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12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2.255
页数: 19
页码: 242-26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嘉县的人口的人口构成的民族、性别、年龄、寿星谱、文化程度、职业、残疾人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嘉县 人口 构成

内容

第一节 民族
  永嘉县系汉族聚居地。1990年7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永嘉县人口804598人,其中汉族804209人,蒙古族4人,回族28人,维吾尔族4人,苗族34人,彝族5人,壮族71人,布依族9人,朝鲜族2人,满族12人,侗族5人,瑶族5人,白族6人,土家族32人,哈尼族4人,哈萨克族1人,傣族7人,佤族3人,畲族146人,高山族1人,拉祜族2人,水族1人,土族2人,仫佬族5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2人。畲族人系清宣宗道光、德宗光绪年间先后迁入永嘉县,散居在县境北部山区,其余少数民族人口均系婚嫁入永嘉籍。
  第二节 性别
  永嘉县人口男女性别统计,有资料可查始于清宣宗道光十年(1830),时永嘉县男性547614人,女性388970人,性别比为(以女性为100,下同)140.79∶100。清德宗光绪五年(1879),男性558691人,女性392707人,性别比为142.3∶100。民国17年(1928),男性382731人,女性295585人,性别比为129.5∶100。31年(1942),男398933人,女353678人,性别比为112.8∶10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368367人,男性195861人,女性172506人,性别比为113.54∶100。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53452人,男性240273人,女性213179人,性别比为112.71∶100。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723784人,男性378384人,女性345400人,性别比为109.55∶100。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804598人,男性424511人,女性380087人,性别比为111.69∶100。按地域分,上塘镇、瓯北镇、罗浮区、桥头镇、永临区等平原地区性别比在105.73∶100与100.50∶100之间,四川区、岩头区、岩坦区等山区性别比在114.10∶100与116.14∶100之间,按年龄分,0~4岁性别比为145.00∶100;70岁以上,女性开始多于男性;95~99岁性别比为52.08∶100。
  第三节 年龄
  民国31年(1942)永嘉县人口总数为752611人,各年龄组人口比重,以18~45岁壮年人口为最大。
  1990年与1982年、1964年年龄构成比较,少年儿童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提高,劳动力、育龄妇女都有所增长。
  年龄结构类型与期望寿命
  1964年人口普查时平均年龄为25.18岁,1982年人口普查时平均年龄为25.37岁,1990年人口普查时平均年龄为27.04岁,比1964年增加1.86岁,比1982年增加1.67岁,年龄构成逐渐趋向成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从不满周岁年龄算起,累计到人数达到总人口一半年龄点):1964年为19.79岁,1982年为19.71岁,下移0.08岁,1990年为23.69岁,上移3.98岁;人口老少比(65岁以上人口同0~14岁人口之比),1964年10.65%,1982年13.26%,1990年19.10%。由以上平均年龄、年龄中位数、老少比三项数据表明,全县人口年龄结构已由60年代年轻人口型向成年人口型发展(详见以下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表)。
  建国前,永嘉县境内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多种疫病严重流行,农村婴儿死亡率较高,人口寿命很低;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改善和医药卫生水平提高,人口寿命也不断延长。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永嘉县学龄前儿童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11.60%,比1964年全县学龄前儿童占全县总人口20.55%减少8.95%,比1982年全县学龄前儿童总人口18.29%减少6.69%,可见80年代贯彻计划生育卓有成效;而壮年期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女16~55岁)和退休老年人口,1964年、1982年和1990年在全县总人口中比重分别增长。1964年人口普查时,90岁以上高龄人口40人;1982年人口普查时,90岁以卜高龄人口达275人∶1990年人口普查时,90岁以上高龄人口达591人从1982年人口普查时编制《1981年完全生命表》看出,全县1982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97岁,男70.92岁,女73.11岁(说明:1982年浙江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69.51岁,男67.81岁,女71.36岁),比浙江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2.46岁,男高3.11岁,女高1.75
  岁;从1990年人口普查时编制《1989年完全生命表》看出:全县1990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5.79岁,男74.22岁,女77.57岁,比1982年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3.82岁,男高3.30岁,女高4.46岁(说明:1990年温州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5.57岁,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2.03岁),比温州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0.22岁,比浙江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3.76岁。
  第四节 寿星谱
  1990年后逝世和1998年还健在的100周岁以上寿星有52人。
  徐丕妹(1890.8.25~1991.5.6),男,枫林镇后山村人。一生勤劳俭朴,替人刨烟丝和种田为业。饮食随便,性急口快,讲究卫生,吸烟不喝酒,30岁成婚,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徐福间(1892.10.14~1992.2.26),男,枫林镇西〓村人。勤劳节俭,种田为业。信奉佛教,与人为善,受村人敬重。不吸烟、不喝酒,90岁以后视力、听力开始衰退,但年届百龄,神志清楚,步履稳健。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陈宝珠(1891.1.20~1992.3.12),女,昆阳乡吊坑村人。料理家务为主,中年丧夫后,常上山下地,饮食随便,饮酒少量。个性较强,颇有巾帼不让须眉气概。到百岁时还目明、耳聪,无疾而终。
  陈金花(1889.3.3~1992.9.12),女,沙头镇潮际村人。主理家务,起居有序。性急口快,四邻友好,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张省翠(1891.3.23~1992.10),女,梅岙乡徐山村人。生活清苦,勤俭持家,饮食、起居有序。信奉佛教,为人和善。年届百龄,耳聪目明,行动自如,每餐能食半斤米饭。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徐思满(1891.12.27~1992.11.4),男,孤山乡汤岙村人。系砌石名匠,农忙种田,农闲砌石。饮食随便,年届百龄还目明、力壮,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金克胜(1890.11~1993.6),男,溪垟乡西岸村人。杀猪卖肉、种田兼做粉干维持生计。不吸烟,喝酒少量,思想开朗,夫妻恩爱,妻寿98岁。百岁时还能操轻度农活。一生少病,无疾而终。
  吴岩洪(1892.3.5~1993.6),女,三江乡联中村挂彩人。种田营生,勤理家务。生活贫苦,饮食随便,性情温和,四邻友善。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徐阿玉(1890.3~1993.10.3),女,港头乡方岙村人。主持家务,一生勤劳俭朴。饮食调匀,饮酒少量,讲究卫生。为人温和,一家五代和睦相处。晚年双目失明。
  柳氏(1893.3~1993.10.25),女,陈德良母,东岸乡李浦村人。出身贫苦,中年丧夫后除主持家务外,还上山下地,纺纱织布,受雇捣米磨麦以维持家庭生活。饮食随便,为人和善,五代并存和睦相处。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林振槐(1892.12.7~1993.11.17),男,桥下镇西溪下村人。一生种田兼挑货郎担。喜欢喝酒,性急口快,一生无疾,年届期颐尚操轻度农活,五代并存和睦相处,无疾而终。
  潘日宣(1893.4~~1994.2.22),男,六龙乡墩头村人。出身贫苦,种田兼做篾匠。饮食调匀,不吸烟,喜喝酒。为人爽直、乐观,一生少病,无疾而终。
  李春花(1893.3.29~1994.10.3),女,枫林镇大门台村人。一生专事家务,勤劳俭朴。饮食调匀,为人温和,家庭和睦,四邻友好,无疾而终。
  陈灵弟(1893.3.22~1994.10.20),女,徐岙乡大头岙村人。童养媳。小时放牛羊。婚后专理家务,饮食以粗粮为主,少食鱼肉。为人直爽,一生少疾,偶得伤风感冒服点土草药便无事,无疾而终。
  支香妹(1892.12.5~1994.11),女,渠口乡坦下村人。家庭贫苦,主理家务也种田地。饮食随便,偶尔喝点老酒。性情温和,四邻友好,年届百龄尚能穿针引线,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周娥莲(1895.10.9~1995.3.24),女,枫林镇枫四村人。一生从事家务劳动,勤劳俭朴。饮食调匀,讲究卫生。为人和善,关心下辈,四邻友好,受村人敬重。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林成招(1892.12.16~1995.4.24),男,朱涂乡四角石村人。一生种田,勤劳俭朴。待人和气,四邻友善。不吸烟,饮酒少量,29岁成婚,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赵吕叶(1896.1.15~1996.1.17),女,六龙乡六龙村人。家庭贫苦,中年丧夫后种田兼打短工营生。一日三餐粗粮为主。心直口快,婆媳和睦,四邻友好。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李培松(1896.1.11~1996.4.5),男,上塘镇李家村人。善吹打弹唱,以教武术、行医营生。饮食调匀,起居有序,身健体壮,八旬后换新牙五颗。思想开朗,乐于助人,受村人敬重。五代并存和睦相处,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高岩焕(1895.10.8~1996.5.18),男,峙口乡高山村人。一生务农。主食粗粮,喜欢喝酒。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年届百龄尚耳聪目明,能干轻度农活。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朱启池(1894.2~1996.6.30),男,古庙乡南川村人。种田兼杀猪卖肉营生。饮食调匀,饮酒少量。为人和善,睦邻友好。百岁时视力尚好,手脚灵便,神志清楚,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吴益升(1895.2.5~1996.9.20),男,瓯渠乡前山村人。裁缝兼务农。饮食调匀,生活起居有序。为人爽直,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吴定旺(1896.11.18~1996.12.18),男,仁溪乡乌岩村人。一生种田,劳动适度。饮食随便,喜食麦饼干饭。待人和气,家庭和睦,四邻友好。爱清洁讲卫生。一生少病,五代共存,无疾而终。
  朱爱琴(1896.4.13~1997.1.16),女,古庙乡中堡村人。一生操持家务,勤劳俭朴。饮食调匀,讲究卫生。为人和善,家庭和睦,四邻友好。一生无病,五代并存,年届百龄生活尚能自理,无病而终。
  吴招林(1896.12.26~1997.2.3),男,梅岙乡下斜村人。种田兼贩仔猪。为人乐观,心直口快,热心公益事业。饮食调匀,喜食鱼鲜,一生无病,一身五世见曾玄,无病而终。
  谷美香(1895.2.26~1997.2.15),女,东皋乡蓬三村人。一生从事家务劳动。饮食随便且调匀。思想开朗,无忧无虑,待人热情,一生无病,临终前夕尚耳不聋、眼不花,行走轻便,无疾而终。
  胡邦橙(1897.11.30~1997.7),男,溪垟乡西岸村人。一生种田,勤劳俭朴。饮食调匀,待人和气,四邻友好,受村人敬重。年届百龄尚能生活自理,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朱启凑(1896.6.23~1997.8.15),男,花坦乡张田庵村人。种田兼肩头贩盐营生。饮食随便,粗粮为主,吸烟不喝酒。待人和气,四邻友好,一生少病,九旬以上还常上山下地,能挑百把斤的担子,无疾而终。
  陈新弟(1897.12.24~1997.12.13),女,沙头镇下浦村人。在沙头滩卖粥饭为业。饮食调匀,讲究卫生,待人和气,年届百龄生活尚能自理。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张凤桃(1895.9.25~1998.1.17),女,表山乡内胡坑村人。一生家务兼种田,生活坎坷。饮食以粗粮为主。性急口快,教育子女严格,四邻友好。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陈永桃(1895.1.21~1998.1.22),男,白云乡梨村人。缝衣为业兼种田。饮食调匀,讲究卫生,起居有序,为人和善。年届百龄尚能穿针引线缝衣被,五代并存,和睦相处,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朱景紫(1896.7.17~1998.1.31),男,花坦乡廊一村人。种田兼烧炭卖柴营生。饮食以粗粮为主,待人和气,四邻友好。爱洁净,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单碎柳(1897.7.5~1998.2.5),女,池如旺母,朱涂乡外岙儿村人。家务兼种田。饮食起居随便,睡前喜饮少量老酒。性格温和,四邻友好。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周氏(1898.10.3~1998.3.6),女,陈伟吉母,鲤溪乡陈岙村人。幼为童养媳,生活坎坷,一生凄苦。食以粗粮为主,性急口快,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江美凤(1897.1.6~1998.3.9),女,界坑乡美岙村人。一生从事家务劳动,勤劳俭朴。饮食随便,为人温和,四邻和睦,爱洁净,一生无病,无疾而终。
  刘春莲(1896.2.15~1998.5.23),女,山坑乡槎川村人。家务兼种田。饮食以粗粮为主,性急口快,教子严格,一生无病,年届期颐生活尚能自理,无疾而终。
  金培希(1896.11.12~1998.10.10),男,昆阳乡里斜村人。种田、弹棉兼理家务。饮食随便,粗粮为主,喜欢喝酒。为人和善,热心公益,受村人敬重。一生无病,年届百龄还能干些轻度农活,无疾而终。
  徐光妹(1894.10.20~1998.10.24),女,白泉乡大元下村底西坑人。一生操持家务,勤劳俭朴。饮食起居平常,性情温和,人缘关系好,五代并存,爱洁净,无疾而终。
  陈玉珠(1898.2.2~1998.12.3),女,白泉乡荆州村人。一生操持家务,勤劳节俭。饮食调匀,喜食鱼鲜。性急口快,四邻友好,一生无病、年届百龄尚耳聪、目明,行走方便。无病而终。
  李岩瑶(1895.3.20~),女,古庙乡西垟村人。出身贫苦,生活坎坷。饮食随便以粗粮为主。性急口快,为人热情,四邻友好,五代并存,和睦相处。
  陈爱香(1895.12.6~),女,张溪乡张溪村人。家务兼种田,一生勤劳节俭。饮食随便以粗粮为主。性急口快,热心公益事业,受村人敬重。一生无病,年届百龄尚精神矍铄,言谈清楚生活白理,自。
  周氏(1896.1~),女,金世彪妻,鹤盛乡罗川村人。一生勤劳,27岁丧夫后亲手两次建造木结构房屋10间。饮食随便以粗粮为主。性格爽直、执拗。睡眠充足,爱洁净,一生无病,102岁时生活尚能自理。
  高氏(1896.10.11~),女,潘林娒妻,上塘镇绿嶂下村人。一生从事家务劳动,勤俭节约。饮食随便,少量饮酒。为人温和,与世无争,四邻友好,五代并存。
  周庆章(1896.12.24~),男,东皋乡填垟村人。一生撑舴艋舟和种田营生,熟悉水性,年轻时能横渡瓯江。饮食随便,思想开朗,一生无病,102岁时尚目明、牙齐,说话声音宏亮。
  汪氏(1897.10.5~),女,叶岩言母,渠口乡上方村人。家务兼种田,勤劳节俭。饮食随便,以粗粮为主。为人温和,四邻融洽,爱洁净,一生无病,101岁尚能穿针引线,身健体壮。
  戚永媛(1897.2.16~),女,瓯北镇浦二村人。一生从事家务劳动,勤劳节俭。饮食调匀,不吃生、冷、硬的东西。为人温和,一生少病,五代并存,和睦融洽。
  陈美翠(1898.3.8~),女,表山乡季家山村人。一生从事家务劳动,勤劳节俭。饮食随便,以粗粮为主。为人温和,四邻友好,五世并存。
  戴氏(1898.3.31~),女,蒋兴根母,鲤溪乡抱岙村人。家务兼种田,勤劳俭朴。饮食随便且调匀。为人和善,四邻友好。身健体壮,年届百龄尚能穿针引线缝衣制鞋和下地种菜。一家五代并存,和睦相处。
  刘氏(1898.5.19~),女,陈继汤妻,应坑乡应坑村人。一生从事家务劳动,勤俭节约。饮食随便,以粗粮为主。性急口快,四邻友好。起居有序,睡眠充足,身体壮健,一生无病,年至期颐生活尚能自理。
  金岩花(1898.7.2~),女,上塘镇立新村人。家务兼种田,一生勤劳节俭。饮食以粗粮为主。与人为善,四邻友好。喜爱洁净,一生无病,年届百龄尚能穿针引线,做饭、洗衣等都能自理。五代并存,和睦相处。
  胡嫦娥(1898.7.8~),女,五〓乡西川村人。家务兼种田,生活坎坷。饮食随便,以粗粮为主,喜欢少量饮酒。待人和气,四邻友好。五代并存,和睦相处。年届百龄,身健体壮,生活尚能自理。
  陈凤菊(1898.7.14~),女,港头乡港头村人。一生从事家务劳动,勤劳俭朴。饮食调匀也随便。性急口快,争强好胜,善辨是非,受村人敬重。年届期颐尚目明、牙齐,还能干些家务活,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第五节 文化程度
  民国31年(1942),全县752611人中初小以上文化程度的148236人,占总人口19.69%;不识字或识字很少349462人,占总人口46.43%。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永嘉县境内453452人中,受小学以上教育136530人,占总人口30.11%,不识字或识字很少92781人,占总人口20.46%。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723784人中,受小学以上教育348471人,占总人口48.15%,文盲、半文盲262171人,占总人口36.22%。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县户籍管理人口有804598人,受小学以上教育541100人,占总人口67.25%,不识字或识字很少160275人,占总人口19.92%。
  第六节 职业
  民国31年(1942),永嘉县在业人口391555人,其中农业151826人,占38.78%;工业34761人,占8.88%;商业30269人,占7.73%;渔业2735人,占0.7%;交通运输业2901人,占0.74%;医务人员1030人,占0.26%;技术人员631人,占0.16%;自由职业3152人,占0.8%;党、政、军、警等公务人员18379人,占4.69%;家务管理146271人,占37.36%。民国38年(1949)5月7日,县城(今鹿城区)解放,8月改称温州市,直隶省人民政府。1958年8月,永嘉县治移到上塘。9月,经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瓯江以南永强、梧埏、三溪、藤桥4个区和永中、瞿溪2个镇又划给温州市管辖,从此永嘉成为山区半山区县,全县在业人口以从事农业为主。随着经济建设事业发展,人口职业构成也逐渐变化,务农人口逐渐减少,从事其他各业人口相应增加。1958年末,全县在业人口23.87万,农业21.03万,占88.10%;从事其他各业人口2.84万,占11.90%。1964年,全县在业人口22.80万,农业人口21.62万,占94.82%;从事其他各业1.18万,占5.18%。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总人口中,全县在业人口252991人,农业160415人,占63.41%;从事其他各业92576人,占36.59%。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总人口中,全县在业人口334098人。农业176000人,占52.68%;从事其他各业158098万,占47.32%。
  第七节 残疾人
  永嘉县残疾人口统计,始见于民国31年(1942)户口总检查资料。是年,全县有5683名残疾人,占总人口0.76%。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