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与诗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坡度诗刊》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368
颗粒名称: 寺院,与诗歌
分类号: I227
页数: 3
页码: 33-3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瓯海寺院与诗歌的的记事。
关键词: 瓯海 当代 诗歌

内容

<一>
  扬州的一座寺院,将出时,忽有一阵微风吹过,一个角落的枝、叶、花微晃、轻回,相互的呼应和抑扬令人陡然怔住。风像一道轻微的拈花微笑的闪电和它们融合在一起,又像一道有形的波痕刹那间传回,一刹那的水乳无间的低伏与轻昂,像镜中佛颜、水中之相、空中足音,妙不可言,却无处追寻。
  顿时,想,最好的诗歌,神韵也当如是,合于自然本身的奥秘,妙,不可言,不可追寻,令人无可指摘。
  <二>
  越来越喜欢先秦的古歌和乐府的歌辞。
  真实、挚朴、热烈,不掩饰真切的人性,浑然天成,涌自胸臆,不假一丝雕饰。
  “明明上天,灿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
  “闻君有他意,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瑜。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唐诗美则美矣,大则大矣,高如泰山,深如瀚海,然而更像近乎完美的精致的艺术品,少了一份情感原初的冲动,少了一份与自然、日月、山川、草木共同生发的情怀。
  <三>
  声音很微弱,但是还是要说。
  诗歌是人的文学,为什么不去写人性?
  我的一位朋友,一位已然成名的实力女诗人,说,有的诗歌,是写她的真实生活和状态的,这些诗歌,她往往不敢给别人看。
  这是当今诗歌背景下的一种苍凉。
  周作人在1918年提出了“人的文学”的概念,反对非“人”的“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倡表现人性的文学,这应该是正确的方向。但是,近百年后,人性化的写作在当下的诗歌中仍然极少;曾听一位翻译家提起,西方的诗人对中国诗歌最大的诟病,就是对人性和灵魂奥秘的探索的缺失。
  真实的人性,并不是丑陋的物事,它是一座宝藏,闪耀着人生或细微或璀璨的丰富的光芒。那些光芒,使我们的现实人生和灵魂世界富有。
  <四>
  作诗无定法,无论哪一种方向的写作,都可能抵达诗歌的高峰。
  然而,一定有一个类型的作品,最接近诗歌的本质,最接近诗歌本质的作品,一定是最好的可以传世的作品。
  诗歌本质的找寻的过程很艰难,像我们找寻生活的本质一样艰难。
  找寻到了生活的本质,诗歌的本质可能就找到了。
  探寻的路程还长,但诗歌的本质里一定会包含一些词和词组:诗与歌、真实、法自然、原初的情感、尊重——人性。

知识出处

坡度诗刊

《坡度诗刊》

出版者:坡度诗社

出版地:2013.6

《坡度诗刊》由坡度诗社编有,属半官方半民间纯诗歌刊物,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叶坪担任顾问,青年诗人卓铁锋担任诗刊执行主编。

阅读

相关人物

聂权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