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1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设施
分类号: F552.755
页数: 3
页码: 387-3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嘉县水路交通设施的情况,包含了清水埠港,码道,埠头,渡口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交通 水路 设施

内容

清水埠港
  清水埠港位于瓯北镇楠溪江入口处。港区范围南起楠溪江口,北止千石造船厂,东面以楠溪江中轴线为界。陆域6.22万平方米,水域78.19万平方米,港区岸线长4.2公里。港内航道自楠溪江口至千石石油码头,全长4200米为泥沙河床。低潮时航道宽80余米,弯道曲率半径800米,低潮水深2米,可通航100吨位船舶,涨潮水深4.4米,潮时持续1.77小时,500吨位外海船舶可候潮进出港。
  民国11年(1922),清水埠始有外国船舶来往,25年(1936)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在此建有641.51平方米的储油池。29年(1940),清水埠开港。1963年,正式辟为港口,至今已初具规模。货运航线通上海、宁波、南京、厦门、武汉等港口。
  码头 清水埠港区有6座客货运码头。货运一号码头建于1967年,平台长18米,宽7.5米,前沿水深2.5米,可供300吨位船舶停泊作业。1970年10月码头扩建后,平台长增至40米。码头与国道104线、省道仙清线相连,集散物资方便。有吊车、仓库、堆场等设备。货运二号码头建于1981年6月,平台长30.7米,宽11.4米,前沿水深4.5米,可供500吨位船舶靠泊作业。装有5吨吊车2台、1吨吊车1台。建有150平方米和367平方米仓库各一座,300平方米堆场一个,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为10万吨。客运渡轮码头开建于1968年,次年竣工投入使用。1987年底,在客运渡轮码头下游100米处兴建新客轮渡码头,长36米,宽7.2米,钢引桥两条长21米,并建有客运大楼1座780平方米,1988年5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此外,还建有粮油、煤炭、石油3个专用码头。1990年,各码头吞吐量13.4万吨。
  锚地 青龙头锚地位于千石与后江之间,长500米,宽150米,计7.5万平方米,半径75米,实际水深6米,底质为坭砂河床,可供5艘300吨位船舶同时锚泊。龟山锚地中心位于江北龟山以南,瓯江航道以北江面上,长1200米,宽300米,面积36万平方米,底质泥砂河床,实际水深吴松基面—3米,可供20艘1000吨位船舶同时锚泊。
  航标 1号左侧标,又名尾岩头灯标,位于瓯北镇楠溪江入口处尾岩头,北纬28°02′47″,东径120°39′59″。建于1978年,标身为白色水泥石砌体,标高2米,红光单闪,周期3秒,灯光射程3公里。坝尾灯标,位于清水埠楠溪江入口处龟山丁坝上,北纬28°02′24″,东经120°39′49″。建于1979年7月,钢筋水泥桩身,标高3.5米,红光单闪,周期5秒。阳岙灯标,位于沙头镇阳岙村东面,北纬31°22′,东经112°22′。建于1978年12月,钢筋混凝土桩身,灯塔高3米,红光单闪,周期5秒。丐儿坟灯标,位于三江乡后江村北,北纬28°03′30″,东经120°41′55″。1979年9月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标高3米,红光单闪,周期5秒。龙目礁灯标,位于江北乡礁头村南,北纬28°03′31″,东经120°40′18″。钢筋混凝土结构,标高4米,红光单闪,周期5秒。
  码道 埠头
  东晋、唐朝时境内江河已有舟筏往来,并在沿江沿溪修建码道、埠头。码道多以块石砌筑,近代有以水泥铺面。埠头多建于靠近集镇溪流地段。主要码道、埠头有:
  清水埠码道 位于清水埠东南,与江头码头隔江相望。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由罗浮林祥捐资建造并置义渡。1949年冬改建成汽车渡轮码道,1986年后汽渡停止,现为民间船舶停靠装卸埠和江头至清水埠民间停靠埠。
  上塘码道 位于上塘镇浦口村,1959年12月建成,国家投资3万元,石砌,呈锯齿形,长45米,宽21米。是上塘镇主要客、货运码头。
  乌牛码道 位于乌牛镇码道村南,民国36年(1947)建,长8.5米,宽3米,石砌,前沿水深3米,靠泊能力80吨级船舶,年均货物吞吐量1.88万吨,客流量8.3万人。
  此外,沿瓯江、楠溪江还有下塘、黄田、江头、启灶、龙桥、江北、梅岙、韩埠、西岸、桥下、桥头、朱涂、垟塆、峙口等码道。
  沙头埠 位于沙头岩龙头,是楠溪江感潮段和溪流段分界埠,成埠年代无考。当时埠头店铺成排,被称为“沙头滩””、“沙头街”。民国17年(1928),温州至沙头始通机动小客轮,此埠成为小客轮终点埠。后因航道改变,埠头下移至桂树潭,1960年后,又下移至响山。
  溪口埠 位于溪口乡溪口村,为楠溪江大楠溪航道木帆船终点埠,与上游黄南至溪口竹筏航道相连,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成埠。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埠头移至下潭至今。1957~1965年间,该埠日停靠舴艋船达100余艘,竹筏300余张。今竹筏消失,仅有少数舴艋船停靠。
  楠溪江大小楠溪较大埠头还有小港埠、渡头埠、兆潭埠、东皋埠、双庙埠、九丈埠、冷水湾埠、桐州埠、白泉埠、黄潭口埠、碧莲埠、山坑口埠、麻埠。
  渡口
  县内渡口多分布于瓯江北岸、七都岛屿及楠溪江两侧。唐时,温台驿道自温州过渡至江头渡口,沿江东行至乌牛。旧时,渡口均以舢舨摆渡,1958年起逐步改为机动渡船。1983年,清水埠至温州渡口率先改木质机动船为钢质机动渡船。1984年后,江头、江北、前沙、老涂、渭石、芦田、李浦、峙口等渡口先后更新为钢质渡轮并改善码头设施。1990年末,全县渡口共80处,其中有稠树、兆潭汽车渡2处,拥有渡轮(船)91艘,其中钢质渡轮26艘,8216客位;木质机动渡船13艘,349客位;人力渡船52艘,537客位。年客运量1900万人次。清水埠、江头、龙桥、江北4处渡口渡运量占总渡运量的70%。
  江头渡 位于三江乡江头村西,与温州安澜亭码头对渡,渡程6公里。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民国23年(1934)杭温公路通车后,汽车驶抵江头,旅客过渡至温州。原码道长100米,宽8米,石砌。1989年3月,改建成浮趸船码头,固定引桥钢筋混凝土结构,长42.5米,净宽5米,引桥长25米,净宽4米,浮趸船长36米,宽3米,总造价50万元,国家投资42万元。拥有机动渡轮3艘,每隔半小时1班。1990年,日客流量1.2万人次。
  清水埠渡 位于清水埠环江中路,与温州市区安澜亭码头对渡,渡程5公里。1958年建,石砌码道,当年日客流量300人次,由县运输公司经营。1968年,国家投资建码头1座,长40米,宽5.2米,块石浆砌。同时建3间2层房屋1幢,楼上为办公室,楼下为候船室。1986年,国家投资70余万元,在老码头下游新建客运码头1座,浮式趸船钢引桥,并建办公楼1幢,1988年5月1日投入使用。该渡口每日54个班次,3艘渡轮对开,至夜间10时止。1990年,日客流量1.5万人次。龙桥渡 建于东晋南朝间,在龙桥村南,与温州安澜亭码头对渡,渡程3.6公里,是永仙、永缙路的起点,初以小舢舨摆渡。1958年,罗浮运输社购置机动轮,为县内最早使用机动轮的渡口。1984年,改为400客位的钢质渡轮。码道建于1966年,长100米,宽3米,前沿水深4米~5米。1990年,每日34个班次,日客流量6000余人次。
  江北渡 位于江北乡浦西村南,与温州安澜亭码头对渡,渡程4公里,始用小舢舨渡船,1962年改用机动渡轮,每日22个班次,客流量4000人次。码道长30米,宽3米,块石砌筑,水泥铺面。由县交通运输公司经营。码头前沿水深4米,可供10吨位船舶停靠作业。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