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永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区乡(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1162002021000005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区乡(镇)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36
页码:
84-181
摘要:
本章记述永嘉县区乡(镇)、罗浮区、沙头区、岩头区、岩坦区、碧莲区等。
关键词:
永嘉县
城镇
区乡
内容
第一节 永临区
永临区位于县境西南部。东、北连四川、碧莲、罗浮3区和上塘镇,南濒瓯江,西与青田县接壤。总面积265.75平方公里。1990年,区辖瓯渠、荆源、六龙、白云、徐岙、朱涂、梅岙7乡和桥下镇,计124个行政村,322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7660户,117165人。有耕地62590亩,其中水田41573亩;宜林地243015亩。粮食总产量2576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4769万元,工业总产值7507万元,农业总产值31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1元。为永嘉县商品经济发达区之一。区公所驻桥下镇桥下街。
桥下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西溪下游。东邻中塘乡,南连梅岙乡与瓯海县隔瓯江相望,西接朱涂乡、桥头镇,北界六龙乡、徐岙乡。清属仙桂乡三十一都,民国后期称荆川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桥下乡,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桥下建制镇。总面积39.55平方公里。1990年,辖桥下街居委会,1个林场,22个行政村,有47个自然村 ,20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725户、19664人。耕地面积10838亩,其中水田7879亩 ,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宜林地31785亩,粮食总产量572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724万元,工业总产值1279万元,农业总产值13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元。桥下镇乡镇企业较发达,共有企业203家。西溪贯穿镇境流入瓯江,曾是永嘉县西部的交通枢纽,碧莲、四川两区进入温州的必经之地和货物集散地。镇人民政府驻地桥下街,公路达县城37公里。
瓯渠乡
位于县境西部,西溪上游。东、北接茗岙乡,南连六龙乡,西邻荆源乡。清属仙桂乡三十都,民国36年(1947)称荆溪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瓯渠乡。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瓯渠溪纵贯乡境,沿溪有狭长的冲积谷地。1990年,辖6个行政村和大垟山林场,有17个自然村,9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139户,8473人。耕地面积5925亩,其中水田3574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19092亩。粮食总产量167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48万元,工业总产值190万元,农业总产值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7元。瓯渠为浙南南拳发祥地,练拳健身之风兴盛,拳坛沿习至今。乡人民政府驻地瓯渠村,公路达县城51公里。
荆源乡位于县境西部,西溪上游。东邻茗岙乡、瓯渠乡、六龙乡,南连桥头镇、白云乡,西邻青田县、北接下嵊乡。清属仙桂乡三十都,民国后期称茶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荆源乡。总面积35平方公里。全境多山,属山地丘陵。辖14个行政村,有25个自然村,13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67户,10772人。耕地面积5094亩,其中水田2631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宜林地41914亩。粮食总产量187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17万元,工业总产值200万元,农业总产值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元 。特产有茶叶、田鱼等。乡人民政府驻地湖庄村,公路达县城50公里。
六龙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西溪中游。东接徐岙乡,南连桥下镇、桥头镇,西邻荆源乡,北靠瓯渠乡、茗岙乡、昆阳乡。清属仙桂乡三十都,民国后期称前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 ,1984年称六龙乡。总面积32平方公里。地形北高南低,西溪斜贯中部,形成较开阔的冲积地。1990年,辖15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17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249户 ,17336人。耕地面积8344亩,其中水田5499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等,宜林地26962亩。1990年,粮食总产338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210万元,工业总产值410万元,农业总产值2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元。境内有铅锌矿,已有小规模开采 。特产“上吴枇杷”,名闻温州。乡人民政府驻地前村,公路达县城44公里。
白云乡
位于县境内西南部,菇溪中游。东邻桥头镇,南连朱涂乡,西接青田县,北靠荆源乡 。清属临江乡二十八都,民国后期称梨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白云乡。总面积26平方公里。乡境北部山岭连绵,地形北高南低。菇溪自青田县入乡境至黄坦,向东折南于石埠头流入桥头镇。1990年,辖17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13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459户,15452人。耕地面积5294亩,其中水田4436亩,主要种植水稻 、番薯,宜林地26315亩。粮食总产量279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863万元,工业总产值2052万元,农业总产值2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6元。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乡办水电站16个,装机容量425千瓦。有石英矿。乡人民政府驻地梨村,公路达县城47公里。
徐岙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东接下寮乡、路口乡、中塘乡,南连桥下镇,西界六龙乡,北邻白泉乡、昆阳乡。清属仙桂乡三十一都,民国后期称永平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徐岙乡。总面积41平方公里。乡境多山地、丘陵。徐岙溪集朱坑、朱硐坑、樟岙诸溪,向西流入西溪。沿溪有狭长的冲积谷地。1990年,辖19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18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133户、13959人。耕地面积8968亩,其中水田4175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38661亩。粮食总产量273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86万元,工业总产值190万元,农业总产值226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25元。乡境红土资源丰富 ,储藏量1500万吨,已经开采。土特产有双钩藤、牛膝、生姜。西尖、银坑、大头岙 、朱硐坑、黄麻、岭根村村民系清时自平阳迁来,沿袭说闽南话,亦会温州方言。乡人民政府驻地徐岙村,公路达县城40.6公里。
朱涂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连桥下镇,南隔瓯江与瓯海县相望,西邻青田县 ,北靠白云乡、桥头镇。清属临江乡二十九都,民国后期称林福乡,建国后数易其名 ,1984年称朱涂乡。总面积35平方公里。地形呈长条状,系低山丘陵。1990年,辖15个行政村,有23个自然村,15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66户,17323人。耕地面积7484亩,其中水田5992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26129亩。粮食总产量422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990万元,工业总产值1986万元,农业总产值4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9元。330国道线横贯乡境南部,交通便利。朱涂村拥有120辆汽车,大部分村民有驾驶证,为远近闻名的汽车运输专业村。乡人民政府驻地朱涂村,公路达县城34公里。
梅岙乡
位于县境南部,瓯江下游北岸。东邻江北乡、黄田乡,西南濒临瓯江与鹿城区和瓯海县隔江相望,北接桥下镇、中塘乡。清属仙桂乡三十二都,民国时期称梅六乡,后称望江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梅岙乡。总面积39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于乡境东北部,形成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小京溪纵贯西部,南部沿瓯江有梅岙、六岙、浦石等冲积地。330国道线横贯乡境南缘,长达8公里,横跨瓯江大桥,通达温州市区 。1990年,辖16个行政村,有49个自然村,14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322户,14186人。耕地面积10643亩,其中水田7387亩,主产水稻,宜林地32157亩。粮食总产量334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931万元,工业总产值1200万元,农业总产值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元。商品经济发达,乡办企业129家,个体企业56家,主要产品有教具、玩具、电器、陶器,尤以教具、玩具产品著称。乡人民政府驻地梅岙下村,公路达县城28公里。
第二节 罗浮区
罗浮区位于县境南部,东与乐清县接壤,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西邻永临区,北界沙头区、上塘镇、中塘乡。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1990年,辖黄田、东岸、罗溪、三江、仁溪、七都6乡和乌牛镇,计96个行政村,199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5503户,106328人。有耕地63658亩,其中水田51086亩;宜林地139534亩。是永嘉县主要产粮区,粮食总产量30892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7300万元;工业总产值9392万元,农业总产值36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元,是永嘉县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区。区公所驻地瓯北镇罗浮村。
黄田乡
位于县境南部,楠溪江下游西岸。东与东岸、罗溪、三江乡隔江相望,南连瓯北镇,西接梅岙乡,北界上塘镇、中塘乡。清属贤宰乡三十四都,民国后期称黄田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黄田乡。总面积32.5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于乡境西部,山峰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东部系楠溪江冲积平原。1990年,辖19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有27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5603户,22384人。耕地面积12968亩,其中水田10407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黄麻,宜林地16037亩,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粮食总产量607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380万元,工业总产值1767万元,农业总产值11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7元。工业比较发达,有乡办企业129家,村办企业4家 ,家庭加工业基本遍及家家户户。交通便利,楠溪江可航江轮,仙清公路纵贯乡境,村与村之间水泥路连网。1984年7月24日,县设在乡境的110千伏黄田变电所投产。黄田西街,自发形成一个劳务市场,汇集于此的寻工者平均日达100人左右。乡人民政府驻地池头村,公路达县城10公里。
东岸乡
位于县境南部,楠溪江下游。东邻仁溪乡,南连罗溪乡,西接黄田乡,北界上塘镇、峙口乡。清属贤宰乡三十五都,民国时称东岸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东岸乡。总面积29平方公里。楠溪江穿乡境而过,分该乡成东西两片,东片为半山区,山岭连绵,地势东高西低,西片为沿江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土地平整,河流交错 。1990年,辖11个行政村,有24个自然村、20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912户,15561人。耕地面积7927亩,其中水田6226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黄麻、白萝卜,宜林地21248亩,粮食总产量360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835万元,工业总产值1030万元,农业总产值3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6元。历来以生产蛎灰、陶瓷、鞋楦而著称。乡人民政府驻地东岸村,公路达县城6.2公里。
罗溪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楠溪江下游东岸。东邻仁溪乡、乌牛镇、南连三江乡,西濒楠溪江与黄田乡相望,北接东岸乡。清属贤宰乡三十五都,民国时称罗溪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罗溪乡。总面积25.6平方公里。雁荡山脉延伸于全乡,属半山区,罗溪源出胜美尖北坡,向北折西流入楠溪江。1990年,辖16个行政村,有22个自然村,21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52户,13024人。耕地面积7278亩,其中水田5402亩,主要种植水稻、麦类、油菜、黄麻和番薯,宜林地17764亩。粮食总产量334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315万元,工业总产值800万元,农业总产值431万元,农民人均纯入566元。特产有“永嘉乌牛早”茶叶,1989年获省优秀名茶称号并获全国科技成果银质奖 。皮革制造业很发达。乡人民政府驻地罗溪村,公路达县城12公里。
三江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楠溪江口东岸,瓯江下游北岸。东邻乌牛镇,南与鹿城区隔江相望 ,西与瓯北镇、黄田乡隔楠溪江相望,北界罗溪乡。清属贤宰乡三十五都,民国时先后称镇江乡、镇美乡、胜美乡,建国后乡名数易,1984年称三江乡。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主要有胜美(米)尖、仙人洞山等;西南部系瓯江和楠溪江冲积小平原。104国道线宁温段由西向东横贯全乡,三李公路在江头与宁温公路成“丁”字型向北延伸,楠溪江、瓯江成“L”型包围乡境西南,地处水陆交通要冲,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黄金地带。1990年,辖8个行政村,有16个自然村,9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922户、8101人。耕地面积4280亩,其中水田3792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络麻,宜林地10721亩。粮食总产量233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190万元 ,有乡办企业70家,生产电器、小五金、地毯、草编,个体商业35户。工业总产值866万元,农业总产值2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元。乡人民政府驻地江头村,公路达县城14公里。
乌牛镇
位于县境东南部,乌牛溪下游。东邻乐清县,南隔瓯江与七都乡相望,西连三江乡、罗溪乡,北接仁溪乡。清属贤宰乡三十都,民国时称象浦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乌牛乡,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乌牛建制镇。总面积27.6平方公里。境内雁荡山脉延伸,形成西北高东南低地势。104国道线横贯镇境南缘,乌牛至仁溪公路纵贯东部,各村可通汽车,内河航行有机动船,水陆交通便利,是永嘉县商品经济发达乡镇之一。1990年,辖16个行政村,有36个自然村,24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38户,17861人。耕地面积10693亩,其中水田9468亩,主产水稻,宜林地18584亩 。粮食总产量5883吨,有乡镇企业132家,农村经济总收入2517万元,工业总产值1526万元,农业总产值5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8元。特产乌牛猪、乌牛米、乌牛茶、乌牛酒。镇人民政府驻地王宅村,公路达县城26公里。
仁溪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乌牛溪(永乐河)上游。东界乐清县万家乡、白石镇,南连乌牛镇 ,西邻罗溪乡、东岸乡,北靠峙口乡、陡门乡。清属贤宰乡三十六都,民国时称仁溪乡,解放前夕称仁浦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仁溪乡。总面积49平方公里。地属半山区。乌牛溪(又名仁溪)自北向南贯穿乡境,水力资源丰富,有小型电站6座,装机容量860千瓦。1990年,辖20个行政村,有47个自然村,26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539户,16284人。耕地面积9706亩,其中水田7003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和麦类,宜林地54180亩。粮食总产量342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184万元,工业总产值657万元,农业总产值319万元,农民人均纯入332元。特产有“永嘉乌牛早”茶叶,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七五计划”7个名茶基地之一。乡人民政府驻地横屿村,公路达县城34公里。
七都乡
位于县境南面瓯江中,是一个椭圆形冲积小岛,分瓯江为南、北两水道,东对乐清县琯头乡、盘石镇,南望龙湾区状元、蒲州两镇,西眺鹿城区杨府山涂,北见乌牛镇、瓯北镇。清属膺符乡七都,民国时称七都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七都乡。总面积23.9平方公里。乡境地势平坦,海拔平均约3米,系瓯江口泥沙淤积而成的沙洲 ,江岸线长18.4公里,河渠密布,有主干河渠21条。1990年,辖6个行政村,有17个自然村,15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237户,13113人。耕地面积10806亩,其中水田8788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大豆,宜林地1000亩。粮食总产量622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879万元,工业总产值2686万元,农业总产值5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5元 。七都乡为重点侨乡,有侨胞6280人,侨居美、法、意、荷、德、新加坡、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乡人民政府驻地老涂村。
第三节 沙头区
沙头区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乐清县接壤,南邻罗浮区、上塘镇、路口乡,西接碧莲区,北连岩头区。总面积282平方公里。1990年,辖峙口、陡门、古庙、花坦、渠口、下寮6个乡和沙头镇,116个行政村,225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3348户,95342人。全区有耕地43410亩,其中水田30520亩;宜林地261413亩。粮食总产量1914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821万元,工业总产值1100万元,农业总产值19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元。区公所驻沙头镇高浦村。
沙头镇
位于县境中部,楠溪江下游。东邻陡门乡,南接上塘镇、峙口乡,西界路口乡、下寮乡。清属永宁乡四十都,民国时称沙头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沙头乡,198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沙头建制镇。总面积30平方公里,地属低山丘陵,是楠溪江风景名胜区门户。1990年,辖10个行政村,有12个自然村,7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178户,8849人。耕地面积3495亩,其中水田2257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宜林地25468亩。粮食总产量182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803万元,工业总产值193万元,农业总产值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元。全镇有企业80家,主产鞋革 。“仙马牌”运动鞋驰名全国,远销美国和东南亚。沙头是楠溪江咽喉之地,楠溪江自北向南蜿蜒于镇境中部,是楠溪江海潮上溯终点,在淡水与咸水交汇处,产香鱼,肉细、味香,有“淡水鱼之王”誉称。沙头镇滩阔石子多,石子是上等建筑材料。仙清公路顺溪纵贯中部,小汽轮随潮水往返于温州、上塘各港埠,舴艋船可上通四川、碧莲、岩头、岩坦等区,水陆交通十分方便。高浦村岩龙头山建有革命烈士陵园。镇人民政府驻地高浦村,公路达县城12公里。
渠口乡
位于县境中部,楠溪江中游。东连古庙乡、花坦乡,南邻沙头镇,西靠桐州乡、下寮乡,北接溪垟乡。清属清通乡四十二都,民国时称渠口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渠口乡。总面积48平方公里。地属半山区,地势西高东低,大楠溪、小楠溪二溪于塘塆村附近汇合南流,仙清、永缙公路穿境而过。1990年,辖18个行政村,有31个自然村,17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778户,19735人。耕地面积7741亩,其中水田5101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花生,宜林地32291亩。粮食总产量369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58万元,工业总产值145万元,农业总产值3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元 。特产油桐,为省油桐基地。乡人民政府驻地渠口村,公路达县城30公里。
花坦乡
位于县境东部,楠溪江支流花坦溪两岸。东邻乐清县,西隔楠溪江与渠口乡相望,南接古庙乡、陡门乡,北界孤山乡、溪垟乡。清属清通乡四十一都,民国时称廊下乡,建国前夕称东港乡,不久分建为花坦、廊下、黄村三乡,1956年4月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花坦乡。总面积72平方公里。地属半山区。1990年,辖30个行政村,有65个自然村,26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5290户,22710人。耕地面积9778亩,其中水田6994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宜林地69502亩。粮食总产量452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09万元,工业总产值101万元,农业总产值3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元 。乡人民政府驻地花坦,公路达县城39公里。
古庙乡位于县境东部,楠溪江支流古庙溪流域。东、北与花坦乡交界,西同渠口乡相邻,南接陡门乡、沙头镇。清属清通乡四十一都,民国时称古庙乡,后与陡门乡合并称南港乡,建国前夕建政为古庙、西垟二乡,1956年古庙、西垟合并为古庙乡。1958年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古庙乡。总面积33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形。乡境南北山脉蜿蜒,古庙溪横贯中部,两岸是冲积沙土田、石子沙地。1990年,辖16个行政村,有24个自然村,13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932户,15536人。耕地面积5714亩,其中水田4161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35968亩。粮食总产量257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56万元,工业总产值186万元,农业总产值2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元。境内多石子。北山村称铸造专业村,铸造、翻砂已有360年历史。乡人民政府驻地上路垟,公路达县城24公里。
下寮乡
位于县境中部。东邻渠口乡,南接路口乡,东南与沙头镇交界,西连白泉乡、徐岙乡 ,北界桐州乡。清属清通乡四十都,民国后期属泰石乡,建国前夕称泰石乡,1954年建政为下寮乡,1958年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下寮乡。总面积25平方公里。属山区,山高岭峻,溪谷深削,梯田贫瘠缺水。1990年,辖13个行政村,有31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742户,6832人。耕地面积5038亩,其中水田3390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和麦类,宜林地19567亩。粮食总产量171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55万元 ,工业总产值145万元,农业总产值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9元。有少量银矿、黄铁矿。乡人民政府驻地下寮,公路达县城28.2公里。
陡门乡
位于县境东部,东邻乐清县,南连仁溪乡,西接峙口乡、沙头镇,北靠古庙乡、花坦乡。清属清通乡四十一都,民国时称陡门乡,民国36年(1947)古庙、陡门合并称南港乡。建国前夕建政为陡门、全安两乡,1956年为陡门乡。1958年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陡门乡。总面积41平方公里。陡门溪横贯全乡,分水南、水北两片,地属山区 。1990年,辖18个行政村,有40个自然村,13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601户,10946人。耕地面积6133亩,其中水田4267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50301亩。粮食总产量238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83万元,工业总产值150万元,农业总产值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元。土特产有生姜、板蓝根、金银花、茶叶。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有小型水库12个。县办山溪头水电站建在水南,水库容量462万立方米,装机1100千瓦。乡人民政府驻地全安,公路达县城23.7公里。
峙口乡
位于县境东部,楠溪江下游东岸,东接陡门乡,南接仁溪乡、东岸乡,西隔楠溪江与上塘镇相望,北邻沙头镇。清属永宁乡四十都,民国时称峙口乡后改塘里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峙口乡。总面积33平方公里。属半山区,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三面环山,西北临江。陡门溪自陡门乡西流入境,经铜锅潭、大岙坦、长源、河屿、溪头注入楠溪江。1990年,辖11个行政村,有22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827户、10734人。耕地面积5511亩,其中水田4350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 、大豆,宜林地28316亩。1990年,粮食总产量2425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57万元,工业总产值180万元,农业总产值3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元。特产文旦,色香、味甜、形美,远近闻名。河屿村为永嘉县造纸专业村,县民大都使用河屿卫生纸。有大岙坦、铜锅潭、小子溪三个水电站。峙口村头两株大榕树,树龄300多年,树荫覆盖面达3亩多,树旁有赤岩殿。乡政府驻地峙口,公路达县城7公里。
第四节 岩头区
岩头区位于永嘉县东北部。东、北邻乐清、黄岩两县,西连岩坦、四川、碧莲三区,南与沙头区接壤。总面积484.6平方公里。1990年,辖溪垟、孤山、港头、五〓、表山、东皋、鹤盛、西源、岭头9个乡和岩头镇、枫林镇,170个行政村、397个自然村,计农业人口33951户,137178人。有耕地50748亩,其中水田37258亩,盛产水稻、玉米,尤以小麦为著。宜林地564352亩。粮食总产量2649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926万元,工业总产值1159万元,农业总产值2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元。区公所驻地岩头镇上村。
岩头镇
位于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中游西岸。东与枫林镇隔江相望,西邻白泉乡,南连溪垟乡 、桐州乡,北接港头乡、五〓乡。清属仙居乡四十八都,民国时称岩头镇,1949年5月2日,双溪县民主政府建县治于此。后数易其名,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岩头建制镇。总面积24.6平方公里。境内括苍山脉延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镇东南部系河谷平原,岩(头)表(山)公路沟通五〓、表山两乡,永(嘉)仙(居)公路纵贯镇境南北,为县北部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1990年,辖16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有14个自然村,20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885户,15133人。耕地面积4352亩,其中水田3485亩,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宜林地30467亩。粮食总产量258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044万元,工业总产值222万元,农业总产值2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元。盛产水果,其中岩头西瓜驰名温州各地。镇人民政府驻地岩头上村,公路达县城43公里。
枫林镇
位于永嘉县东北部,楠溪江中游东岸。东接孤山乡,南连溪垟乡,西临楠溪江与岩头镇隔江相望,北界港头乡、东皋乡。清属仙居乡四十七都,民国时称枫林镇,1949年9月21日,双溪县复称永嘉县,县治曾从岩头迁此。后数易其名,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枫林建制镇。总面积14平方公里。镇境内地势东高西低,楠溪江环绕西北 ,有肥沃的冲积地。1990年,辖17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14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752户,14723人,耕地面积5102亩,其中水田3166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豆类,尤以小麦为著。宜林地17125亩。粮食总产量292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290万元,工业总产值82万元,农业总产值2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元。晚清时创设楠溪高等小学,民国27年(1938)创设济时中学,民国32年 (1943)创设永嘉县简易师范学校。民国19年(1930)5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在枫林惠日寺成立。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21师、33师一部分移驻枫林 ,曾遭到日本侵略军两次进犯。民国35年(1946)11月25日,国民党括苍绥靖处设枫林用于镇压人民革命。沙岗粉干是其特产,远近闻名。镇人民政府驻地枫林,公路达县城42公里。
溪垟乡
位于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中游。东靠孤山乡、花坦乡,南邻渠口乡,北连岩头镇、枫林镇,西界桐州乡。清属清通乡四十都,民国时称溪岸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溪垟乡。总面积32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西高中部低,最高峰金山海拔761.5米。1990年,辖16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20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248户,17260人。耕地面积6440亩,其中水田4341亩,主要种植水稻、麦类,宜林地33997亩。粮食总产量3772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518万元,工业总产值65万元,农业总产值7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7元。养蜂31560箱,居全县首位。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岸村,公路达县城37公里。
孤山乡
位于永嘉县东北部。东邻乐清县,西连枫林镇、溪垟乡,北靠东皋乡、鹤盛乡。清属仙居乡四十七都,民国时称孤山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孤山乡。总面积42平方公里。境内雁荡山脉自东向西延伸,多山地,地势东高西低。1990年,辖18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11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391户,9779人。耕地面积4389亩,其中水田2572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小麦,宜林地39586亩。粮食总产量2032吨 ,农村经济总收入443万元,工业总产值83万元,农业总产值1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元。乡人民政府驻地孤山,公路达县城45公里。
港头乡
位于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中游西岸。东隔楠溪江与东皋乡、枫林镇相望,南连岩头镇 ,西接五〓乡,北界鲤溪乡、溪口乡。清属仙居乡五十一都,民国时称港头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港头乡。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于乡境西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楠溪江环绕东、南境,形成肥沃冲积地。1990年,辖14个行政村 ,27个自然村,14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512户,12861人。耕地面积4049亩,其中水田3066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番薯等,宜林地20368亩。粮食总产量2760吨 ,农村经济总收入955万元,工业总产值253万元,农业总产值2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元。土特产有苍坡柑桔、方岙橙。乡人民政府驻地港头村,公路达县城48公里 。
五〓乡
位于永嘉县北部。东邻岩头镇、港头乡,南连白泉乡,西靠表山乡,北接溪口乡。清属仙居乡四十九都,民国时称五〓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五〓乡。总面积38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四周高、中央低,五〓溪流入乡境后经水东、水西、五〓至下宅和岭根,与龙溪汇合处的冲积地是五〓乡内主要农田。1990年,辖1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13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875户,11338人。耕地面积4043亩,其中水田3314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40129亩。粮食总产量194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49万元,工业总产值120万元,农业总产值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元。乡人民政府驻地五〓村,公路达县城49公里。
表山乡位于永嘉县北部。东连溪口乡、五〓乡,南接碧莲镇、白泉乡,西界山坑乡、大岙乡 ,北邻潘坑乡。清属仙居乡四十九都,民国时称岭外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表山乡。总面积50.5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境内、山峰连绵,五〓溪自西向东南横贯中部。1990年,辖14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7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550户,6494人。耕地面积2609亩,其中水田1737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宜林地72941亩。粮食总产量127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03万元,工业总产值5万元,农业总产值1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元。乡人民政府驻地表山村,公路达县城62公里。
东皋乡位于永嘉县东北部。东靠鹤盛乡,南邻孤山乡,西接枫林镇、港头乡,北连西源乡。清属仙居乡五十都,民国时称东皋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东皋乡。总面积33平方公里。境内南北均是雁荡山脉的两列西延山岭,东皋溪自东往西横贯乡境中部 ,成两山夹一溪的地势。1990年,辖12个行政村,30个自然村,12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014户,12960人。耕地面积4060亩,其中水田2500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 、番薯,宜林地34589亩。粮食总产量199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37万元,工业总产值60万元,农业总产值1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元。东皋无核长柿,个大、色鲜、皮薄、味甜,驰名温州。乡人民政府驻地东皋村,永乐公路穿境而过,达县城54公里 。
鹤盛乡
位于永嘉县东北部。东接乐清县雁东乡,南邻孤山乡,西连东皋乡,北界西源乡、岭头乡。清属仙居乡五十都,民国时称鹤盛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鹤盛乡。总面积94平方公里。境内多高山,最高峰五尖山海拔1041米。1990年,辖17个行政村 ,57个自然村,13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194户,13757人。耕地面积5158亩,其中水田3995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玉米,宜林地106755亩。粮食总产量262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63万元,农业总产值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3元。乡人民政府驻地鹤盛村,永乐公路穿境而过,达县城57公里。
西源乡
位于永嘉县东北部。东、北界岭头乡,南邻鹤盛乡,西接鲤溪乡,西南连东皋乡。清属仙居乡五十都,民国时称西源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西源乡。总面积48平方公里。境内四面环山,山间溪流纵横,村庄和耕地大多分布在沿溪谷地上。1990年,辖12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076户,8608人。耕地面积3292亩,其中水田2839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芋艿,宜林地61179亩。粮食总产量155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59万元,工业总产值184万元,农业总产值1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元。永乐公路自西南向东横贯乡境,乡人民政府驻地西源村 ,达县城63.6公里。
岭头乡
位于永嘉县东北部。东与乐清县接壤,北同黄岩县交界,南邻西源乡、鹤盛乡,西连鲤溪乡、张溪乡。清属仙居乡五十都,民国时称岭头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岭头乡。总面积93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岗岭连绵,最高峰南正尖海拔1246米。1990年,辖17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19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454户,14265人。耕地面积7254亩,其中水田6243亩,主要种植水稻、杂粮,宜林地107216亩。粮食总产量303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65万元,工业总产值85万元,农业总产值3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元。境内富源、中源、南陈三村为永嘉县杂交水稻育种基地。乡人民政府驻地岭头村,永乐公路穿境而过,达县城70公里,过乡南境入乐清县大荆区,达乐成镇77公里。
第五节 岩坦区
岩坦区位于永嘉县北部。东、南连岩头区,西接四川区,北邻仙居、黄岩两县。总面积478.5平方公里。1990年,下辖溪口、鲤溪、张溪、黄南、潘坑5乡和岩坦镇,计90个行政村,324个自然村,农业人口16463户,67119人。耕地26151亩,其中水田22676亩;宜林地651964亩。粮食总产量1210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081万元,工业总产值441万元,农业总产值11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元,是县内木材、山货主要产区。区公所驻地岩坦。
岩坦镇位于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上游。东邻张溪乡、鲤溪乡,南连溪口乡,西靠潘坑乡,北接黄南乡。清属仙居乡五十二都,民国时称岩坦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岩坦建制镇。总面积46.6平方公里。境内四面环山,最高峰罗岗尖海拔1045米。岩坦溪自西北流入,贯穿全镇,形成岩坦河谷盆地,是岩坦镇主要粮区 。1990年,辖12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13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89户,10300人 。耕地面积4464亩,其中水田4053亩,主要种植水稻、杂粮,宜林地72940亩,其中用材林31789亩。粮食总产量247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26万元,工业总产值154万元 ,农业总产值1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9元。镇人民政府驻地岩坦村,公路达县城76公里。
溪口乡
位于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上游。东邻鲤溪乡,南界五〓乡、港头乡、表山乡,北连岩坦镇,西接潘坑乡。清属仙居乡五十二都,民国时称溪口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溪口乡。总面积65平方公里。境内层峦叠嶂,最高峰罗岗尖海拔1045米。1990年,辖18个行政村,51个自然村,18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313户,13193人。耕地面积4233亩,其中水田2987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玉米,宜林地63157亩 。粮食总产量195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88万元,工业总产值22万元,农业总产值1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元。乡人民政府驻地溪口村,公路达县城64公里。
鲤溪乡
位于永嘉县东北部。东连岭头乡、西源乡、东皋乡,南接港头乡,西邻溪口乡、岩坦镇,北靠张溪乡。清属仙居乡五十二都,民国称鲤溪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鲤溪乡。总面积64.9平方公里。境内群山起伏,最高峰吴雷岗海拔830米。1990年 ,辖15个行政村,40个自然村,15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649户,14582人。耕地面积4636亩,其中水田3973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玉米,宜林地74362亩。粮食总产量255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08万元,工业总产值110万元,农业总产值2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元。鲤溪乡是县境内花岗岩主要产地。乡人民政府驻地鲤溪村,公路达县城54公里。
张溪乡
位于永嘉县北部。东南接岭头乡,南连鲤溪乡,西邻黄南乡、岩坦镇,北界仙居县,东北与黄岩县接壤。清属仙居乡五十二都,民国称张溪乡后改杏溪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张溪乡。总面积75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2座,最高峰大寺尖海拔1253米。1990年,辖18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11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464户,10203人。耕地面积3990亩,其中水田3806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108114亩。粮食总产量192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34万元,工业总产值47万元,农业总产值2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元。乡西北部有国营四海山林场,是县内木材主要产地。乡人民政府驻地张溪村,公路达县城66公里。
黄南乡
位于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上游。东邻张溪乡,南接岩坦镇、潘坑乡,西连溪下乡,北与仙居县接壤。清属仙居乡五十二都,民国时称黄南乡、霄岭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黄南乡。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境内山岭连绵,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达10座,最高峰大里山海拔1164米。1990年,辖15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9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921户,8274人。耕地面积4080亩,其中水田3603亩,主要种植番薯、单季晚稻;宜林地219528亩。粮食总产量133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19万元,工业总产值35万元,农业总产值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元。为省用材林基地,有“永嘉竹乡”之称。乡人民政府驻地黄南村,公路达县城80.6公里。
潘坑乡位于永嘉县西北部,楠溪江上游。东邻岩坦镇、溪口乡,南连表山乡,西接溪下乡、大岙乡,北界黄南乡。清属仙居乡五十二都,民国时称潘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潘坑乡。总面积75平方公里。境内山峰连绵,最高峰溪龙山海拔1041米,山间溪流纵横,大楠溪上游自西向东横贯乡境。1990年,辖1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 ,13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27户,10567人。耕地面积4748亩,其中水田4251亩,主要种植单季水稻、杂粮,宜林地113836亩,是省重点用材林基地。粮食总产量186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06万元,工业总产值73万元,农业总产值1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2元。乡人民政府驻地潘坑村,公路达县城92公里。
第六节 碧莲区
碧莲区位于永嘉县中部。东南与沙头区相连,西南与永临区接壤,西北和四川区交界 ,东北与岩头区毗邻。总面积202.1平方公里。1990年,辖白泉、桐州、昆阳、茗岙4乡和碧莲镇,计93个行政村,179个自然村,农业人口18372户,76179人。耕地面积31651亩,其中水田23230亩;宜林地181823亩。粮食总产量1741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716万元,工业总产值300万元,农业总产值1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元。境内大若岩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景区。区公所驻地碧莲镇。
碧莲镇
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中游。东邻白泉乡,南接昆阳乡,西连茗岙乡、巽宅镇,北界山坑乡、表山乡。清属清通乡四十五都,民国时称碧莲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碧莲建制镇。总面积44平方公里。境内山峰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最高峰童子坳海拔908米。小楠溪横贯中部,镇区一带是河谷盆地。1990年,辖16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17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372户,17750人。耕地面积5590亩,其中水田4620亩,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宜林地38782亩。粮食总产量3788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77万元,工业总产值202万元,农业总产值2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7元。为县内早香柚、杨梅、缸钵的主要产地。镇人民政府驻地碧莲,公路达县城51公里。
白泉乡
位于永嘉县中部。东邻岩头镇、桐州乡,南连昆阳乡、徐岙乡,西接碧莲镇,北界表山乡、五〓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四都,民国时称白泉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白泉乡。总面积59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最高峰将军山海拔1006米,小楠溪自西向东蜿蜒于中部,长9公里;大箬溪自北向南汇入小楠溪,沿溪为河谷盆地 。1990年,辖17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991户,12783人 。耕地面积5046亩,其中水田3922亩,以种植水稻、小麦、番薯为主,宜林地53802亩。粮食总产量334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809万元,工业总产值53万元,农业总产值1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元,为省油桐林基地。乡人民政府驻地白泉,公路达县城42公里。
桐州乡
位于永嘉县中部,小楠溪下游。东连渠口乡、溪垟乡,南接下寮乡,西邻白泉乡,北界岩头镇。清属清通乡四十三都,民国时分属白泉乡和渠口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桐州乡。总面积33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全境,最高峰将军山海拔1006米 ,小楠溪横贯中部。1990年,辖18个行政村,27个自然村,11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945户,11839人。耕地面积4708亩,其中水田3266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番薯,宜林地34960亩。粮食总产量296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591万元,工业总产值32万元,农业总产值1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元。乡人民政府驻地桐州店,公路达县城36公里。
昆阳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东邻白泉乡,南连徐岙乡、六龙乡,西接茗岙乡,北界碧莲镇。清属清通乡四十五都,民国时称昆阳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昆阳乡。总面积25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全境,最高峰白岩头海拔1028米,昆阳溪纵贯中部。1990年,辖20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21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355户,17915人。耕地面积8328亩,其中水田6084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22427亩。粮食总产量362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715万元,工业总产值6万元,农业总产值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元。乡人民政府驻地昆阳,公路达县城50公里。
茗岙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东邻碧莲镇,南衔六龙乡、瓯渠乡,东南连昆阳乡,西接荆源乡 、下嵊乡,北界巽宅镇。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称茗岙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茗岙乡。总面积41.1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过全境,最高峰石马尖海拔894米。全乡村庄均在山上,茗岙溪纵贯中部,乡境西南诸小溪流入西溪。1990年,辖22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7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3709户,15892人。耕地面积7979亩,其中水田5338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31852亩。粮食总产量3685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24万元,工业总产值7万元,农业总产值2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元。茗岙田鱼产量为全县之冠。乡人民政府驻地茗岙,公路达县城62公里。
第七节 四川区
四川区位于永嘉县西北部。东连岩坦、岩头两区,北界仙居县,西与缙云、青田两县接壤,南和永临、碧莲两区相连。总面积495.71平方公里。1990年,下辖山坑、应坑 、大岙、溪下、界坑、西岙、石染、下嵊8乡及巽宅镇,计91个行政村,400个自然村 ,农业人口16392户,68401人。耕地面积35226亩,其中水田28271亩,主要种植水稻 、番薯,宜林地614016亩。粮食总产量1418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510万元,工业总产值846万元,农业总产值1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元。全区是县内木材山货的主要产地。区公所驻地巽宅村。
巽宅镇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上游。东连山坑乡、碧莲镇,南界茗岙乡,西接下嵊乡、石染乡、西岙乡,北邻界坑乡、应坑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称双溪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巽宅乡,198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巽宅建制镇。总面积48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境内,山势浙趋低缓,镇东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最高峰万里林海拔839米。1990年,辖14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760户,11256人。耕地面积4710亩,其中水田3980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47683亩。粮食总产量281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654万元,工业总产值185万元,农业总产值1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元。镇人民政府驻巽宅村,公路达县城65公里 。
山坑乡
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中游。东连表山乡,南邻碧莲镇,西接巽宅镇,北靠应坑乡 、大岙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称澄川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称山坑乡。总面积39.4平方公里。境内东有九峰山,西有洞背〓、万里林,南有山坑尖,北有童子坳,童子坳海拔908米,为全乡最高峰。1990年,辖1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 ,10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946户,7745人。耕地面积3388亩,其中水田2377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55683亩。粮食总产量154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94万元 ,工业总产值80万元,农业总产值1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元。乡人民政府驻地山坑村,公路达县城60公里。
应坑乡位于永嘉县西北部。东接大岙乡、山坑乡,南连巽宅镇,西邻界坑乡,北界溪下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属澄川乡,建国初建应坑乡,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应坑乡。总面积29.4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山峰海拔大多在700米以上,最高峰大柏山海拔1211米。1990年,辖8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739户,6833人。耕地面积3931亩,其中水田3440亩,主要种植水稻 、番薯,宜林地48636亩。粮食总产量146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34万元,工业总产值105万元,农业总产值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元。境内山场广阔,是县内木材主要产地。乡人民政府驻地应坑村,公路达县城70公里。
大岙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楠溪江上游。东邻潘坑乡,南连表山乡、山坑乡,西接应坑乡,北界溪下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后期称大岙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大岙乡。总面积47.2平方公里。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最高峰大柏山海拔1211米。楠溪江干流上游自西向东贯穿中部,至横潭流入潘坑乡境。1990年,辖7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853户,7329人。耕地面积3171亩,其中水田2615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57183亩,其中有林地47388亩,为省重点用材林基地。粮食总产量1380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93万元,工业总产值128万元,农业总产值1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元。大岙村炼铁历史悠久。乡人民政府驻地大岙村 ,公路达县城88公里。
溪下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楠溪江干流发源地。东连黄南乡、潘坑乡,南接界坑乡、应坑乡 、大岙乡,西北邻仙居县。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后期属大岙乡,建国初建溪下乡,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溪下乡。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全境,境内山高谷深,属典型中山丘陵地貌,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达23座,大青岗海拔1271米,为全县最高峰。1990年,辖12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65户,7420人。耕地面积4726亩,其中水田3223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等,宜林地150796亩。粮食总产量1494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62万元,工业总产值81万元,农业总产值1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元。溪下乡是省林业重要基地之一。乡人民政府驻地溪下村,公路达县城104.2公里。
界坑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小楠溪上游。东邻应坑乡,南连西岙乡、巽宅镇,西界缙云县、仙居县,北接溪下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称界坑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复称界坑乡。总面积86.4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乡境,属中山丘陵地貌,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19座,最高峰高山尖海拔1255米。1990年,辖11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11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027户,8485人。耕地面积5439亩,其中水田4493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94163亩。粮食总产量1711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56万元,工业总产值43万元,农业总产值1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元。界坑村是永嘉、仙居、缙云三县的货物集散地。乡人民政府驻地界坑村,公路达县城97.8公里。
西岙乡
位于永嘉县西北部,小楠溪上游。东邻界坑乡、巽宅镇,南接石染乡,西北连青田县 、缙云县。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属界坑乡,民国37年(1948)划给青田县,属峰山乡。1961年划归永嘉县,称西岙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西岙乡。总面积40.61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括苍山脉的大洋山东支延伸于乡境,最高峰大风尖海拔1082米,西南部诸大小溪流汇入石染乡境内小楠溪段,东北部诸溪则汇入界坑溪。1990年,辖9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347户,5644人。耕地面积3663亩,其中水田3280亩,以产单季晚稻、番薯为主,宜林地48951亩。粮食总产量125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68万元,工业总产值46万元,农业总产值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元。西岙乡是县内田鱼的主要产区。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岙村,公路达县城90公里。
石染乡
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上游。东连巽宅镇、下嵊乡,西南邻青田县,北接西岙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时属下嵊乡,民国37年(1948)划给青田县,1961年划归永嘉县,称石染人民公社,1984年称石染乡。总面积61.2平方公里。境内山岭连绵,最高峰派柴坪海拔940米,楠溪江上游小楠溪自西向东蜿蜒于乡境中部,南北侧有数十条山溪汇入,构成树枝状水系。1990年,辖10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652户,7182人。耕地面积3280亩,其中水田2714亩,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宜林地77936亩,其中有林地44434亩,是省重点用材林基地。粮食总产量1236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20万元,工业总产值136万元,农业总产值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元。境内有钼矿,已开采。乡人民政府驻地石染村,公路达县城80公里。
下嵊乡
位于永嘉县西部,小楠溪上游。东接巽宅镇、茗岙乡,南接荆源乡,西界青田县,北邻石染乡。清属清通乡四十六都,民国称下嵊乡,建国后数易其名,1984年仍称下嵊乡。总面积33平方公里。括苍山脉延伸全境,最高峰插旗脑海拔1081米,小楠溪自西向东,蜿蜒于乡境中部,乡境成南大北小两片。1990年,辖9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9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403户,6507人。耕地面积2918亩,其中水田2149亩,主要种植单季水稻、番薯,宜林地32985亩,其中宜林地20027亩。粮食总产量1293吨,农村经济总收入329万元,工业总产值42万元,农业总产值1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元。境内有钼矿,是县内香菇主要产地。乡人民政府驻地下嵊村,公路达县城74公里。
知识出处
《永嘉县志 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客观记述永嘉县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设建置、自然环境、城乡建设、水利、交通、商业、工业、党派、政权等3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