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属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1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属镇
分类号: TU984.255
页数: 6
页码: 332-3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嘉县除县城上塘镇以外,还有瓯北、桥头2个县属镇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嘉县 乡镇建设 县属镇

内容

除县城上塘镇以外,还有瓯北、桥头2个县属镇。
  瓯北镇
  1989年,合并清水埠镇、江北乡建立瓯北镇,是永嘉县金三角地段,各方面建设发展迅速,至1990年底,镇建成区已达4.57平方公里。
  街路 大小街、路32条,总长度30多公里,主要街道有楠江路、清花路、罗浮大街。
  楠江路。东起楠溪江大桥北端,西到龙桥村,分东路、中路、西路3段,总长2800米。原系公路,民国23年(1934)10月建成,27年(1938)为阻滞日军,毁坏殆尽。1951年冬修复。1982年拓宽为13米~18米,中路600米先铺筑水泥路面,至1990年,全部铺筑水泥路面。沿路主要建筑有永嘉县化工厂、机器制造厂、无线电器材厂、减速机厂、种子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交通运输公司、长途汽车客运站、清水埠客运码头、中医院、瓯北光明城市信用社和清水埠邮电支局等,是瓯北镇工业、商业、文化中心。
  清花路。东起楠江中路长途客运汽车站,西至花岙村基督教堂口,总长1400米。分两段:东段起长途汽车客运站,西至104国道线2号桥下,称清花东路,1981年建成,长400米,宽16米,1983年铺筑水泥路面;西段起104国道线2号桥下至花岙村基督教堂口,称清花西路,原为乡间小路,长1000米,1984年拓宽为6米,铺筑400米水泥路面,1986年继续铺筑600米水泥路面至基督教堂口。沿路主要建筑有县物资局、瓯北第一小学等。
  罗浮大街。北起楠江路三叉路口,南至瓯北轮渡码头。1989年建成水泥路面,总长1000米,宽28米,两旁人行道各宽5米,有街心花坛26个,沿街主要建筑有瓯北轮渡码头、瓯北码头汽车站、大乘禅寺、三港殿、县建设银行清水埠办事处、双塔农贸小商品市场等。
  弄巷 弄巷共计25条。其中400米~750米弄巷9条:永化巷、龙中巷、双井巷、金宅巷、新坡巷、玉泉巷、清泉巷、罗东巷、青龙巷。120米~380米弄巷16条:新弯巷、芙蓉巷、康乐巷、观江巷、龙基巷、地质巷、花垟巷、望塔巷、花同巷、三房巷、坦垟巷、垟新库巷、木桥巷、水潭巷、名坊巷、龙源巷。
  公共建筑 建成区内有各类公共建筑物17.51万平方米,其中工交用房8.03万平方米,商业服务用房3.76万平方米,教育科技卫生用房1.34万平方米,文化体育娱乐用房0.29万平方米,办公用房3.92万平方米,其他用房0.17万平方米。
  瓯北镇府。坐落清花路(原称清水埠镇政府),1982年建成。3层砖木结构楼房2幢,镇人民政府占地10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瓯北镇第一中学。坐落永宁路,1983年8月创办,借用清水埠镇中心小学校舍。1984年9月择今址,次年,建成混合结构教学楼1幢,教室12个,建筑面积1253平方米。嗣后陆续扩建,至1990年学校占地96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16平方米。
  瓯北镇第一小学。坐落清花路,原名花岙小学,建国初期创办。1983年拆旧屋重建,学校占地66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
  永嘉县中医院。坐落楠江中路,1984年10月购入首批混合结构医疗用房,医院占地769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901平方米。嗣后陆续扩建,至1990年底,医院占地7687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804平方米。
  新华书店。坐落楠江中路,1983年建成。占地67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04.12平方米,混合结构。
  清水埠电影院。坐落新弯巷,1983年建成。混合结构,占地2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座位991个,其中楼座437个。
  清水埠邮电局。坐落楠江中路,1987年建成。混合结构,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17平方米。
  清水埠长途汽车客运站。坐落楠江东路,1959年建成。占地1330平方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828平方米,内设候车室、行李房和售票房等。
  县物资局。坐落清花路,1964年9月从上塘镇迁址清水埠(今楠江东路)。1981年12月在今址建成混合结构楼房3幢,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嗣后陆续扩建,至1990年,物资局占地25700平方米,有办公、商业、仓库用房,建筑面积11029平方米。
  市政建设桥梁。建成区内主要桥梁有:江北一桥,坐落江北村,1964年建成,长18米,单孔,宽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瓯北桥,坐落向阳亭南侧,1987年建成,长18米,单孔,宽1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浦西桥,坐落浦西村,1985年建成,长18米,单孔,宽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林垟桥坐落林垟村,1985年建成,长18米,单孔,宽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
  供水。瓯北镇居民用水历来紧缺。1985年破土动工兴建清水埠自来水厂,1987年10月建成供水。1989年4月改名瓯北自来水厂。是年,镇政府投资145万元,加高办公楼,扩建净化室、动力机房,增添150千瓦发电机机组,建造800立方米高水位水池1座。安装管径10厘米以上水管12000米,至1990年日供水量达9000吨,仍未能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
  排水。1980年修建楠江东路、楠江中路下水道,以后陆续建成罗浮大街、襟江中路、江北大街下水道,至1990年底,镇建成区内有雨、污合流排污管4条,总长5418米。
  路灯。1990年初开始安装,至年末共安装路灯157盏,其中罗浮大街60盏,永宁路13盏,塘头至和三村公路沿线84盏。
  园林绿化。瓯北镇园林建设和公共场地绿化起步较晚,1981年龟蛇二山开始植树种草,辟为双塔公园,至1990年绿地面积近66670平方米。罗浮大街有街心花坛26个,面积1800平方米,街两旁栽梧桐树150株。
  环境卫生。1988年2月成立清水埠镇环卫所,次年改名为瓯北环卫所,管理范围随之扩大。至1990年底,建成区内有公厕18座,贮粪池1个,容积1000立方米,化粪池4个,吸粪车1辆;垃圾堆放场2处,计4000平方米,临时垃圾中转站3处,垃圾车3辆,铲车2辆,手推板车22辆,洒水车1辆。镇环卫所有清卫工人10名,分两级管理,镇环卫工人清扫主要街道,居民委员会环卫工人清扫辖区内弄巷。
  居民住宅 原清水埠镇建成区内建国前无人居住。1958年,王福明、金登娒分别建瓦房2间、3间,此后逐年增加。至1990年底,有居住用房34.19万平方米,其中房管处直管公房0.18万平方米。私人住房34.01万平方米,占99.4%,集中分布在清水埠山、罗浮大街和岙儿垟。
  清水埠山居民小区。坐落楠江中路,东起楠溪江大桥北端,西至清水埠长途汽车客运站。房屋依山势建造,1967年,谢志荣、张积钧和林昌光首建3栋。嗣后,逐年有人在此山上建造房屋,至1990年共有居民住宅893间,建筑面积8.27万平方米,其中2层砖木结构楼房521间,3层混合结构楼房353间,砖木结构平房18间。
  双塔居民小区。坐落罗浮村门前垟。1983年在龟山塔下先建2层楼房2栋,1986年大面积破土动工,1990年竣工,共建成上宅下店式楼房397间,住宅307间,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11.59万平方米。其中2层楼房54间,3层楼房85间,4层楼房400间,5层楼房165间。
  岙儿垟居民小区。坐落清水埠岙儿垟,占地6530平方米。1989年破土动工,1990年底建成居民住宅18栋159.5间,总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其中3层楼房14.5间,5层楼房122间,6层楼房26间,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组合式套间。
  桥头镇
  1981年建镇,随着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镇建成区逐年扩大,至1990年底,面积达0.6平方公里。
  街巷 街路13条,总长9.74公里,主要街道有桥头街、桥西路、菇溪东路。
  桥头街。分新街、老街。老街原名石板街,西起桥头码头,向东转东北,止于后门头。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用长条石板铺面,长260米,宽3米。临街房屋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1984年,桥头村群众集资将石板街筑成水泥路面。1985年,群众又集资从后门头向北至店埠村筑成长300米,宽6米混凝土路面,与老街相接,全长560米,称新街。
  桥西路。南起岩门底北至溪西,分桥西南路和桥西北路,长2.75公里,宽12米。桥西南路,南起岩门亭,北至钮扣商场。长1250米,宽12米,1983年,群众集资15万元,县交通局拨款15万元,筑成水泥路面。桥西北路南起钮扣商场,北止溪西,长1500米,宽12米。1987年10月,群众集资22万元,陈芝钿独捐5万元,铺筑水泥路面。沿路主要建筑有桥头汽车站、桥头镇人民政府、桥头钮扣市场和镇中心小学等。
  菇溪东路。南起桥一村陡门头,北迄桥头村桥头码头与石板街相接,长500米,宽4米,民间称塔下巷,原为卵石路面。1986年群众集资将桥头码头至桥一村农贸市场长100米路段,改铺水泥路面。
  公共建筑 镇建成区内共有各类公共建筑3.4万平方米,其中工交用房0.54万余平方米,商业服务用房1.90万平方米,教育科技卫生用房0.40万平方米,办公用房0.48平方米。其他用房0.08万平方米。
  桥头镇府。坐落桥西路,1986年6月建成。混合结构,4幢24间,占地227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桥头镇中学。坐落桥头村石门头,1963年创办,原址谷联村屿头。1989年迁今址,学校占地2267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
  桥头镇中心小学。坐落桥西北路小学巷,民国16年(1927)创办,名永临小学,校址设郑宅祠堂,二年后迁至坦头殿。1982年改名为桥头镇中心小学,1985年校舍迁今址,新建教学楼2幢和教师宿舍、食堂等,学校用地12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嗣后续建,至1990年,学校占地1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桥头电影院。坐落桥一街,1986年1月建成,混合结构,占地1670平方米,电影院建筑面积1252平方米。
  桥头邮电局。坐落径一西路,1990年建成,混合结构,3层1幢10间,占地20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
  桥头钮扣市场。坐落桥西路中段,1984年6月建成,钢筋玻璃瓦棚,占地950平方米,摊位298个。嗣后新建,拆建,至1990年底,有营业大楼2座,占地19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摊位1489个。
  桥头农贸市场。坐落菇溪东路,1986年建成,钢筋棚架,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市政建设 桥梁。主要有3座:石板桥,前身为木桥,始建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1366)。1960年,洪水冲走木桥,次年重建成石板桥,长33.47米,宽2.3米;桥头大桥,1973年4月建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在石板桥上游20多米处,长34米,宽5米,荷载5吨;商业桥,1982年8月建成,长32.2米,宽7.6米,桥上开设20家店铺。1987年7月,菇溪遇特大洪水,店铺主动拆迁。
  供水。桥头居民历来饮用山水、井水和溪水。1988年在窑底村兴建桥头自来水厂,1989年建成供水。水厂用地3190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551.26平方米,1990年底日供水量达1000吨。
  排水。原为明沟排水。1987年开始修建桥东路下水道,至1990年底,修成直径1米钢筋混凝土雨、污合流排水管道2条,总长900米。
  环境卫生。1989年8月成立桥头镇环卫所。至1990年底,建成区内有公厕11座,贮粪池2个,容积达570立方米;垃圾堆放场1处,计2000平方米,有拖拉机2辆,畚斗车1辆,手推板车20辆。环卫工人28名。
  居民住宅。镇建成区内有各类居民住宅14.41万平方米,其中全民单位自管住宅0.40万平方米,集体单位自管住宅0.08万平方米,居民私人住宅13.93万平方米,占居民住宅总数97%。80年代建造居民私人住宅10.07万平方米,占70%以上,多数为5~7层楼房,其中桥东新区有384间,占地2692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8万平方米。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