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1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电话
分类号: TN916
页数: 5
页码: 408-4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嘉县电信电话的内容,包含了长途电话,农村电话和市内电话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电信 电话 永嘉县

内容

长途电话
  网路 民国18年(1929)5月浙江省电话局建立后,开始建设全浙8大干线,其中甬温线全程332公里,由宁波经宁海、临海、黄岩、乐清而达温州,以展接闽境。龙温(亦称衢温)线由衢县经龙游、遂昌、松阳、丽水、青田而达温州。于23年(1924)5月完工,9月通话。25年(1936)12月,温州通达长途电话的有温乐、温瑞、温平、温青、温鳌、温泰、温临、温丽、杭温、福温,共10路。温州至杭州安装EI型单路载波电话机,为国内首条载波电路。抗日战争期间,所建干线大部被日本侵略军破坏。县城温州3次沦陷,永嘉电话分局(后与永嘉电报分局合并为永嘉电信局)采取应变措施。34年(1945)6月,县城温州光复,永嘉电信局人员迅速修复被日本侵略军破坏的通信设施,恢复电报、电话通信业务。36年(1947),永嘉电信局作为指挥局,指挥调度瑞安、海门、临海、丽水、缙云、路桥、黄岩、古鳌头、温岭、平阳、泰顺、青田、乐清、泽国、永康、仙居等电信局的线路工程及通信网路。同年10月,交通部第二区电信管理局派员来温架设永鄞、永榕、永兰3个方向的复线,随带SOS型(英制)3路载波电话机两部,分别由上海、南京(下关),承运永嘉。到38年(1949)3月止,修复永嘉到福州铜线1对。兰溪、宁波两对铜线尚未全线贯通。4月成立永嘉机务站,站址设华盖山。建国后,1950年7月,永嘉县治迁驻罗浮龙桥,机关电话搭挂在温州至乐清长途杆线上,与温州定时联络。1951年,永临至温州电话线路临时附挂在温州至青田电话杆上。1953年,岩头至温州电话线路架通,沿途各地电话单机搭接该线路接入温州市邮电局接转。1954年,渠口至温州单线改为双线,在渠口邮电营业处设立交换机,接转沙头以北各区电话。1957年4月,温州至永临、碧莲、四川电话线路架通。1958年8月,永嘉县治从温州市区迁址上塘。10月1日,永嘉县邮电局在上塘成立,同月,县局开通至温州2路长话电路和永临至温州1路长话电路。1965年,架通永嘉至缙云战备联防线路。1966年,架通永嘉至仙居战备联防线路。1974年,增开永嘉至乐清长途电话电路1路。1976年,全县共有长途电话电路8条,其中载波电路6条,实线电路2条。1978年,开通永嘉至临海载波电路1路。1979年,永嘉至温州12路载波电路开通,其中半自动拨号电路1路。1980年,增开永嘉至杭州1路载波电路和清水埠至温州1路载波电路。1984年,开通永嘉至平阳1路载波电路和增开至杭州1路载波电路。1985年,开通永嘉至瑞安1路载波电路和清水埠至乐清1路载波电路。1986年12月,增开永嘉至杭州2路载波电路,开通清水埠至温州半自动电路,先后共开通8路。1989年10月,开通桥头至温州半自动电路4路,12月底,开通县局至温州全自动电路14路。1992年5月,开通桥头至温州全自动电路3路。是年12月6日,起用光缆数字电路,停开全自动模拟去话、自动来话及12条半自动模拟去话电路。至1993年底,共开通长话电路317条,其中数字电路270条,模拟电路47条。
  设备 民国27年(1938),在梅岙置5门磁石交换机1部。1958年8月,县局装置100门磁石交换机1部,供长话、市话、农话共用。次年,县局单独安装30门磁石交换机1部。1960年,首次安装至温州“红旗牌”单路载波终端机1部。1969年,安装永嘉至温州ZM202三路载波电话终端机1部,开始配置电信仪表及电源设备。1973年,改装至温州ZMBX三路载波电话终端机2部。1979年,长途磁石交换机更换为容量60门复式共电交换机。10月,安装永嘉至温州ZJ12载波电话终端机1端和温州至临海ZJ12基群转接载波2端。是年底,共有12路载波机3端、3路载波机2端。1984年,长话交换机更新为JT型共电交换机6台、12席,容量为80门,安装DD14长途自动对端设备1套,至温州ZGD高十二路载波机1部。1985年,安装清水埠至温州ZJ12路载波电话终端机1端。1986年3月,开通清水埠至温州4路DD14设备。12月,杭福小同轴电缆开通后,增设永嘉至温州24路电缆载波终端机1端。1989年9月,杭福小同轴电缆扩容,永嘉至温州第2套电缆24路载波机开通。10月,桥头至温州8路DD14半自动对端设备开通。年底,开通县局长途全自动对端设备DD16一套。1992年5月,桥头全自动对端设备开通。12月6日,利用沪闽光缆永嘉分支开通3次群光数字通信端机1套,开通程控数字交换机长途390线。1993年,利用浙西南4次群光数字通信端机1套安装完毕。至1993年底,除保留杭福小同轴电缆的2套24路载波机作为备用外,淘汰所有的模拟传输和模拟交换设备,建立长途交换、长途传输的数字化电话网络。
  业务 1953年,永嘉县只有渠口邮电营业所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全年挂发长途不足100张。1958年县邮电局设立“长途台”后,全县共有16个邮电支局、所办理长途电话业务,10~12月去话0.28万张,收入0.13万元。1966年,办理长途电话业务有43个局、所(包括公社代办所),计费去话3.08万张,收入1.05万元。1978年,去话5.20万张,收入1.78万元。1987年,全县有16个支局、所和40个代办所办理长途电话业务,全年挂发长话27.06万张(其中挂发国际及港澳地区的电话289张),业务收入26.81万元,年人均用长途电话0.4张。1989年11月,县局开始发展全国有权直拨用户,全年挂长途电话44.79万张(其中国际及港澳地区的电话712张),业务收入65.93万元,年人均用长途电话0.56张。1992年12月6日,程控长途390线开通。至1993年底,全县共发展国内有权用户10165户,14个支局、所和42个代办所全年挂发长途电话425.77万张,其中:国际及港澳地区的电话14253张、人均用长途电话5.14张、业务收入847.19万元。
  其他业务 1991年12月,开通县局人工无线寻呼业务,服务范围仅限县局、黄田等地区。1992年,增设清水埠、永临、桥头发射台。1993年6月,无线寻呼系统由人工改为人工自动兼容、中文与数字兼容的自动传呼系统。1993年底,无线寻呼用户3829户,年收入88万元。1993年12月20日,开通900MHZ移动电话基站2个,开始发展业务。
  农村电话
  网络 民国24年(1935)10月,县政府第七届建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永嘉架设乡村电话决议》,开始筹建永嘉县乡村电话,首期工程为县城至瞿溪、永强、沙头、溪口等。次年10月,朱涂—清水埠—沙头电话线路由东瓯电话公司徐俊夫中标承建,于26年(1937)1月架通。29年(1940),桥头、桥下、上塘、岩头、枫林、碧莲等地电话线路相继架通。至38年(1949)5月7日永嘉解放,农村电话线路均毁于战事。
  建国后,县府致力恢复和发展农村电话。1953年,架通岩头、桥下、罗浮、沙头、渠口、枫林等地单线通话线路。1954年,先后架通碧莲、四川、鹤盛、岩坦线路。是年7月,在渠口设点交换,实现区区通话。1958年10月,县邮电局在上塘成立,以县局为中心,建立农话电话交换网。1959年,开始将部分乡改为双线,部分两乡同线电话改为直达电话。1962年,有农村电话杆线432.5杆公里,通电话行政村297个,占行政村总数48.2%。“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电话线路屡遭破坏。1976年,全县有32个公社电话杆线中断,经邮电部门抢修,到1978年下半年才全部修复。1979年,调整部分农话杆线,并开始使用载波电路,增加农话中继电路11条。1987年底,全县58个乡镇全部通电话,有农话直达中继线路46条,杆路381杆公里,明线863对公里,电缆48.2皮长公里。1989年,架通上塘至清水埠HYVV型100对音频中继电缆。1990年底,有农话直达中继电路107路,杆路501杆公里,明线1105线对公里,电缆108.4皮长公里。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通信滞后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1992年,农话明线载波在境内南片遭淘汰,年底,架通上塘至清水埠6芯光缆14公里,清水埠至乌牛4芯光缆10公里,上塘至桥下6芯光缆15公里,桥下至桥头4芯光缆9公里,并在各端局开通光端机。1993年,又架通上塘至沙头8芯光缆11公里,沙头至岩头6芯光缆19公里,并开通光端机。至1993年末,共架设架空光缆68皮长公里,开通数字电路990路,保存模拟电路75路。
  设备 1958年8月,县局装置100门磁石交换机1部,供长话、市话、农话共用(次年县局单独安装磁石交换机)。1959年,上塘至黄田安装县内第一套单路载波电话终端机。1966年,全县农话交换机总容量增加到1160门。1978年,农村电话通信设备向多路载波发展。1979年,清水埠、永临、岩头、碧莲邮电支局开通3路载波机。1981年,上塘至清水埠开通12路载波机1套。1985年,上塘至清水埠更换为24路载波机,上塘至岩头开通12路载波机,上塘至沙头、清水埠至乌牛各开通3路载波机1套。1986年10月,开通上塘至桥头12路载波机1套,1987年9月开通上塘至碧莲12路载波机1套。是年底,
  全县载波机24路1套、12路3套、3路5套、单路2套、交换机总容量4240门。1988年12月31日,清水埠支局开通“JZ—08”型纵横制自动交换机2000门,并和县城联网。1990年,全县共有载波机15套,交换机总容量6460门,其中自动交换机2000门。1991年8月,开通桥头支局“HJ—921”型纵横制自动交换机2000门,全县交换机总容量7960门。1992年12月,南片支局纵横制及磁石交换机被淘汰,开通清水埠支局“NEAX—61”型程控交换机母局4384门,带乌牛模块局872门,开通由县局汇接的桥头、永临两模块局,容量分别为2664门和872门,实现县内自动交换点联网直拨,并在各交换点配置齐全的供电设备。1993年,开通占县局门子的沙头支局SLC—480数字传输设备。至1993年底,农话交换机总量达11822门,其中程控交换机9272门,磁石交换机减至2550门。
  业务 1953年后,农话有所发展,业务量不断上升。1954年,去话0.52万张。1958年,计费用户电话机137部,计费去话23.60万张,收入3.06万元。1966年,计费用户话机299部,计费去话40.30万张,业务收入9.69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农话业务萎缩。1976年,计费去话6.64万张,业务收入2.57万元。1977年后,农话业务迅速回升。1987年,有计费用户话机1260部,计费去话99.33万张,业务收入11.66万元。1990年,农话用户话机2858部,计费去话205.17万张,业务收入244.25万元。1993年,农村电话业务超常规发展,至年底,全县共有农话用户8373户,用户话机总数9914部,其中自动电话8484部,计费去话1048.51万张,业务收入841.48万元。
  市内电话
  网路 1950年12月至1958年8月,永嘉县治驻在温州市区九山,县机关电话用户接入温州市话网路。县治迁址上塘镇后,始建市内电话。1959年秋,为主要用户敷设电缆,在长途、农村电话杆路上附架一些明线。是年,共有市话杆路2杆公里,架空明线15对公里,电缆1.4皮长公里。1966年,市话杆路为12.09杆公里,明线33.18对公里,电缆2.27皮长公里。1970年,开始埋设地下电缆0.087皮长公里。1979年,埋设市话地下电缆1.8皮长公里。随着县城建设的扩展及市话用户的增加,市话网路持续发展。1987年,有市话杆路14杆公里,电缆15.3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12.3皮长公里。1990年底全县有市话杆路29杆公里,电缆33.6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12.3皮长公里。1992年,由于撤区扩镇并乡的实施,市话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原小对数铝包电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用户的发展。是年,将总配线架容量从3200回线更换为7200回线,小对数铝包电缆全部淘汰,更换为800对或1600对大对数电缆,并在用户集中地段增设架空交接箱。至1993年底,建成市话杆路共42杆公里,管道61孔公里,出局电缆总对数6800对,共69.2皮长公里。
  设备 1958年8月筹建县局时,置有100门磁石交换机1部,并与长话共用。次年,新装100门共电式交换机供市话专用。1960年,扩容100门,共有共电式交换机200
  门,并安装24伏蓄电池一组。1979年,为缓和市话供需矛盾,市话交换设备全部更新,5月,安装由富阳邮电局调拨来的“JFL—Z”型560门复式共电交换机,6个台席和1个记录台。1984年8月,淘汰共电交换机,开通“HJ—921”型10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市内电话实现自动化。1987年,安装用户达922户,用户中继线4对,交换设备容量饱和。1988年10月,再扩容“HJ—921”自动交换机1000门。至1992年,市话交换机容量再次超负荷运转。12月6日,安装开通日本NEC公司生产的“NEAX-61”型程控交换机4951门,并配有“GGF”型1000安时的48伏蓄电池两组,自备20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两台。
  业务 1958年,始建市话网,市话用户50户,收入500元。1965年,县人武部安装第一部市话用户交换机(30门磁石交换机)。1966年,市话用户166户,收入0.99万元。1978年,市话用户260户,收入1.69万元。1983年4月,第一部个体户电话安装。1984年8月,自动电话开通。1987年底,市话用户916门,其中住宅电话和个体工商户电话145门,业务收入13.7万元。1990年,市话用户1559户,收入32.17万元。至1993年底,市话用户达3599户,用户话机4040部,其中个体和私人住宅电话1884部,收入315.94万元。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