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坡度诗刊》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344
颗粒名称: 同题
分类号: I218.55
页数: 10
页码: 207-216
摘要: 本文收录瓯海地区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台风等。
关键词: 瓯海 当代

内容

同题
  栏目主持:周小琳
  特邀评论:岳城
  栏目约稿邮箱:510554312@qq.com
  【主持人语】
  温州大学现无诗社,亦少诗歌活动。
  然大学之二十余岁,正是诗意盎然的季
  节。仅编者所结识,便有校内爱诗之少
  年20有余,皆好作诗自娱,私下流通传
  阅;更有赏枫踏青,义结金兰者。惜其
  零碎,彼此知之者甚少。遂忆《红楼梦》
  中有诸姊妹作同题诗以竞才情,莫不有
  趣,不由起兴,掇友相试;众皆欣然应
  允,终成此“同题诗”之举。
  本期“同题诗”3周得诗歌30余首,
  邀岳城作评,择其中几首选发于本栏目,
  权作试水。本次选诗不作高下之分,仅
  择其典型与独特之作,以显才情。
  台风
  高孟阳
  每年台风,都想写点什么
  你说我义愤填膺也好,张牙舞爪也罢
  就像有人惧怕雷雨,闪电,拳头
  而我恐惧它,但不单独是
  我恐惧很多。比如,贫穷
  比如,冷漠和死亡
  但它更赤裸和直接
  你拿着它如同拿捏住我的g点
  不宣而战,劈头盖脸,就那么震碎我的窗,
  折断我的树,飞走我的青砖白瓦
  我站在二楼,眼看着
  我的河湖波涛汹涌,我的人民水深火热
  我的骄傲连根拔起,不堪一击
  而我,无处遁形
  你不止一遍告诉我,有什么用呢?
  我也不止一遍问我自己,有什么用呢?
  不过是墙角水泥洞口,卑微至极的蝼蚁
  平安则觅食,搬运,繁衍生息
  我无能至极
  哪怕,保存一个城市的良心
  台风
  钱俐莉
  台风
  走了又来
  这次你叫什么名字
  苏迪罗?
  咆哮
  你那悲切的声音来自哪儿?
  是塞壬魅惑的歌声
  还是海浪打在三叉戟上的震颤
  狂风骤雨
  你的背后还隐藏着怎样的情绪
  愤怒?孤独?
  疾驰的生命
  你会怎样的老去
  苏迪罗?
  你来的时候有没有经过我的那座海岛
  那些远航的船儿
  它们还好吗?
  当你经过这里的时候
  不要拔掉我种的树好吗
  不要摧残我养的花好吗
  请你温柔点
  再温柔点
  因为这里有我爱的人
  我爱的与厌恶的一切
  台风
  施瑞涛
  在一阵黑色的惶恐中
  伴着归去的汽笛
  我和台风相对而过
  像一场身体里的风暴
  把日子飞旋到天空中翻动
  从未有过的乌云聚集
  在预备一场淹没胸口的雨
  必须用雨具将内心包裹
  等待的过程是一把柔软的刀
  逼人的寒意在皮肤周围循环
  远处的灯盏,靠近的速度是如此缓慢
  那就这样吧
  假装平静的享受台风眼的凝视
  在经历了风潮的洗礼过后
  远处的蓝天,山坳的炊烟
  和脚下不出名的野花
  依然会恢复到原来舒展的姿势
  台风
  徐振宇
  风,从远方来到城市
  带着不寻常的礼物
  除了少数患花惹病的
  因为远方的花粉
  打响两个喷嚏,除了
  回忆的重影
  让老人反复唠叨
  牙齿的废墟
  刮起多年前的风暴
  曾有渔民,台风天出海
  被巨浪吞没
  这样的天气
  孩子们总在睡觉
  风把它的大口对准房屋,摇晃灯盏
  想走进他们色彩不明的梦里
  对着幼小的灵魂,吹出一支曲子
  我们却时刻畏惧
  它轻易吹散我们的灵魂
  台风
  习戈马
  上空的眼
  紧张地注视着你
  警报早已拉起
  全城的戒备将你包围
  他们用自信对抗你的无心
  “我不过是路过这里”
  你用力拍击
  摇晃每一扇可能
  却紧闭的出口
  实在令人困惑呀,
  我不过是路过这里。
  台风
  俞婷婷
  无数蚂蚁排着队上爬脊椎
  细密的鸡皮
  八月是
  发不完的狂和烧不尽的火
  泛滥在紧绷的躯体之中
  翻卷在低头垂眼的脚边
  膨胀到撕裂所有不幸出门的云
  一丝,一缕
  如蛇般,隐秘而邪恶地相互勾缠
  然后
  蜷缩一团
  撑开藏匿着的冷嘲与热讽的眼
  台风
  乔木
  2006年的夏天
  我不过游了一场泳
  水珠却住进了皮肤
  那天,台风吹进我的家门
  家中寂静无声
  台风旋成一根针,扎回世界
  伺机而动
  父亲疾驰着05年买的面包车
  穿行在跑满野兽的街道
  野兽来撞我的车门,轰隆雷鸣
  若有幽灵横行的荒地,便是此时
  不然树木何以横行直走
  不然铁块何以哀嚎扑倒
  灼烧中,我看见世界就要倾倒
  医院仍在三个街区外
  父亲的手臂青筋暴起
  漠不相干的风要从千里之外来杀你
  漠不相干的人却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你
  大风中的缠斗
  要叫积雨云应声而碎
  台风台风
  摇摇欲坠
  《台风》同题作品评点小集·岳城(以下评点按栏目作品先后顺序排序)
  ▲诗人在这首诗中努力去表现那种面对“强大”产生的“无力感”。但我们仍然可以察觉那些“常态化”的表达——无论是“震碎我的窗”还是“波涛汹涌”——这些都太过庸常;但“就像有人惧怕雷雨,闪电,拳头/而我恐惧它,但不单独是/我恐惧很多。比如,贫穷/比如,冷漠和死亡/但它更赤裸和直接”这几行我个人认为是惊艳的。这些惊艳的句子却难以改变这首诗拖沓、啰嗦的节奏,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可以更加简洁有力。
  ▲这首诗有着鲜明的“母性特质”,这是“台风”这一系列中最有女性特征的一首,全诗的节奏控制得舒缓,这首诗不停地在消解台风的“破坏力”,全是没有过分“激动”的描述,“摧残”一词已经是这首诗中最为粗暴的词语了,“震颤”这一词的力量远大于之后的所有动词,缺乏强有力的动力推动节奏。而十二行和十三行的组合“疾驰的生命/你会怎样老去”,这两行的确是全诗的精微之处;人对巨大、强大的事物的消亡带着本能的疑问(古代诗歌中不乏这样的例子,最为著名的就是屈原的《天问》),面对张狂贲扬的台风,它的终结时刻,一个充满神秘的答案,诗人几乎是下意识地问出了这个古老的问题。但是她并没有留意,以至于之后的篇幅重新回归了“母性特质”的视界范围,以至于在最后显得庸常,甚至矫造,不够简洁。
  ▲这首诗的“自如”在这系列中是最为突出的。自如的体现主要是诗歌情感上的自如,以及诗歌语言运用上的自如。“把日子飞旋到天空中翻
  动”这种表达老练而且切中要害,“等待的过程是一把柔软的刀/逼人的寒意在皮肤周围循环”将迫切感和等待时刻的焦急表现到位。但是诗人好像并未打算将内心的不安剖露出来,转而复归“原来舒展的姿势”但隐约中内里的不安和惶恐可以再曝露一些,这也许能让这首诗力量感更强。
  ▲这同样是一首平和的《台风》,“它轻易吹散我们的灵魂”像如影随形的潜意识的感知,从小孩变为老人。这大抵就是“时刻畏惧”背后的力量。“牙齿的废墟/刮起多年前的风暴”像古老的传说一般开始讲述(这两行是巧妙地!),“记忆的重影”也同样是“一支曲子”,对于“感知层”的细节的放大,应该是充满张力的,孩子的童年的所见终将
  发酵成梦魇一般的“时刻畏惧”。这首诗含蓄、平和但是不免显得啰嗦尤其是第一节的两行,可以考虑去掉。
  ▲“人格化”是这次台风系列最为广泛的手法,与之前的人格化不同的是,诗人用“你”和“他们”,跳出了和“台风(你)”的直接关系,旁观者的视角看待“你”和“他们”。诗中营造着“无辜”,与之前几首塑造“恐惧”和“暴力”的“台风”完全不同。在之前的几首诗中,诗人们都是习惯性地将台风和“我们”对抗起来,本诗却站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视角上,可以说较之前几位有新的角度。但是这首诗的表现力显得单薄,因为表达的信息量实在太少,难以展现语言的穿透力。
  ▲诗人在压缩这首诗的语言,节奏力图紧凑,前六行没有出现一个实指的物象,因此本诗与之前几首的不同是——抒情的主体,抽象和放大感官的主观判断;“物我合一”的出发点,去投射“台风”和“我”的同一性。全诗给我的感觉“黏”和“腻”这种感受大概是基于,这些定语繁杂的句子,表达的晦涩的心事,这似乎和翻译体的《恶之花》之类的诗歌风格相接近,但是缺少《恶之花》这类诗歌的必要支撑——合理恰当的物象。
  ▲这是这个系列叙事性最强的一首。对于叙事,越是不矫造,往往会越有张力。这首诗也许会显得格外真实。诗人基于自己在台风天的经历,讲述父亲送我去医院这样一个简单但是充满温暖的故事。其实不必煽情就是最大的动情,一个朴素的故事比一个雕饰复杂的物件更动人。诗人为了更打动人,不惜用对称的类排比的句子来提升情感(我个人认为这几乎没有起到作用,甚至有反作用):“不然树木何以横行直走/不然铁块何以哀嚎扑倒”,“漠不相干的风要从千里之外来杀你/漠不相干的人却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你”。第一是这类句子缺乏平静中动人的力量第二是在平静有节奏的叙事中,插入了不合时宜的煽情,破坏了节奏。我个人认为,叙事诗也许更应该“绵里藏针,埋藏锋刃”。
  【评论结语】
  “同题诗”是古代中国文人中交流诗歌的一种形式,往往在宴会、聚会中发起,因此这种诗歌本身带着应制酬和的味道。其实我个人觉得它并不适合运用于现代诗歌,因为同题诗会限制诗人的自由诗思,颇有点“考场作文”的味道。我认为它在现代诗歌的作用在于展现出同一个题目之下,诗人们站在不同视角展开各自的诗歌世界,而这些诗歌世界彼此不同,相互碰撞交流,产生新的火花。因此,“同题诗”的创作要避免“同质化”,只有不同才有意义。
  在这一期的“同题诗”中,同质化还是很明显的。“同题而不同”的关键在于视角不同或者视界深浅,这些地方要依赖于诗人对于世界的“敏感”,以及对于世界的“经验”,诗人的内功越是深厚扎实,诗歌中所表现的也会越加丰富饱满。不过年轻的诗人们在一步步尝试,我们可以从那些“灵光一闪”的句子看到他们的天赋和潜力。
  我个人的评论是基于我个人的阅读和创作、批评经验的,因此我也只能从我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位诗人的诗歌。我尊重他们和他们的诗歌,因此我更愿意指出我认为不妥的地方,希望能有帮助。
  【同题栏目编辑手记】·周小琳
  本次“同题诗”无众诗友协助无以成!参与本次创作的有:施瑞涛徐振宇,习戈马,许剑,张凯杰,赵俊强,徐青海,高孟阳,周小琳,吴云望,黄斌斌,钱俐莉,杨偲,杨阳,俞婷婷,汪琴俏,赵小爽,赵燕双,张仪等人。其中有已毕业的学长,亦有在校生;有中文系学生,亦不乏法政才子,理工达人。在此向各位致以无比真诚的谢意!另致谢岳城特撰的评论!
  愿本次“同题诗”之举,能助爱诗之人寻得同行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知识出处

坡度诗刊

《坡度诗刊》

出版者:坡度诗社

出版地:2013.6

《坡度诗刊》由坡度诗社编有,属半官方半民间纯诗歌刊物,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叶坪担任顾问,青年诗人卓铁锋担任诗刊执行主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