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业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28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工业体制
分类号: F421
页数: 10
页码: 561-570
摘要: 本章记述永嘉县工业体制概括了国营工业、二轻工业、乡镇工业、部门工业。
关键词: 永嘉县 工业体制 工业经济

内容

第一节 国营工业
  民国38年(1949)5月,永嘉解放。8月,永嘉县城(今鹿城区)划出设立温州市(直属省)时,所有工业悉数划为市属所有。永嘉县仅有一些小规模的私营工厂。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对私营工业进行摸底排队,制订分期分批转为公私合营的改造规划。8月,县人委批准东山化工厂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继而新记窑厂、合永昌草席厂、温州钢玉粉矿也实行公私合营,到1957年底,全县有国营及公私合营企业14家,工业总产值330万元,职工546人。1958年8月,永嘉县迁治上塘。9月1日,原属永嘉县的永强、三溪、梧埏、藤桥4个区和永中、瞿溪2个镇又划归温州市。原办在瓯江南岸的永嘉铁工厂、公私合营新记窑厂、公私合营合永昌草席厂、永嘉酿造厂4家企业,随县迁至瓯江北岸现县境内生产。永嘉铁工厂迁至上塘下塘山,沙头犁锅厂并入铁工厂生产。新记窑业厂、合永昌草席厂搬至清水埠生产。永嘉酿造厂迁至石阶下设总厂,原在永临、渭石、枫林的酿造厂改为总厂的酿造车间。同时,根据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的“三就”方针,陆续创办了永嘉炼焦厂、永嘉印刷厂、永嘉八一砖瓦厂、永嘉纺织厂、永嘉第二化工厂、永嘉造纸厂、永嘉细菌肥料厂、永嘉白泥矿等一批国营企业。另外,还把永嘉耐火器材厂、沙头犁锅厂、永嘉木器厂、永嘉花边厂等一批手工业社和社办企业升格为国营企业。到1958年底,有国营企业32家,职工7134人,工业总产值757万元,形成了电力、冶金、化学、机械、建筑、食品等工业行业。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营工业实行整顿,按照不同情况作减、并、转、撤处理。到1963年底,定编为国营企业的有永嘉农械厂、永嘉冶炼厂、永嘉化工厂、永嘉草席厂、永嘉酿造厂、永嘉陶瓷厂、永嘉电厂、永嘉印刷厂、永嘉白泥矿等16家,职工减至927人,工业总产值降为641万元。1965年,经两年调整,国营工业稍有好转,永嘉草席厂生产各式草席由外贸公司组织出口海外,成为永嘉县建国后国营工业第一家外贸出口企业。1966年初,永嘉冶炼厂划归温州市。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工厂被作为武斗据点。1969年,除了永嘉酿造厂盈利0.8万元之外,所有工厂都严重亏损,工业总产值降至316万元。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国营工业产业、产品、技术结构作了调整,开展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重点的企业整顿,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对企业进行挖潜、革新、改造工作,在改革中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产销结构,加强横向联系,变单一计划管理为计划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企业管理方法。1984年,永嘉瓷厂率先进行承包经济责任制试点。到1988年,国营企业全部实行为期三年承包经济责任制,经济效益普遍提高。1990年,有国营企业24家,职工2888人,工业总产值4108万元。形成机械、化工、电力、陶瓷、印刷、食品等7个行业。主要产品有饮料、酒、釉面砖、硫化促进剂M、瓷介电容器、压电蜂鸣片、阀门、减速机、无水亚硫酸钠、蒸汽流量计、井冈霉素等100多个品种。其中蜂鸣片、釉面砖、焦亚硫酸钠和硫化促进剂为出口产品。
  第二节 二轻工业
  二轻工业是在手工业合作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0年开始组织,到1952年底,全县有三溪草席生产合作社、永中铁器农具社、永强粗篾社3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业人员365人,产值7.03万元。1953年,手工业合作化进一步发展,瓯江以南的永强、梧埏、三溪、藤桥、西岸5个区发展较快,瓯江北岸的江北竹木算盘社、罗浮车木社、沙头犁锅社、黄田算盘社、江北综合服装小组也相继成立。1955年12月,召开第一届手工业社社员代表大会。1956年3月,县人委决定设立工业科和成立县手工业联社,加强对手工业生产的领导。年底,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全县有手工业社46个,从业人员8304人,总产值210万元。主要产品有铁木竹农具、纸伞、草席、土纸、蛎灰、砖瓦、日用陶瓷、算盘、服装、手绣十字花台布等。1953~1957年,年产值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递增。1958年,在“大跃进”、“大办地方工业”、“大办钢铁”运动中,手工业集体被“升级过渡”、“一平二调”,手工业生产和手工业集体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到1960年,只有1家企业,职工93人。1961年6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30个并转为地方国营企业的手工业合作社陆续重新转为集体厂、社,划给人民公社的手工业社组仍归属手工业部门,原有手工业工人基本随体制回社,通过整顿,共有102个企业,职工3475人。当年实现产值383万元。1962年3月,手工业联社召开第二届社员代表大会。之后,根据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西楼会议”陈云同志的讲话精神,下放手工业职工1901人,支援农业生产,占手工业工人3600人52.81%。1963年,又下放857人,占职工总数49.65%,两年下放2758人,生产大幅度下降,产值只有243万。1965年底,全县手工业企业48家,职工1249人,年产值328万元。“文化大革命”中,二轻工业再次受到冲击,直到1976年才有转机。年底,全县有二轻工业集体企业79家,职工7606人,产值1326万元。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工业布局,开展企业整顿,加强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经济效益,全县工业进入全面发展新时期。到1990年底,已形成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陶瓷建材、服装鞋革、工艺美术、造纸、印刷、文体用品、用具制造、金属制品、食品饮料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二轻工业体系。有5家出口企业,有10家获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出口产品有花边、工艺伞、丝织地毯、万向轮、开听刀、黄杨木雕、针织童装、草编工艺品等几十种。1990年底,全县二轻工业80家,职工5347人,固定资产原值3334万元,现行价总产值7014万元,税金408万元,利润494万元。
  第三节 乡镇工业
  乡镇工业,在人民公社体制时期称社队企业,是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建国前,农村中有竹、木、铁、泥、石“五匠”,磨、面、油、豆腐“四坊”,蛎灰、砖瓦、缸“三窑”及土纺、土织、成衣、土纸等农村副业和个体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业,发展缓慢。50年代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村副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此为社队企业产生的基础。
  1958年,县手工业联社划出123个手工业企业给人民公社,各社、大队又创办一些亦工亦农社队工业,其时全县153家,以生产为农业服务的产品为主,职工33831人,年产值658万元。1959年,开始对社办工业进行整顿,至年底全县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34家,其中社队企业114家,职工8757人,年产值602万元。由于基础不实,管理不善,1962年,社办工业只存5家,总产值仅10万元。1963年,社队工业停办。1964年,社队工业开始复苏。一些经济、交通条件较好社队,创办一些农具修配厂、蛎灰窑、砖瓦窑及市场急需的小商品等工业。1965年,继续下放一批集体所有制手工业和合作社及一部分原来与农业有密切联系的手工业工人到大队安家落户,使社队工业得到加强和发展。1966年“文化大革命”,把社队工业作为“资本主义尾巴”横加批判,致使社队企业再成空白。1970年春,由于社会迫切需要,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审查批准,创办上塘镇人民公社农械修配厂等29家社队工业。6月,召开第一次社队企业工作会议,提出农机具“小修不出队,中修不出社,大修不出县”口号,有力地推动当时社队工业发展,年末有社队工业75家,职工2646人,年产值361万元。主要行业有机械、化工、纺织、建材、木材加工等,当年生产铁木竹农具15.42万件、土布18万米、铁矿石70吨、电力2000千瓦小时。1971年后,社队工业进一步从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三就”方针中解脱出来,对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1977年,建立永嘉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加强对社队企业领导和管理,到年底,公社办工业176家,职工8307人,总产值1308万元,为1970年的3.62倍。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方针,为社办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到1980年底,社办工业发展到400家,职工14123人,产值2392万元。分采掘、机械、建材、木材加工、纺织、造纸、食品加工等8大类。1981年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办企业向多层次发展。联户工业、家庭工业应运而生。并且在社办企业中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84年,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社队企业局随之改为乡镇工业管理局,各区、社工业办公室也作相应调整。各级政府贯彻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家庭办“四个轮子”一齐驱动、多路并进乡镇工业发展方针,提供多方面服务,乡镇工业进入一个兴旺发达新时期。是年,全县总产值11730万元,首次突破亿元,产值、税金、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比前一年翻一番。1985年,县委制定《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规定》,简化审批手续,积极引导乡镇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向专业化发展。年末有企业3386家,其中乡镇办1966家、村办481家、联户办79家、家庭办860家,产值17152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63.01%;税金625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预算内总收入的29.18%。年产值100万元以上乡镇骨干企业有永临教具厂等5家。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有103家。村办工业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有瓯北镇和三村、乌牛镇河口埭村、七都乡吟州村。瓯北、桥头两镇年产值超1000万元。1981~1985年平均年递增37%。1990年底,全县乡镇工业、个体工业发展到4921家,产值5522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4.03%,成为全县的支柱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从1985年的2296万元增加到3275万元。瓯北镇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企业年产值10786万元,为全县第一个超亿元镇。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增加到75家,县胶鞋一厂年产值621万元,居全县榜首。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骨干行业有机械、缝纫、鞋革、教具、金属制品、建筑材料、工艺美术、木材加工、电子器材等9个。按4个层次统计,分别为:乡镇办214家,年产值16580万元;村办242家,年产值3574万元;联户办3173家,年产值27101万元;家庭办1292家,年产值7969万元,以联户办最多。同时,技术提高较快,设备日趋完善。有金属切削机床69台,发电机组370组、纺织机31台、工业缝纫机3048台、电焊机79台,动力设备总能力34400千瓦。福光拉链厂、县卫生筷厂、县胶鞋一厂等从我国香港特区和日本等国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有294家乡镇企业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横向联系,收到明显经济效益。保一液化气阀门厂同华北设计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开发液化气阀门系列产品,年产值5年翻4番。经过产品结构调整,行业区域性越来越明显,出现桥头钮扣拉链业、桥下教具业、瓯北机械阀门业、黄田日用小商品业、沙头橡胶鞋业、七都铝纸包装业等6个专业化生产小区。同时逐步向外向型发展,到1990年底,乡镇工业产品出口企业15家,出口产品有工艺美术、小五金铆钉螺帽、罗丝批、加油枪、帆布胶鞋等,远销到欧美、中东及东南亚国家。1990年,乌牛油毡厂利用外资6万美元,创办中外合资万全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乡镇工业兴起为永嘉工业生产增添活力,成为国民经济长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 部门工业
  商业局所属工业
  1958年,商业局先后创办食品厂(糕饼厂)、肉类加工厂、药材加工场、水产公司加工场、劳武食品站棒冰厂、水产品加工厂等。1970年1月,创办县煤球合作工厂。1976年,创办县商业机械厂。1977年10月,水产公司加工场、劳武食品站棒冰厂、肉类加工厂等先后停办。至1989年地方国营永嘉食品厂停办后,商业局所属工业不复存在,大部分职工分流到商业系统各公司。
  县供销社所属工业
  县商业鞋革服装厂1976年创办,厂址沙头,1983年迁址上塘。厂房1200平方米,有平压机、挤出机、冲底机、打胶机、砂轮机、烘干机、缝纫机等制鞋设施,固定资产总值约计20多万元,以废塑料为原料,主产各式童鞋。1990年底,有职工44人,创产值47万元。
  县联社纺织厂创办于1980年,到1986年厂内拥有英国制造的GDMMK3纺织机、日本HC-20花检机为原型国产带电脑程控WGH-H棉型花式检线机,产品新型波型纱为温州市级新产品,《中国纺织报》、《供销合作报》等新闻单位曾作过报道。1988年,产值190余万元,郑祥准被评为全省供销系统优秀厂长。至1990年,有厂房2300平方米,职工120人,产值500万元。
  民政局所属工业
  1965年,在上塘镇创办盲人福利厂,1978年改名县防爆电器厂。到1987年有县办民政福利工厂7家,职工181人,安置残疾职工76名;乡镇办福利工厂73家,安置残疾人326名。1990年,全县有民政福利工厂57家、职工801人,其中残疾职工342名。固定资产1750万元,年总产值5668万元,利润283.4万元,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1家,500万元1家,100万元15家。
  教育局所属工业
  1969年5月,县实验小学率先创办印刷厂,到1980年全县有县实验小学印刷厂、沙头区中心小学印刷厂、乌牛学校印刷厂、永嘉县精工机电阀门厂等64家校办工厂,职工1973人,产值130万元。1985年,乌牛学校印刷厂改名永嘉县校办科教仪器厂。该厂1987年以来有11种普教仪器产品列入省、市教学仪器定点生产供货目录。生产“平抛运动实验器”、“线路实验板”、“照明电路线路板”、“简单机械实验器”等教学仪器,得到国家教委、省、市教委有关专家好评。1988年,“平抛运动实验器”在上海教学仪器设备公司样品室展出时曾受到西欧记者青睐,丹麦国家教育杂志作专题报道。1990年底,教育局所属工厂25家,职工343人,产值346.48万元,纯收入30.15万元,交给学校9.25万元,上交县主管部门1.33万元。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