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坡度诗刊》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248
颗粒名称: 读诗
分类号: I227
页数: 6
页码: 137-142
摘要: 本文收录了瓯海“读诗”栏目所载作品,剧场,囚徒诗、立春、第四炉香:流沙等诗词文章。
关键词: 瓯海 读诗

内容

“读诗”栏目所载作品
  均收录自个人诗集
  本期内容为本人从近两年来
  所收到的部分个人诗集中
  各选一首而成
  并附个人读后有感之言
  此非为专业批评
  仅为记彼此诗友之谊长存
  注:欢迎各地诗友惠寄新出版或自印之诗集
  请新浪微博@卓铁锋 索取通联地址
  读诗
  栏目主持:卓铁锋阿翔/剧场,囚徒诗
  ——选自阿翔个人诗集《少年诗》
  在空荡的笼子里打盹。在众多个下午
  客人们排队围观,阳光透视着混沌的尘埃,没有一丝声音。
  我涂改着萨福的微紫色,知我者性情纯良
  除了操心于未来不敢胡乱暄哗
  曾经确定的一切不再确定
  一首蓝花花歌可以唱到晚风,给露水
  清脆明亮,"看哪看哪,吹动音孔的人
  忘记了来到人世间的目的。"
  我抱残守缺,围困于针尖
  不必要的敏感使我闪烁其词,就像眼前那些塑料花
  总是怕黑,我在这里变得缓慢
  对故乡迟钝。多疑的死人总想穿上新衣
  呼吸薄而磨损
  答辩状一再被篡改,无可挑剔
  仅仅是素材,但已不是我的原意
  时间慢慢减少,窗帘遮住了墙上的地图
  羽毛从天上飘落,短房子嘶嘶地往上长,共谋一两次风暴。
  白银松弛,多余的
  手指麻木了,多余的蜗牛翻着书页
  留住一些旧事。那些戴着丑陋面具的人去教堂祷告
  无功而返,"只有沉默让我听觉变得敏锐。"
  卓:已经记不起与阿翔具体在什么时间认识,反正是在2006年7月突围诗社成立之前,算来至少已是七年有余。而第一次正式见面,却是在他应我之邀参加“《坡度诗刊》首发式”前夕,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漫长的等待。阿翔是个沉默而又喋喋不休的汉子,他率真的眼神,充满孩子气。如同这首诗,乍一看似乎充满世故,似乎久经红尘,但在我看来,诗中所呈现的视线所及的事物,有极致的率真,如言:知我者性情纯良。白地/立春
  ——选自 白地 个人作品集《物质生活》
  我打开窗,看到他站在那儿。
  他站在云朵中,白衬衣,修长的身子和脸。
  这是我所盼望的,像一只洁白的猫
  绵软又坚毅。曙光开始照耀下来,到脚跟
  和脚尖。他一动不动,专注地望着我的窗口
  好像真的看到我了一样。
  他从山里回来,身上还飘着雾霭。
  他教我不要相信一些假像,那只不过是一场
  误解,不是爱情。我信了,我们开始大笑。然后
  喝茶。斟酒。散步。说话。这时,月光
  升上了高空。而我已经走得很远。仅一个人。
  蓦然回首,他,正站在那光芒中。
  卓: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叫白地的女诗人在淘宝上开店卖她物美价廉的围巾,店名“花开围城”,然后就此开始有了断断续续的交流。时间再上溯到2004年,突然发现那年我在编选《2004年度中国网络诗选》一书时,用了她的作品《乡村花园(组诗)》,这说明我早就认可她的作品符合我的个人审美。
  从未与白地见面,但印象中,她是一个细腻敏感又卓然独立的女子。在这首诗里,读到的是“我”对爱的期盼,对爱的生活的期盼,而爱却又在虚无缥缈间,可见又不可见的感伤。在“我”的眼里,好像“他”是真实的存在,但实际上不过只是一种“假象”,“他”对“我”而言,不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误解”。诗中的“大笑”,竟显得如此悲怆,最后连“喝茶。斟酒。散步。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只能一个人走远。此时我注意到诗的标题:立春。多么有喻意的两个字!它不只是一个节气名称。读后让我悲伤莫名的,是包含标题在内的整首诗中的美好、盼望与诗背后所衍生的失望、无言、痛楚之间的矛盾与失落。韩簌簌/第四炉香:流沙
  ——选自 韩簌簌 个人诗集《为一条河流命名》
  外面风声渐紧,你听出了一条河流的悲伤
  一些有形的和无形的沙,都堆向了另一个出口
  太阳都落山了,你还在黄昏里丈量。
  秒针和分针的距离,也不只是时间的问题
  那条被你放生了的鱼,一定有着肉眼看不见的彷徨。
  万丈红尘,让暄嚣者自暄嚣
  何况你的狼已经去了北方。一条逆流而上的鱼
  总是看不到,山岩上,有鹿正回头
  卓:韩簌簌在2006年之前叫湘妃竹林——那时与她基本都在腾讯诗风论坛里交流——突围诗社成立之后,才改为现在这个名字。这样说起来,我们认识的时间已超过七年,是我认识比较早的诗人之一,更是一直以来不离不弃的突围同仁之一。
  这些年里,她的诗变化很大,从早期的轻抒情,到现在的大气磅礴凛凛有声,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诗路。整本诗集中,除了“为一条河流命名”之名与少数几件作品还能找出当年的轻抒情影子外,绝大部分作品都呈现出一幅意象宏伟、叙述开阔的气势,那些下旋的孤度已几不可见,更多的是直击的力量,如在《黄河尾闾诗章(组诗)》中,“岳家军已阵亡多年/杨柳岸,又换了人间”(《观<清明上河图>»)、“泰山他从来不说话/一部厚重的石头大书/一页巨幅的山水画/一面超负荷的功德碑”(《眉批泰山》)等,字里行间,让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这次我在她的诗集中选了这一首《第四炉香:流沙》作为阅读对象,是因为它兼具了诗人早期的轻抒情与现在的大气凌厉两种风格,而诸如“万丈红尘,让喧嚣者自喧嚣”这样的句子,若不是有长久沉淀的生活经验,是不可能写出来的,同时我更认为这首诗是整本诗集的灵魂作品之一,诗中有悲伤,有执著,有彷徨,有坚持,更有意外,而这些元素恰恰构成了诗人独特的精神风景线。海中央/立秋
  ——选自 海中央 个人诗集《望春风,逝》
  秋风廉吏,家书写得凛凛有声
  庭院扫得清白明月出
  古人做不得
  青袖可藏
  幽篁三亩
  鸟鸣四五深
  那个人吸烟汽车尾气
  那个住35层的厌世者一跃垂直到天国
  那个不合时宜的
  牢骚牢住一只老虎
  数落青山
  隔空打花
  卓:海中央其人给我的印象非常好,为人随和、性格温和。第一次见他,记得是在《突围诗刊》首发式的诗会上那一次不只认识了海中央,同时还认识了辛也、海约等多位福建诗人,非常开心。再往后,与海中央有过多次接触、交流。今年拿到他的这本诗集,阅读后,在他的作品里对他这个人又读了一次。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语言上的跳空,意象上的离奇,还是作品形式上的别出心裁,都让我深刻。由于海中央常年留着浓密的长须,几可称为“美髯公”了,因而我常常有这样一个错觉:这是一个居山林不问世事的隐者,偶然间踏足红尘。在读他的作品时,总会不自觉地与诗人本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随着他一起或碎碎念、或长歌、或低声自语,
  其作品别具风格,自成一家,读来给人一种痛快淋漓之感。
  这一首《立秋》,与诗集中其他作品的不拘一格略有不同,几乎是整本诗集中有限的从语言、意象与形式上比较接近普遍意义上的诗的作品之一,但从中依然能看出,隐约有其毫无羁绊、信手拈来的创作个性。藏马/另一个黎明
  —选自 藏马 个人作品集《梦遗录》
  谁在那儿呼唤?在这样的时刻
  这样的时刻 你要回家
  你要裸露着 踏着露水小径 回家
  回到那三叶草的家
  你要打开
  遮掩着的两扇窗户
  卓:藏马是台州温岭人,离温州很近。近几年,他来温州的次数不少,深受温州诗人朋友的欢迎。喝酒,高歌猛进;读诗,气势逼人;唱歌,字正腔圆;聊天,喋喋不休;醉后,一声不吭;独坐,沉默寡言……是个非常好玩的性情中人、爽快人、好朋友。
  2013年元月,去厦门参加叶来操办的“《靠近II•70年代生人专辑》首发式”,会上藏马谈及他的文学启蒙,幼时广泛阅读了中国古典诗词,后又大量阅读国外诸多文学巨匠的作品。他的诗的确偏于“中西结合”,但结合得很巧妙,尽管“西化”占了更多的比重,如在《悼力虹》中,“而谁与自我仍在崎岖里/蹒跚,或滑冰,坚持着一贯的勇敢?”、“我只想谈一谈人一一/而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自由是诸神的眷顾、自然畅饮的蔚蓝/自由是苏格拉底构建出的白色城邦”等句子。
  在藏马这本诗集里,我读到更多的也是前面的这种“西式叙述”,厚重、沉重、稳重,很少看到他温情款款的一面,而这里我选载的这首《另一个黎明》则是个例外。居然能读到他这样的侠骨柔情,看来我有必要对藏马重新认识一番,呵呵......这首诗中的这种轻柔如母子间、情人间的呼唤,读来让人温情顿生、柔肠百结,个人很是喜欢。

知识出处

坡度诗刊

《坡度诗刊》

出版者:坡度诗社

出版地:2013.6

《坡度诗刊》由坡度诗社编有,属半官方半民间纯诗歌刊物,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叶坪担任顾问,青年诗人卓铁锋担任诗刊执行主编。

阅读

相关人物

卓铁锋
责任者

相关作品

剧场,囚徒诗
相关作品
立春
相关作品
第四炉香:流沙
相关作品
立秋
相关作品
另一个黎明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