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32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
分类号: F767.9
页数: 5
页码: 636-640
摘要: 本节记述永嘉县日用工业品概括了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缝纫机、保温瓶、五金交电等。
关键词: 永嘉县 日用品 生活资料

内容

日用百货
  鞋类 建国前,群众穿鞋主要靠妇女手工制作,自制自用,胶鞋、皮鞋等商品鞋甚少。1953年开始销售胶鞋,当年销量4000双,1959年销售5.52万双,1961年起销量减少。1962年起,塑料鞋投放市场。1966年,胶鞋销量为5.65万双,布鞋1600双,塑料鞋15520双。“文化大革命”期间,鞋类经营情况不稳定。1980年,国营商业鞋类销售达历史最高水平,销售量38.17万双,其中胶鞋27.75万双,布鞋3.27万双,皮鞋1.48万双,塑料鞋5.67万双。20世纪80年代后期,高档童鞋、胶鞋、牛皮鞋、旅游鞋、运动鞋、工艺鞋投放市场。
  洗涤类 建国前,农村洗涤衣物多用茶籽饼、草木灰、皂荚,很少用肥皂,香皂被视为高贵用品。建国后,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肥皂需求量增加,1956年销售3200箱。1959年6月起,肥皂实行凭证凭票计划供应。1964年,随着肥皂货源增加,曾一度敞开供应,1967年销售11000箱,不久又恢复限量供应。1978年,合成洗衣粉投放市场,肥皂供应紧张状况开始好转,1979年销售22400箱。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洗涤用品种类增加。各类高档香皂不断进入普通家庭,1986年销售肥皂112800箱,洗衣粉63.5吨。此后经营渠道增加,国营商业和供销社销售量逐年下降,1990年社会消费零售肥皂12700箱,香(药)皂316000块,洗衣粉27000公斤。
  照明类 取火照明类用品,过去民间多用燧石取火,用松明、竹篾、植物油照明。清穆宗同治四年(1865),从外国输入火柴,群众称为“洋火”。民国13年(1924),县城创办光明火柴有限公司。建国后,火柴属于国家计划管理商品,1950年销售100件(每件1000小合)。由于木材紧张,市场供应不稳定,1961年10月起实行凭证供应,当年销售6500件,1967年销售7300件,1982年上升到16700件。80年代中期,打火机大批量投放市场,火柴销售量逐年下降。
  器皿类 建国前,家庭多用木制脸盘洗脸。搪瓷制品、铝制品和保温瓶等家用器皿较为罕见。家具器皿,1950年起由供销社经营,1960年国营商业开始经营面盆、口杯等搪瓷制品,20世纪60年代货源紧张,实行凭工分券供应,以后随着货源增加而逐步敞开供应。1966年商业批发面盆7120个、口杯7750个;1976年,批发面盆12030个,口杯15740个。音机投放市场,并逐渐代替电子管收音机而占领市场,1980年销售1149架,1985年销售852架,1985年后,晶体管收音机又逐步为收录机代替,1987年收录机销售1630架,1990年销售1190架。电视机于1980年开始经营,当年销售黑白电视机318架,试销彩色电视机3架。1982年,销售黑白电视机227架。1986年,销售电视机1767架,其中彩色电视机865架。1987年起,多渠道经营电视机,名牌电视机畅销,黑白电视机和杂牌电视机滞销,进口名牌彩色电视机供需紧张。1989年起,对彩色电视机实行专营,由县五交化公司批发部及19个专营零售点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电风扇于1980年开始销售,次年销售259台,1984年增到1976台,1986年13496台,1988年增加到19405台。1984年起,电冰箱、洗衣机进入百姓家,当年销售电冰箱29台,洗衣机23台,次年实行多渠道、跨行业经营,1986年销售电冰箱101台,洗衣机111台。80年代后期,销售量激增。1990年,销售电冰箱958台,洗衣机1713台。80年代后期,男女青年婚嫁品由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新“三大件”代替了6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
  文化用品
  建国前,文化用品由私商经营,20世纪50年代供销社开始经营,1960年县百货公司建立后,扩大对文化用品批发经营,品种由纸张、文教用具、印刷材料扩大到文娱用品、体育用品及大型运动器具,经营量不断上升,1963年主要商品有机制薄纸、铅笔、印相纸、胶片、胶卷、圆珠笔及芯、口琴、乒乓球、钢板、篮球、排球、足球、钢笔、金笔、复写纸、蜡纸等,当年销售额23.8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纸张销量大增,1966年批发销售各类纸张80吨。1979年,国营商业批发销售71.8万元,主要商品销售:机制薄纸252吨,机制板纸30吨,钢笔2560支,铅笔721400支,圆珠笔146690支,蜡纸780筒,复写纸2788盒,乒乓球10700只。80年代后文化用品经营增长缓慢,1985年国营商品批发销售66.8万元。80年代中期,塑料制品大量上市,搪瓷制品趋向疲软。1963年起,各类钢精锅、奶锅、浅底锅、双耳锅、菊花锅、柿型锅、双篾锅、高锅、压力锅(分洗白和砂光两类),逐步进入市场。1966年批发销售1610个,1967年起实行凭证凭票供应,直到1978年才敞开供应。1982年,百货公司批发销售铝锅8490只、压力锅220只、铝茶壶2389只,1988年县百货公司批发销售铝锅14810只,其中压力锅5470只,铝茶壶2540只。
  钟表类 20世纪50年代,农村双铃闹钟销路较好。1959年县百货公司试销国产手表5只,1960年销售49只,主要由干部、工人购买。1961年,手表销售分高价、平价两种价格,平价手表实行计划供应,当年平价“上海”牌17钻全钢男式手表每只85元,半钢60元;进口瑞士“英纳格”17钻男式手表,全钢每只151元,半钢140元;高价“上海”牌17钻,全钢每只130元,半钢100元,“英纳格”350元,1963年停止高价供应。1964年百货公司销售手表100只,1966年销售手表200只,钟113只。1971年手表销售增长,当年销售600只,1977年增至手表1600只,钟2546只。1978年,基层供销社开始经营手表业务,当年销售手表1700只,1980年销售手表2600只,闹钟2227只。80年代,钟表处于更新换代时期,老式机械钟表逐渐退出市场,部分老式钟表降价销售,代之以石英钟表、全自动电子钟表,1981~1990年,全县销售手表73700只,钟10901只。
  缝纫机 保温瓶
  家用缝纫机,1959年起,由百货公司经销,列为计划管理商品,当年全县销售80架。20世纪60年代需要量上升,1966年销售112架。70年代,部分商品计划列为农副产品收购的奖励物资,1976年销售821架,缝纫机进入农家。80年代,缝纫机货源逐步充足,1985年敞开供应,次年全县销售6100架,城乡销售达到饱和。保温瓶,长期以来市场供应紧张,实行凭票供应,1959年销售12800只,1967年销售11800只。70年代起,竹壳保温瓶逐步转为铁壳、塑料壳、金属壳保温瓶,市场供应趋向缓和,1980年,销售35000只。80年代中期,又增加气压式、广口式保温瓶,1985年销售71500只。
  五金交电
  20世纪50年代,交电器材由供销社经营,数量很少。60年代,国营商业开始经营批发业务。1966年,全县自行车销售32辆,并逐步增加手推车、轮胎、灯泡、灯管、电线、电料等商品经营。1973年,销售自行车279辆,灯泡58200只,电线1470卷。1978年,销售自行车1306辆,灯炮121700只,电线1543卷。80年代初期,自行车供不应求。80年代中期,交电商品开始多渠道经营,价格放开,1986年销售自行车10264辆,摩托车开始销售,是年销出49辆。随后由于经营渠道增多,国营商业经营量下降,1990年自行车销售3720辆,灯泡324700只,电线835卷。
  家用电器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经营,60年代销出收音机87架,1972年晶体管收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