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07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气候
分类号: P468
页数: 16
页码: 131-146
摘要: 本章记述永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温差较小,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境内地形复杂,有平原、丘陵、山地。温度、降水等方面有较明显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较多。
关键词: 永嘉县 自然环境 气候

内容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温差较小,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境内地形复杂,有平原、丘陵、山地。温度、降水等方面有较明显垂直差异,灾害性天气较多。
  第一节 气温
  据1971~1990年统计,县气象观测站(位于上塘镇小平山山顶,海拔34米,以下简称县测站)年平均气温18.1℃,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14.4℃~18.2℃,自南向北逐渐递减,>18℃高值区在瓯江北岸沿江平原到菇溪下游桥头一带。次高值区在海拔100米以下河谷盆地及丘陵地带。低值区在北部岩坦、四川、碧莲等高海拔山区。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气温下降0.55℃。
  全县各地历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据县测站1971~1990年气温观测纪录,累年平均为18.1℃,最高年(1979年)为18.6℃,最低年(1976年)为17.6℃,大多数年份均在18℃左右摆动。
  春季(以4月份平均气温表示) 东南季风已开始深入,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温回升,但冷暖多变。4月份平均气温在13.4℃~17.1℃。该月多年平均气温为16.8℃,其年际间变化在14.8℃~18.3℃。
  夏季(以7月份平均气温表示) 由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太阳辐射强度达到最强,晴热高温。7月份平均气温在24.3℃~28.5℃,该月多年平均气温为28.4℃。
  秋季(以10月份平均气温表示) 西北季风逐渐深入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气温逐渐下降,秋高气爽,气侯宜人。10月份平均气温在16.4℃~20.6℃。该月多年平均气温20.6℃(比4月份春温偏高3.8℃)。
  冬季(以1月份平均气温表示) 由于受北方冷高压控制下,不断有冷空气以至寒潮入侵影响,太阳辐射最弱,气温明显下降,1月份平均气温在4.0℃~8.0℃。该月多年平均气温为8.1℃。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与日变化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受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 所制约。全县气温年较差为19.8℃~21.3℃之间。
  气温日较差(一日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差),以县测站为例,常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2.6℃,平均最低气温为14.9℃,年平均日较差7.7℃。
  气温日变化(一日内气温高低变化),在一般情况下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夏季在凌晨4~5时,冬季在凌晨6~7时,春秋季在凌晨5~6时)。
  高温和低温日数
  历年最高气温≥35℃日数通常出现在夏季6~9月,主要集中在盛夏季七、八月份。上塘、桥头等河谷地带≥35℃炎热天气每年平均10~15天,沿江及山区不足10天。如上塘近20年统计,最多年达25天,最少年为1天,平均值为11天,≥40℃酷热天气,20年一遇。
  历年最低气温≤0℃日数,平原及河谷地带平均每年7~15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逐渐增加,山区每年可达20~40天。如上塘平均每年仅7天。最低气温达-10℃严寒天气,仅在岭头乡中堡村出现过一天。
  初终霜与霜期
  气温地域差异还表现在活动积温与初终霜日期不同。县测站1971~1984年实测,平均初霜期在12月2日(最早出现在1981年11月10日,最晚出现在1978年12月21日),平均终霜期在2月19日(最早出现在1973年1月12日,最晚出现在1983年3月6日)。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无霜期缩短5~10天。
  第二节 降水
  永嘉县雨水充沛,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差异明显。1971~1990年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704.8毫米,属浙江省多雨区域。
  降水量分布
  全县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2000毫米之间,以北部、东北部地区为最多,达1700毫米~1900毫米;中部、西部、南部次之,为1600毫米~1700毫米;东南部沿江地区最少,为1500毫米左右。
  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与极值。20世纪下半叶降水量以50年代最多,60年代最少,70、80年代居中。各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十分明显,上塘1973年降水量为2593毫米,1986年1194毫米;黄坑1990年降水量多达3306毫米,1967年1225毫米;乌牛1975年降水量最多达2241毫米,1967年912毫米。
  月降水量地理分布与年降水量相似,在秋季少雨季节各地差异不大,盛夏八月份地域差异最明显,黄坑405毫米,乌牛199毫米。
  降水量季节变化
  秋冬少雨期 10月至次年2月,天气晴冷少雨,各地平均降水量290.1毫米~347.2 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18%~22%。最大值出现在石鸟,347.2毫米,最少值出现在孤山,290.1毫米,相差57.1毫米。
  春雨期 2月至4月,春雨绵绵,各地平均降水量250.8毫米~294.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14%~28%,其中以上塘最多,294.0毫米,孤山最少,205.8毫米,相差43.2毫米。
  梅雨期 5至6月,各地平均降水量在422.7毫米~50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24%~29%,以黄山最多,500.9毫米,上塘最少,422.7毫米,相差78.2毫米。
  台风雷雨期 7至9月,各地降水量在481.1毫米~842.4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35%~44%,最大值出现在黄坑,842.4毫米,最少值出现在乌牛,481.1毫米,相差361.3毫米。
  降水强度 累年一日最大降水量可达200毫米~436.8毫米,都出现在8至9月,均为台风影响所致。一日最大降水量,其地理分布如下表。
  降水日数
  降水日数指一日中雨量≥0.1毫米天数,全县年降水日数在144~175天之间。县测站最多,达175天,乌牛站最少,144天。3~6月春雨与梅雨期雨日最多,秋末冬初雨日最少。
  县测站近20年雨日记录,全年≥0.1毫米降水日数175天,其中5月份最多为20天;12月份最少,为7天。10毫米以下小雨占126天,25毫米以上大雨到暴雨18天。大雨暴雨主要集中在5到9月。1971~~1990年之间,县测站共出现≥50毫米暴雨99天;≥100毫米大暴雨日,20年内共出现30天;≥150毫米特大暴雨日,全县多年平均为0.5天。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日均为台风影响所致。
  降雪和积雪
  县测站1971~1990年平均初雪期在12月底,最早在11月10日;年平均终雪期在翌年2月底,最迟为翌年4月2日。年平均降雪日为5天(包括雨夹雪),北部山区最多,年平均降雪10天。
  降雪时,当气温降至接近或低于0℃时,地面上就有积雪,积雪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2月。县测站1971~1990年平均积雪有1.5天,最多年达7天(出现在1980年2月)。近
  20年内,有10个冬、春季无积雪发生。积雪深度,平原和低丘地带在15厘米以下,山区 可达20厘米~40厘米。
  第三节 湿度 蒸发
  湿度
  县测站1971~1990年平均水汽压为17百帕~19百帕,其地理分布由南至北、平原向山区递减。县城关地区年平均水汽压为17.9百帕,8月份最高水汽压为30.8百帕,1月份最低水汽压为7.9百帕。
  与之相应,县内平均相对湿度变化不大,与气温变化相一致。1971~1990年县测站常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83%之间。县城关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常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85%(6月份),常年平均最小相对湿度为68%(12月份)。极端最大和极端最小相对湿度分别为100%与6%。
  蒸发
  据1971~1990年间县测站使用20厘米口径小型蒸发器观测资料,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442.4毫米,最高年蒸发量为1613.5毫米(1979年),最低年蒸发量为1249.1毫米(1973年);其月际间变化明显,以盛夏7月份蒸发量最多,达212毫米,以2月蒸发量为最少,仅60毫米。年平均降水量多于年平均蒸发量262.4毫米;以地理分布划分,平原裸地蒸发量明显大于山区林地蒸发量。
  第四节 日照 太阳辐射
  日照
  据县测站统计,1971~1990年,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41小时。日照数年际波动大,1971年最多,为2195小时;1990年最少,并1587小时,相差608小时。
  日照时数年变化较明显,上半年合计722小时,下半年合计1119小时,上半年比下半年少397小时。全年以2月份最少,95小时;7月份最多,239小时。
  日照时数长短同太阳辐射强度同步,1971~1990年日照百分率平均值据县测站统计为42%,1971年最多(50%),1982年最少(37%)。一年中5月份最少(29%),7月至8月最多,分别为56%和55%。
  太阳辐射
  据县测站1971~1983年实测资料,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5.5千卡/平方厘米,辐射量最多年是1971年,为116.2千卡/平方厘米,辐射量最少年是1982年,为98.0千卡/平方厘米,其变辐差为18.2千卡/平方厘米。
  太阳辐射四季变化,11月~翌年2月为最弱,月辐射量均为5.9千卡/平方厘米~6.9千卡/平方厘米之间,3月份开始逐月上升,7~9月为最强,月辐射量在10.3千卡/平方厘米~13.4千卡/平方厘米之间。其逐月变化同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一年四季气温高低主要受太阳总辐射量支配,总辐射量自南而北逐渐减少,与此对应平均气温也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第五节 气压 风
  气压
  据县测站1971~1983年资料,海平面附近年平均气压为1015百帕;县测站高34米,年平均气压为1012百帕;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平均气压下降8百帕。月平均气压最高1022百帕(12月和1月),月平均气压最低1002百帕~1003百帕(7月和8月)。一日中最高气压在上午9~10时,次高值气压在夜间23~24时;日最低气压在午后14时左右,次低值气压在凌晨4时左右。
  风
  永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春秋季风向交替频繁,春季以东南风或南风为主,秋季以东北风或西北风为主。由于全县地形复杂,气流多沿河谷、山丘通道而行,风向与山脉、河川走向相一致。据县测站近20年实测,平均风速1.9米/秒。年内各月平均风速,以7~8月份最大(2.3米/秒~2.4米/秒);以6月和11月份最小(1.7米/秒)。
  2.大风日数,指1日内出现极大风速≥17.0米/秒或瞬时风力≥8级。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