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18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邮政
分类号: F616
页数: 9
页码: 399-4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嘉县邮政方面的情况,包含了网络和业务的详细内容。
关键词: 邮政 管理 永嘉县

内容

第一节 网络
  邮路
  民国7年(1918)7月1日,温州一等邮局改称永嘉一等邮局。22年(1933)10月,利用中国航空公司沪穗线水上飞机(塞可斯机班机)途经永嘉(今鹿城)江心水上机场,停靠带运航空邮件,抗日战争开始即停止。16~23年(1927~1934),枫林、岩头、碧莲村镇信柜收寄的邮件,不定期委托民船捎带温州。24年(1935),泽国、清江、温州公路通车,尔后丽青温和永瑞平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发往沿线各地的邮件改交汽车带运。26年(1937)1月,开通县城至沙头、韩埠两条委办汽船邮路,分别交接楠溪片、西溪片邮件。抗日战争期间,永嘉一度成为沿海与内地以及沦陷区交换邮件的枢纽。26年(1937)到30年(1941)春,带运进出口邮件每月不下3万袋。邮路计有水路260.4公里,陆路211.39公里。33年(1944)11月,温州第三次沦陷,永嘉邮局迁至永临区樟岙村,乐清、青田、瑞安邮局均来樟岙交接邮件。34年(1945)2月,永嘉邮局再度迁至永临区瓯渠,临时组织永乐邮路,在枫林交接邮件;永清邮路,在温溪交接邮件;永瑞邮路,在藤桥交接邮件。同年7月,日本侵略军撤退,永嘉邮局迁回县城复邮。36年(1947)11月,开辟县城至蒲州(今属龙湾区)、县城至藤桥(今属瓯海县)二条村镇邮路。建国前夕,永嘉水运干线邮路有永丽、永青、永瑞平、永乐、永沪、永甬、永嘉至江厦(属温岭县)和永嘉至台湾8条。城乡水运邮路有县城至瞿溪、新桥、任桥、潘桥、桐岭、梅头、丽岙、茶山、状元、灵昆、磐石、温溪、韩埠、梅岙、上塘、沙头、北岙等处。
  1950年春,县城至上塘委办轮船邮路延伸到沙头交接楠溪片邮件。同年11月1日,永嘉邮局改称温州邮局,县境内的邮电机构隶属温州市邮电局。1952年3月,温州市邮电局开通温州至仁溪邮路,间日步班,沿途交接乌牛、仁溪、罗溪、罗浮、张堡等地邮件,全线行程62公里。1953年11月,取消温州至韩埠委办轮船邮路,开办温州至梅岙汽车渡口委办汽车邮路,交接碧莲、四川、永临等地邮件。1956年,温州至梅岙委办汽车邮路延伸到垟塆。同年10月,温州至仁溪邮路撤销。次年1月,改开乌牛码道至温州委办轮船邮路,交接乌牛片邮件。1957年4月,沙头至岩头段公路通车,岩头、岩坦、枫林、鹤盛进出口邮件交客车带运,在岩头交接,然后由各驻段乡邮递员挑运寄发。
  1958年8月,永嘉县治从温州九山迁往上塘,10月1日成立永嘉县邮电局,辖渠口、碧莲2个邮电支局和黄田、乌牛、桥下街、菇溪、沙头、岩头、岩坦、应坑、枫林、鹤盛10个邮电所,朱涂至温州段邮路由汽车委办改为自办,沙头至温州委办轮船邮路改为上塘至温州。至1959年8月,县局至永临、菇溪邮件由永嘉上塘经中塘越胡山岭步班运送,逐日班。同月,清水埠至上塘公路通车,随即开通上塘至永临委办汽车邮路,1960年,朱涂邮件交丽水至温州邮车带送。1963年,开通上塘至清水埠委办汽车邮路,在县汽车站交接邮件,全县进出口邮件集中上塘经转,8月,进出口邮件改由清水埠至温州渡船带运。1965年,岩坦公路通车,上塘至岩头委办汽车邮路延伸到岩坦。碧莲、四川邮件在九丈经转。1970年,碧莲公路通车,开通清水埠至碧莲和上塘至碧莲委办汽车邮路。次年,四川公路通车,委办汽车邮路伸至四川。
  1976年6月,省局分配永嘉县邮电局小汽车1辆,开通上塘至温州自办汽车邮路,沿途带运梅岙、清水埠、黄田等处邮件。1977年11月,开通温州至沙头自办汽车邮路,沿途带运梅岙、清水埠、黄田、上塘等处邮件。是年,自办上塘至岩头、碧莲不定期小汽车邮路,专运包件。1978年,调入2.5吨位“ZJ130”型邮车,更替小汽车。1980年10月,正式开通上塘至桥头、永临自办汽车邮路,始为隔日班,次年改为逐日班。1985年6月,开通清水埠至丽水、金华自办汽车邮路,疏运沿江一带的重件商包,始为隔日班,同年10月调整为逐日班。1986年5月,成立朱涂邮件转运站,转运金华进出口永嘉邮件,减少邮件经转层次,加速邮件处理发运。1990年8月,撤销清水埠至丽水、金华的自办汽车邮路。1985年7月,开通上塘至碧莲、四川自办汽车邮路,周六班,星期日开往岩头。1985年8月,购置1辆三轮摩托车,开通岩坦至坦下自办三轮摩托邮路,在坦下交接邮件。至此,县局至各支局所邮路全部改为自办机动车运输,形成上塘至四川、上塘至岩坦、上塘至乌牛3条汽车邮路,总行程405公里,拥有邮车5辆。
  1990年底,县邮电局下设清水埠、黄田、乌牛、桥头、永临、沙头、岩头、岩坦、碧莲、四川10个邮电支局,朱涂、枫林、鹤盛、花坦4个邮电所及42个乡邮电代办所。
  投递
  民国24年(1935)前,枫林、碧莲、岩头村镇信柜的信件大都委托行人捎带。25年(1936),始辟一条韩埠至沙头步行投递路线,途经桥下街、昆阳、碧莲、白泉(越芙蓉岭)、岩头、枫林、渠口等地,村差1名,每周往返2次。民国29年(1940)1月,韩埠、沙头间投递路线改组为西溪、楠溪两条投递路线。西溪线经过梅岙、上村、坦头、小京、韩埠、桥下街、昆阳、梅坑、邵园、白泉、水云等地;楠溪线经过上塘、浦东、寺前、敬仁、阳岙、高浦、沙头、霞渡潭、九丈、渠口、朱岸、小若口(越新岭)、下日川、岩头、枫林、烘头、石柱等地,分别由两名村差每周投递2次。36~38年(1947~1949),陆续增开碧莲至界坑,碧莲至大岙,上塘至中塘、下塘、黄田、芦田、黄屿、路口,渠口至小箬口等投递路线,计增加行程222公里。
  1950~1953年,增加枫林至中堡、岩头至岩坦、渠口至陡门、碧莲至下嵊、菇溪至白云、菇溪至朱涂6条投递路线,加密碧莲至界坑、碧莲至大岙两条投递路线的投递频次,共增加行程357公里。
  1955~1957年初,根据逐日到区、隔日到乡的投递原则,推行农业社投递员制度。全县投递路线进行调整,撤销枫林至中堡、表山至潘坑、渠口至陡门及上塘至黄田、上塘至下寮投递路线。增加岩头至鹤盛、鹤盛至中堡、岩坦至张溪、岩坦至黄南、大岙至溪下、溪口至潘坑、沙头至陡门、沙头至上塘、黄田至罗溪、黄田至浦西等投递路线。1958年10月,增加上塘至中塘、下塘、路口、绿嶂,上塘至碧莲,上塘至永临,上塘至罗浮,罗浮至乌牛,巽宅至瓯渠等投递路线,计增加行程188公里。同年,四川区投递路线全部改由巽宅出发。1959年春,全县增加管理区(乡)投递员43名,增加投递路线1422.8公里,全县所有管理区(乡)为逐日班,865个生产大队(村)通邮。1964年,实行自办和委办相结合方针发展乡村投递网。同年冬,增加亦工亦农投递员(即委办投递员)24名,并雇用部分临时工,至年底全县59个乡镇(公社)全部通邮,为逐日班,871个大队通邮829个,6702个生产队通邮6478个。全县投递邮路60条,车程2077公里。
  “文化大革命”期间,投递线路未变,邮递不正常,时有间断。1978年后,信报业务量大增,县内投递邮路发展很快。1979年9月,恢复实行排单制度。1985年,推行信报直投或妥投到户,打破区界和乡界,组织全县投递路线,增加委办投递员34名,达到行政村村村通邮,全县2195个自然村通邮1664个,占75.8%,158195户直投或妥投到户140276户,占88.65%。到1990年底,全县共有投递路线75条,总长度2041公里,平均日行程1560公里,投递员115名(其中正式工5名,委办投递员89名,临时工21名)。
  市内投递始于1958年10月,县城上塘镇市内投递1段,每日投递2次,行程2公里。1984年,上塘镇命名路、街、巷,每户标设门牌号码,信报开始直投到户,增加3个投递段,为甲、乙、丙、丁段,每日投递2次,行程10.9公里。1985年1月,市内投递段调整为甲、乙、丙、丁、戊、己6段,每日投递2次,行程23.9公里,均为自行车班。至1993年底,全县有投递自行车班1231公里,有自行车65辆,步班邮路523公里。
  1980年后,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满足用邮大户需要,从1986年开始,在上塘、清水埠等局开办信箱投递业务,最多时信箱达2000余个。
  机要通信又称“军邮”。1958年11月12日,县邮电局接办县机关机要通信业务。
  1986年,成立机要组,配备机要人员2名,归邮政副局长直接领导,负责县机关机要信件收寄和投递工作。
  邮件封发
  民国时期,县内出口邮件均封发温州经转。民国33年(1944),上塘、岩头、枫林、碧莲、巽宅、韩埠、梅岙等邮政代办所,信柜均与温州有直封口子,信函和包裹混合封发。其中岩头、枫林等邮件由上塘经转,碧莲、巽宅、韩埠等邮件由梅岙经转,乌牛邮件由乐清琯头经转。
  1953年,全县37个代办所全部与温州有直封口子,1958年8月至9月间,全县12个自办邮电支局、所均与温州建有直封口子。邮政代办所除梅岙与温州保留封发口子外,其他只与附近支局、所建立封发口子。1958年10月县邮电局建立后,县局函件与温州、杭州、上海建立直封口子;包件与温州、金华建立直封口子及与全国各市、县局建立“非专号”封发口子;县局与县属各支局、所建立函、包直封口子;出境邮件,各支局、所仍与温州保留直封关系,均由温州经转。
  1984年10月,县局将全县业务信函集中清水埠支局,直封全国29个省会局。1985年10月,改为集中县局直封29个省会局,提高封发质量。
  1986年初,县局挂号台增开北京、上海、武汉3个直封格眼,平常函件直封全国各县局。同年12月15日,实行《县、市局邮件分发关系调整方案》,县局建立包件、挂号、业务信、平信、国际邮件5个封发台,清水埠、桥头等10个支局建立包件、挂号、平信3个封发台。大量的业务信集中县局直封全国236个转口局,其中对福建、江苏、上海、安徽、江西5个相邻省、市直封至各市、县局。
  1987年1月1日起,国际邮件的封发,由沙头、岩头、岩坦、碧莲、四川5个支局直封县局经转,黄田、清水埠、乌牛、永临、桥头5个支局直封温州经转。
  1991年元月,全国指定转口局调整为255个,永嘉出口的业务信仍按指定转口局进行分封。沙头、岩头、岩坦、碧莲、四川、花坦、枫林、鹤盛8个支局、所均直封县局经转,黄田、清水埠、乌牛、永临、桥头、朱涂6个支局、所发县外的邮件直封温州经转。
  邮政编码
  1987年9月15日,国家推行邮政编码。1989年1月1日,县邮电局通知用户使用标准信封。同年4月1日,对非标准信封的信件一律批退。7月1日起,实行国际信函、明信片标准化。
  第二节 业务
  函件
  民国时期,永嘉邮政收寄、投揽的平常、挂号、快递等信函,业务量较少。民国37年(1948),楠溪、西溪两片全年收寄仅5200件。1950年,全县函件6.34万件。同年6月,开办装现钞保价信函业务,规定每封信内装现钞不得超过16元。1.955年,实行银行联行专用信封制度。1958年1月,开办国内保价印刷品业务。1960年10月1日,开办特种挂号信函。1966年起,县局办理寄件人邮资总付业务。1978年,全县函件158.99万件,是1974年的3.23倍。此后,每年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平均递增率分别为28.95%和34.71%。1987年,全县函件2726.54万件,为历史最高值。尔后,函件业务开始滑坡。1990年,全县函件1382.79万件。
  包裹
  民国37年(1948),枫林、上塘等邮政代办所办理收寄3公斤以下普通包裹和快递小包,是年12月仅收寄7件。1950~~1958年,共收寄1.36万件。1960年,乌牛代办所开始收寄国际、港澳包件,直发温州市局。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武斗影响,包裹收寄量减至2700件,比正常年份减少50%。1972年,桥下、桥头、清水埠等地社队企业自行印制青少年教材,邮寄全国各中小学,包裹收寄量骤增,1973年达2.62万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乡镇企业、个体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包裹收寄量直线上升,1980年收寄7.56万件,1987年收寄44.60万件,其中商品包裹占33.86%,增长幅度全省第一,收入122.43万元,占邮政收入40.19%,收寄包裹件数和资费收入分别比1978年增加19.84倍和14.68倍,年递增率分别为40.14%和35.77%。1988年,收寄包裹52.22万件,为历史最高纪录。1990年,包裹收寄量降到21.62万件。
  汇兑
  民国时期,枫林、碧莲等邮政代办所办理小额汇兑业务。江北、菇溪邮政代办所办理“华侨汇票”。1950年,全县代办所办理定额汇票,1955年11月停办。1956年,自办邮电所除稿费仍使用定额汇票外,其他改用剪格式普通汇票,每张最高限额300元。1958年1月起,汇费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每笔最低收费1角。同年8月,县邮电局始办电报汇款业务。10月,电汇制度改革,电汇业务扩大到各支局、所,但不久因业务质量差而停办。是年剪格式普通汇票取消,改为复写2联式汇票,采用专用套封。1962年,又改为信封式汇款通知单。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从1980年4月1日起,恢复各支局电报汇款业务。1987年,开发汇票4.73万张,收入14.87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加3.19倍和30.64倍;兑付汇票4.64万张。是年,县局设立汇检组,进出口汇票由县局集中检查。1990年,开发汇票4.13万张。
  邮政储蓄
  1986年12月10日,县邮电局首次在桥头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经营活期、定期储蓄。次年5月和8月,县局、清水埠支局先后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987年邮政储蓄收储余额64.8万元,1988年125.1万元,1989年212.8万元,1990年284.3万元,1991年372.2万元,1992年966.6万元。1993年,全县有邮政储蓄点6个,储户36978户,收储金额1322万元,实现邮储利差收入76.82万元。
  报刊发行
  建国前,无报刊发行业务,由私人报贩推销报刊。建国初期,各种报刊都由新闻单位卷好后交邮政寄递。1950年开始“邮发合一”,次年报纸期发数700份,杂志600份。1956年5月,《永嘉报》创刊,交县邮电部门发行,报刊发行量相应增加。1958年,邮政以党报发行为纲。是年,订销报纸期发数8.89万份,订销报纸累计557.70万份,比1957年分别增加29.63倍和7.84倍。1961年3月,《永嘉报》停刊,报刊发行量随之下降。尔后几年,报刊发行量稳步回升。“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大量报刊停办,发行量又逐年下降。1978年起,各种报刊相继恢复、创办,报刊发行业务步出低谷,逐年上升。1983~1985年,先后在上塘、清水埠、桥头设报刊零售亭。1993年,累计订销报纸432.50万份,杂志39.70万份。
  集邮
  1985年7月,县邮电局成立集邮门市部,出售纪念邮票、特种邮票、美术明信片、首日封、贺年卡、集邮用品等。1987年12月20日,成立县集邮协会,并在县城举办首届邮票展览会,交流观摩集邮珍品。是年,集邮商品零售额为1.14万元,1990年增至5.50万元。
  邮政快件
  为满足用户对邮件时限的特殊要求,1988年县邮电局开办邮政快件业务,次年扩大到各支局、代办所,并迅速发展成为邮政的一项重要业务。1993年,共收寄邮政快件43.59万件,业务收入42.95万元。
  邮政特快专递
  1992年7月,县局、清水埠支局代办国内特快邮件收寄业务。1993年,共收寄特快邮件2723件,业务收入79765元。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