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水电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20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水电站
分类号: TV741/748
页数: 6
页码: 433-4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嘉县水电站的情况,包含了500千瓦以上水电站和75千瓦至500千瓦水电站的内容。
关键词: 水利 水电站 永嘉县

内容

永嘉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28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15万千瓦。境内首座水电站于1959年7月在碧莲镇石湖村建成发电,装机12千瓦(1988年后改为粮食加工站)。此后,水电事业迅猛发展,至1990年末,在楠溪江、菇溪、西溪、乌牛溪及其支流,共兴建水力发电站301座(包括可发电水轮泵站52座),期间,报废或改为加工站173座,尚留128座,总装机17707千瓦。其中装机75千瓦以下微型电站和有发电功能水轮泵站84座,装机75千瓦~500千瓦电站34座,装机500千瓦以上电站10座。这10座电站,属全民性质有白水漈、铜锅潭、岩坦、山溪头、大岙坦电站;属集体性质有朱坑垟、碧莲、西章(二级)、黄坦和荆源电站。
  第一节 500千瓦以上水电站
  白水漈电站
  位于仁溪乡西岙村,属白水漈水库配套工程。1960年8月建成发电,装机100千瓦,1962年2月报废。1963年6月15日,旧电站改建工程动工,1964年2月竣工。新电站落差143米,流量0.65立方米/秒,装机2×320千瓦,压力钢管长234米,直径0.5米,高压送电,完成土石方15.14万立方米,投工17.3万工,投资32.5万元(省水利厅30万元,县2.5万元)。每千瓦装机造价507.8元。建成前期担负着5个公社4.8万亩电力灌溉和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电。1965年1月9日,浙江省水利电力厅补助38200元,用于开挖168米长的发电隧洞,直接将压力钢管与隧洞、水库启闭机闸门联接,增加水库平均水头14米,使发电总水头达到157米,提高了发电效益。1975年7月,该电站与小子溪电站、县城火电车间联成10千伏小电网。1974~1990年累计发电3422.48万千瓦小时。1990年底止,电业部分固定资产总值29.38万元,年折旧费5.86万元,大修理费2.69万元,在编职工24人。
  铜锅潭电站
  位于峙口乡将山角村,属陡门溪梯级开发径流水电站,1965年10月开工,1967年3月10日竣工,工程总造价26.4万元,其中省补助24.1万元,县自筹2.3万元,每千瓦造价507.69元。电站上游集水面积53.75平方公里,引水渠道长1800米,发电水头72米,流量1.12立方米/秒,装机2×200千瓦。1971年12月,更新一台电机,装机容量增至520千瓦,与小子溪电站、白水漈电站并网运行,电能直送县城。1981年发电量高达207万千瓦时。1982年以后,因径流水被大岙坦电站利用,来水减少,只能在洪水期发电,年均发电量降至50万千瓦小时。至1990年末,累计发电量1232.69万千瓦小时,固定资产总值25.03万元,年设备折旧费16.2万元,年大修理费0.63万元,职工6人。
  岩坦电站
  位于岩坦镇南山村,属龙潭背水库配套工程。1969年4月,省水利厅批建并拨款30万元,同年9月动工,1971年3月竣工发电。水头270米,流量0.37立方米/秒,装机2×320千瓦,引水渠道3000米,钢板压力管长670米,投资32.29万元,单位千瓦造价504.55元。1981年8月20日,岩坦电站与下岙电站(200千瓦)联网,输电至岩头镇,发电量逐年上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88年11月并入大电网运行,1974~1990年累计发电1321.9万千瓦小时。1990年末,全站职工14人,拥有固定资产32.29万元,年折旧费5.56万元,年大修理费2.93万元。
  山溪头电站
  位于大岙坦水电站上游3公里的陡门乡山溪头村。1969年11月兴工,1973年3月建成。装机250千瓦,发电水头150米,发电流量0.11立方米/秒,总投资28万元。1980年1月1日又建成新电站一座,装机800千瓦。发电水头184米~198米,压力钢管长307米,发电隧洞271.95米,发电流量0.67立方米/秒,总造价69.5万元,发电尾水供大岙坦水电站发电用。1990年末,拥有固定资产70.35万元,年工程折旧费12.57万元,大修理费6.1万元,有职工17人,累计发电量1803.02万千瓦小时。
  大岙坦电站
  位于楠溪江支流陡门溪下游。该工程于1977年12月20日动工,1982年7月大岙坦至上塘35千伏高压线完工,同年8月15日机组并网送电,为境内目前规模最大的骨干水电站。发电水头115.81米,引水流量2.76立方米/秒,装机2×1250千瓦。主要建筑物有长30米、高14米的混凝土坝,厂房700平方米,职工生活管理用房1624平方米,公路12.5公里,输水隧洞3840米(过水流量4.5立方米/秒),压力钢管427米,1250千瓦卧式水轮发电机组两套,35千伏升压站1座,主变压器1台,容量5000千伏安及附属设备。总工程量为26.8万立方米,其中土方11.8万立方米,石方12.8万立方米,混凝土0.4万立方米,砌石0.5万立方米,投劳44.1万工。总投资308万元,其中省水利厅拨款134万元,地区补助20万元,银行贷款99万元,自筹55万元。1990年末,电站固定资产总值235.15万元,职工33人。年折旧费14.47万元,年大修理费5.88万元,累计发电量5614.564万千瓦小时,年均发电量623.84万千瓦小时,对缓和电网电源紧缺,保障县城供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朱坑垟电站
  位于六龙乡东岙村。1969年11月兴工,1972年7月竣工。电站上游集水面积2.2平方公里,引水2.7平方公里,渠道长800米,落差260米,发电流量0.36立方米/秒,装机2×320千瓦。工程投资83万元,其中省投资30万元,地区投资36万元,自筹17万元。电站实行自发自供独立核算,年均发电量约80万千瓦小时;1985年5月以后,只管发电不管用电,实行专业分工,分级核算,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年均发电量突破100万千瓦小时,1990年达154.12万千瓦小时,创历史最高记录。1990年底,有固定资产总值56.96万元。年折旧费7.86万元,年大修理费2.67万元。总发电量1611.2万千瓦小时,总产值219.68万元,有职工20人。
  碧莲电站
  位于碧莲镇地凑村对埠地方,属石田坑水库配套工程,1978年1月建成投产。引水渠道2610米,落差281米,是县内发电水头最高的一座水电站,流量0.37立方米/秒,直径35厘米的压力钢管长684米,有320千瓦发电机2台。工程总投资13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65.5万元,银行贷款6.5万元,投工折价61万元。到1990年末,累计发电1142.58万千瓦小时,年均发电量约120万千瓦小时。电站固定资产179.42万元,年折旧费10.58万元,大修理费4.49万元,职工30人。
  西章二级电站
  位于徐岙乡章岙村,是一座梯级开发水电站。1972年12月动工,1981年12月31日竣工发电。该电站运用上游一二级的龙头水库,开挖沿山渠道1500米,水头281米,流量0.54立方米/秒,装320千瓦发电机组3台。总投资176.54万元,其中省水利厅投资28万元,地区投资84万元,县投资35万元,地方自筹29.54万元。到1990年末,累计发电1861.3万千瓦小时,总产值121.65万元。1986年6月前自发、自供,1986年6月以后并入县电网,电站只发电不管供电,实行发电与供电分级核算。1990年底止,固定资产58.58万元,年设备折旧费4.44万元,年大修理费1.31万元,职工33人。
  黄坦电站
  位于巽宅镇黄坦岭脚,是一座径流引水式电站。1977年11月20日动工兴建,1981年2月竣工发电。投资64万元(包括附属公路7万工折价),其中国家补助43万元,银行贷款16.5万元,投工折价4.5万元。电站集水面积120平方公里,引水隧洞处建有一座6.5米高小拱坝以提高水位,引水隧洞长740米,水头64米,流量1.52立方米/秒,装机2×320千瓦。压力钢管直径800毫米,长度100米。该电站是四川区骨干电站,担负6个乡、镇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石染乡矿山资源开发用电。1990年末,固定资产总值111.33万元,年折旧费8.06万元,年大修理费2.78万元,累计发电783万千瓦小时,创总产值100万元,职工31人。
  荆源电站
  位于荆源乡济根,属日调节水电站。1967年12月开工,1983年12月建成投产。沿山渠道300米,水头280米,装置320瓦发电机2台。该电站从建成投产至1985年12月
  的2年中,仅发电1.6万千瓦小时,供荆源乡部分农村用电,总产值3208元,经济效益不佳。1986年6月以后并网运行,电站专管发电,供电管理归属永临水电公司,发电量猛增,年均达180万千瓦小时,1990年持续上升至234.01万千瓦小时。1990年末,拥有固定资产总值30.72万元,年设备折旧费6.22万元,年大修理费2.90万元。职工26人。
  第二节 75千瓦至500千瓦水电站
  1961~1990年全县建成75~500千瓦水电站34座,分布在鹤盛、茗岙、桥头等22个乡镇,总容量3600千瓦,总投资1000万元。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