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居海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14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旅居海外
分类号: D634.3
页数: 13
页码: 281-29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嘉县华侨的旅居海外的历史、分布、职业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嘉县 华侨 海外

内容

第一节 历史
  县人移居海外经商或谋生始于南宋。温州是瓯江流域和浙江南部经济、文化中心,是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枢纽。早在唐朝和北宋,就与日本、高丽(今朝鲜、韩国)等国通商往来。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或稍早,温州建立市舶务,专管对外贸易,并设“待远驿”、“来远驿”等,接待国内外客商。宋室南渡建都临安(今杭州)后,温州同南洋等地贸易往来频繁。南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永嘉人王德用与其兄王德明变卖家产田地,赴交趾(今越南)经商,拜见交趾国王。国王亲与宴会,后以王德用聪敏而富有才艺,备厚礼挽留他,派其兄王德明回国,此为县人移居海外的先驱。
  继王德用之后,县人薛氏赴真腊(今柬埔寨)谋生。县人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异事”条云:“余乡人薛氏,居番三十五年矣”。查周达观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奉命随使赴真腊,次年返国。据此推知,薛氏早在南宋理宗景定2~3年(1261~1262)就已定居真腊。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县人陈宜中(南宋末代宰相)抗元失败后经占城(今越南南部)退居暹罗(今泰国)。
  明代至清代前期,温州沿海长期遭倭寇侵扰,海疆不靖。清初,朝廷为防郑成功北上抗清,实行“海禁”、“迁界”等政策,县人移居海外经商或谋生受到阻碍。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德宗光绪二年(1876)温州辟为商埠后,县人移居海外逐渐增多。19世纪晚期,县人田合通赴德国经商并加入德国籍,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外国人。田合通之父,约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即定居德国。
  20世纪初,江北乡吴庆余到印度尼西亚棉兰创办木器公司,随后,乡人吴振鹏、阿唐等先后前往棉兰做木工。民国元年(1912),江北乡堡一村谷培生,堡二村张德清、谷锡龙等人赴新加坡(星洲)做木工。2年(1913),罗浮龙桥村何成迪、何旺福,浦东村潘定汉,码道村吴陈生,塘头村老王等也飘洋过海到新加坡从事木工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江北乡人民陆续赴南洋谋生。20年代末和30年代中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江北乡学过木工或在上海学过木工手艺的青壮年,纷纷奔赴南洋各地谋生。永嘉县人出洋谋生崛起的原因,主要是为生活困难所迫,其次是为避抓壮丁或政治避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20年代初,西岸乡、北林垟乡、五凤垟乡及泽雅镇(今属瓯海县)农民与手工业者,为摆脱生活贫困,东渡日本各地做工和贩卖温州纸伞、青田石雕。民国9~12年(1920~1923)春,青田、瑞安、永嘉3县山区交界地赴日本谋生人数高达5000余人,其中永嘉县有1000余人。民国9年(1920),西岸乡垟坑村(今属瓯海县)全村有150户500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民国12年(1923)8月,赴日本谋生的有106人;北林垟乡庙后村(今属瓯海县)300户,赴日本谋生150余人,有的一家兄弟几人都去了日本。泽雅镇上村林庆福三兄弟都赴日本谋生;林景崇4兄弟有3人去日本行商小贩。当时这股赴日本热潮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多种原因的。其一,山区农民生活贫困是导致出国的主因;其二,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资本主义工业,工厂企业普遍缺乏劳力;其三,温州距离日本海程较近,旅费节省,从上海至日本神户,每人仅需15元4角(银元),三菱船费只需13元5角;其四,日语易学。民国12年(1923)9月,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大地震,永嘉县280余名旅日华工被日人杀死杀伤后,这股旅日热潮才被压抑下来。
  民国13年(1924),桥头镇杨忠杰、曾定宣等人赴法国从事行商小贩。
  七都乡人移居海外始于民国23年(1934)。岛上居民熟习撑船、航海,一部分人早在外国轮船上当水手或厨师,另一部分人在上海洋行里当佣人。“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外国人离开上海返国,抗战胜利后又重返上海,解放战争中再次离沪回国或转到香港经商,七都人大都与其外国雇主同进退。乡人称他们为“吃洋行饭”的人。至1949年止,全乡出国出境41人。
  建国后,永嘉县人出国出境人数逐渐增多。他们中有的到香港经商或当劳工,有的经香港移居海外。1950~1962年,累计出国212名,批准携带儿童26名,批准去港澳地区578名。据1962年统计,永嘉籍华侨、华人定居在国外1715名,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尼、法国、意大利、巴西、菲律宾、美国等国,从事木工、海员、厨师、服装加工、开设餐馆业及其他行业。
  “文化大革命”初期,一度停止办理出国、出境手续。1972年,根据国务院(1971)48号文件规定,恢复办理出国、出境业务。1974年,批准出国、出境36人。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落实各项侨务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县人移居海外渐多。1981~1990年,永嘉县公安局批准核发护照5800人,其中到外国定居、探亲4505人;到港澳定居、探亲1295人。
  第二节 分布
  永嘉海外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分布面广。据1990年末统计,有华侨、华人11654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30个国家。其中:亚洲6个国家,合计3295人,占28.27%;美洲3个国家,3162人,占27.13%;欧洲17个国家,5151人,占44.21%;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2个国家,20人,占0.17%;非洲2个国家,26人,占0.22%。
  第三节 职业
  县人移居海外,大多数以地缘同乡关系聚居在一国或一地谋生、创业。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侨及其后裔,因年湮世远,其职业状况失考。现可考的有江北乡人吴庆余,是赴南洋做木工最早的一个。20世纪初,他在印度尼西亚棉兰关帝庙街开设振丰木器公司,雇用工人30余人,江北乡人吴振鹏、阿斌、阿唐等都在这家公司做木工。民国26年(1937)“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吴庆余把振丰木器公司卖给阿唐。20年代初至30年代,江北乡赴新加坡、马来亚从事木器业的人中,有80%左右是在上海学木工手艺后转赴新加坡、马来亚,如陈时权、金学松、金臣芳等。1963年,县人加入新加坡温州会馆580人,其中开设木器公司或木器店428人,占73.79%;从事商业88人,占15.17%;其他职业如理发、车木、漆匠等64人,占11.04%。
  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七都镇华侨大部分经所谓“吃洋行饭”途径而出国,主要分布在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其中以赴美国谋生居多。后出国人数不断增加,成为浙江省有名的侨乡。七都镇华侨以做工为主,收入微薄,有经济实力者不多。据七都镇府提供的《华侨登记表》,对1880名华侨职业统计:杂工616人,占32.76%;皮革加工208人,占11.06%;服装加工493人,占26.22%;餐馆业311人,占16.54%;其他职业如经商、厨师、装潢等252人,占13.42%。
  70~80年代,永嘉籍第一代华侨相继退休,继承祖辈之业的第二代、第三代华侨、华人,其职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同时,县人流向也发生重大变化,如江北乡(今瓯北镇)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新加坡、马来西亚转移到欧洲、美洲等地谋生、创业。据1993年瓯北镇576名华侨职业调查统计:侨居新加坡华侨288人,其中从事木器业仅30人,占10.42%;木工78人,占27.08%;餐馆业20人,占6.94%;杂工96人,占33.34%;经商24人,占8.33%;其他职业40人,占13.89%。移居荷兰188人,其中开设餐馆124人,占65.96%;厨师19人,占10.11%;杂工23人,占12.23%;经商13人,占6.91%;其他职业9人,占4.79%。移居法国36人,其中从事皮革业14人,占38.89%;餐馆业4人,占11.11%;杂工7人,占19.44%;服装业6人,占16.67%;其他职业5人,占13.89%。移居奥地利19人,其中开设餐馆8人,占42.11%;其他职业11人,占57.89%。移居意大利、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华侨45人,人数较少,职业不固定,华侨华人经济发展较缓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洲各国经济复苏,永嘉华侨的境况也大为改善,特别是进入商界的部分华侨,由于勤奋创业,苦心经营,80年代以来,在事业发展上大多比较顺利。谢锦昆(七都镇上沙村人),在美国纽约创办联华国际贸易公司;黄宝昆(七都镇上沙村人),在法国巴黎3区创办欧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人合资在巴黎93区蒙特儿创办天一酒楼,还在杭州建造金座大酒店;陈光渝(白泉乡后村人),任美国旧金山市电子公司经理;林秀明(瓯北镇塘头村人),任新加坡通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通业贸易公司东主、远东区总经理;金学松(瓯北镇张堡村人),在新加坡芽笼创办上海顺发木器店,后又在马来西亚设立分工厂;余兴国(七都镇板桥村人),创办香港拆船公司,后又创办联兴海事工程有限公司;夏长松、夏长来兄弟(七都镇樟里村人),分别在加拿大渥太华开办松庄饭店、松青阁酒楼、马可波罗饭店,现都转为开发房地产。此外旅美华侨黄久光、胡维雄(七都镇上沙人),旅法华侨叶洪兴(桥头镇谷联村人)等人通过各自的努力,也都取得了成功。
  第一代老华侨在国外谋生、创业,饱尝缺乏文化知识的苦楚,所以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华侨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至1990年12月止,有13位永嘉华侨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徐小华(碧莲镇下村人),任美国加州市理学院教授;洪天青(桥头镇壬田人),任加蓬石油开发公司工程师;郑祥达(峙口乡河岙人),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经济教授,其子女、媳妇8人均大学毕业,从事电脑、医药、法律、教育、电影工作;徐遐生(枫林镇枫一村人),获哈佛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在柏克莱加州大学任天文系主任,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天文学会会长;朱昊(荆源乡朱山村人)为医学博士,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获博士学位的还有周振国、周振亚等。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