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针棉纺织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32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针棉纺织品
分类号: F768.1
页数: 3
页码: 641-643
摘要: 本节记述永嘉县针棉纺织品棉纱、棉布、绸缎、呢绒、中高档纯棉布、线卡其、线华达呢、高档士林兰等。
关键词: 永嘉县 针棉纺织品 生活资料经营

内容

针棉织品
  针织内衣、毛巾、纱袜、毛线等,建国初期被列为高档商品,销售甚少。1954年棉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后,针棉织品销售量激增,当年汗衫背心、棉毛衫裤、卫生衫裤3种针织内衣销售11100件,毛巾21550条,纱线袜61060双,毛线1100公斤;1959年,销售三种针织内衣99400件,毛巾124250条,纱线袜117420双,毛线3吨。1960年起,对卫生衫裤、棉毛衫裤、绒衣睡衣、床单、毛巾被、毛巾布、浴巾、线毯、绒毯等9种商品实行凭布票供应,对毛巾、袜子、汗衫、背心、棉毯、民用线等6种商品实行凭证供应。次年,又扩大凭布票、凭证供应商品范围,并且对部分针棉织品实行高价敞开供应。1965年,针棉织品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和。“文化大革命”期间,针棉织品经营不正常。20世纪70年代,化学纤维针棉织品陆续投放市场,针棉织品供需矛盾有所缓解,原来凭票证供应范围逐步缩小,1979年三种针织内衣销售1050700件。80年代起,针织涤纶织物增多,工艺水平提高,价格有所降低,逐步取消布票,由原来的以天然纤维为主转向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并举,各种羊毛、兔毛、马海毛、毛绒等销售量激增,款式和档次不断提高,内衣型向外衣型转变,低档次向中高档发展,“高精新”针织品销量大增,城乡消费差距逐步缩小。1986年,全县三种针织内衣销售649500件,床单31600条,毛线106300公斤,各种绵纶袜子122240双。
  纺织品
  建国前,农村以自纺、自织、自染、自用的土布为主,棉纱、棉布、绸缎、呢绒销售很少。1951年,全县私营棉布商24家,棉布摊贩101户,从业人员149人。1952年,国营商业开始经营针纺织品,当年国营合作商业棉布经营所占比重达到40%。1953年12月,成立供销批发站,开展对基层供销社和棉布商贩批发业务。1954年,国家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棉布批发业务由国营商业统一经营,私商只能为国营商业经销、代销。国家对棉布实行定量凭票供应,每人定量布票6.17米,坚固耐穿的中高档纯棉布、线卡其、线华达呢、高档士林兰及龙头细布供不应求,绸缎、呢绒不收布票,格外畅销,当年销售101万米。1955年,按职工、城镇居民、农民发布票,每人分别为9.3米、8.3米、6.3米,全年棉布销售118.9万米,其中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销售比重占76.88%、私商占23.12%。1959年,全县棉布销售253.31万米。1961年起连续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国家只发少量补助布票,当年全县只销售棉布61.94万米。1965年起,国民经济情况好转,但不久又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纺织品经营不正常。20世纪70年代,化纤织品逐步进入市场,棉布供求矛盾开始缓和。1978年后,纺织品货源增多,质量提高,各种涤棉布价格降低,收取布票逐步减少以至免收布票,敞开供应。1984年起,停止布票使用,当年销售棉布83.75万米、纯化纤42.84万米、绸缎1.07万米。1985年起,纺织品花色、品种、款式不断更新,呢绒绸缎等高档次商品销售激增,1987年,全县纺织品批发441.3万元。经过商业体制改革,实行多渠道、少环节经营,经营网点增加,国营、供销社销售比重有所下降,1990年批发销售只有204万元。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