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四川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063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四川区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6
页码: 114-119
摘要: 本节记述永嘉县四川区下辖山坑、应坑、大岙、溪下、界坑、西岙、石染、下嵊8乡及巽宅镇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农村经济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
关键词: 永嘉县 城镇 四川区

内容

四川区位于永嘉县西北部。东连岩坦、岩头两区,北界仙居县,西与缙云、青田两县接壤,南和永临、碧莲两区相连。总面积495.71平方公里。1990年,下辖山坑、应坑、大岙、溪下、界坑、西岙、石染、下嵊8乡及巽宅镇,计91个行政村,400个自然村,农业人口16392户,68401人。耕地面积35226亩,其中水田28271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614016亩。粮食总产量1418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510万元,工业总产值846万元,农业总产值1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元。全区是县内木材山货的主要产地。区公所驻地巽宅村。
  巽宅镇
  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上游。东连山坑乡、碧莲镇,南界茗岙乡,西接下嵊乡、石染乡、西岙乡,北邻界坑乡、应坑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称双溪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巽宅乡,198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巽宅建制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境内,山势浙趋低缓,镇东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最高峰万里林海拔839米。1990年,辖14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760户,11256人。耕地面积4710亩,其中水田3980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47683亩。粮食总产量281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54万元,工业总产值185万元,农业总产值1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元。镇人民政府驻巽宅村,公路达县城65公里。
  山坑乡
  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中游。东连表山乡,南邻碧莲镇,西接巽宅镇,北靠应坑乡、大岙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称澄川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山坑乡。总面积39.4平方公里。境内东有九峰山,西有洞背〓、万里林,南有山坑尖,北有童子坳,童子坳海拔908米,为全乡最高峰。1990年,辖1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946户,7745人。耕地面积3388亩,其中水田2377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55683亩。粮食总产量154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94万元,工业总产值80万元,农业总产值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元。乡人民政府驻地山坑村,公路达县城60公里。
  应坑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东接大岙乡、山坑乡,南连巽宅镇,西邻界坑乡,北界溪下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属澄川乡,建国初建应坑乡,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应坑乡。总面积29.4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峰海拔大多在700米以上,最高峰大柏山海拔1211米。1990年,辖8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739户,6833人。耕地面积3931亩,其中水田3440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48636亩。粮食总产量146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34万元,工业总产值105万元,农业总产值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元。境内山场广阔,是县内木材主要产地。乡人民政府驻地应坑村,公路达县城70公里。
  大岙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楠溪江上游。东邻潘坑乡,南连表山乡、山坑乡,西接应坑乡,北界溪下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后期称大岙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大岙乡。总面积47.2平方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最高峰大柏山海拔1211米。楠溪江干流上游自西向东贯穿中部,至横潭流入潘坑乡境。1990年,辖7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853户,7329人。耕地面积3171亩,其中水田2615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57183亩,其中有林地47388亩,为省重点用材林基地。粮食总产量138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93万元,工业总产值128万元,农业总产值1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元。大岙村炼铁历史悠久。乡人民政府驻地大岙村,公路达县城88公里。
  溪下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楠溪江干流发源地。东连黄南乡、潘坑乡,南接界坑乡、应坑乡、大岙乡,西北邻仙居县。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后期属大岙乡,建国初建溪下乡,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溪下乡。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全境,境内山高谷深,属典型中山丘陵地貌,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达23座,大青岗海拔1271米,为全县最高峰。1990年,辖12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65户,7420人。耕地面积4726亩,其中水田3223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等,宜林地150796亩。粮食总产量149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62万元,工业总产值81万元,农业总产值1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元。溪下乡是省林业重要基地之一。乡人民政府驻地溪下村,公路达县城104.2公里。
  界坑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小楠溪上游。东邻应坑乡,南连西岙乡、巽宅镇,西界缙云县、仙居县,北接溪下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称界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界坑乡。总面积86.4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乡境,属中山丘陵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19座,最高峰高山尖海拔1255米。1990年,辖11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1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027户,8485人。耕地面积5439亩,其中水田4493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94163亩。粮食总产量171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56万元,工业总产值43万元,农业总产值1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元。界坑村是永嘉、仙居、缙云三县的货物集散地。乡人民政府驻地界坑村,公路达县城97.8公里。
  西岙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小楠溪上游。东邻界坑乡、巽宅镇,南接石染乡,西北连青田县、缙云县。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属界坑乡,民国37年(1948)划给青田县,属峰山乡。1961年划归永嘉县,称西岙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西岙乡。总面积40.61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括苍山脉的大洋山东支延伸于乡境,最高峰大风尖海拔1082米,西南部诸大小溪流汇入石染乡境内小楠溪段,东北部诸溪则汇入界坑溪。1990年,辖9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347户,5644人。耕地面积3663亩,其中水田3280亩,以产单季晚稻、番薯为主,宜林地48951亩。粮食总产量125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68万元,工业总产值46万元,农业总产值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元。西岙乡是县内田鱼的主要产区。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岙村,公路达县城90公里。
  石染乡
  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上游。东连巽宅镇、下嵊乡,西南邻青田县,北接西岙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属下嵊乡,民国37年(1948)划给青田县,1961年划归永嘉县,称石染人民公社,1984年称石染乡。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境内山岭连绵,最高峰派柴坪海拔940米,楠溪江上游小楠溪自西向东蜿蜒于乡境中部,南北侧有数十条山溪汇入,构成树枝状水系。1990年,辖10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52户,7182人。耕地面积3280亩,其中水田2714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77936亩,其中有林地44434亩,是省重点用材林基地。粮食总产量123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20万元,工业总产值136万元,农业总产值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元。境内有钼矿,已开采。乡人民政府驻地石染村,公路达县城80公里。
  下嵊乡
  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上游。东接巽宅镇、茗岙乡,南接荆源乡,西界青田县,北邻石染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称下嵊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下嵊乡。总面积33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全境,最高峰插旗脑海拔1081米,小楠溪自西向东,蜿蜒于乡境中部,乡境成南大北小两片。1990年,辖9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9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403户,6507人。耕地面积2918亩,其中水田2149亩,主要种植单季水稻、番薯,宜林地32985亩,其中宜林地20027亩。粮食总产量129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29万元,工业总产值42万元,农业总产值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元。境内有钼矿,是县内香菇主要产地。乡人民政府驻地下嵊村,公路达县城74公里。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