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0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
分类号: TV211
页数: 2
页码: 164-165
摘要: 本节记述永嘉县县境内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年平均34.3亿立方米。地表水30.67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89.4%;地下水3.6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10.6%。
关键词: 永嘉县 自然资源

内容

县境内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年平均34.3亿立方米。地表水30.67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89.4%;地下水3.6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10.6%。干旱年21.02亿立方米,过境水1.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238.5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量9358.8立方米(按1990年人口、耕地面积计算)。人均和亩均占有量都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
  地表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时空分布不均,易导致洪涝灾害,本县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降雨,其变化规律大体与降雨规律相同。河川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年内洪枯流量对比十分显著。据大楠溪石柱站和小楠溪碧莲站多年平均月流量资料,两站5至9月(汛期)径流量分别占全年流量71.2%与69.2%。11月至次年1月径流量分别占全年5.6%与5.1%。日洪水总量变幅更为明显。石柱站和碧莲站1960年8月2日,日洪水总量分别达到33440万立方米和10200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年总径流量15.5%和15.4%。与此对照,两站在1967年10月17日和10月14日最小平均流量分别为1.03和0.08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变化也非常明显,石柱站实测最大径流总量为24.78亿立方米(1962年),最小为7.40亿立方米(1967年),两者相比值为3.35倍,年度差系数Cv值达0.36。
  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较大,为3.6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10.6%。其中基岩裂隙水3.01亿立方米、红色碎屑岩孔隙水0.04亿立方米、河谷平原潜水0.26亿立方米、平原区潜水0.07亿立方米、灌溉回归水0.25亿立方米。基岩裂隙水主要储存在构造裂隙密集火山岩中,其中73%分布在楠溪江上游岩坦、岩头、四川、碧莲4个山区。河谷平原冲积层浅层潜水分布面积甚少,其中53%在沙头、罗浮两区和上塘、瓯北两镇。县境内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35亿立方米/年,占地下水资源量37.2%,目前实际开采量为0.99亿立方米/年,占可开采量73.33%。现有引潜工程两处,灌溉面积2100亩,井2305口,泉4549处,井深大部分4.0米~4.5米,井灌溉面积1.38万亩。
  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7.98万千瓦,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14.83万千瓦。水力资源绝大部分集中于楠溪江流域,共13.03万千瓦,占全县可开发水力资源87.86%。水质良好,尤其是楠溪江五项毒物污染指数均在一级范围内,有机污染3个项目,除石门、上岩儿、港头3个断面为三级外,其余都是一级。县境内瓯江沿岸工厂污水直接排入瓯江,局部地段污染达到4级。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