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09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概貌
分类号: K928.7
页数: 9
页码: 199-207
摘要: 本章记述永嘉县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概貌自然环境、风景特显、景区分布等。
关键词: 永嘉县 自然环境 风景区

内容

第一节 自然环境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主体河流楠溪江,为瓯江下游最大支流,发源于溪下乡罗垟岭西侧。主流长139.8公里,平均比降7.41‰,平均年径流量28.6亿立方米。楠溪江分为大楠溪、小楠溪,干流和支流呈树枝状水系。景区内主要支流,东有陡门溪、古庙溪、东皋溪、孤山溪、花坦溪(珍溪),西有五〓溪。楠溪江流域面积2489.97平方公里,其中三分之一为景区范围。
  景区内有两大山系,楠溪江东面属雁荡山脉,西面属括苍山脉。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中山丘陵,山高多在海拔700米以上。南部为低山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上下。岩石多为火山凝灰岩、流纹岩,部分为花岗岩、石英正长岩。楠溪江上游,河谷深切,多峡谷急流,中游河谷宽阔,多曲流,多级阶地、河漫滩、牛轭湖、深潭、浅濑。多种地形地貌,构成了丰富的自然景观。
  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北部山脉阻挡冬季寒流,南部近海,夏季海风沿楠溪江谷地北上深入全区,加之区内山谷风穿行对流,因而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平均气温18.1℃,气温垂直地带差异较明显。年均雨量1704.8毫米,降水分布总趋势随海拔升高而递增,季节分配不均衡。景区内具有多种多样的小气候和生态环境,全年都可开展旅游活动。
  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复杂多样,成土母质互不相同,造成种类繁多的土壤植被。自然植被有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珍贵树种有台湾水青岗、华西枫杨、银杏等,而广泛分布的是松、杉、竹、乌桕、板栗、杨梅等人工林。景区内植物生长良好,特别是楠溪江两岸的滩林,面积大,长势好,既防护农田村庄,又美化净化环境。景区内热量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四季山青树绿,花开不断。
  景区内有多达上百种的野生动物。金钱豹、豺狼、野山羊、野猪、獾、猴、黄麂、穿山甲、水獭、竹鸡、斑鸠、猫头鹰、鹗、啄木鸟、黄莺、画眉、山鹰等走兽飞禽,时有所见。各种蛇、蛙栖息山林溪涧。楠溪江中的鼋,在国内已属罕见。近年来普遍养殖田鲤,其品种和产量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这些动物,增添了风景区的自然情趣和生机活力,是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
  楠溪江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大气无污染。江水最小含沙量0.001克/立方米,水质呈中性,PH=7,硫化物、氧化物、亚硝酸盐、氨氮、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化学耗氧量、总硬度符合国家标准。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也大大低于国家允许浓度,环境质量十分优异。
  第二节 风景特点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主体是清、弯、秀、美的楠溪江。沿江两岸景点星罗棋布,如同一颗颗珍珠宝石,镶嵌在山水长卷上,把兼具田园诗韵的风景名胜区点缀得绚丽多姿。主要特点可概括为“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11个字。
  水秀
  楠溪江为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常年不枯。主干河谷宽阔,却又有收放。河流柔曲摆荡,素谓“三十六湾七十二滩”,流水畅而不滞,缓急有度,流速快慢与河曲回环,构成时间与空间上的巧妙结合,给人以舒心的韵律感。
  清与净,是楠溪江水内在美的主要标志。溪水清澈见底,透明度高。一条长达数十公里的河流,其河床、河漫滩,满铺着大大小小光洁平滑的鹅卵石,其水底卵石,色彩斑斓,十分可爱。水样分析表明,楠溪江水质优良,完全符合国家一级水标准。这是难能可贵的自然资源,诚所谓“名山易寻,好水难得”。
  楠溪江水面宽而浅,一般水深1米左右,少数深潭可达数米。滩有急流而不汹涌,潭水平静而不阻滞,宜观宜玩,十分适宜乘坐竹筏飘流悠游。
  岩奇
  楠溪江及各支流上游多凝灰岩和流纹岩构成的火山岩山体,垂直节理和柱状节理非常发育,形成奇峰离立、峭壁拔地的奇异景观,其造型特征是峰笔立,崖如削,洞悬壁,气势峥嵘嵯峨,与柔美亲切的楠溪江水景形成强烈对照,是一种刚性之美,为探险猎奇者所神往。
  石桅岩可谓笔立奇峰之一绝,它三面环溪,一峰拔地,势如船桅,十分壮观。大若岩十二峰姿态各异、参差笔立,大有破天争空之势,观此景使人心神为之一振。至于三三两两耸峙于山谷间的“天柱峰”、“棒槌岩”等奇峰异石,为数就更多了。
  岩石之奇的另一特色是崖如削。具有垂直节理特性的凝灰岩,经流水侵蚀、崩塌作用,形成许多峡谷、嶂谷、峭壁、悬崖。崖下库两侧陡壁高耸。深入山腹,人在谷中,见天一线,谷底跌水三级,构成三潭,其中上潭四面绝壁,观天如井,飞瀑凌空而泻,声如雷轰。类似这样的削壁悬崖,楠溪江各支流上游几乎都有,是探奇寻幽的好去处。
  洞悬壁是楠溪江山石奇观的又一特色。在接天连地的悬崖峭壁上,镶嵌着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洞穴。小若岩洞悬嵌在近200米高的崖壁间,一条栈道,缘壁而入。洞高二三十米,深三四十米。大若岩洞即陶公洞,则上覆悬崖下临河谷,比小若岩洞更为深广。大若岩周围的悬崖峭壁间,还点缀着不少洞穴,给山岩增添了许多神秘感。上埠后山绝壁间的观音洞,可容300多人,洞中有清泉可饮,是当年浙南游击队的活动中心。更多的洞穴位于危壁之中,人莫能上。观此奇景,发人联想,唤起揭秘探幽的好奇心。
  瀑多
  楠溪江流域位于我国东南部新华夏系次隆起带南侧,断裂构造非常发育,尤其是各支流上游,山崖险峻,河谷深切,形成多姿多彩的瀑布。据初步调查,具有一定规模、观赏价值较高的瀑布达50多处。其中,有高达124米的“百丈瀑”,有连续如梯的三级瀑、七级瀑,有冲击岩石、形如莲花的“莲花瀑”,有声同锣鼓的“击鼓瀑”和“打锣瀑”,有不入其内不见全貌的“含羞瀑”,有飞珠溅玉、阳光下彩虹映碧潭的“横虹瀑”。还有长不到2公里的溪谷中变幻出形态各异的九叠飞流,谓之石门台九漈瀑。一瀑一景,各得其妙,其中第九漈,高三四十米,在三面环合的崖壁间直捣深潭,潭岸均为石壁,唯出口处似象鼻洞之石门,潭水出石门转三折分八字依壁而下。奇峰峭壁,飞瀑碧潭,构成了层次丰富、动静有致的独特景观。
  村古
  楠溪江沿岸村落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和许多传统文化遗迹。这里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东汉及其以后各代的古窑址,宋以后山村规划布局,以及大量明清时代的建筑,尤其以楠溪江的鹅卵石作为建筑材料而运用到堤坝、沟渠、寨墙、券门、房基、院墙、照壁、天井、台阶、道路等方面,形成古朴自然、协调优美的石头文化艺术。
  建于初唐,在元代至明代有过几次规模较大修建的岩头村,其严谨的综合规划,包括水渠、民舍、礼仪中心和公共园林的交互组合,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建于宋代的芙蓉村,按照“七星八斗”方位构思进行规划设计,意为天上星星与地上人才相对应。星筑台、斗凿池,以为象征。同时代的苍坡村大门内,对着笔架山修了一条直街象征笔,街侧凿大池比作砚,池边置大条石以为墨,再以田畴为纸,喻为“文房四宝”。这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设中的充分体现。“耕读”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一大特征,也是永嘉的一种传统。“耕”务农,“读”入仕。士、农可读书入仕,而工、商则不可。
  宋代“耕读世家”,经数代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庞大宗族,成为一村一姓的“宗族社会”。这种宗族社会的文化仍然以儒家思想为支柱,封建伦理道德为基础,中心内容是继承祖业,光耀门楣,维持宗族的稳定和繁荣。这充分反映在永嘉现存大量的宗谱、宗祠和民风民俗中。
  楠溪江古村落是极具特色的一大人文景观。从这里,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耕读文化、宗族文化演变情况,而且可以感受到村寨建筑艺术的动人魅力,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滩林美
  楠溪江河床开阔,平坦和缓。受洪水反复搬运,沿江地带形成成片滩地。世代人民为抗御洪患风灾,在洪积沙土上营造滩林。江水涨落,不断加厚滩地的沉积土层,林木生长愈加旺盛。莽莽三万余亩滩林以其独特的风姿展现在楠溪江两岸。
  绵延数十公里的滩林,如同绿色屏障,遮隐了两岸的村落、田园、荒丘,形成以清流碧潭为中心的河滩、草地、远山、近水、蓝天、白云等层次丰富的景观。不仅有四季不同的天然野趣,即使是一天中的晨昏昼夜,也同样能感受到万般变幻,而且又那么和谐自然。牧童戏水、水牛沐浴或服饰艳丽的村妇在溪边执槌捣衣,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坐上竹排,急流水滩,沿江而下,两岸滩林依次映入眼帘,让人从不同的方位看它的身姿,感受它的变化,仿佛与山与水构成一幅动态连续的电影画面。
  楠溪江中流及小楠溪、珍溪、鹤盛溪等,现有滩林总数约80片,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是省内外其他风景区所难以企及的,它与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有机组合,谱写了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独具魅力的篇章。
  第三节 景区分布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面积约625平方公里,共有800多个景点。根据各景点的地域组合关系及景观完整性原则,划分为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大若岩景区、石桅岩景区、北坑景区、水岩景区、陡门景区、四海山景区。
  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景区
  此景区又称岩头中心区,位于楠溪江干流中游。包括从渡头至沙头长达32.4公里的水域、滩林及沿江古村落,面积199平方公里。仙清公路沿楠溪江纵贯全境,其他六大景区均与之呈幅射状联系,是整个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中心。
  景区的总体特色,体现为“水秀”、“村古”、“滩林美”。江水清澈,滩林众多。沿江而行,一路可见江道弯曲多变,河床似阶梯起伏,滩潭相间,遇潭水缓,遇滩水急。视野空间幽闭相济,动静相辅,景色变化有致。沿江两岸,绿草如茵,大片石滩和沙滩上生长马尾松、枫杨、柳树、毛竹、果林、芦苇等植物,时而茂密,时而稀疏,风韵独具,引人遐想。在滩林背后和公路近旁,分布着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和其他各种历史文化遗迹,人文景观丰富多彩。苍坡村“文房四宝”的构想,芙蓉村“七星八斗”的布局,岩头、枫林、周宅、霞美、西岸、岭下、坦下等村镇的建筑风貌,可使人们在沉醉于秀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浙南农村由耕读文化向宗族文化发展的轨迹。主要景点有大楠溪、狮子岩、太平岩、石柱峰、岩头村、苍坡村、芙蓉村、枫林村、永庆桥、红十三军军部旧址、沙头烈士陵园、溪南滩林、西岸滩林、下烘头滩林、九丈滩林、渔田滩林等。
  大若岩景区
  位于小楠溪中游,面积85平方公里。从九丈大桥沿永缙公路西行约14公里,即可抵达该景区的中心——大若岩陶公洞。
  景区奇山秀水一应俱全,尤以飞瀑、奇峰、异洞见长。瀑布数量多,而又千姿百态。百丈瀑以宏大气势和落差高取胜;藤溪瀑潭天造地设,以美妙精巧著称;九漈瀑以漈多并富于节奏独秀一方;崖下库藏而不露,“闻其声而不见其形”;陶公洞洞穴幽深,环境优美,且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十二峰则峰峰相挤,峥嵘挺拔,更为其他峰峦景观所不及。本景区还因开发较早,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神话传说也较丰富。主要景点有陶公洞、横虹瀑、十二峰、高徐村、醉溪、石门台九漈瀑、百丈瀑、崖下库、中心坑、小若岩、藤溪瀑潭、芙蓉三崖、凤凰寨、小楠溪及沿岸滩林等。
  石桅岩景区
  位于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东北部,东与北雁荡山毗邻,面积86平方公里。沿仙清公路至渡头分道,依东皋溪东行,即进入该景区。
  景区兼具雄、奇、险、秀、幽、奥等特点。主要景群有小三峡、石桅岩、下岙水库游乐区三处,长约3公里的小三峡集峭壁危岩、奇峰险峡、急流深潭、沙滩草地于一体,景色清幽迷人。石桅岩在溪谷中拔地而起,造型独特,姿态雄奇。在渡头至小三峡途中的上埠村一带还有红岩、观音峰、观音洞、青蛙石以及“石林拱翠”等景点。此外还有梅坦村东面的百丈岩和东北的陶姑洞。
  北坑景区
  位于楠溪江风景名胜区东部,南北分别与水岩、石桅岩景区相邻,面积70平方公里。沿仙清公路至岩头分道向东,过楠溪江二桥,经枫林到孤山,即进入本景区。
  景区景群、景点略显分散,总体环境优美,文化历史悠久,山岩险峻,植被良好,景物以岩、瀑、林、庙为主,辅以若干古村落。主要景群和景点有北坑瀑布及其所在的摩天岩等。新开发的岩门底七折瀑及邻近景观集奇、险、秀、幽于一体,堪称楠溪江灵山秀水的缩影。
  水岩景区
  位于楠溪江东部支流之一珍溪沿岸。东邻乐清北雁荡山,南北分别与陡门、北坑景区相连,面积72平方公里。沿仙清公路至珍溪口,过大桥东行,便进入此景区。
  景区的总体特色是峰奇、洞幽水秀、村古。尤其是农村历史文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村落布局整,石头文化丰富,景点也较集中主要景点有莲花瀑、菠萝岩、龙洞、仕女峰、天柱峰、雌雄岩、三潭、双坑洞、珍溪和沿岸滩林及坦、廊下的古村落古建筑。
  陡门景区
  位于水岩景区南面,永嘉和乐清的交界处,面积88平方公里。
  此景区主要体现为洞多、岩奇。主要景点有花瓶岩、虹岩寺、赤岩洞、五雷山、鸭落洞、莲花峰、雄岩、雌岩等,而最集中的是陡门村附近的溪谷洞群、鸭落洞群及有关古迹。此外还有位于古庙乡境内的鹤巢洞和坳公坳婆岩。
  四海山景区
  位于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北部。其范围与四海山森林公园吻合,面积25平方公里。
  四海山属括苍山余脉,雁荡山支脉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山势起伏绵亘,平均海拔750米左右,1000米以上山峰有10多座,最高峰上潘尖海拔1197米。沿仙清公路至张溪口,再往北沿盘山公路上行,便进入此景区。
  景区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2%。林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乔木林主要有杉木、柳杉、黄山松、马尾松、毛竹等。灌木树种有山楂、胡枝子、山苍籽、杜鹃、豆腐柴等。草栖植物有茅草、狼衣、芒萁骨、鳞毛蕨等。藤本植物有中华猕猴桃、藤黄檀等。经鉴定,维管束植物162科,568属,1061种。其中蕨类植物门25科,46属,88种;裸子植物门5科,12属,20种;被子植物门132科,510属,953种。可供食用的植物43科,75属,120种;可观赏的植物110科,471种。香果树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鹅掌楸、金钱松、花榈木、厚朴为二级保护植物,黄山木兰、紫茎、短萼黄连、长序榆为三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有浙江水青冈、华东野核桃、三尖杉和华西枫杨等。香果树花白果红,系中国特产植物。百年以上古松数以百计,有的枝干遍缠藤蔓。若遇风天,松涛翻滚,碧浪滔天,声震山谷。观赏植物有观花、观叶、观果三类,分别为251种、102种、172种。其中以四海尖的杜鹃花最具姿采。此外,桐花、山茶花也比比皆是。进入山中,只觉芳香扑鼻,处处迷人。观叶植物有枫香、乌桕、木荷等。秋冬季节,层林尽染,景象万千,十分适宜登高远眺。
  野生珍稀动物有金钱豹、云豹、豺、野猪、獾、猕猴、黑麂、黄麂、獐、野山羊、穿山甲、黄鼠狼、野兔、松鼠、猫头鹰、苍鹰、竹鸡、斑鸠、啄木鸟、黄莺、画眉等,此外还有昆虫和蛇类。
  景区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平均蒸发量1468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0%,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凉爽湿润,春夏以东南风为主,是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
  四海山峰高林密,时有雾霭绕林缠山。尤当春日雨霁,雾滚云翻,封山填谷,白云苍狗,变幻无穷。置身此银涛雪浪间,如入蓬莱仙境。
  主要景点有四海尖、三叉松、蛙蟆岩、圆岩、天柱岩、十五坑瀑布、水龟、七星望月、焦岩峰、浙江水青冈群落等。
  其他景观
  楠溪江流域景点繁多,风景资源极为丰富,除规划中的七大景区外,尚有相当数量观赏价值较高的景点景物。例如黄南乡张家坦附近的奇峰高岩,溪下乡百丈坑的龙凤大瀑布,石染乡木坑龙潭和云岩村附近的七峰岩、棒槌岩,巽宅镇石板岩及附近景观,被称之为永嘉“泰山”的苍峰,溪口乡上坑的沐雨潭,鲤溪乡叶坑的仙人桥,岭头乡山梁的卵状巨石和寒坑龙潭,西源乡半岭的白龙洞等。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