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06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地貌
分类号:
P931
页数:
6
页码:
125-130
摘要:
本章记述永嘉县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230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85.5%,平原277.0平方公里,占10.3%;溪流湖泊112.7平方公里,占4.2%。山地、平原、溪流湖泊之比近似值为8.5∶1:0.5。
关键词:
永嘉县
地貌
自然环境
内容
县境内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230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85.5%,平原277.0平方公里,占10.3%;溪流湖泊112.7平方公里,占4.2%。山地、平原、溪流湖泊之比近似值为8.5∶1:0.5。
第一节 山地丘陵
山地丘陵主要由侏罗纪酸性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和晶屑熔结凝灰岩组成。属括苍山脉和北雁荡山脉。
县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楠溪江从北部山区向南流注入瓯江,分永嘉县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属括苍山脉,约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二,西北高东南低,因而楠溪江西岸支流大都呈西北——东南走向。溪下乡境内大青岗海拔1271米,为县境内最高峰。楠溪江东部属北雁荡山脉,约占全县总面积三分之一,东北高西南低,因而楠溪江东岸支流大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县境内北部山地起自溪下乡和仙居县接界之鸭坑岭(1015米),向东北折东南——双园尖(1166米)向东南——凤岙尖(1111米)——对山岗岭(923米)向东折北——石峰岭(1047米)向东北折向东——大里山(1164米)向北转折西北再折东北——头发尖(1176
楠溪江西岸主要山脉米)逶迤向东北转折东南至张溪乡和黄岩县接界之大寺尖(1253米),与北雁荡山脉相接,大多是海拔千米左右山地,构成县境北部一天然屏障,成为楠溪江与灵江上游永安溪分水岭。
县境内东部山地起自岭头乡高尖岩(890米),向东南与乐清县接界之上山尖(905米)向南至牛塘尖(869米)、至舟山岗(764米)、至鸭落洞背(736米)、至破岩〓(730米),为楠溪江与乐清县境内诸溪分水岭。
楠溪江西岸主要山脉分北中南3支。
北支 起自永嘉县最高峰大青岗(1271米),向南——罗垟岭(1192米)向东南——大垄头(1195米)向东北——石排岭头(1098米)向东南——无名峰(905米)向东——馒头岩尖(838米)向东南——无名峰(864米)——罗岗尖(1045米)——无名峰(890米)——小舟垟后山(482米),为深龙溪与潘坑溪分水岭。
中支 起自溪下乡与仙居县接界天顶寺(1203米),向南——七八尖(1062米)——老乌嘴(1037米)——迎旗岗(1063米)向东南入永嘉县境内——犁头岗(1075米)向东南——高山尖(1255米)向东南转折东——大山尖(1182米)向南——无名峰(1110米)向东南——无名峰(1112米)向东——大柏山(1211米)向东南——五岳尖(1057米)——童子坳(908米),为大楠溪上游与黄坦溪分水岭。自童子坳开始又分北、南两支:北支向东——禅龙尖(1052米)——无名峰(731米)向西南转折东南再折东北——金凤岙(692米)向东南——苍山尖(935米)——霞美后山(390米),为大楠溪上游与五〓溪分水岭;南支自童子坳向东南——无名峰(984米)——中山仰(1054米)——将军山(1006米)——金子尖(1056米)——横山(900米)——渠口后山(619米)——石柱山(246米),为五〓溪、楠溪江中游西岸小支流与小楠溪分水岭。
南支 起自石染乡与青田县接界插旗脑(1081米),向东南——路口尖(912米)——马龙尖(855米)——百公田(806米)——驮山脑(780米)——马角山脑(859米)向南——三个尖(850米)向东南转折东北——双垄山(583米)向东南转折东北再折东南——白岩头(1028米)——四谷溪(949米)向西南——外井山(750米)向东南——无名峰(810米)向西——应山(774米)向西——泰山(680米)向南——洞背尖(744米)——下岙山(540米)——向东南——南山(600米)——蒲瓜尖(556米)——大坟山(273米),为小楠溪、楠溪江下游小支流与西溪分水岭。
另外,白云乡与青田县接界脑公山(1026米)向东南——白岩尖(720米)——第四尖(771米)——七个脑(583米)——茶山(516米)——洞山(178米),为西溪与菇溪分水岭。
楠溪江东岸大小山脉
楠溪江东岸大小山脉分7支。
起自张溪乡与黄岩县接界大寺尖(1253米),向西南——无名峰(1188米)——四海尖(1094米)向西南——无名峰(657米)——无名峰(621米)向东南——福佑山(294米),为张溪与黄山溪分水岭。
起自岭头乡西北与张溪乡接界之南正尖(1246米),向西南——图山(601米)——吴雷岗(830米)——九峰山(524米)向南——三个尖(713米)向西南——平龙山(554米)——无名峰(435米)向南——下家岙,为东皋溪与张溪分水岭。
起自花坦乡与乐清县接界正江山(997米),向西——王螺尖(890米)向北——高塘后山(732米)向西北——望海岗(933米)向西——溪龙埂(740米)——娄山(658米)——〓垟(462米)——徐家塆,为孤山溪与东皋溪分水岭。
起自孤山乡东南与正江山林场接界王螺尖(890米)向西——金竹尖(926米)——金山(762米)——向西南——岩下山(346米),为花坦溪与孤山溪分水岭。
起自陡门乡东北与乐清县接界珠洞岗,向北——双麦岭(503米)向西北——无名峰(773米)向西——上石平(614米)——双个尖(632米)——九丈尖(484米),为古庙溪与花坦溪分水岭。
起自陡门乡东北边界珠洞岗,向西——刀山(675米)向西南——门尖山(616米)——柴山(591米)——响山(156米),为陡门溪与古庙溪分水岭。
起自乌牛镇东北部破岩〓(730米),向西——高山尖(740米)——方岩尖(810米)向西南——高岩尖(670米)向南——白岩头(697米)——小长教(430米)——胜美尖(563米)——瓯江边,为乌牛溪与陡门溪、楠溪江下游东岸诸小支流分水岭。
第二节 平原盆地
县境内平原与盆地狭小,只有全县土地面积十分之一。根据成因和地表组织特点,可分三种类型。
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及河谷盆地
楠溪江上游河谷深切,坡陡流急,不易沉积,台地坡地都很狭窄。中游以下,河谷渐宽,并有河漫滩发育,有大小不等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及河谷盆地。
岩坦河谷盆地地处大楠溪支流岩坦溪下游,东西长4.3公里,南北宽2.4公里,面积0.40万亩,其中耕地0.35万亩,多黄泥沙田、白沙田。最低点海拔79米,最高点104米。
鹤盛河谷盆地 在东皋溪中游,沿东皋溪及其支流鹤盛溪两岸分布。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8公里,面积0.18万亩,其中耕地0.16万亩,多沙性黄泥田和狭谷洪积泥沙田。最低点海拔53.3米,最高点72.1米。
岩头、枫林河谷平原 地处楠溪江中游,楠溪江由北向南逶迤其间,并在此纳东皋溪、孤山溪、五〓溪形成县境内最大河谷冲积平原。平原境内,楠溪江东岸有枫林山,西岸有岩头镇屿山,面积612亩。平原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0.5公里,面积4.05万亩,其中耕地3.30万亩,多沙性黄泥田和洪积泥沙田。包括岩头、枫林、港头、溪垟等乡、镇大部分耕地。最低点海拔21.8米,最高点53.2米。
花坦河谷平原 沿花坦溪两岸分布,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1.1公里,面积0.21万亩,其中耕地0.17万亩,多沙性黄泥田。最低点海拔40.7米,最高点59米。
巽宅河谷盆地 在四川区小楠溪和及其支流黄坦溪汇合处,龟背山、太平山环绕周围,较为封闭。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1.3公里,面积0.10万亩,其中耕地约0.07万亩,属洪积泥沙田。最低点海拔106米,最高点117米。
碧莲河谷盆地 在小楠溪中游,东至黄岗,西到碧莲村西,南至邵园,北到澄田。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公里,面积0.49万亩,其中耕地0.35万亩,多培泥沙田和沙性黄泥田。最低点海拔47.4米,最高点73.5米。
白泉河谷盆地 自白泉东至田垟,北抵东坑,南至藤溪,西南至昆阳,中间有一座约60米高小山岗,面积280亩。东西长2.7公里,南北宽1.8公里,面积0.25万亩,其中耕地0.17余万亩。多泥沙田。最低点海拔43.6米,最高点53.6米。
渠口河谷平原 在大楠溪和小楠溪交汇处,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0.15万亩,其中耕地0.12万亩,多培沙田和培泥沙田。最低点海拔16.4米,最高点26.8米。
沙头河谷平原 在渠口河谷平原南面至沙头镇潮际村。这一带平原河漫滩发达,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2.9公里,面积0.42万亩,其中耕地0.37万亩,多培泥沙田。最低点海拔3.5米,最高点9.7米。
上塘河谷平原 东至敬仁,南至下塘,西至中塘,北到三元堂,楠溪江在东部绕成一大曲流,并在此北纳路口溪,西纳中塘溪、下塘横溪,形成较宽阔河谷冲积平原。东西长10.8公里,南北宽5.6公里,面积2.27万亩,其中耕地1.82万亩,多江涂泥田和江粉泥田。中间有一屿山,面积120余亩。最低点海拔3.9米,最高点21.5米。
河、海冲——洪积平原
楠溪江自上塘向南,本是古代海湾,逐年累月形成河冲——洪积和河海相沉积平原。
黄田平原 为楠溪江口平原,北靠县城,南与温州隔江相望。东西长8.7公里,南北宽3.6公里,面积3.00万亩,其中耕地2.50万亩,多青紫塥粘田和江涂泥田。最低点海拔3.1米,最高点9.2米。
江北平原 在永宁山与瓯江之间,溪流都很短小,平原较宽展,水网密布。江边有龟、蛇二山,面积近100亩。东西长7公里,南北宽4.7公里,面积2.80万亩。其中耕地2.28万亩,多青紫塥泥田和黄泥田,是县内主要产粮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最低点海拔2.8米,最高点4.8米。
乌牛平原 平原北至仁溪,西连马岙、岭下。大嶂山、鸡笼山、挂彩山东麓溪涧注入乌牛溪,形成几个分叉,东部大致与中雁荡山延伸部分相切,有缺口与乐清白象平原相连,东南至磐石西山。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4.4公里,面积1.26万亩,其中耕地1.10万亩,多青紫塥粘田,是县内主要产粮地区。最低点海拔1.5米,最高点5.2米。
桥下平原 在西溪中下游,自河庄村至垟湾村呈西北——东南向,为一狭长三角形地带。南北长4.1公里,东西宽3.1公里,面积0.71余万亩,其中耕地0.61万亩,多洪积泥沙田、江粉泥田和培泥沙田。最低点海拔3米,最高点6米。
桥头平原 在菇溪中下游,菇溪蜿蜒于瓦干山、燕山之间。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4.35公里,面积1.15万亩,其中耕地0.90万亩,多培泥沙田和沙性黄泥田。最低点海拔3米,最高点18米。
局部海积平原
楠溪江口和近瓯江江边为全新世海积平原。构成物质是淤泥质亚粘土,间隔粉细沙,个别地方有贝壳,则由江、海回流沉积而成海积平原。
三江平原 东至联中、长岙、梅园,南至江头,北至后江,多为海河作用而成海积平原,地势低平。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0.53余万亩,其中耕地0.45余万亩,大部分为青紫塥粘田和江涂泥田,是县内主要产粮区。最低点海拔2.9米,最高点4.9米。
第三节 七都岛
位于县境东南,瓯江下游,呈椭圆形。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1公里,江岸线总长度18.4公里。总面积23.9平方公里,岛周围水深2米~11米不等,西北面较深,东南面较浅。全岛地势平坦,海拨平均约3米,最高不超过4米。有耕地1.13万亩,为淡涂泥田。海岛植物区系比较丰富,有维管束植物84科,239属,347种。岛上河渠密布,主干河渠21条。老涂、吟州、樟里、板桥、上沙和前沙原来隔着一条浦,如今已由人工合围,连成整体,浦也成为淡水湖。七都岛受瓯江径流、潮水双重作用,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农历八月十五日左右潮位最高,极限纪录6.33米。遇台风暴雨,往往造成全岛水淹,交通隔绝。岛上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景色秀丽,是旅游度假理想场所。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