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诗社、晨光文学社及檀林诗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坡度诗刊》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283
颗粒名称: 九山诗社、晨光文学社及檀林诗群
其他题名: 温师院两大文学社团的渊源流变
分类号: I227
页数: 3
页码: 19-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九山诗社、晨光文学社及檀林诗群——温师院两大文学社团的渊源流变的一篇文章。
关键词: 瓯海 九山诗社 晨光文学社

内容

20世纪80年代,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创办了九山诗社、晨光文学社两大文学社团,对温州地方院校文学乃至时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山诗社创办于1983年,刊物为《九山湖》(后改为《诗言志》、《檀林》),晨光文学社创办于1984年,刊物为《落霞湖》(后改为《桃李苑》)。
  1983年冬,戴天鹏、潘凡平、杨沈伟、吴逢旭、林宏伟、王纯明、郑肖俊等人发起成立了温州校园首个文学社团——九山诗社,创《九山湖》诗刊(油印本),前期吸收了三批社员,包括孙建舜、马丽文、林圣忠、夏槐荣等人。
  1984年,晨光文学社成立,张志宏、施艾珠、夏海豹、张士凑等人成为文学社骨干成员。发轫之初,群彦济济,文名振起。
  80年代末、90年代初,师院文学之才辈出,如卡森、昨非、周小蔚、李哲锋、金晖、詹丰棕等人,或以诗鸣,或以小说著,其中尤以方坚铭、黑兄弟(杨振宇)、夏鼎铭、孙良好、木子羊羽(梁世燕)、徐芳等为代表的社团领军人物,进行了更深入持久的文学探索和文学研究,不仅创作众多,还举行了系列文学活动,可谓龙腾虎跃,笼罩一时。不仅与北大、清华、复旦、华师大、浙大等名校的文学社团互动,还发起数次较有特色的大学生诗歌联展活动,并在《诗歌报》月刊、《诗神》等杂志刊发专题作品。聘请唐湜、莫洛等老一辈诗人担任社团顾问,与诗人西川、王家新、俞心焦、柯熙等积极交流互动,及时吸纳最新诗歌创作
  精神。当时恰逢一批青年才俊教师叶世祥、饶道庆、俞磊、邓集田、崔勇等来院任教,把师院的文学写作推向高潮,从而进入了人人各骋其才
  而后此难继的鼎盛时期。与普通文学社团不同的是,他们还积极从事文化思考和生命实践,“青春浩气走千山”,“为谁风露立中宵”,是其常有的事,从而呈现出泛文学化的文学景观。
  90年代中前期,九山诗社还发起成立农历剧社、天天读书社等社团,并吸收校外成员,如诗人高崎、柯熙、小说家哲贵、艺术家谢作赞、花药栏等,成为泛社会化社团,编辑同仁刊物《檀林》、《公社》(共8期)等民刊。其成员除了已毕业的元老,还包括谢加平、叶梦帆(张祥听)、汤琴、阮成城、刘秀峰、王彤彤、张海洲、杨丽和、陈亦全、施世潮、叶扬、周洁、林海燕等。
  90年代中后期,阿卡(郑仁光)、易永谊、果老(陈允东)、吴碧华、柰子(江维海)等九山诗社成员与林兴、周顶国等人创办《对话》,同期成员有卢小宇、缪冬蕊、徐幼雅、杨潇潇、周边、杨德月、学院路(江娇莲)等。2000年后,承师院文脉的温州大学仍走出了施瑞涛、徐振宇等多位90后诗人。
  2006年,作为文学社团的九山诗社宣告解散,但其数十位成员仍先后于2006年、2010年两次召开檀林年会,保持精神交流。九山诗社作为有传承意味和学院背景的诗歌团体,时间跨度前后约三十年,是温州诗歌史上乃至国内诗歌史上一大罕见的现象。

知识出处

坡度诗刊

《坡度诗刊》

出版者:坡度诗社

出版地:2013.6

《坡度诗刊》由坡度诗社编有,属半官方半民间纯诗歌刊物,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叶坪担任顾问,青年诗人卓铁锋担任诗刊执行主编。

阅读

相关人物

施世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