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工艺美术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295
颗粒名称: 第九节 工艺美术工业
分类号: TS93
页数: 3
页码: 580-582
摘要: 本节记述永嘉县工艺美术工业主要有雕塑工艺、挑绣工艺、草编工艺、其他工艺美术品。
关键词: 永嘉县 工业 工艺美术

内容

永嘉民间工艺美术品种类多,分布广,历史悠久,多为外向型企业。主要有雕塑、挑绣、草编3类。1990年,全县工艺美术企业70家,职工1642人,年产值2228万元,税金114万元,利润230万元。
  雕塑工艺
  永嘉雕塑明清时期已达到很高水平,枫林、岩头、苍坡、芙蓉、坦下等古村落里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建筑庭院、亭台、古刹、牌坊,这些古建筑雕梁画栋,花窗雕瓦,石狮佛像,神态逼真。这些工艺装饰皆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清代,雕刻、花边、制伞都发展到相当规模,清德宗光绪八年(1882),永嘉篾丝镶嵌和彩石镶嵌,产品销往国外;十二年(1886),永嘉雕刻、纸伞批量出口。宣统元年(1909),县城(今鹿城区)黄杨木雕艺人朱子常作品“济癫和尚”在南洋劝业会首次国际比赛中获奖。建国后,雕塑工艺得到恢复和发展,产品有木雕、石刻和竹丝盘景等。木雕工艺恢复较早。1963年,仁溪乡农民陈定松从上海学艺回乡,同金元星等邀集闲散老雕刻艺人,组建仁溪木雕小组,同年扩建为仁溪工艺雕刻厂,以黄杨木为材料雕刻仿古人物寿星、八仙、仕女和弥勒佛等,年产值8万余元,全部外销。1977年,永嘉工艺雕刻厂在清水埠建成,创作现实题材新作品,外销势头很好。1983年,仁溪工艺美术雕刻厂建立;1985年,罗溪艺术雕刻厂、华艺雕刻厂、泥塑刀厂相继建立,产品除仿古人物外,兼做动物玩具、宗教礼品等。以用料分,有黄杨木雕、檀香木雕、梨木雕3种,大小100多个规格。1990年有木雕企业7家、352人,产值273万元,全部为免检出口商品。受青田县石刻影响,1970年1月创办桥下石刻厂。1971~1973年,渠口石刻厂、苍坡石刻厂、千石石刻厂、仁溪石刻厂、白沙石刻厂相继创办,1980年出口供货值12万元,后因质量跟不上国际市场需求而先后歇业。20世纪70年代初期,罗溪工艺竹丝盘景厂和罗溪工艺装饰厂利用水竹篾丝、塑料泡沫、化学混凝土等为原料,堆积刻制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模型,配上玻璃罩,制成竹丝盆景,跻身国际市场。1984年,精品“乐观楼”、“楼外楼”、“西湖十二景”获中国工艺美术公司和中国旅游工艺品总公司名产品奖。同年,精品“国清寺”在日本东京展出获好评。1986年又有3件精品在美国德克萨斯博览会展出。1985年出口供货值达30.64万元。20世纪80年代后期生产滑波,1990年外贸收购值降到22万元。
  挑绣工艺
  挑绣工艺,有十字花台布、工艺伞、丝织地毯、戏装等,以十字花台布生产最早。明清时期,农村妇女在羽纱布上用十字法挑绣花纹图案,称为“挑花”。民国17年(1928)开始销往意大利和比利时,28年(1939)产量95万套。抗日战争以后产量下降。建国初期,永嘉沿江一带妇女为温州市花边厂外加工。1955年,上塘、黄田、乌牛、桥头成立4个花边生产合作社,继续为温州花边厂提供货源。1970年,4社合并在上塘组成永嘉花边厂,原4社改为花边厂所属4个收发站,开始自行出口。1980年,有专职技工70人、外加工800余人,年产量27.3万套,产值244万元。1981年后有所回落,1988年采用十字花钩针镶并新工艺试制抽纱工艺伞成功。1989年取得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1990年产销值133.7万元,其中工艺伞40万元。丝织地毯是以蚕丝为原料精工绣制而成的豪华装饰品,用于高级厅堂馆所。1979年,永嘉丝织地毯厂建成投产。次年,成为省定点企业,并获市新产品一等奖。1988年,出口丝毯3016平方米,创汇60万美元。1989年,取得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1990年,产量降到1704平方米。戏装始产于1956年建立的江北刺绣合作社,1973年生产戏装1241件,锦旗14451面。1977年改名为江北工艺刺绣厂,1978年产品出口东南亚国家,产值19.57万元,1979年有职工100余人,产值67万元,1983年转产。1984年曾建有乌牛戏剧服装厂,1986年改为乌牛鞋厂。
  草编工艺
  草编工艺,始产于民国初期。民国16年(1927),草帽、草席、拖鞋等工艺品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建国后,草编工艺生产恢复较早。1954年,三江成立草编工艺小组,生产茶包、蒲片、草席等。1958年,三溪马桥合永昌织席厂迁到江北龙桥,改名永嘉草席厂。60年代初期,江北河田草席厂、王家圩草席厂相继成立。1963年春,县手工业社举办工艺学习班,40多人参加学习,掀起草编生产热潮,沿江农民利用江岸边涂咸草,先后办起东风草席厂、前牌草织厂、堡一草编厂、和一草编厂以及联中、江头、上沙、浦西、浦东、长岙、渭石、浦口等16个咸草编织工场,共有职工676人。山区农民利用野生龙须草,在瓯渠、垟塆、朱涂、碧莲、岩头、岩坦、朱岙、东垟头、河口埭等地办起9个龙须草编织工场,有职工400余人。1964年,产床席8万块、枕席121万条、其他工艺品100多种,其中三联席、旅行席、提花软折席、动物草果盒、拖鞋、椅垫、草帽、手提篮等产品多数外销。1966年后咸草编织滑坡、龙须编织停产。1972年,江头、浦东、浦西、长岙4个咸草工场合并成三江工艺草编厂,同时还有峙口工艺草编厂、五星工艺草编厂、行禅工艺草织厂、码道草织厂、三江综合工艺草编厂等。20世纪80年代后,床席渐被床毯代替,草织厂纷纷歇业转产。但枕席、草垫编织仍然是沿江农民家庭副业。
  其他工艺美术品
  有竹丝画帘、金属头花、胸花、鞋花及衣帽鞋服装饰品。竹丝画帘是用竹丝制成挂帘,再画上人物、山水、花鸟飞禽、奔马等,是厅堂内室雅致装饰品。1965年投产,次年成为国家定点出口商品,1980年出口值30多万元。嗣后,生产回落,1987年开始回升,1990年有永嘉艺术画帘厂和江北长盛工艺美术厂两家,产值17万元。20世纪80年代,黄田家庭工业生产金属头花、胸花、鞋花等小商品,仿金电镀、镶嵌明珠,造型美观,式样花色1000多种,为工艺美术品后起之秀。1990年产值785万元。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