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芙蓉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1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芙蓉村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281-282
摘要:
本节记述永嘉县芙蓉村的地理位置、古建筑、民情淳朴等。
关键词:
永嘉县
古村落
芙蓉村
内容
芙蓉村位于岩头村南0.6公里处。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始祖陈拱从瑞安长桥到此,见西南面三岩摩天,赤白相映,宛若芙蓉,极言其美,即迁此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缘村落。村借岩名,以“芙蓉”冠之。该村占地215亩,现有443户人家。
芙蓉村在南宋末年因抗元兵,曾遭焚毁,直至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重建。现在的芙蓉村,仍然保持着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在村内道路交汇点有高0.2米,面积2平方米~3平方米的方形平台,称为“星”,村内水渠交汇点有方形水池,称作“斗”,合在一起为七“星”八“斗”。村中心最大的水池芙蓉池东西长43米,南北宽13米,俗称大斗。芙蓉池兼具储水、防旱、防火、洗涤等功能。池中央偏东建芙蓉亭,是个两层楼阁式歇山顶的方亭,池子的南、北两岸都有石板桥通达亭子。村内有九条街巷,五纵四横。主街如意街,长195米,宽2米,东西走向,中心铺砖,两边嵌石条,道路、水渠都是结合散布的“星”、“斗”而形成系统。布置“七星八斗”,意在纳上天的星宿,企望后辈簪缨迭出,子孙发迹。
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周以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东面寨墙正中建八字形重檐门楼,是芙蓉村的正门。两边稍远处开二小门,寨门内建谯楼,可观望四方。其余三面开五小门。南门型制为楠溪江常见的石券门,门边寨墙以原石砌筑,粗犷厚重。村内引溪水沿寨墙、道路、民宅布置众多的水渠,迂回于宅边道旁,供村民洗涤、防火。村中明代大宅遗址,清晰可辨的尚有5处。现存民宅大多系木质瓦房,鳞片似的屋顶参差错落,形态朴实素雅,且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花植树,围以石砌矮墙,构成一幅和谐秀美的村落图景。
村西北角有一大宅邸,号称“司马宅”,为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当地富户陈士鸾所建,3座四合院并肩组合成一所房屋,总面宽达70米,有15个中堂、6个天井、24个道坛、58间房屋,兼有花园、池塘、水井,占地6400平方米。现在仍住着陈氏家族36户人家。3座四合院各有自己的门,院子间有夹道连通,从正门到屋子阶前宽18米,划分为几个大院落。整个住宅显得开敞、亲切。
村人素尚礼教,家重师儒,民情淳朴,耕读风盛。《芙蓉陈氏宗谱》载,考中进士、举人、生员的34名。历代在京任职有18人,世称“十八金带”,今珍藏“十八金带”容图、玉笏、朝服及祭品、圣旨、金瓶、匾额等。村民将科甲盛名辈出的原因,归于村落的好风水,陈氏大宗的一副楹联写道:“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
芙蓉书院曾是颇具规模的书院,位于村中心,如意街的南侧,紧靠芙蓉池。芙蓉书院是封闭的内院式建筑,外墙东西长52米,顺如意街延伸,南北宽12.8米。1990年毁于火灾。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