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生产条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22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生产条件
分类号:
F304
页数:
9
页码:
448-4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嘉县农业生产条件方面的情况,包含了耕地,劳力和机具的内容。
关键词:
农业
生产
永嘉县
内容
耕地变迁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1)至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近500年中,永嘉县耕地面积一直稳定在100万亩左右,然而随着人口增长,人均占有量从7亩降至1.15亩。尔后,沿江地区开始围垦海涂扩充耕地,对轮荒地恢复种植,至民国31年(1942),全县有耕地891432亩,人均占有耕地1.18亩。
1949~~1990年,全县人口从34.56万人增加到80.93万人,净增46.37万人。而耕地却从42.39万亩减至36.65万亩,减少5.7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从1.25亩降至0.45亩。
1990年,耕地拥有量超万亩的乡镇有6个,0.51万亩的28个,少于0.5万亩的24个。其中,以瓯北镇最多,为19346亩;表山乡最少,仅2588亩。人均占有量,七都乡最多,为0.81亩;岩头镇、溪口乡、桥头镇最少,均为0.29亩。耕地分布在瓯江沿岸、楠溪江下游的水网平原计12.79万亩,占35%;分布在楠溪江中游河谷盆地为4.74万亩,占13%;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为19.12万亩,占52%。
农田保护
1950~1988年,由县农业部门兼管土地工作。1988年,建立县土地管理局,承担全县土地管理工作。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各项建设用地不断增加,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全县滥用土地、违章建房现象十分严重。1979~1985年,累计占用耕地建房1万亩,其中经审批的仅占4.25%。另外,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挖泥制砖,占用或毁坏一批粮田。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颁布后,土地管理工作才纳入依法管理轨道。
为对农田实施依法保护,1990年6月,县府在各地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全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总面积358842亩,保护率98.05%,保护时间10年。农田保护率高低按经济状况、农业地位和耕地水平分为三种类型:经济发展较快的瓯江沿岸地区为92.7%~95.1%,工矿企业较多的建制镇为95.16%~99.56%,重点产粮区以及耕地较少的纯山区,实行全量保护。
第二节 劳力
1952年,境内农村劳动力16.92万人,占农业人口48.3%,主要从事个体田间劳动和家庭副业生产。农业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力由农业生产合作社统一安排,参与农、工、副业的集体生产劳动。人民公社建立头三年,农业生产采取“大兵团”作战形式,农村劳动力实行军事化管理,以班、排、连编制,分业定员由人民公社统一确定编制,无偿调配使用。1962年2月,人民公社改革体制,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劳动力改由生产队安排,实行等价交换,按劳取酬分配原则。1978年以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82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田有了自主权,劳动效率提高,农村剩余劳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并保持增长势头。1984年,脱离种植业改而从事他业的劳动力有14.28万人,占农村劳力总数33.39万人的42.8%。其中:副业8.37万人,工业2.8万人,运输业0.87万人,建筑业0.81万人,商业、饮食业0.57万人,科技、文教、卫生界0.43万人,服务业0.2万人,其他劳动者0.23万人。1990年,全县有农村劳力37.37万人,从事非农业劳力增至18.68万人,占农村劳力总数50%。其中:工业5.42万人,商业、饮食业2.87万人,服务业2.14万人,副业1.92万人,建筑业1.41万人,运输业0.5万人,科技、文教、卫生界0.44万人,其他劳动者3.98万人。仍经营农业只有18.69万人,且多数为老、弱及妇女劳动力。
第三节 机具
据出土文物考证,距今4000年前永嘉地域已有原始农业。出土的原始农具中,有用于挖土、松土的二孔石犁等。春秋、战国时,已使用青铜、铁制农具。宋、元、明、清时期,普遍使用铁制、木制、竹制农具。民国23~26年(1934~1937),始有抽水机、三齿中耕器、条播机、脱粒机、撒播机等少量农业机具。
建国后,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根本出路,加快了农业机具革新、推广和应用。1955年,境内引进第一台农业机械,动力18千瓦;1958年,发展到45台,动力484千瓦;1978年,增至2488台,动力19241千瓦;1990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982台,总动力72679千瓦,平均每百亩耕地19.8千瓦。农田耕作、脱粒、灌溉、植保、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传统农具
铁制农具 以铁木结构为主,有犁、耖、铁耙、田圈、锄锥、板锄、四齿、斧头、镰刀、柴刀、草刀、长柄弯刀等。这类农具主要用于田间耕作与收割以及开垦整地、松土除草、砍柴割草等。
木制农具 有龙骨水车、水力水车、手拉水车、扁担、吊桶、粪桶、粪杓、稻桶、打稻架、稻桶拔、谷耙等。这类农具主要用于提水灌溉、盛肥施肥、运输和脱粒。
竹制农具 有竹扁担、竹串担、畚箕、篰、箩、簟、稻桶簟、大眼谷筛、糠筛等。这类农具多用于盛物、运肥和收获。
石制农具 有捣臼、手磨等,用于粮食加工。
部分传统农具,以畜、风、水为动力,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一些轻巧、耐用、工效高的传统农具——板锄、田圈、镰刀、粪桶、扁担、米筛等,至今仍在农村广泛使用。50年代中后期,全县尚存人力水车1.5万部,在抗旱中发挥很大作用。在山区和半山区还有用吊桶等古老农具提水灌溉农田。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仍基本沿用耕牛犁田、人工插秧、镰刀收割、稻桶脱粒等。
新式农具
1955年春,引进双轮双铧犁3部,在7个农业社作示范耕作,是年共推广60部。1956年,大力推广普及,总数达到1240部。因双轮双铧犁重量大、拉力重、拉运不便等原因,不适应水田作业,1957年下半年停止使用,1960年由供销部门收回作废铁处理。
1958年,在农具革新的群众运动中,推广使用割禾器、大镰刀、中耕器,后因不适应农田作业而逐渐被淘汰。
胶轮手拉车、板车、木船、水泥船等运输工具沿用至今。
现代机具
耕作机具发发发1958年,县农科所率先引进1台苏产“德特—14”轮式拖拉机。1967年,桥下公社埠头大队和下村大队从温州地区农机公司购进4台手扶拖拉机。1968年,桥头公社壬田大队向温州地区农机公司购置1台“丰收—35型”中型拖拉机。70年代,耕作机具的类型和数量均有较大增幅。1978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2台,动力1522千瓦;手扶拖拉机474台,动力3993千瓦。类型有“丰收—35型”、“丰收—27型”、“东方红—24型”、“东方红—20型”等。80年代,大中型拖拉机逐渐淘汰,而手扶拖拉机激增。1985年,大中型拖拉机减至68台,手扶拖拉机增至1241台,动力12410千瓦。1990年,全县拥有耕作机械1997台,动力17564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8台,手扶拖拉机1872台,机耕船1艘,耕整机96台。
排灌机具 民国23年(1934),永嘉县政府建设科报告称:“县合作社联合会已备有抽水机1台。”1958年,黄田乡中心翻水站建成,装水泵2台,配22千瓦柴油机1台。同年,江北抽水机站建成,装4台水泵,配4台柴油机,动力140千瓦。1980年,七都公社上沙翻水站建成,安装88.2千瓦柴油机1台,配置7.5千瓦潜水泵8台。1990年末,全县拥有排灌机械1005台,总动力9954千瓦。另有农用水泵883台,喷灌机械316套。总提水流量34.5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9.37万亩,其中二级提水3.21万亩。
收获机具 有收割机、脱粒机、风干机。
70年代,黄田公社千石大队购进第1台双圆盘收割机。1982年,桥下公社石马岩农场购置第1台联合收割机。1990年末,全县有“农友—90”微型联合收割机13台,分布在峙口、桥头、东岸、乌牛、黄田、七都、岩头、瓯北8个乡镇。
民国35年(1946),潘桥乡(今属瓯海县)率先使用人力打稻机。1954年,有人力打稻机212台。1970年,开始使用机动打稻机。1990年,全县有人力打稻机15183台,机动打稻机1001台,动力2293千瓦。是年,县农机管理站从长兴县引进稻麦两用自动脱粒机6台,分给岩坦、岩头、沙头、碧莲、四川、永临区农技站使用。
1979年,县农机研究所试制成一套简易谷物风干设备,供三江乡浦东大队使用。后因风干速度慢而停用。
插秧机具 1960年,全县制造和推广插秧机500余台。1972年,引进奉化县农机厂制造的插秧机。1973年,县良种场引进“浙南—72型”人力插秧机。因使用效果不佳,没有大面积推广。
植保机具 50年代,始用人力喷粉器和简易喷雾器。60年代,使用背包式人力喷雾器。1975年,开始使用“工农—36型”担架式喷雾器,全县共35台,分配到主要产粮区使
用。80年代,引进“东方红—18型”和“泰山—18型”背负式弥雾喷雾喷粉机。1990年,全县拥有机动喷雾器76架,动力177千瓦,人力喷雾器46110架。
加工机具 民国34年(1945),芦田村厉青绍和千石村陈中等人开办米厂,配置11.7千瓦柴油机和17.6千瓦旧式柴油机加工机械。建国后,加工机械迅速发展,1973年境内已有加工机械466台,动力4100千瓦;1985年增至1982台,动力18200千瓦;1990年达2411台,动力21137千瓦。其中碾米机1446台,磨粉机1388台,油料加工机械14台,茶叶加工机械186台,饲料加工机械206台,淀粉加工机械628台。1956年,开始使用人力番薯刨丝机,1990年拥有275台。
运输机具 农村拖拉机农忙下田作业,农闲承担运输。80年代,引进农用汽车和农用机动船。1990年,全县有运输机械1784台,动力17262千瓦。其中农用载重汽车36辆,农用运输车991辆,运输拖拉机41辆,农用机动船716艘,大中型拖车22辆,小型拖车1744辆,农用船331只。
机具管理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小农具属社员自有自管,大中型农具为公有公管。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公有农机具承包到个人,私有农具迅速增加。1977年,成立永嘉县农业机械局,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1979年,设立农机管理站23个,配备45个乡镇农机专管员,开展农机管理、配件供应、技术培训等项服务。1984年,县农业机械局并入县农业局,下设农机管理站,主管农业机械化工作。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