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瓯海区图书馆
温州瓯海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温州瓯海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温州三十年现代诗歌社群谱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坡度诗刊》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280
颗粒名称:
温州三十年现代诗歌社群谱系
分类号:
I227
页数:
42
页码:
15-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温州三十年现代诗歌社群谱系、叶坪和《文学青年》、九山诗社、晨光文学社及檀林诗群、乐清诗群和现代汉诗三十年等文章。
关键词:
瓯海
温州
现代诗歌
内容
叶坪和《文学青年》
九山诗社、晨光文学社及檀林诗群
乐清诗群和现代汉诗三十年
瑞安近年诗歌发展概况
平阳新诗三十年和南麂诗群
文成诗歌大事记
永嘉现代诗三十年概况
温州文学.2007年温州诗歌新档案
温州诗人论坛
坐在《有巢》上的温暖流水账
《蓼城诗刊》
十二年嬗变时间:从采纳到突围
传灯录诗歌论坛及“中国诗歌”微信平台
坡度诗社与《坡度诗刊》
温州三十年现代诗歌社群谱系[第一期]
前言
温州的诗歌创作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进入国内诗歌界的视野。有感于温州近三十年来诗歌社群、诗歌刊物纷至叠出,各时期代表诗人风起云涌,为使有关史料不致流散,为诗写者留存一份时光的见证,坡度诗社特筹划整理《温州三十年现代诗歌社群谱系》(现为第一期,以下简称“谱系”)。
《谱系》由郑仁光提议,泥人、卓铁锋、贾小愚、星落河、麦浪、古道等诗人分头联系当事诗人并约稿。在组稿过程中,温州各诗歌社群踊跃撰文,共襄盛举之情令人感怀,乐清陈鱼观、平阳余燕双数易其稿,再三核实求证;九山诗社施世潮多方寻证,甚至找到20世纪80年代第一期油印诗刊和诗社成立的照片;《有巢诗刊》踏秋而歌(董翻身)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温州历次诗歌活动的照片等……
《谱系》由温州各地诗歌社群或刊物当事人撰稿,坡度诗社集体求证、审稿并编辑整理,力求展现温州三十年来诗歌社群及刊物的真实概况风貌,但因时间及视野所限,难免挂一漏万,请各兄弟诗歌社群海涵并指正。
叶坪和《文学青年》
整理/贾建伟
温州《文学青年》于1981年8月由何琼玮(小说家)始创,创刊宗旨为“青年写,写青年,青年读”刊名由茅盾先生亲题,著名诗人叶坪担任编辑。
1981年同年或次年(具体时间不详),“文学青年函授”开办。函授规定有信必复,一期(半年)寄讲义两次、教材两本、函授版作品两册;每学期交三次作业,由片区老师专责看稿点评;定期举办笔会等。一期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名以上学员,同时将《文学青年》推向全国。“文学青年函授”优秀学员中有小说家北北(原名林岚)、刘继明,诗人谷未黄、吕新、郑渭波、黄耘等。
1983年下半年《文学青年》开始邮局订阅,发行全国。1984年统计《文学青年》邮局发行80000册。当时文坛将《萌芽》、《青春》、《丑小鸭》和《文学青年》这四本刊物称为“四小名旦”,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曾聘顾问有:王安忆、邓刚、李杭育、张承志、叶辛、张抗抗、铁凝、孔捷生、贾平凹、陈建功、路遥、梁晓声、韩少功、徐刚、傅天琳等,他们都曾为《文学青年》或写稿,或举办笔会,或做讲座、指导函授学员写作等,可谓尽心尽责。
办刊期间,《文学青年》发过“小说专号”及北京、湖北、浙江等三个“地方专辑”,反响强烈。
据不完整统计,《文学青年》办刊期间活跃人物有:李曙白、殷红、杨川庆、王中朝、李祖星、曲庆玮、晓梅、张东辉、卫世平、阮文生、魏守星、盘妙彬、作二、赵焕明、陈伊丽、柯平、秦安江、李清晨、程蔚东、洪烛、谷未黄、吕新、郑渭波、黄耘、温柔(叶坪)等。
1987年,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背景下《文学青年》停刊,总发行68期。在最后一期《文学青年》中,当时担任刊物编辑的诗人叶坪以“温柔”署名发表了该刊最后的“告别词”《留给恋人的歌》,之后《文学青年》正式停刊。
檀林
温州師範學院九山诗社、晨光文学社及檀林诗群
——温师院两大文学社团的渊源流变
撰文/施世潮
20世纪80年代,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创办了九山诗社、晨光文学社两大文学社团,对温州地方院校文学乃至时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九山诗社创办于1983年,刊物为《九山湖》(后改为《诗言志》、《檀林》),晨光文学社创办于1984年,刊物为《落霞湖》(后改为《桃李苑》)。
1983年冬,戴天鹏、潘凡平、杨沈伟、吴逢旭、林宏伟、王纯明、郑肖俊等人发起成立了温州校园首个文学社团——九山诗社,创《九山湖》诗刊(油印本),前期吸收了三批社员,包括孙建舜、马丽文、林圣忠、夏槐荣等人。
1984年,晨光文学社成立,张志宏、施艾珠、夏海豹、张士凑等人成为文学社骨干成员。发轫之初,群彦济济,文名振起。
80年代末、90年代初,师院文学之才辈出,如卡森、昨非、周小蔚、李哲锋、金晖、詹丰棕等人,或以诗鸣,或以小说著,其中尤以方坚铭、黑兄弟(杨振宇)、夏鼎铭、孙良好、木子羊羽(梁世燕)、徐芳等为代表的社团领军人物,进行了更深入持久的文学探索和文学研究,不仅创作众多,还举行了系列文学活动,可谓龙腾虎跃,笼罩一时。不仅与北大、清华、复旦、华师大、浙大等名校的文学社团互动,还发起数次较有特色的大学生诗歌联展活动,并在《诗歌报》月刊、《诗神》等杂志刊发专题作品。聘请唐湜、莫洛等老一辈诗人担任社团顾问,与诗人西川、王家新、俞心焦、柯熙等积极交流互动,及时吸纳最新诗歌创作
精神。当时恰逢一批青年才俊教师叶世祥、饶道庆、俞磊、邓集田、崔勇等来院任教,把师院的文学写作推向高潮,从而进入了人人各骋其才
而后此难继的鼎盛时期。与普通文学社团不同的是,他们还积极从事文化思考和生命实践,“青春浩气走千山”,“为谁风露立中宵”,是其常有的事,从而呈现出泛文学化的文学景观。
90年代中前期,九山诗社还发起成立农历剧社、天天读书社等社团,并吸收校外成员,如诗人高崎、柯熙、小说家哲贵、艺术家谢作赞、花药栏等,成为泛社会化社团,编辑同仁刊物《檀林》、《公社》(共8期)等民刊。其成员除了已毕业的元老,还包括谢加平、叶梦帆(张祥听)、汤琴、阮成城、刘秀峰、王彤彤、张海洲、杨丽和、陈亦全、施世潮、叶扬、周洁、林海燕等。
90年代中后期,阿卡(郑仁光)、易永谊、果老(陈允东)、吴碧华、柰子(江维海)等九山诗社成员与林兴、周顶国等人创办《对话》,同期成员有卢小宇、缪冬蕊、徐幼雅、杨潇潇、周边、杨德月、学院路(江娇莲)等。2000年后,承师院文脉的温州大学仍走出了施瑞涛、徐振宇等多位90后诗人。
2006年,作为文学社团的九山诗社宣告解散,但其数十位成员仍先后于2006年、2010年两次召开檀林年会,保持精神交流。九山诗社作为有传承意味和学院背景的诗歌团体,时间跨度前后约三十年,是温州诗歌史上乃至国内诗歌史上一大罕见的现象。
尚诗
乐清诗群和现代汉诗三十年
撰文/陈鱼观
在声势浩大的“八十年代诗歌运动”中,乐清老诗人贾丹华、崔宝珏等继续保持强劲的诗歌创作势头,马叙(张文兵)、杨坚、赵雄、瘦船夫(邵传福)、黄纪云、施恋林、阿人、昨非、孙平、陈伊丽、张艳英等一批青年诗人开始在诗坛崭露头角。贾丹华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刊》连续发表诗歌;马叙于1985年起即在《文学青年》、《青年诗人》、《江南》等期刊发表诗歌作品。与此同时,杨坚、孙平、陈伊丽、张艳英的作品在台湾《葡萄园》、《江南》、《东海》、《诗刊》、《南国诗报》等报刊发表。马叙(张文兵)、杨坚、赵雄、瘦船夫(邵传福)等四人合集自印散文诗集《四重奏》,马叙、阿人合集印
刷了诗集《独白与低语》,马叙油印了个人自选诗集《沙》;孙平、陈伊丽、施恋林、郑建虎等编印了民间诗歌刊物《小卵石》。集体创作的成就,宣示着乐清诗歌的全面苏醒,这一批诗人组成了当时的乐清诗群,在浙江省处于领跑的位置,从此乐清作为浙江省县级文学创作团体冠军的美誉不胫而走,记忆犹新。
进入九十年代后,马叙(张文兵)已成为乐清诗坛的领军人物,他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江南》、《十月》、《中国作家》、《星星》、《诗歌报》、《诗选刊》、《西湖》等发表了大量的组诗,1995年长诗作品《大船》获《诗神》年度作品奖。此后马叙的写作虽然转向了散文、小说、诗歌三者并重的“三叶草”模式,但诗歌依然是他内心的一种高度。在马叙的影响下,简人、东君、张艺宝等人开始“横空出世”。简人在1994—1999年间,《水乡下的天空》系列组诗和《蒲河纪事》系列组诗在《诗刊》上推出,引起轰动,此外,他还在《青年文学》、《中国作家》、《飞天》等发表一系列诗歌作品,作品被选入
《中国诗歌选读》、《星星五十年诗选》、《中国新乡土诗三十家》等,曾获《诗刊》、《星星》等十余次诗歌奖,1997年参加第十四届青春诗
会,成为中国新乡土诗的标志性诗人和乐清现代汉诗的新坐标。东君是年轻的诗坛前辈,1992年年仅19岁的他就已在《诗刊》上发表诗歌《深夜读书》。今天的东君已因小说成名,但不能否认他的成功也得益于当年诗歌训练所打下的基础,至今还能在《西湖》、《诗歌月刊》、《江南》等看到他的诗歌作品。九十年代的张艺宝是一名北漂,他在北京大红门浙江村的服装生意总是被诗歌搅黄,1998-2002年,他在《诗刊》、《星星诗刊》连续发表作品,生活底层的打拼经历和磨难,让他的诗歌比同龄人有着更多的痛感。林仙于1998年起相继在台湾《世界诗叶》发表大量诗歌。在九十年代,乐清诗歌不能回避的诗人还有汤琴、陈璋,张志杰、苏羊、水湄伊人、何羽、万显梯等,他们共同维持着乐清诗歌的繁荣景象。1991年,施恋林、孙平、陈伊丽的诗歌作品合集《纸人》由南京文化出版社出版,收录南京文化丛书。在这期间,东君还创办了诗歌民刊《蠹》,崔宝珏、张艳英创办了《新海堤》,这两份刊物足以对乐清新世纪现代汉语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世纪是乐清现代汉语诗人创作的井喷期,马叙的《倾斜》、《浮世集》,简人的《昨夜》,鲍道远的《假设》,何乜的《屠龙集》,陈璋的《爱的纪念》、《四行诗集——自然的歌谣》,张艳英的《回家的鸽子》、《红房子》,孙平的《平视》,赵顺平的《老五间》,柳恩理的《悬崖上的藤》,夏成君的《陌上开花》等诗集先后相继岀版;黄纪云在杭州创办《星河》诗刊,与著名诗人骆寒超联合主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还出资设立了奖金为10万元的“诗建设”奖,为当前国内奖金最高的诗歌奖,在国内诗坛引起了巨大反响。
本世纪初,网络的兴起为乐清诗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2002年,马叙创办的文学论坛“倾斜”成为乐清诗人创作交流的一个重要阵地。陈鱼观通过网络与缪明霄(明月照江南)、何乜、风在先、鲍贤会等人相识。2006年,陈鱼观和缪明霄共同发起创办了民间诗刊《陌生》,编印了两期后,转为南京诗人古筝负责主编,已编发10期;2007年,马叙主编的乐清文联刊物《箫台》推出《乐清诗歌新势力》,集中刊发了陈鱼观、缪明霄、何乜、风在先等人的现代诗歌作品;2007年,陈鱼观、缪明霄、何乜、风在先等四人联合温州诗人董翻身、泥人等创办了民间诗刊《有巢》:鲍道远、张艺宝、何乜等与河南籍在温工作的诗人马丽发起创办了《蓼城诗刊》;此外,陈鱼观还参与了丽水诗歌刊物《瓯江源》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陈鱼观诗歌作品先后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发表,入选《2013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华语诗歌年鉴》等,多次获《人民文学》、《诗刊》社、《诗歌月刊》组织的诗歌奖;缪明霄诗歌作品多次收入《中国诗歌》;何乜诗歌作品发表于《诗选刊》、《诗江南》、《中国诗歌》等;风在先诗歌作品受到《中国诗歌》、《诗选刊》等的青睐;卢小宇组诗发表于《诗歌月刊》;白象小鱼(陈铸宇)的诗歌作品发表在《绿风》、《中国诗歌》。《有巢》、《陌生》、《瓯江源》、《蓼城诗刊》等与乐清有密切血缘联系民刊的诗歌作品先后多次被《诗歌月刊》《中国诗歌》等编入“网络诗歌”、“民间诗刊”专号。2009年,温州市中华神韵诗歌大赛乐清籍诗人取得了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八名的佳绩。在这期间,乐清诗坛异军突起的还有冷若梅、马列福等。冷若梅2005年还在温州大学读书时,就已在诗坛上小有名气,诗歌先后发表于《诗歌月刊》、《诗选刊》、《中国诗歌》、等,她还参与了《审视》、《钨丝》等大型诗歌民刊编选工作。马列福是乐清诗人中难得一见的90后诗人,他的组诗《一个人的村庄》发表于《诗刊》2010年第11期下半月,大量诗歌作品先后发表于《诗选刊》、《中国诗歌》、《文苑》等,成为一颗诗坛新星。
进入新世纪以来,马叙创作的系列长诗《浮世集》被《诗歌月刊》《诗江南》、《芳草》、《四川文学》、《十月》等连续推出,2013年,他凭《马叙的诗六首》获得了十月文学奖;此外,他还于同年获得第三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2011年,马叙作为第二届诗刊社“回眸青春”诗会诗友,出席“中国·楠溪江诗会”,个人作品在《诗刊》专号上推出。简人的诗歌作品《八百里春天》被《诗刊》社推荐为本世纪经典朗诵篇目,由央视名嘴王小丫在2007全国“春天送你一首诗”吉林查干湖诗会上朗诵,作品选入《新世纪五年诗选》、《2013年诗歌
选》;2012年,简人的长诗《同学会》发表于《诗刊》下半月双子星座
栏目,宣示了一个真正诗人的归来。作为新归来者诗群的一位重要成员,
黄纪云的诗歌创作势头尤为强劲,2011年以来,他的组诗在《诗刊》、
《诗歌月刊》、《十月》等发表,出版诗集《宠物时代》,在诗坛占据
了一席之地。此外,一批新诗人也在不断涌现,他们是麦浪、边井、连丹丰、圣歆等,其中圣歆长期担任网络论坛诗歌报和诗歌流派网的编辑和版主,在网络诗歌界有一定的影响,屡有高质量的作品问世;麦浪于2012年出版的《浙南往事》,通过当代先锋诗人为他的画配诗的形式,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他作为坡度诗社的重要成员和《坡度诗刊》编委之一,为温州青年诗人群中的佼佼者。以散文为主的中国作协会员郑亚洪和著名作家东君先后发起策展了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书画展,“动车朗诵之旅”朗诵会,“空椅子”朗诵会,“李瑶瑶油画作品(题画诗)朗诵会”等一系列诗歌活动,近年来,郑亚洪还涉足译诗领域,拓展了乐清现代诗歌的新视野。苍南籍诗人黄崇森2005年来到《乐清日报》社工作,充实了乐清诗歌的整体实力;乐清籍在外地的诗人南航、包新旺等在各自所在地的诗歌圈内也有一定的影响。乐清市文联先后于2010年出版发行《乐清十年新诗选》,2013年出版发行《乐清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诗歌卷)。
2013年5月,乐清市现代汉诗学会成立,选举简人为会长,郑亚洪、黄崇森、张艺宝、陈鱼观等四人为副会长,陈鱼观兼任秘书长,学会刊物《尚诗》于2014年7月编发,首印500册。2013年的11月,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中共乐清市委宣传部主办,乐清市文联承办的中国·雁荡山诗会(乐清诗歌周)暨中国现代山水诗主题论坛在雁荡山举行,与会诗人围绕“研讨现代汉语语境下的现代中国山水诗的写作以及当代中国汉语山水诗歌写作的发展趋势及可能性”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谈论,这是一次中国诗坛向乐清山水致敬的诗会,是一次向山水诗人谢灵运致敬的诗会,凸显了乐清现代诗歌传承、接纳、地域、呈现的发展脉络,乐清现代汉语诗歌并以此为契机,将走向更远方。
瑞安近年诗歌发展概况
撰文/黄选坚
一、瑞安新诗发展简述
瑞安新诗创作从“五四”以来,大体上与大陆整个诗歌发展的脉络是相吻合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市诗人洛雨(杨作雨)便在上海参加“孤岛文学”活动,出版有诗集《壁字》,之后洛雨先生回到瑞安,随着八十年代新诗创作热潮,顺势推动创办了瑞安文学刊物《玉海》,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以《玉海》杂志为依托,瑞安培养了余成鸿、林长丰、张玉锡、池凌云、姚棣、林新荣、谢丙其等一批年轻诗人。但在新世纪里,诗人群体由于一些人员的离开慢慢解散,并随着网络写作的兴起,瑞安的诗歌陷入了沉寂。
二、瑞安近年诗歌创作情况
2009年随着诗人林新荣当选瑞安市作家协会主席,在他的身边逐渐形成一群诗歌创作者,计有卢建平、林慧镜、黄选坚、魏贤宇等诗歌作者。创作出一批质量不错的作品,作品频见《诗刊》、《星星诗刊》、《诗潮》、《诗选刊》、《诗探索》等。
三、瑞安近年来出版诗集和创作情况
林新荣: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天瑞地安》(2007年)、《抵达》(2008年)、《侧面》(2011年)、《时间在这时候慢下来》(2013年)等诗集,主编了《中国当代诗歌选本》、《震撼心灵的名家诗歌》等,获“热河诗歌奖”、2011年度浙江省作协文学创作成果突出奖、2012年度浙江省作协文学创作成果良好奖。
黄选坚:出版诗集《楼顶的春天》,曾获诗刊社举办的“时代冲浪杯”微诗会提名奖、首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佳作奖等。卢建平:网名风中一笛,诗歌评论者,曾对“白洋淀诗歌群落”有深入研究,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作品散见《诗潮》、《诗探索》等。
魏贤宇:出版诗集《飞的随想》,曾获冰心诗歌奖。
南麂文学
平阳县作家协会主办
PINGYANGXIANZUOJIAIEHUI平阳新诗三十年和“南麂诗群”
撰文/余燕双
19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朦胧诗开始崛起,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新异的诗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注意。受其影响,平阳一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也开始尝试诗歌创作。他们在诗人张君的引领下,以县文联《南雁》刊物为平台,举办诗歌沙龙,常常在周六休息日聚集在靛青路23号张君家中,讨论诗歌,相互鼓励,创作激情高涨。1984夏,在县文联王光明、王永剑等领导的支持下,在平阳剧院成立“潮声”诗社。诗社成员有张君、施小琴、陈玮、庄治中、毛光正、余燕双、鲍小红等20多人,由会员轮流自编油印《潮声》刊物18期,诗歌活动空前活络,社员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施小琴、陈纬、庄治中、毛光正、余燕双等十几位文学新人频频在《星星》、《东海》、《诗潮》、《飞天》等大刊亮相,陈纬的诗歌《清明》获浙江省诗歌创作二等奖,余燕双的诗歌获陕西省作协大学生诗歌创作三等奖,平阳成为瓯南诗歌名副其实的一块高地。
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离开,施小琴专心戏剧,现为国家一级编剧,创作越剧《出宫回宫》《范蠡救子》等10多个剧本,并多次在国内获奖。毛光正改写歌词,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陈纬擅长书法,余燕双沉溺于棋牌,坚持下去的则寥寥无几。因此,平阳诗歌创作跌入低谷,虽然像张君等诗人一直坚守诗歌阵地,但还是处于游兵散勇状态,形不成集团的冲击力。
古人云:瑞安出才子,平阳出戏子。这确实是真实的写照。
平阳诗歌由此陷入低谷,诗歌创作群日益萎缩,逐渐被边缘化了。但是在老诗人张君、任泽健的带动下却在逆境中不断发展,新生代诗人不断涌现。
2010年6月,《南麂诗刊》创刊,平阳诗歌又迎来的新的发展期。这是一本非盈利性不定期诗歌民刊。《南麂诗刊》立足海洋诗歌,面向东
部,面向民间,2013年改为《南麂文学》。主编任泽健,副主编余燕双、赵昌理。设置栏目有:南麂诗歌、名家新作、海洋地带、仙坛夜话、南麂风光等,已印6期。《南麂诗刊》创办之后,积极与有关部门联动,开展“山水平阳”、“诗意南麂”等原创文学创作大赛,获奖作品编辑成书在内部发行。2012年,《南麂诗刊》在平阳县文联支持下,编辑《平阳文学30年·诗歌卷》,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集中展示了平阳诗歌创作的最新阵容和丰厚成果。
如今,“南麂诗群“逐渐形成,2012至2013年以“南麂诗群”名义两次在《中国诗歌》杂志亮相。《温州文学》2012年第二期专门推介平阳文学作品专辑,发表了南麂诗群七位诗人的作品。以《南麂诗刊》为依托,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群体,主要作者有张君、任泽健、余燕双、孔展雁、周春微等。张君、任泽健、余燕双等中坚力量经过十几年的沉默和积累,艰苦探索,不懈追求,以《新平阳》、《南雁》、《南麂诗刊》为阵地,重新凝聚力量,终于涓涓细流汇成奔腾之势,平阳诗歌再次进入新的全面发展阶段。赵昌理、孔展雁、周春微、吴思铺、海乐、徐永强等新人,抛弃浮躁的心理,潜心于诗歌文本的创作研究,难得可贵,且成绩斐然。
张君的诗歌清新、自然、流畅,仿佛一杯陈年的早香茶,越品越有味,令人赞叹不已。
任泽健生于鲁南滕州,他的诗歌带有山东豪爽之气和江南水乡的柔美。他远离故土,走进瓯南,几十年淬炼,诗歌越发娴熟,他的作品常见于《青年文学》、《安徽文学》、《山东文学》、《散文诗》等诸多报刊。他的诗集《谁的江南》,他的系列组诗《可以携带的风景》,从中就可以窥视他亲近生活,亲近自然的创作态度。
余燕双曾经离开诗坛一段时间,归来后创作激情如井喷状爆发。他的诗歌以独特的表达风格,有抨击,有讽刺,有赞美,有感悟,有期待,有穿透现实的文字,突显一份深思。他常常截取生活的片段,读后余味犹在,耐品且蕴意深邃。近年来已在《诗刊》、《诗潮》、《诗歌月刊》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曾获2013年省作协会员重要期刊发表成果三等奖。
出生于万全水乡的雁呢喃,原名孔展雁,她的诗歌接近本质,保有
一颗童心。她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将自然生活中的普通场景与现代诗歌的抒情结合起来,用女性特有的感性思维,以诗歌的形式抒发对家乡的赞美。已在《儿童文学》、《星星》、《绿风》等国内诸多名刊发表作品,并获得多项诗歌大奖。2012年出版个人诗集《遥望黎明的月亮》。
女权意识在周春微的诗歌觉醒,她的诗歌具有一种叛逆精神。从她早期的诗中,还隐隐地看出尼采的哲学或者颓废派诗歌的影子,祈望逃脱生的痛苦和虚无。近期一改过往诗风,回归自我,回归自然。有时深刻剖析自己内心,有时将温和的目光投向山川大地,或吟咏,或歌唱,诗作率真而自然。有诗歌在《新诗》、《诗潮》上发表,已出版个人诗集《且走且吟》。
赵昌理的诗歌充满理想主义色彩,手法多变,诗歌技巧娴熟,诗风纯净,行吟与平阳山水间,有田园牧歌式的节奏,在省内外刊物上发表许多乡土气息浓郁的佳作。他即将出版个人诗歌专著,创作前景看好。
还有平阳籍诗人翁美玲、泥人、洪峰等诗人,他们带着平阳的灵秀之气,诗采飞扬,成绩出众,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纵观平阳诗歌创作阵容呈倒金字塔型状态,以生于60、70年代居多,他们是支撑平阳诗歌的中流砥柱。近年来,80后作者也开始崭露头角,如陈建平、子墨等。他们怀抱家乡的一山一水,承接先贤的泽被,体察民风民情,感受时代变迁,以开放和包容的理念、吸取传统和现代的诗歌技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凸显出对人生、爱情与生活的不同体悟,讴歌人间至真至诚的大爱。
但是,平阳诗歌与周边县市比较,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没有代表性的诗人和强大的核心力量,诗歌理论研究创作方面落后。二是在大刊、名刊上发表的数量略显不足,轰动效应不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平阳诗群。三是对外交流机会少,诗歌信息蔽塞。
笔者希望平阳的诗人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与全国各地开展密切交流,学习别人经验,推陈出新。
小荷才露尖尖角,相信绵延了1700多年的平阳文化,产生过像林景熙、宋之才、黄公望等诸多旷世英才的平阳大地,他们的精神永远滋润这片沃土,滋润着诗人的灵感。
山風
2014
文学季刊
文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文成诗歌大事记
整理/富健旺
2006年
4月12日,“移动杯”春天送你一首诗朗诵会举行。林莽、寇宗鄂、沈泽宜、李自强、叶坪、刘德吾、一级作家子川、著名朗诵艺术家朱珠等参加。
2007年
4月25日,“信合杯”春天送你一首诗朗诵会举行。林莽、谢建平、商震、伊夫、马叙、小路、简人等出席。
8月1日,县文联联合《诗歌月刊》杂志社、浙江省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第一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征文大赛。
2008年
4月10日,“移动杯”春天送你一首诗朗诵会在文成举行。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编辑部主任林莽、陈福春等出席。
第一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11月22-23日,第一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在文成举行。张德强、商震、黄玲君、潘虹莉、王明韵、张文兵、唐力、徐清、小路、柯健君、八零、苏振学等参加。
2009年
4月7-10日,中国作家采风团走进文成,相聚文成,品读文成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李存葆、商震、韩作荣、熊召政、林雪、靳晓静、陆健、雷平阳、朱零、陈世旭等参加。
5月,第一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集《诗意文成》出版发行。
2010年
3月,举办第二届“铜铃山杯”全球华语诗歌(散文)大赛征稿。由县文联联合《欧洲华人报》、《诗林》编辑部、《浙江作家》杂志社、浙江作家网等举办。
8月7-11日,成功举办中国作协诗刊社第26届“青春诗会”,开展诗歌讲座、诗歌辅导改稿会、文艺采风等系列活动。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王巨才,著名诗人、《诗刊》社常务副主编李小雨,著名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及张清华、树才、唐力、刘颋等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诗人、评论家相聚刘基故里文成,参加这次诗歌高峰论坛。同时,《诗刊》社常务副主编李小雨给文成诗歌爱好者上了一堂精彩的诗歌讲座。
2011年
《人民文学》创作基地授牌成立。2011年5月16日,《人民文学》创作基地在文成铜铃山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人民文学》在浙江省设立的第一个文学创作基地。《人民文学》副主编商震、《诗林》主编潘红莉、《十月》编辑谷禾、《中国青年报》记者商凝瑶、温州市文联副主席王手、作家马叙等和来自全国的20余位“铜铃山杯”全国诗歌(散文)获奖诗人、作家以及文成县领导等出席了授牌仪式,商震为创作基地授牌。聘请王国侧为《人民文学》文成创作基地主任。授牌仪式上还举行第二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散文)征文大赛颁奖。徐世征、商震、潘红莉、吴琪捷等为获奖选手颁奖。
3月25-27日,与《诗探索》联合举办了“《诗探索》·文成诗歌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谢冕,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素琰,刘福春,《诗探索》主编、著名诗人林莽,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刘红,著名诗人、山东大学教授北野,温州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孙良好,温州都市报总编助理马塞青等中国当代50多位著名学者、作家、诗人。
11月17日-19日,《青年文学》杂志社和文成文联联合举办了“盛世文成·2011年度《青年文学》诗歌奖”颁奖典礼暨获奖诗人作品研讨会、红枫采风等。李南的《和我在一起》、铁夫的《金家坝》、蓝野的《双城记》获《青年文学》诗歌奖,晴朗李寒、董瑞光、翁美玲、孙忠
晓、江离、东涯获提名奖。吴思敬、柯平、李少君、谷禾、王夫刚、慕白等给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杯。
举办第二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散文)征文大赛,由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与《欧洲华人报》、《诗林》、《浙江作家》、文成文联等联合举办。大赛作品集《美哉文成》由诗人慕白主编,《美哉文成》是继《诗意文成》之后的又一本抒写文成人文历史和秀丽山水的诗文集。
该书图文并茂,收录了15位特邀的全国著名诗人抒写文成的诗篇和第二届“铜铃山杯·我们美丽的文成”全国诗歌(散文)大赛获奖(入围)的100位诗人(作家)作品300多首(篇)。
2012年
中国著名诗人走进文成采风创作。5月23-25日,中国著名诗人韩作荣、商震、李林栋、朱先树、蓝野、娜夜、路也、李元胜、汤养宗、评论家郑晓林、《芳草》杂志编辑哨兵、《方圆》杂志首席记者邰筐以及浙江一批著名诗人作家走进文成采风创作,并围绕《诗说文成--从文成旅游说开》这个主题对文成风光和人文历史展开讨论。10多位作家诗人的采风作品在《诗刊》《中国旅游报》等国家级刊物上刊发,进一步宣传、歌颂了文成美好山水、历史文化和经济建设,在更高层面推介文成,抒写文成。
举办中国作家诗人采风团·文成农家乐活动。与《十月》杂志社签订文成农家乐之行协议书,将于11月在文成举行全国作家诗人采风系列活动。
2013年
与中国作协《诗刊》社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雷平阳、阿华、陆健成为首届获奖诗人,邹汉明、李德岳、黑枣、俞昌雄、盘妙彬获诗歌提名奖。在颁奖会上,中国作协诗刊社副主编商震致辞说,文成举办中国“刘伯温诗歌奖”,是诗歌与刘伯温文化、文成山水文化的一次完美结合;是进一步弘扬优秀诗歌,传承文化血脉,促进中国现代诗歌繁荣与发展,彰显文成文化形象的一次诗歌盛会。
与《诗探索》联合举办2013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诗人刘年、谈雅丽、慕白获2013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与《星星诗刊》联合举办第三届
“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大赛。马叙以(组诗)《关于文成县的大风景与小人生》获第三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大赛的特等奖,胡弦、谷禾获一等奖,大卫、龚纯、苏笑嫣、王崇党、王孝稽获二等奖,田奇冲、韩玉光、包苞、柯健君、黄海燕、黄鑫、李云、纯子、王小玲、雁呢喃等10位诗人获三等奖。
11月5日晚,2013年度华文青年诗人奖暨第三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典礼在文成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举行。吴思敬、商震、林莽、梁平等著名诗歌评论家、诗人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诗人颁奖。
11月6日下午,在文成阳光假日大酒店与诗探索·天问中国新诗会所联合举办“2013中国·文成金秋诗会”。诗歌研讨会上,全体与会诗人以“泛娱乐化和物欲时代的诗歌现状与我的写作追求”为题,分别论述诗歌的现状、诗歌的娱乐化、诗歌存在的现实意义、物欲时代的诗歌语言、诗体结构、文化价值等,就当下的诗歌创作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研讨,发表了自己对诗歌的观点和看法。
永嘉现代诗三十年概况
撰文/杨大用
中国现代诗歌最辉煌的时期,1980年代中期后,永嘉中学杨大力等几名校园诗人打理《摇篮》文学社,渠口中学陈忠德等几名校园诗人打理《春笋》文学社,《摇篮》文学社被评为全国重点文学社。然后,军营诗人小路退伍回到永嘉工作。而校园诗人离开永嘉继续学业。
1986年,在各种新诗潮主要是朦胧诗潮影响之下,永嘉诗歌学会成立,创办者暨会员有小路、胡理勇、戴天鹏、陈群务、谢纯定、潘凡平、周永温等人。学会通过会刊《江风》(3期)、举办诗歌大奖赛、诗歌笔会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诗歌氛围,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诗歌新人。这些人中的一部分至今还活跃在文坛,成为永嘉文学事业的中坚力量。
1980年代末期,陈隐、陈忠德、吴朝晖、余侠、孙文华等人也开始了诗歌之路上的跋涉。这批尚未成家的诗人共同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他们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写诗,诗人的赤子之心从诗意文字延伸到现实生活。
1990年代更多年青人登上诗坛,崭露头角。1993年永嘉诗人柳一村在《永嘉报》发表文章《花底诗心——永嘉文坛三女性》,评价赞扬了永嘉女诗人朱小蝉、董秀红、杨丽和。此一阶段,在浙江师大读书时有诗歌入选《中国大学生诗选》的张志洲、在杭州大学读书时作为杭州29所大中专院校联合文学社社长的杨大力、在温州师范学院作为文学社骨干的朱文信,都回到家乡永嘉工作,为永嘉诗歌创作注入更强有力的血液。张志洲倡导写作桃花诗,引起社会反响。董秀红、董伟斌、杨丽和、邵淑鹏、潘剑永、黄忠勇、陈晓江、朱淑洁、尤长洲、叶佩锋等,作为成熟的诗人直接登上文坛,各有自己的特色。黄妙龄、杨可可、叶卫周、吴振生、蒋和明等为诗坛新进。杨大力成为永嘉教师进修学院外聘教师,辅导文学社诗歌创作,培养的一批学生陈冬勤、汤乐娟、戴文君等开始
成长为永嘉诗坛的一支生力军。
21世纪以来,永嘉县文学创作出现新高潮,永嘉文学协会改名为作家协会。作协内部设立了诗歌创作委员会,杨丽和为主任,有会员40余人,初步形成了诗歌创作骨干队伍。2006年以来,县政府开展两年一次的“永嘉县文学艺术奖”评选活动,促进文艺事业发展,永嘉继续涌现一批优秀诗歌作者。2006年5月,永嘉县文联与诗刊社联合举办“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以后,永嘉一批优秀诗人不时进入教师进修学校、永嘉瓯北职高、永嘉实验小学等学校,为学生做诗歌创作讲座,提供诗歌创作辅导,一些学校还建有校园创作园地,刊出诗歌创作不定期的校刊,推动了文学创作。同时一批诗人开始参加《诗刊》社诗歌函授班学习。
永嘉诗人的作品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如张志洲、小路、杨大力、叶佩峰、杨丽和、董伟斌等在《诗刊》、《江南》等发表诗作。一批诗人出版诗歌集,如小路出版《岁月的杯盏》,1999年杨大力《大力抒情诗选》出版,董伟斌出版《沉默的歌者》,2007年陈冬勤《起程》出版、杨丽和《轨迹》出版。2007年,杨大力《回乡偶记》《黑土》《秋天谈话了》等诗歌入选《浙江诗典(1976-2006)》大型诗歌选集。
近年来,永嘉人的诗歌作品还比较集中地发表在省级刊物、市级刊物,《温州文学》曾2次刊出永嘉专辑、发表永嘉人的现代诗作品,《诗刊》一次刊出一组永嘉诗人作品。分作品参加全国性活动获得名次,永嘉的作品走向了全省、全国。
2009年5月,杨大力、郑阳邀请温州市诗歌朗诵艺术学会的主要领导来永,筹备成立了“永嘉县诗歌朗诵学会”。
2009年9月,在作协主席、诗人董伟斌指导下,诗歌创作委员会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诗歌创作朗诵会,诗人作品在县政府橱窗展出。
2010年4月,由杨大力、吴振生策划,杨丽和主编的《永嘉诗歌年鉴》(2009)出版,收集了46名永嘉诗人的200多首现代诗歌,多方位多层次展现了永嘉诗歌的创作实力。
2010年5月,永嘉县政府主办“青春永嘉”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诗歌朗诵会。
2010年9月,由杨大力总策划、吴振生副策划、杨丽和组织的“中秋月明”诗会在永嘉龙湾潭举办,参与者为《永嘉诗歌年鉴》(2009)作
者和来自温州各地诗人代表70多人,为一次民间诗歌盛会。
2011年开始,诗歌创作委员会策划,永嘉诗人朱淑洁组织永嘉诗歌作者在三三茶轩举办小型诗歌创作座谈朗诵会数次。
2011年5月,永嘉瓯北读书学会发起举办纪念诗人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座谈会,学会会员、温州地区各县诗人70余人参与。
2011年5月,中国诗刊社第二届“永嘉·青春回眸”诗会暨首届“中国·楠溪江诗会”在永嘉举行。国内40多位知名诗人作家出席,为期三天,举办诗歌创作研讨会和楠溪江采风等一系列活动。40多名永嘉诗人参加。
2011年10月,《诗刊》刊发向卫国诗歌评论《土地与命运之歌——读杨大力的“农事诗”》,高度评价永嘉诗人杨大力的诗歌。
2013年8月,叶佩峰编选出版《品读楠溪》文化丛书的《诗意卷》,内容为37名诗人所写的楠溪江题材的现代诗歌集。
2014年3月艾青和高瑛的诗歌合集《诗的牵手》首发式,于永嘉由中国诗歌学会、永嘉县委举办,国内著名诗人与永嘉本土诗人共70多人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以来,永嘉诗人林陈国自掏腰包,前后20多次,邀约永嘉诗人举办小型诗歌创作朗诵会,为永嘉诗歌事业做出贡献。
《温州文学》2007年诗歌新档案
供稿/池凌云
2006年底,温州文联主办的《温州文学》拟出一期诗歌专号,集中刊发温州诗人的作品,展示温州诗歌的风貌。《温州文学》一直以刊发小说为主,散文和诗歌占的比例较少,这次诗歌专辑则商定以青年诗人及在场写作的诗人为主。考虑到诗歌的编辑组稿等因素,《温州文学》编辑部把组稿的任务交给池凌云和马叙。
编辑方向确定后,池凌云和马叙分头约稿,顾虑到信息不全,在约稿时请诗人们互相转告,最终获得52位本土诗人的积极响应,收到诗歌稿件数百首。
这期诗专号名为《2007年温州诗歌新档案》,共设六个栏目,“探照灯”栏目刊发崔勇的评论《温州的诗歌人群》;“前沿方阵”栏目的诗人有:高崎、池凌云、刘德吾、马叙、余西、简人、友来、叶晔、杨大力、瞿炜、王小几、柯熙;“锐风暴”栏目的诗人有:张艺宝、那勺、贾建伟、董炜斌、施世游、沙之塔、冷若梅、了乏;“星空之约”栏目的诗人有:肖泉、董秀红、勾常吉、鹃子、熊国太、缪立士、许志红、陈海勇;“我在线”栏目的诗人有:贾建芳、泥人、卓铁锋、姚仁磊、虞文浪、黄选坚、阿克、马马度、尤长州、陈鱼观、官长剑;“时光版图”的诗人有:慕白、伊夫、林新荣、孟想、翁美玲、陈绍柒、方明、小路、何继岗、南航、叶存政、夏泽晓、苏岫。
文学博士、执教于温州大学的诗评家崔勇给温州诗人的创作风貌做了解读,他在《温州的诗歌人群》一文中说,“温州的诗人似乎都很安静地在成长,他们没有过多的喧哗的声音。温州的诗人只和诗歌相关,而不和诗歌事件相纠葛,实实在在地写‘明白的句子’,真是很难得的事情。”
温州诗人论坛
撰文/贾小愚
温州诗人论坛依托于原乐趣园网站,成立于2006年,由泥人(严华文)、冷若梅(王孟丹)、贾小愚(贾建芳),三人组建成立。在2006年期间,引起了温州诗群的关注与支持,也聚集了一批温州本土诗人。其中主要有池凌云、施世游、姚仁磊、沙之塔、洪广玉等人。
在整个2006年,在池凌云的帮助下,温州诗人论坛的主创人员,参与了几次温州文联的温州壹玖文学沙龙。最终在2006年12月31日,在温州民航路的北山书屋,通过泥人、洪广玉、贾小愚三人发起,得到池凌云、叶晔、夏泽晓、翁美玲、董翻身等人的帮助,举行了一次“温州诗人峰会”,那次峰会,是温州诗歌活动有史以来人数最为齐全的一次诗歌活动。主要参会人员有:高崎、池凌云、刘德吾、叶晔、简人、黄崇森、那勺、慕白、瞿炜、夏泽晓、谢流石、翩翩燕、翁美玲、泥人、冷若梅、洪尘、尤长洲、贾建芳、小路、伊夫、鲍道元、学院路、周一鸣、郑仁光以及商报的两位朋友。
有巢
2011
诗歌大展坐在《有巢》上的温暖流水账
撰文/踏秋而歌
创办《有巢诗刊》纯属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偶然的是初相聚心声不谋而合,必然的是新诗走进了一个开放的、自由的、颠覆而又多姿多彩的时代。
那是2009年4月,我参加红袖添香文学网现代诗歌论坛在河南鹤壁召开的“红袖诗歌全国诗友会”。会上结识了一群浙江诗友,会后余兴未消的浙江诗友又相约飞到温州乐清雁荡山踏春。都年届半百了,我平时很少与这么多的诗人交流,特别是和本土这么一群有才华的年轻诗人在一起交流,心中异常兴奋。酒酣耳热间,大家从中国的诗经谈到打油诗,从李杜大家谈到自己的作品,上天入地,古今中外,即兴吟唱,闻乐起舞。席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感觉,就是发现近年来温州民间诗人不少,特别是在网络上出现许多青年诗人,只是还没有真正在现实中聚拢,如若将他们真正聚拢在一起,那么温州诗界将会有一个崭新而活泼的局面。
次日,待外地诗友走后,我们温州几个人又去乐清市湖广大茶楼小聚。我和陈鱼观、缪明霄、风在先、何乜、泥人、云江云帆、晓寒深处、伊夫等人讨论后,决定要搞一本即具有本土特点,又面向江湖的诗民刊出来,并取名叫《有巢诗刊》。“有巢”其有二层意思:一是意为延续祖先的姓氏,从穴居到巢居,我们摆脱了野兽和虫豸,却无法摆脱身体内流淌的野性,一种平民的情结无法剥离我们对自然的依恋和对传统的感恩;其二是从字义上去诠释,我们终于有一个自己的家园,有一个表现自己的阵地,有一个团结温暖,可以表达抒发自己情感的“巢”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有几个问题要马上解决:一是人员的组阁,二是稿源的征集,三是刊物的名称和栏目编排,四是印刷费用。说干就干,记得为真正落实这这些问题,那天晚上我、鱼观、泥人,为了使此事有个落结,就在乐清找一宾馆住下来,对上述事宜做了个详细分工;因由于工作之便利我负责筹集每期诗刊的印刷资金。陈鱼观、风在
先负责审稿和文字主编,泥人、缪明宵、何乜负责征稿,泥人负责美工设计,当时由于第一期,除了甄选部分本土诗人的作品外,还需对全国征稿,所以,我便与红袖现代诗歌论坛的版主们商量,邀请了轻柔的霞、枕月听雪、董文岩为当期编委,并且邀请了乐清文联主席马叙、温州著名老诗人叶坪老师为我们的顾问。就这样,经过三个月努力,《有巢诗刊》终于在7月顺利出生了。
第一期《有巢诗刊》的面世,我认为在当时温州民间诗界的影响是巨大的,600本书出来后,在一周内全部分发一空。在做第一期时,由于我们没有经验,在选用的材质和设定尺寸上都有欠缺,但作为当时温州民办网络诗歌的第一本刊物,对温州民间一批年轻诗者有一种亲和力,也是一种力量和信心的鼓舞。
第一期的成功及对全国的影响力,我们当时借用了红袖添香论坛、现代诗歌版块为窗口,并在网络设立了一个有巢投稿箱,正式向江湖亮明了身份。在2009年-2010年连续出了四期,且作品质量和刊物装帧,均有很大提高。我们依据红袖诗歌论坛、温州网、温都愽客为散射通路,并举办多次的《有巢诗刊》端午、中秋、国庆诗歌节和朗诵会,更扩大了在民间诗群中的影响力。
由于我们的锲而不舍,更多的好诗人对《有巢》诗歌关爱有加,参加到编辑行列。如我们在第六,七期时,收到了浙江著名诗人柯平、孙侃老师的卷首寄语,也得到《突围》诗社社长本少爷和主编卓铁锋的支持,在封面和内页插图设计上,得到本土画家诗人麦浪的支持,使《有巢诗刊》在各方面日臻完美。
现在,我看着面前总共7期的《有巢诗刊》感觉特有感情,愈看愈喜欢。它对温州的诗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来的社团与民间刊物的出现起到了一种原始激发力。
現代文化出版社
蓼
城
詩刊
題字:鄭岳華《蓼城诗刊》
撰文/马丽
《蓼城诗刊》是纸质类诗歌刊物,创办于2009年,由马叙、叶坪、田君、明人、陈有才等当代知名诗人担任顾问,踏秋而歌、风在先策划,主编道远、艺宝,执行编辑马丽,《现代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刊采用16开本,4彩页,国际标准刊号:ISSN2079-8075。
《蓼城诗刊》奉“独立,多元,继承,发展”为宗旨,以“诗歌的生活性,语言的艺术性”为目标,立足温州,辐射全国。放眼诗坛,涉足不同层面,吸纳风格各异的诗人诗作,打破传统,标榜立新。侧重关注先锋新锐诗歌优秀作品,推出具有时代代表性杰出诗人。我们持严谨的态度,遵从诗歌规则,不拘泥于形式,在体现出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同时,把这个时代的掠影用诗歌语言从民族意识里传承,尽心尽力办出诗刊的质量与特色。在选稿方面,避免诗歌存在意义与诗歌表达形式落入俗套,拒绝毫无意义故作深沉的哼哼哈哈,让最简单的语言刺破表象,到达生活的内核。着眼于中国当代正能量新生代诗人,大量挖掘优秀新人新作。发扬传承当代诗人的诗歌价值观,致力于“先锋、尖锐、抽象、朦胧、矛盾”等新人新作培养。崇尚多元素创作,关注的各个阶层思想表达,鼓励推进大众文学群,绝不墨守成规。提倡诗歌元素创新与诗歌体现创新,表达方式新颖,创作手法新异。坚持艺术质量为宗旨的选稿标准,坚持为诗歌在严肃的艺术领域中永占一席之地,让好的作品在这个纷扰时代中定格为一纸墨白。
《蓼城诗刊》不单纯是一份诗歌读物,它更是广大诗歌爱好者热情执着的结晶,在这里汇聚天下热心诗友,他们毕生为诗而歌而狂,每一首诗歌都是用自己的灵魂去撞击这个时代所发出的呐喊声,为促进诗歌的交流与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诗刊之所以命名《蓼城诗刊》是因为蓼城本是我的故乡。在固始县东北的蓼城岗遗址,也就是古时蓼国的故都,
现在我们称她为“蓼城”。“蓼”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生于水边,随处可见,温州人叫它“辣蓼”。辣蓼,这种普通的草也有春天,开淡红色的花,不艳丽也不媚俗,但星星点点点缀得滩头、坝边、井沿别有生趣。众草成城也颇为可观,是为蓼城。正如我们众多诗友不一定都是名诗人,但诗歌却把我们的生活缀饰得多彩而深刻,就像蓼花开在宁静的水边,平凡却不普通。尽管办刊过程一波三起,但在这条路上我们并不孤单。
突围诗刊
二零一二年一月 创刊号/新诗之崛起
突围诗群:贯通融汇近百年的新诗、千年古诗传统、部分外国诗篇这三大传统,借鉴现有各种文艺传统手段,承认和吸收近百年新诗所结下的硕果,同时立足现代生活,突破现有这些写作类〓,重建心灵家园,呼唤传统回归的标志性诗群。
中国·突围诗社
WWW,TUWEISHISHE.COM十二年嬗变时间:从采纳到突围
撰文/卓铁锋
2002年8月,易涵(卓铁锋)个人出资创办采纳文学网,申请国际域名为:www.cnwenxue.com。
2002年12月,开始筹办基于网站的纸质独立诗歌民刊《采纳》,易涵担任主编。创刊号于2003年4月底出刊,第二、三期分别于当年7月、9月出刊。
2004年秋,卓铁锋个人出资近两万元编辑了第四期即《2004年度中国网络诗选》,于2014年末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公开出版,收录了当年活跃在诗歌创作前沿的赵丽华、阿翔、李以亮、本少爷、东篱、佛手、格式、胡人、胡正勇、江离、君儿、兰雪、兰逸尘、老铁、李拜天、初九、大雁、刀刀、李可可、林新荣、罗铖、马知遥、任轩、任知、沈河、王志国、徐江、小鱼儿、叶来、张建新等一百多位诗人及作品。
之后,由于资金困难、工作调动等客观原因,《采纳》纸刊停办。
2005年夏秋之交,采纳文学网站长易涵应腾讯文学之邀,担任腾讯诗风论坛版主。一直到当年年末,由于忙于腾讯诗风论坛管理,采纳文学网长期无人值守,不得已之下,于2005年末忍痛关闭了网站。
采纳文学网与《采纳》纸质民刊,从2002年开始至2005年刊物停办、网站关闭,核心诗人有易涵、十三陵、兰雪、思维、初九、夏鲲鹏、山上石、兰逸尘、任轩、本少爷、大雁、林新荣等。
2006年夏,卓铁锋与当时共同担任腾讯诗风版主的本少爷、雷黑子某天私下“密谋”,拟邀三五诗人好友,成立一个诗歌创作联盟。
在卓铁锋、本少爷、雷黑子的倡议下,与阿翔、李建明、冷盈袖等多位诗人共同发起,于2006年7月28日晚,正式讨论了整整一个晚上,最后确定了以“突围”为名,全称为“突围诗歌联盟”。7月29日上午,全网公开宣布“突围”正式成立,在乐趣园建立论坛,引起广大诗人的强烈反响,当日来访论坛的诗人便超过5000人次。
突围诗歌联盟早期(2007年以前)发起人主要有赵丽华、老巢、阿翔、本少爷、卓铁锋、雷黑子、冷盈袖、李建明、李敢、果而默、侯冰之、韩簌簌、巫小茶、李尚朝、灯灯、小衣等诗人。
2006年10月,发布《突围》纸刊,为赵丽华、阿翔、本少爷、卓铁锋、李建明、冷盈袖等多位突围发起人的历年个人作品结集。纸刊正式发布之前,各位发起人在乐趣园“突围诗歌论坛”发表了各自的个人历年作品集网络版,引发“梨花诗”争论事件,成为新世纪以来影响面最广泛、轰动效应最强烈、参与论战人数最多、讨论时间最长、影响时间最久的一起全民诗歌事件。
2007年夏季,主要发起人卓铁锋因工作原因,暂时不能参与突围的管理与建设。同期,由于各方面原因,阿翔、李尚朝、巫小茶、灯灯等多位发起人先后离开,以寻求更好的突破与发展。同年10月,正式更名为突围诗社,本少爷当选突围诗社首届社长。
2008年10月,发起人卓铁锋正式回归突围诗社,参与管理建设,并发起了“突围诗歌半月谈”诗歌评论活动,创办了“突围诗网刊”等。
由突围诗社主办、本少爷任评委会主任的“中国诗歌·突围年度奖”,已成为中国诗歌界最权威、最公正的民间诗歌奖项之一。自2008年开始公开评选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分别邀请了赵丽华、老巢、苏浅、李拜天、伊沙、沈浩波、李少君、陈先发、汤养宗、何小竹、张执浩、小引、艾先、李亚伟、杨黎、弥赛亚、于坚、王小妮、朵渔、余怒、杨键、潘维等多位国内著名诗人、诗评家、学者与历届突围年度诗人获得者共同组成“终审评委”,共评出与奖掖了:(2008年度第一届)冷盈袖、小衣、王微微、杨略,(2009年度第二届)弥赛亚、魔头贝贝、侯冰之、宋雨,(2010年度第三届)张小美、陈衍强、李伟、八零、傅蛰,(2011年度第四届)张灿枫、伊有喜、李春筱、许欢颜,(2012年度第五届)高梁、王笑风、离离、莫诺等二十多位优秀青年诗人。
2009年夏,突围诗社告别自乐趣园被关闭后、只能借用5d6d免费论
坛的尴尬局面,正式购买了虚拟主机建设自有网站(论坛),注册国际
域名为:tuweishishe.com,沿用至今。
由本少爷担任执编的纸质诗刊《突围诗刊》2011卷、由冷盈袖担任
执编的纸质诗刊《突围诗刊》2012卷,分别于2012年、2013年编辑发布。2013年末,《突围诗刊》被国内主流大型诗刊《中国诗歌》列为2013年十大重点民间诗刊之一。《突围诗刊》2013-2014卷由卓铁锋担纲主编,计划于2014年冬季正式出刊。
2012年2月,突围诗社在温州举办“《突围诗刊》2011卷发布会”暨“春天送你一首诗”诗歌沙龙,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位诗人参加。
同年5月,在台州举办“第四届中国诗歌·突围年度奖”颁奖典礼暨“江山留于后人愁”主题诗歌沙龙,包括获奖诗人在内全国共计六十多位诗人参加了本届颁奖典礼与沙龙。
2013年3月,在福建厦门举办了“《突围诗刊》2012卷发布会”。
2013年12月,突围诗社换届(第二届)选举,卓铁锋当选社长,李建明、冷盈袖当选常务副社长,藏马、星落河当选副社长,与前任社长本少爷共同组成了“突围诗社社长办公会议”。
截止2011年12月,自愿申请加入突围诗社成为正式成员并获得审核通过的诗人超过100人。为确保社团在人员增加后依然能良性运作,以及保持社团的纯粹性,经“社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之后将不定期对正式成员的创作、发表状态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将降格为预备成员,连续两次不合格者将清除其社员档案。经过多次考核,截止2014年初,现有正式成员共30人,分别是:卓铁锋、本少爷、李建明、冷盈袖、藏马、星落河、小米、白玉汤、傅蛰、年微漾、桃色、张灿枫、魏勃、韩簌簌、李智强、王中楠、蒋毅、甜心姜、风重、方冲天、徐向峰、沈秋寒、龚四、李春筱、刘槐伤、裴丽萍、侯冰之、宋雨、江一苇、周珊。
突围诗社自2006年夏季成立之时起,各成员的作品便在全国各大主流诗刊上频频发表。随着历年新申请入社的成员的增加,以及新成员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突围诗社核心成员有意识地为新成员拓展更多的发表平台,尤其是2010年以来的最近三四年,多次在如《诗刊》、《中国诗歌》、《诗潮》、《人民文学》、《诗歌月刊》、《星星》、《诗林》等主要诗刊与《××年中国新诗年鉴》《××年中国年度最佳诗歌》等部分年选、年鉴上集中或个别发表突围成员的作品。
传灯录诗歌论坛及“中国诗歌”微信平台
撰文/施世游
传灯录论坛,取名借于《景德传灯录》,灯或传灯,意谓以法传人,如灯火相传,辗转不绝。域名为www.201954.com,则意谓距离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整整一百年,转瞬百年,思想发端,源远流长。
传灯录创坛的前身为中国诗歌网(隶属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更早则是新学院论坛(早期论坛名称为“七十年代俱乐部”由当时北大的博士生和民间70后共创,2003年更名为“新学院”,2005年前后和“中国诗歌网”合并),2007年从中国诗歌网独立出来,再次独立创坛。
再次独立创坛时,人员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初的学院派已经悉数“退隐”,而民间分子“横行”依旧,但精神不死,旗帜依然:真诚交流、批评共进、独立思考!
传灯录论坛,也是一个低调的论坛,不求热闹,坛如其名,如星火微光,不明不灭,气息绵延。是因为有他们,罗列一下这些可爱的名字:太白酒桶(杨晓东)、风过之痕(国志峰)、庄墨显、伽蓝、老乃、夏虫语冰、链二奶奶、炎阳、邓博丹、黄靠、雅克(杏黄天)、还叫悟空(张灿枫)、海湄、朵拉、辛巴、风花月、淡淡二月了、沉舟、竹丫子、逼戈、何勇、邓博丹、十亩之间、边子、李敢、罗霄山、十字阿西、陌上寒烟、孤雪、王笑风、冷雨桑、江一苇、朱张、楼兰女子、翩然落梅、刺一、练习书皮(郑仁光)、杀杀人跳跳舞、不变的天空、兰花花……等(部分)。
传灯录的写作风格,所追求的是:气、骨、奇;细节、意境;语气、语调、语感:密度、质感、力量:生气灌注。认为一首作品,在气息方面应该做到运转自如,有着如骨骼般的底蕴,在想象上能够出奇。表达
上既注重有让整首作品立起的细节支点,又有整体的意境拓展。既注重语气的自然,也注重语调的个性化,更注重语感的顿挫有致。认为词语组合上能够展现事物的密度、本体的肌理质感和运行轨迹中的力量。而这一切,都需要有真切的情感,生发起内在的能量,灌注进文字,得以表达和表现。传灯录的诗歌文本,大都体现出简约、自然、透明,文字中的气息能够弥漫开来,充盈阅读者的身心和所处的空间。
2013年1月,传灯录同时开创了《中国诗歌》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zgshige),设有《诗周刊》(已推送37期)、《诗专辑》(已推送全国诗人192人)、《诗评点》(已推送44期)、《诗译读》(已推送45期)。
现有订阅者一万四千三百多人,感谢大家的支持,你们的热爱使传灯录论坛和中国诗歌微信公众平台有了持续做下去的动力。
传灯不灭,诗歌不绝!
坚持美学倾向 拒绝一切虚假
坡度詩刊
INCINATION POETRY
真实 重构 可能
二零一三年第二期
甌海
2013年夏·特刊
瓯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岀品坡度诗社与《坡度诗刊》
撰文/郑仁光
坡度诗社由泥人、麦浪、郑仁光、卓铁锋、星落河、贾小愚等六人共同发起,在瓯海文联主席彭福云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3月21日正式成立,现有社员古道(黄万华)、贾建伟、余燕双、戈碧、老残等。
2013年4月27日,坡度诗社成立大会暨《坡度诗刊》创刊号首发式在温州召开,著名诗人阿翔、马叙、本少爷、叶来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多位诗人到场祝贺。
坡度诗社六位发起人各有擅长,并在社团事务中各有分工。贾小愚是社团外联负责人,作为民间社团,和兄弟社团、刊物的沟通联络是第一位的。麦浪是画家兼策展人,多次策展国际及省市级摄影展、画展,以画入诗,给诗社带来了新风气,他的画册以现代诗配上油画,在诗歌界和绘画界之间选准黄金分割点,玩了一把“跨界”艺术,麦浪同时也是诗社和艺术界联通的一个窗口。泥人的诗歌出奇制胜,跳若脱兔,你永远能以捉摸下一句是什么,他在商界搏杀练就了非凡的场面把控能力,担纲社长众望所归。星落河的诗歌贴近生活,不造作,不拘泥于修辞,却常有深切的生命痛感。郑仁光来自原温州师院九山诗社及檀林诗群,与学院写作群体的多年接触,具备了一定的诗歌理论素养,弥补了民间诗歌社团一贯的理论弱项。卓铁锋在诗歌写作上深耕多年,编辑过多本诗刊,是《坡度诗刊》主编,同时还是国内大型诗歌社团突围诗社社长与中国民间最具权威与公信力的纯诗歌奖项“中国诗歌·突围年度奖”历届评委。2013、2014年,坡度诗社发起人的创作与发表也获得丰收,多次在《诗潮》、《中国诗歌》、《诗歌月刊》等国内重点诗歌刊物上发表作品,其中卓铁锋组诗《天下事》在《诗潮》发表后获得好评,被《诗选刊》转载。
坡度诗社以“真实、重构、可能”为创作美学核心,主办的《坡度
诗刊》现已出版五卷共七期(其中有两卷为二期合刊),得到安琪、五木、津渡、余怒、潘维、老巢、大卫、晴朗李寒、胡人、老刀、任轩、池凌云、马叙、慕白、施世游、张建新等众多著名诗人的大力支持,是当下中国现代诗歌最重要的刊物之一。
《坡度诗刊》致力于打造一个公共的平台,开放的平台,2014年全新改版后,设立开卷、发现、力作、瓯江、彼此、触觉六个栏目,栏目各自独立收稿、编辑,又合而为一。“开卷”栏目以诗人个体为酌选对象,每期限定两位,以诗歌精选、个人诗观、诗评的形式力图呈现入选诗人的全貌。关注因多年坚持个人经验已隐然上升为公共经验的诗人,具备清醒的自我意识、探索个体诗歌写作根基和背景的诗人。“发现”栏目选择一些个性化强烈带有鲜明个人特征的诗歌,关注对日常生活带有独特思想,对日常现象有创意解读,并流淌率真本性的诗歌。“力作”栏目顾名思义,就是选取已经具备一定力度的作品,每期都聚焦于创作逐渐趋向成熟并有向上突破空间的诗人,致力于呈现无论思想、语言风格、意象都已经相对成熟的诗人最新的创作状态。“瓯江”栏目是向本地诗人的开放区域,是和兄弟社团、诗人互通往来的自留地。“彼此”栏目是坡度诗刊的外向窗口,每期介绍某一国内诗歌社团或地域群体及作品,是互通有无、张望国内诗坛趋势的通道。“触觉”栏目以译诗、诗评诗论、重大诗歌事件及相关评论文章等为主,是坡度诗刊的厨房、储藏室和蒸馏器。2014年全新改版的《坡度诗刊》征稿函在官方博客、微博上发布后,引起强烈反响,短短几个月里收到的投稿作品一万多件。
2014年《坡度诗刊》1/2期合刊出版后,被国内部分诗评家评为“少有的在诗歌选取质量和理论解读上,都达到一定高度”的诗刊。同时,《坡度诗刊》为表示对诗人与诗歌的充分尊重,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向投稿的非本土诗人支付稿酬——尽管很少,只能称为薄酬,但一份民刊能做到不少官刊都做不到的事,这种可贵勇气、真实态度与实际行动,获得了诗坛大部分诗人的认可与赞扬。
2013年10月,举办“中国·温州第一届重阳诗歌节”,潘维、任轩、马兆印、藏马、何玉宝、张灿枫等来自全国的二十多位诗人共聚一堂,
就当下现代诗歌创作、理论进行了多场研讨。(应瓯海泽雅中学的邀请,在第一届诗歌节上,该学校成为坡度诗社的第一个现代诗学生创作基地,下一步坡度诗社计划选择该校8-12名有诗写潜力的学生,以“专人指导与个别辅导”结合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从而以点带面,去影响更多的学生爱上现代诗。同时,坡度诗社计划,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继续在温州地区筛选中小学校设立现代诗创作基地,义务引导、培养中小学生的现代诗写作兴趣,并以专人指导、个别辅导、基础讲座、大课教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喜爱现代诗的学生们的诗写能力,为温州诗歌的未来培养潜在的、潜力的诗人而贡献力量。)
在成功举办第一届诗歌节的基础上,坡度诗社决定于每年秋季举办不同主题的诗歌节,邀请全国各地诗人互动交流,并在诗歌节期间开展多场以主题沙龙、研讨会、对话与论坛、自由茶话会、诗人主题讲座、创作笔会、改稿会等非固定形式的活动,丰富诗歌节的内容。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淀和努力,坡度诗社已和杭州诗人群体如野外诗社隐然形成一浙南一浙北遥相呼应的态势。
知识出处
《坡度诗刊》
出版者:坡度诗社
出版地:2013.6
《坡度诗刊》由坡度诗社编有,属半官方半民间纯诗歌刊物,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叶坪担任顾问,青年诗人卓铁锋担任诗刊执行主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