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抗日救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15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抗日救亡
分类号: D634
页数: 2
页码: 311-31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嘉县的华侨爱国人士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嘉县 华侨 抗日

内容

民国26年(1937)“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侨居新加坡、马来亚等地的永嘉侨胞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
  民国27年(1938)10月,以陈嘉庚为首的华侨代表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侨居新加坡、马来亚的永嘉籍华侨陈时权(瓯北镇前牌村人)、林元山(瓯北镇塘头村人)、陈崇龙等人,组织“卖花队”,捐募经费支援祖国抗日;开展抵制日货宣传;组织歌咏队上街唱抗日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激发华侨抗日爱国热忱。朱启来(瓯北镇礁头人)也为祖国救亡日夜奔波,捐款捐药。
  民国30年(1941)12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后,大举南侵,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处于危亡之中。永嘉籍华侨陈汉(瓯北镇码道村人)等人不怕流血牺牲,纷纷参加星、马抗日义勇军,与侨居地人民并肩战斗。民国31年(1942)2月15日,新加坡被日军占领后,华侨义勇军与人民游击队合编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永嘉籍华侨朱启来、林松和、林岳年(瓯北镇张堡村人)、林洪权(化名林庆未,瓯北镇罗浮村人)、黄方勋(三江乡浦东村人)、陈鸣云(瓯北镇前牌村人)、林仁旁、张必林等参加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到柔南地区坚持游击战。永嘉侨胞为保卫侨居地神圣领土和祖国抗日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