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游的诗:物自性和情抽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坡度诗刊》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263
颗粒名称: 施世游的诗:物自性和情抽离
分类号: I267
页数: 3
页码: 019-0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施世游诗的物自性和情抽离的特点。世游是个有侠义气质的诗人,情感直接而不油腻。这是区别于大部分(闷骚如我)诗人的地方。他的诗不会在情感面前沦陷,不会在词语、具象里丧失阵地,也从来不会在瘦弱或丰满之间,因为刻意选择而沉溺。
关键词: 施世游 物自性 情抽离

内容

在网络中,我与世游都像经过彼此窗户的另一个人,相互熟识,但从未谋面,“那时候,我还没有醒来”(诗歌《后来》)。接触世游的诗,一晃也快十年了吧,“水向东流,日向西山”,我的时间过得总是比别人要快些。一直想系统地读一读世游的诗,但总是因为忙,就搁置了下来。不见面也罢,我觉得,如果透过他的诗,猜测一下他生活的经历和他胸中的“国故”,透过文本了解他的写作状态,于我,以及其他诗友,恐怕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就像所有的诗人们,都有一段对世间万物保持高度敏锐的缘起一样,希望透过他的诗,能够了解他生活中的一些蛛丝马迹。
  世游是个有侠义气质的诗人,情感直接而不油腻。这是区别于大部分(闷骚如我)诗人的地方。他的诗不会在情感面前沦陷,不会在词语、具象里丧失阵地,也从来不会在瘦弱或丰满之间,因为刻意选择而沉溺。他对诗的理解,就像对一位刀客的理解。江湖之上,刀客气场要足,骨头要硬,刀法要准;夜黑风高,刀刃上要有寒光;动手前,要温文尔雅地铺垫,语调缓和,但暗藏力道;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动手,如何动手。刀就是刀,“不是用来杀人的,也不是用来生锈的”。这些对诗的理解,或者诗观,是“中国诗歌网论坛”、"传灯录诗歌论坛”一脉相承的主线,这也许正是与其它诗歌论坛特别不同的地方吧。而他的诗之所以看起来与大部分诗人的不同,是他多年创作积累了成熟的诗观使然。
  通览世游诗歌,我觉得粗略地分分类,是必要的。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未必准确。但这样的梳理,有助于弄清十年来他的诗文本有什么变化?他的诗有什么独特的个人标签?他的诗观大体是如何形成的?
  从时间先后上看,世游的诗,应当以2005年作为界限,前后的区别在于,是否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本追求,换句话说,是否有倾向性的强调自己对诗歌的理解。2001年之前,《墓志铭》、《野风》等诗是我特别喜欢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抒情类的诗歌,如《牧羊人,你为何还不回家》,现在读来依然很感人。而一首《象岩山脚下》,除了冷静的生活场景的描述外,不动声色地引入了生死之间的对比。从这首诗中,能看出后来大批优秀作品的端倪。2002年至2004年,对世游的诗而言,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三年,如果没猜错的话,他正在积极寻求诗艺的突破。我看了他自选的二十多首诗歌,带有抒情标签的诗作几乎很少,纯抒情开始从他的诗歌中抽离,“硬”的词语或句式则越来越多,似乎在强调诗在气场、力量的重要性;在大部分诗中,有意回避文本背后的“我”,而是让“我”选择的物自己说话,这类诗歌我总结它的特点为“物自性”2005、2006、2007年是世游诗歌的高产期,产量和质量俱佳的作品较多,2008年之后,世游的作品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无论是深度还是具象,都更臻成熟。丰满的文本不芜杂,瘦削的文本不冷硬,散淡的文本不故意。那么,不妨看看世游是如何组合文字,如何贴上属于自己诗观的标签的。
  在作品特质上,我把施世游的诗分成四类。一是经由口语写作演化而成的叙事诗,这类事在早期的作品中比较多,讲究练气,强调对情感、语言及节奏的控制;二是带有个人鲜明特色的“穿越”诗,这部分诗作是我看来最有看头,最能代表世游的才情和诗歌天赋的部分;第三类是
  “世游看万物”的诗作,粗看象是思考人生的政论文,但根本不是;第四类,就是留白、时空感强烈的短诗。
  叙事诗中,《八七年冬天,去看枪决》、《一条鱼的午后》、《清白岁月》、《父亲》等都很好看。叙事隐藏作者,让事件呈现真相,每一个读过的人都会觉得,象作者一样,胸口很堵,有话但说不出来。而《父亲》以及《异乡》偶书,则稍有不同,虽然文本上看不到几乎翻腾的情感,但“我”既在文本中,也在文本外,相同的是,克制平实的文字、细节描写,显示了它的巨大的情感力量。
  说到世游的“穿越"诗(或许这个词语用在这里并不合适,他的大部分诗作完成时,“穿越”一词尚未流行),我提到了他的才情和天赋。我猜测,世游是个喜欢研究“国故”的人,爱读书,时间轴上过去的很多点,都可能是世游诗意栖居的地方;而要用文字组合,让穿越看起来自然而然、选准时机、去得了又回得来,这是需要天赋的。除了丰富的联想,对文字及具象控制也要做得恰到好处,不然,不是露馅就是故弄玄虚了。《阴司》、《乌有》、《太湖归来的车上》、《忽闪》、《端午节》、《鬼吹灯》、《绿衣女》、《有味道的男人》等,都是此类作品,值得细细地品味。
  “世游看万物”,这类诗的对象一般是物件或者比较鲜明的意识倾向。《白纸之白》、《驯梦师》、《做爱的人》、《钱币》、《秘密》、《秋声赋》等,文本丰满,庞杂而有力量。
  世游的短诗,短而不薄,有足够的空间及留白供读者想象。如《安静》:虚构一个人,站在雪地里,我越走越远,雪越下越大。又如《分行》:大雁给天空分行,道路给大地分行,留一行给你,如白色的鲸脊拨开蔚蓝的海面。
  最近几年,世游的诗又开始融入了一些趣味的元素,我想,有趣的诗,总归是我们喜欢看的,但愿世游写出更多的好诗,让我们有更多的交流和精神碰撞。

知识出处

坡度诗刊

《坡度诗刊》

出版者:坡度诗社

出版地:2013.6

《坡度诗刊》由坡度诗社编有,属半官方半民间纯诗歌刊物,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叶坪担任顾问,青年诗人卓铁锋担任诗刊执行主编。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博丹
责任者
施世游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