带员工及其家属疏散郊区或迁往永嘉、瑞安、文成、平阳山区,不同敌伪合污。抗日战争胜利后,商会发动企业申报抗战中的经济损失,为我国政府向日本索赔提供根据。还向善后救济总署及有关金融机构要求,给予工商企业物资支持和放宽贷款。35年(1946)冬,温州发生粮荒,酿成风潮时,商会两次筹款向硖石购进大宗粮食,稳定米市。
工商联合会
组织 1951年1月,建立永中镇工商业者联合会筹备会,至11月先后建立梧埏、瞿溪、藤桥、罗浮、上塘、枫林、岩头、碧莲9个区、镇工商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同业公会108个。1952年,全县有工商业户13241户,资金6167380元。1955年春,朱师筠等27人组成永嘉县工商业者联合筹备委员会,整顿区、镇工商业者筹备会,组织推荐或召开会员代表会选举产生代表125人。7月12日,在温州城区召开永嘉县工商联合会首届会员代表会议,通过《永嘉县工商业联合会章程》,民主选举产生首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首任主任委员朱师筠。嗣后,属县工商科的区、镇工商联划归县工商联领导。区、镇工商联经过整顿,先后建立沙头、三溪、梧埏、藤桥、永临、岩头、罗浮、碧莲区工商联合会和枫林镇工商联办事处。1958年5月,枫林镇工商联办事处并入岩头区工商联合会。9月1日,县工商联从温州新园角迁到上塘,瓯江以南的永强、藤桥、梧埏、三溪区工商联合会划归温州市。10月6日,各区工商业者参加人民公社,由公社统一管理,各区工商联合会或办事处停止办公。“文化大革命”开始,工商联停止活动。1986年,县委选调4名干部到县工商联工作,经过一年多筹备,于1987年10月6日在上塘镇召开永嘉县工商联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新的章程,选出新的工商联执行委员会。
活动 1951年11月,梧埏等9个区、镇工商联筹备委员会成立后,即指导广大工商业者爱国守法,协助政府恢复生产,管理市场,开展物资交流,土特产收购运销,还为护税、评税、储税、代收税款等做大量工作,对恢复和发展经济起促进作用。1952年,开始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县工商联密切配合,设专门委员会11个,工商小组85个,集镇工商联分会或办事处配置委员共57人,各专门委员166人,组织工商界学习政策,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主动搞好公私双方关系,在经营中敬业、守法,促进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积极支持国家经济建设,1955年认购公债20333元,1956年20536元,1958年23656元,年年超额完成任务。1960~1962年三年经济困难,县工商联发动工商界发展生产,爱国守法经营,多方采购物资,送货下乡,保障供给,在稳定市场中发挥作用。1988年2月21日,创办永嘉县工商联经济咨询服务公司,开展经济、技术、信息横向联系。到1989年,同全国各地100多个单位进行信息交流,为永嘉推销产品70多万元,上交税收2万元。1990年1月9日,在桥头镇建立永嘉县拉链行业同业公会,形成拉链产销一条龙。发动工商界关心社会公共、公益事业,1987~1990年共捐款70余万元创办公共、公益事业。建国后,工商界人士被选为市人大代表4人,市政协委员2人,县人大副主任1人,县人大常务委员7人次,县人民代表68人次,县政协委员12人次,常委7人次。选为代表、委员的工商业者,积极参政议政,先后为制订永嘉经济发展计划,县级领导班子人事安排,征税办法,企业规范化,廉政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多被采纳。
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年,先后成立永临、罗浮、沙头、碧莲、四川、岩头、岩坦7区和上塘、清水埠、桥头3个镇个体劳动者协会。1984年6月26日,在县城县人武部会堂召开个体劳动者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永嘉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由13人组成第一届委员会,主任杨立文,有会员6640人。1987年9月1日,个体劳动者协会进行换届选举,主任改称会长,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兼任,杨立文为副会长。1990年底,有会员12534人,从业人员20910人,其中145人被评为县级先进、14人为市级先进,杨立文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王碎奶被全国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手。
第七节 科学技术团体
1956年12月,成立永嘉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10月,更名为永嘉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县科协)。1960年3月,永嘉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与县科协合署办公。“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0年3月,中共永嘉县委决定恢复县科协,由洪宇央等42人组成县科协第一届委员会,洪宇央兼主席。1986年6月,召开县科协第二次委员代表会议,到会代表116人,选出委员35人,组成第二届委员会,设常委7人,王天镇为主席。会后,积极宣传推广科学技术,组织建立科技团体。到1990年底,全县有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34个,会员2491人,并建立永临、沙头、四川、碧莲、罗浮、岩坦和白泉、茗岙、上塘、巽宅10个区、乡(镇)科协和瓯北、罗浮水果,四川快速养猪,四川、峙口果农、养鱼等专业技术协会和研究会。
第八节 文学艺术团体
1990年8月8日,召开永嘉县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会议,到会代表143人,选出委员20人,组成永嘉县第一届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潘泰永。设办公室、组织联络部、《楠溪江》编辑部。团体会员有文学工作者协会等11个协会、学会,会员598人。
第九节 其他团体
黄埔同学会
永嘉县有130多人毕业于黄埔军校。1984年8月30日,建立黄埔同学会永嘉县联络小组。1990年10月9日,在县城正式成立永嘉县黄埔同学会,会员29人,会长邵德兴。同学会成立后,组织会员学习,协助地方兴办公益事业,加强和港、澳、台同胞联络。1988~1990年,接待永嘉籍海外黄埔同学19人。会员中有6人当选为市、县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
永嘉县残疾人联合会
1989年9月,成立永嘉县残疾人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全县有残疾人40008人,占总人口5%。1991年6月18日,在县城召开永嘉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会议,到会正式代表143人,列席代表21人,选举副县长卓高柱等26人组成永嘉县残疾人联合委员会,卓高柱为主席,陈晓亮等11人为副主席。永嘉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后,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展为残疾人事业捐赠和小儿麻痹症、白内障摘除、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康复活动。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