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农业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3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农业税
分类号:
F810.424
页数:
6
页码:
726-731
摘要:
本节记述永嘉县农业税概括了田赋、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等。
关键词:
永嘉县
税务
农业税
内容
田赋
田赋是历代王朝财政主要来源。唐代初期实行“租庸调”制,即田有租,身有庸,户有调,每年每丁交纳租粟2石,服役20天,随乡所出,纳一定数量丝棉,灾年减免。德宗建中元年(780),改行“两税法”,根据地租和户税,分夏秋两次,钱物并征。宋、元、明沿用唐制。明代神宗万历十年(1582),永嘉丈实田、地、山、池等项786865.9亩,实行“一条鞭”法,赋役合一,计亩征银。清代沿用明制,世祖顺治三年(1646)令户部汇编《赋役全书》,十四年(1657)书成,内容包括地丁原额、逃亡人丁、抛荒地亩数、解交数和存留数、以及开垦地亩和招徕人丁等。每一州县两部,一部存官备查,一部存学宫任士检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对土地进行丈量,编制户籍,平均赋税,夏秋两次,粮、钱、银并征,以银为主。五十一年(1712)实行固定丁银赋税制,宣布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世宗雍正时期(1723~1735),实行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赋税制。高宗乾隆二十六年(1761),永嘉田、地、山、荡共征银37431两,米12296石。德宗光绪八年(1882),永嘉田、地、山、池、塘共734768亩,实征银31548两、米13992石。光绪年间(1875~1908),为赔款和主办新政,规定各省自由筹款以充实地方经费。光绪三十三年(1907),永嘉岁科漕粮米1980石,折银2160两。
民国初期,田赋袭用清制,分上、下两期,上期田赋为地丁,下期为抵补金。民国元年至20年(1912~1931),金额以银元为单位计算,永嘉县实征地丁银1240373元,抵补金695226元,合计1935599元。
民国20年(1931)裁厘后,地方收入锐减,凡自治、公安、保卫、教育、筑路、水利等各项经费,皆汲取田赋附加摊派,致使附加迅速增加。22年(1933),永嘉征税108730元(银元,下同),省附加68137元,县附加99973元,合计276840元。23年(1934),永嘉有田639455亩,地与基81845亩,山31625亩,征上期田赋68400元,下期田赋33000元。永嘉县于田赋外附加建设特捐48029元,建设附捐8677元,上期田赋县税特捐38030元,下期田赋县税特捐5016元,田赋项下县自治附捐15252元,田赋项下教育附捐7789元,田赋项下治虫经费2410元,田赋项下弥补预算附捐7952元,田赋串捐7056元,会昌镇(今属瓯海县)特捐600元,官涂礁捐550元。是年5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决议减轻田赋,废除苛捐杂税,可是这个决议未付诸实施。24年(1935),永嘉田赋90000元(法币),省附加税就达50000元。26年(1937)永嘉上则田的上、下期田赋每亩每年征税1角8分,而各项附加合计则高达6角4分,是正税的3倍。
民国30年(1941)6月,全国第三次财政会议制定田赋征实办法,规定田赋正附税额每元折征稻谷2市斗为标准。第二年增至4市斗,提高1倍。还实行附田赋带征县级公粮30%,地方积谷13%,当年征县级公粮49852石,32年(1943)带征公粮24063石,33年(1944)带征公粮12123石。带征公粮标准,按照原有赋额计算,31~32年(1942~1943)每元征稻谷1市斗。34年(1945),奉令豁免。35年(1946)起,改为每元征稻谷九市升。36年(1947),永嘉县实征田赋50473石,其中上交中央19571石,省税10816石,县留20086石。
农业税
永嘉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原来田赋、公粮统称为农业税。民国38年(1949)4月5日起,根据浙南特委《征收公粮临时条例》,将田地按质量分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为八级。采用累进税率向田地所有者征收农业税。同年,《浙江省征收农业税暂行办法》颁布,田地分甲、乙、丙、丁四种,按等级和数量征收农业税。当年永嘉征收农业税粮食5605吨。1950年,以每户每人平均粮食收入75公斤为起征点,采取金额累进税率,全年一次性征收。地方附加按正税15%征收。当年征收农业税粮食14838.2吨,附加2996.8吨,合计17835吨(包括永强、梧埏、三溪、藤桥四区)。1952年,以户为单位,按农业人口(以6月30日实有人口为准)每人平均全年农业收入分24个累进级累进计征,于秋季一次征收。
1956年,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农业税改由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单位计征。1958年,农业税税制进行改革,改由生产大队或生产队为纳税单位,税率调整为13.6%。正税计征额调整为24365吨,地方附加为12%。1961年,随着国民经济调整,调低农业税计征额,改以生产队为纳税单位。1965年开始,执行“先征后购”原则。地方附加按正税15%征收。1974年,根据藏粮于民,稳定负担和增产不增税方针政策,对耕地计税面积进行调查、调整农业税负担。1979年,根据省政府《关于执行农业税起征点若干具体问题》规定,以生产队为单位,年均每人口粮不到200公斤、集体分配收入人均不到50元,免征农业税。当年50公斤稻谷由原征收价9.50元调高为11.5元。缺粮队代金原征收价8.40元调整为8.60元。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虽然出现多种形式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但是仍以生产队为纳税单位。采取“户交队结”或“户交户结”结算办法。从1986年起,实行“实物征收,货币结算”办法。由粮食部门按先征后购原则,在纳税人出售粮食价款中,先征农业税,解交国库,征收代金的农业税,由各乡(镇)政府征收。1989年起,粮食定购价,早稻每50公斤调高为22.20元,继续实行“实物征购,货币结算”办法。
从1950年开始,每年都实行农业税减免,在减免照顾中有社会减免,灾情减免。1988~1990年,设贫困县减免。
农林特产税
1954年以前,农林经济特产,评定产量折合主粮计征,按农业税率征收。1955年,农林特产税开征林木、毛竹、药材、茶叶4个品种。林木包括原木、板木、枕木、坯木等;毛竹包括原竹、纸料、水竹等。林木税率为10%,按实际收入征收。茶叶税率为7%。药材,永嘉仅白术一种,税率为15%,实行随售随征,由收购单位,基层供销社、森工站、中西药公司代扣代缴。1961年9月1日起,竹、木税率由原来的10%调低为8%,中药白术税率由原来的15%降低为13%。1973年1月1日,农林特产税正、附税合并,茶叶、桐子、桕子、油茶子税率从8.05%调整为8%,原竹、原木税率由原来的7.2%调整为9%,白术税率调整为14%。1978年后,农林经济特产迅速发展。1981年,简化税收计算方法,计税收入改按林业供销部门实际收购价计算。原木税率按实际收购价2%,原竹按实际收购价3%(含附加税)征收。1988年,扩大农林特产税征收范围,增加水果、西瓜等品目,收入大幅度上升。1989年,农林特产税收入达380300元,比上年的145711元,增长1.61倍,为省分配任务的116%。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