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永临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0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永临区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6
页码: 84-89
摘要: 本节记述永嘉县永临区桥下镇、瓯渠乡、荆源乡、六龙乡、白云乡、徐岙乡等情况介绍。
关键词: 永嘉县 城镇 永临区

内容

永临区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北连四川、碧莲、罗浮3区和上塘镇,南濒瓯江,西与青田县接壤。总面积265.75平方公里。1990年,区辖瓯渠、荆源、六龙、白云、徐岙、朱涂、梅岙7乡和桥下镇,计124个行政村,322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7660户,117165人。有耕地62590亩,其中水田41573亩;宜林地243015亩。粮食总产量2576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4769万元,工业总产值7507万元,农业总产值31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1元。为永嘉县商品经济发达区之一。区公所驻桥下镇桥下街。
  桥下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西溪下游。东邻中塘乡,南连梅岙乡与瓯海县隔瓯江相望,西接朱涂乡、桥头镇,北界六龙乡、徐岙乡。清属仙桂乡三十一都,民国后期称荆川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桥下乡,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桥下建制镇。总面积39.55平方公里。1990年,辖桥下街居委会,1个林场,22个行政村,有47个自然村,20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725户、19664人。耕地面积10838亩,其中水田7879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宜林地31785亩,粮食总产量572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724万元,工业总产值1279万元,农业总产值1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元。桥下镇乡镇企业较发达,共有企业203家。西溪贯穿镇境流入瓯江,曾是永嘉县西部的交通枢纽,碧莲、四川两区进入温州的必经之地和货物集散地。镇人民政府驻地桥下街,公路达县城37公里。
  瓯渠乡
  位于县境西部,西溪上游。东、北接茗岙乡,南连六龙乡,西邻荆源乡。清属仙桂乡三十都,民国36年(1947)称荆溪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瓯渠乡。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瓯渠溪纵贯乡境,沿溪有狭长的冲积谷地。1990年,辖6个行政村和大垟山林场,有17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139户,8473人。耕地面积5925亩,其中水田3574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19092亩。粮食总产量167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48万元,工业总产值190万元,农业总产值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元。瓯渠为浙南南拳发祥地,练拳健身之风兴盛,拳坛沿习至今。乡人民政府驻地瓯渠村,公路达县城51公里。
  荆源乡
  位于县境西部,西溪上游。东邻茗岙乡、瓯渠乡、六龙乡,南连桥头镇、白云乡,西邻青田县、北接下嵊乡。清属仙桂乡三十都,民国后期称茶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荆源乡。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全境多山,属山地丘陵。辖14个行政村,有25个自然村,13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67户,10772人。耕地面积5094亩,其中水田2631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宜林地41914亩。粮食总产量187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17万元,工业总产值200万元,农业总产值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元。特产有茶叶、田鱼等。乡人民政府驻地湖庄村,公路达县城50公里。
  六龙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西溪中游。东接徐岙乡,南连桥下镇、桥头镇,西邻荆源乡,北靠瓯渠乡、茗岙乡、昆阳乡。清属仙桂乡三十都,民国后期称前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六龙乡。总面积32平方公里。地形北高南低,西溪斜贯中部,形成较开阔的冲积地。1990年,辖15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17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249户,17336人。耕地面积8344亩,其中水田5499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等,宜林地26962亩。1990年,粮食总产338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210万元,工业总产值410万元,农业总产值2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元。境内有铅锌矿,已有小规模开采。特产“上吴枇杷”,名闻温州。乡人民政府驻地前村,公路达县城44公里。
  白云乡
  位于县境内西南部,菇溪中游。东邻桥头镇,南连朱涂乡,西接青田县,北靠荆源乡。清属临江乡二十八都,民国后期称梨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白云乡。总面积26平方公里。乡境北部山岭连绵,地形北高南低。菇溪自青田县入乡境至黄坦,向东折南于石埠头流入桥头镇。1990年,辖17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13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459户,15452人。耕地面积5294亩,其中水田4436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26315亩。粮食总产量279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863万元,工业总产值2052万元,农业总产值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元。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乡办水电站16个,装机容量425千瓦。有石英矿。乡人民政府驻地梨村,公路达县城47公里。
  徐岙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东接下寮乡、路口乡、中塘乡,南连桥下镇,西界六龙乡,北邻白泉乡、昆阳乡。清属仙桂乡三十一都,民国后期称永平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徐岙乡。总面积41平方公里。乡境多山地、丘陵。徐岙溪集朱坑、朱硐坑、樟岙诸溪,向西流入西溪。沿溪有狭长的冲积谷地。1990年,辖19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18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133户、13959人。耕地面积8968亩,其中水田4175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38661亩。粮食总产量273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86万元,工业总产值190万元,农业总产值226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25元。乡境红土资源丰富,储藏量1500万吨,已经开采。土特产有双钩藤、牛膝、生姜。西尖、银坑、大头岙、朱硐坑、黄麻、岭根村村民系清时自平阳迁来,沿袭说闽南话,亦会温州方言。乡人民政府驻地徐岙村,公路达县城40.6公里。
  朱涂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连桥下镇,南隔瓯江与瓯海县相望,西邻青田县,北靠白云乡、桥头镇。清属临江乡二十九都,民国后期称林福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朱涂乡。总面积35平方公里。地形呈长条状,系低山丘陵。1990年,辖15个行政村,有23个自然村,15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66户,17323人。耕地面积7484亩,其中水田5992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26129亩。粮食总产量422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990万元,工业总产值1986万元,农业总产值4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元。330国道线横贯乡境南部,交通便利。朱涂村拥有120辆汽车,大部分村民有驾驶证,为远近闻名的汽车运输专业村。乡人民政府驻地朱涂村,公路达县城34公里。
  梅岙乡
  位于县境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邻江北乡、黄田乡,西南濒临瓯江与鹿城区和瓯海县隔江相望,北接桥下镇、中塘乡。清属仙桂乡三十二都,民国时期称梅六乡,后称望江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梅岙乡。总面积39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于乡境东北部,形成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小京溪纵贯西部,南部沿瓯江有梅岙、六岙、浦石等冲积地。330国道线横贯乡境南缘,长达8公里,横跨瓯江大桥,通达温州市区。1990年,辖16个行政村,有49个自然村,14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322户,14186人。耕地面积10643亩,其中水田7387亩,主产水稻,宜林地32157亩。粮食总产量334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931万元,工业总产值1200万元,农业总产值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元。商品经济发达,乡办企业129家,个体企业56家,主要产品有教具、玩具、电器、陶器,尤以教具、玩具产品著称。乡人民政府驻地梅岙下村,公路达县城28公里。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