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坡度诗刊》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235
颗粒名称: 特别报道
分类号: I207.25
页数: 6
页码: 169-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坡度诗社成立大会暨坡度诗刊首发式、嘉宾发言选录及石灰花絮。
关键词: 文学 特别报道 诗刊

内容

坡度诗社成立大会暨坡度诗刊首发式
  4月27日下午,坡度诗社成立大会暨《坡度诗刊》创刊号首发式在温召开,参会者有《诗歌月刊》编辑阿翔、福建独立民刊《靠近》主编叶来、《突围诗刊》主编本少爷与福建诗人海中央、闽籍杭州诗人任轩、台州诗人藏马等非温籍诗人,与老诗人叶坪、乐清文联主席马叙、文成文联主席慕白、《瓯江源》主编陈鱼观、《有巢诗刊》主编踏秋而歌、《半岛诗刊》主编伊夫、《南虎诗刊》主编余燕双、《温州晚报》原文艺副刊主任瞿炜、原温州师范学院九山诗社主要成员施世潮等温籍诗人。
  大会伊始,瓯海文联主席彭福云宣布坡度诗社成立,并代表上级管理部门向坡度诗社首任社长泥人授“坡度诗社”牌,阿翔代表主要诗歌刊物向《坡度诗刊》执行主编卓铁锋授“《坡度诗刊》编辑部”牌。大会向参会诗人、温州文艺界友好人士分发了刚印刷完成的《坡度诗刊》创刊号。会上,泥人、卓铁锋分别代表诗社、诗刊,向参会诗人、温州文艺界友好人士作了坡度诗社成立初衷、《坡度诗刊》办刊思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的报告。诗社社长泥人表示,坡度诗社是温州首个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纯诗学文艺组织,将以严谨的态度“独立运作”,不会因体制内的某些私人利益所左右,让诗社最大可能地纯粹一些,独立一些,他说诗社成员将秉承坡度诗社提出的“真实、重构、可能”的美学原则,走一条倾斜向上的路,尽管“现在还只是一个开始”。诗刊执行主编卓铁锋则表示,《坡度诗刊》刚刚创刊,还不成熟,诚恳请求各位参会诗人赐稿支持、扶助诗刊办得更好。他说尽管中国诗人鲜有靠稿酬发财的,但《坡度诗刊》还是要将稿酬进行到底,尽管只是“薄酬”,但这是对诗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他认为“这是必须要有的”。同时,卓铁锋还表示,“坡度诗刊与其他部分民刊不同的是,我们每期的诗人可能不多,但每位诗人选发的作品一定要多,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一个诗人的创作状态”,所以诗刊在征稿中要求投稿必须是10首起,他说“要么就一个诗人的作品占二页三页甚至更多,如果一个人只发表二三首,不仅是对诗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作品的不尊重。”
  在研讨环节,参会诗人均发表了意见、建议与祝贺词。诗人阿翔高度赞扬了近年来温州诗人的活力与生机,并对《坡度诗刊》寄于厚望,同时也非常欣赏诗刊的装帧设计;乐清文联主席、诗人马叙表示,他多年来一直在关注温州诗歌的发展,现在看到这本《坡度诗刊》,感到非常欣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更希望“坡度”在未来能达到一定的“高度”;福建民间独立诗刊《靠近》主编叶来,则谈及了他与温州诗人的多年交往,以及他编选《靠近》的经验得失;《突围诗刊》主编本少爷在温州工作过不短时间,回顾了在温工作的那几年,对坡度诗社的结社与《坡度诗刊》的创刊,表示“高度关注”,同时也认为“坡度”一定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等等。在大会最后,老诗人叶坪作为《坡度诗刊》顾问,作了总结性发言,他表示,虽然自己今年已到古稀之年,但近几年来看到温州青年诗人如此努力,感到非常欣慰,也希望自己能“发挥余热”,为温州诗歌群体的发展贡献个人力量。
  杭州诗人潘维、胡人、老刀、江离,福建诗人年微漾、李智强、辛也,温州女诗人池凌云等多位诗人由于时间等各种原因,未能亲临大会参加,但均发来贺言,祝贺诗社成立大喜。
  28日,坡度诗社几位发起人与多位“江浙闽”诗人一起,前往瓯海泽雅作人文采风,恰逢小雨,别有滋味。一路上谈兴甚浓,纷纷表示将为此而诗。当日就餐时,诗人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盖帽酒会”,并在席间即兴联席手书作诗一首《江南春色》,贺《坡度诗刊》创刊。坡度诗刊首发式•嘉宾发言选录
  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温州的诗歌发展状况。坡度诗社的出现,于温州诗歌而言,是一个新的现象。上午翻阅了《坡度诗刊》,有三点感受,一是“小”,诗是小众的,写作者也同样,六个人,小圈子,小就能形成一个相对纯粹的圈子,这样就会有一个比较一致的方向,比如语言、形式、表达,然后共同推向一个新的向度,在这个向度上呈现鲜明的诗学主张。二是“新”,与先前的一批的温州的诗歌写作比较而言,先前的注重语言、意象,而这六人,则走的是口语这一路,虽然国内口语写作已经近三十年,但在温州仍还是新的,并且六人都保持了互相间的差异。三是“难”,坡度一词,泥人解释是倾向、倾斜,这是作为一个诗社的必要的指向。而坡度一词也不妨作难度象征来理解,一群人,在这斜坡上,不断地向上推石头,西西弗斯,在这反复往上推石头的过程中,也许有人被诗歌这块巨石滚下压死地半途上,但这死却会是新生,会出现全新的与原先相悖的诗的写作。这是一个写作难度问题,年轻的写作就应直逼这个难度,比如语言的困境,新的语感的创立,等等。
  ——马叙
  坡度诗刊这次出刊,对诗歌界来说无疑大好事情,也对温州来说是多了一块阵地。从办刊理念上看,不会仅限于狭隘的视野,它必然以开阔的心态与当代诗接轨,有自己的美学倾向,某种意义上,一个刊物代表了倾向与标准,这才是有特色的诗刊。在此我谨以诗歌月刊名义表示祝贺,谢谢大家。
  ——阿翔
  先祝贺坡度出刊!能够参加这个首发式,我感到很荣幸。坡度的诸位仁兄,我也是近期才有了接触。今天我在这里读到了大家的作品,我觉得很优秀,有些作品很感动人,很美,很有现代气息与大家风范。我在温州晚报副刊担任主编二十余年,在报界甚至文学界,有一段时间普遍比较轻视诗歌创作,有些报纸副刊版面都不发表诗歌作品。在此期间,由于我也是诗歌爱好者,因此我在晩报副刊的版面上坚持开辟诗歌栏目,发表了很多年轻诗人的作品。但是遗憾的是,我没有编发过“坡度”诗人的作品,因为我们以前不认识,假如早些时候能够让我读到你们的作品,我一定会很高兴能在副刊上发表它们。可惜我现在已经不再主编副刊了,但我们还是可以进行深入地交流,希望我以后能够向《坡度》投稿并得到大家的指正。
  ——瞿炜
  今天《坡度诗社》成立、《坡度诗刊》创刊,是温州诗坛的盛事,在此表示祝贺,并且能得到主办方的邀请,特别感谢。温州经济大潮的先锋弄潮儿,瓯海文联在经济、物质主导的今天能够支持诗歌的发展令人敬佩。
  谈谈印象中认识的部分温州诗人。老一辈的叶坪老师,马叙老师,是前两年认识的。十年前,认识卓铁锋,他编有采纳,另外知道的苍南诗人,王孝稽,叶晔,鹃子等,并收到他们赠送的诗集。三年前认识了星落河,泥人,麦浪等,这一批更年轻朝气。温州诗人老中青结合得很好,不掉链,值得祝贺,今日《坡度诗刊》创刊,温州诗歌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踏实。
  谈谈自已的编刊经历和感受。十年前于福建三明与友人一起编诗三明,这是地域性的地方性民刊,是集体编制,当然是以集体的美学共识编刊,我们做了五期,以本三明地区为主导,重在推动本地区的诗人及诗歌的发展。当然我们没忘记与外地诗友的交流,我们有个版面叫八面来风,记得也刊过王孝稽等人的作品。本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录本年度三明诗人的各种诗歌事件,活动及出版刊发情况,等等,有一定的历史存留史实。2010年我已搬迁至厦门,内心总有一种独自编刊的冲动。可能是集体编刊意识无法完全体现个人的想法,于是在一0年自己独立创办了民刊《靠近》,刊发的作品大多是在我独自视野内的优秀诗人,我还特别喜欢编不是特别出名的优秀诗人的作品,以及一些边沿化,隐逸诗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沉静不浮躁,大都不与他人争锋,优秀不失作品的品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喜欢编年轻一点的诗人作品,我认为一本刊物要有更多的版面给年轻的作者。《靠近》虽然编了两期,但受到了多名评论家的关注,比如两次在评论家周瓒的国内年度诗歌总结的论文中提及。
  谈下我这两本刊物的区别。即地域性和独立性。如果是以地域性为主,建议多关注本地作者,多,频地刊用本地作品,当然作品会呈现参差不齐的状况,我觉得没关系,因为碰多了自然有个尺度去衡量自己的作品,并且会相互激发创作冲动。另一种即是独立性,这完全由个人的倾向决定,就没有定式了,依个性行事。
  以上纯个人编刊的一些粗浅感受,望老师们批评。谢谢大家!
  叶来很高兴参加坡度诗社成立大会。应该来说,我对近十来年温州诗歌界变迁还是较为熟悉,相当一部分是亲历。温州诗歌近十来年,民间诗歌运动风起云涌,在我看来大至可分三个阶段,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情况,2000年至2004年,温州诗歌在中国诗歌大环境中崭露头角的民间领军人物应当是卓铁锋,他发起成立的心影沉壁诗歌网站,后更名为采纳诗歌网,汇集了各路英雄人马,正式出版《2004年度中国网络诗选》,并编辑印发纸刊《采纳》诗刊1—4卷,在民刊历史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2005年至2008年处于相对的动荡修整期,这期间温州没有较为专业的具影响力的诗歌活动及刊物出现;2009年至2012,由董翻身兄发起创办,陈鱼观、卓铁锋先后担任执行主编的《有巢诗刊》以精致的编排及质量在诗歌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人称于温州这一经济强市、精神废墟与诗歌沙漠上盛开的一朵小花,给温州文化界带来不小的惊喜。那么温州民间诗歌这么一个状况,这十几年的官方诗歌现场又是什么一个现状呢?我对这一方面所知甚少,但这次坡度诗社落户瓯海文联,堪称民间与官方联婚的最佳选择。祝福坡度诗社及诗社众位同仁!希望她能给温州诗歌创作环境带来整合改良后的最佳生存土壤。
  ——本少爷
  今天温州大热,中午翁美玲和冷若梅坐我的车从乐清赶到温州,由于汽车空调出现故障,一路上翁和冷两大美女诗人香汗淋漓,我在想,“坡度”是不是代表了一种热度?刚才马叙和海中央两位老师将“坡度”的内涵概括为难度和高度,我非常赞同,在这里我还想补充一个度,那就是可能度,因为所谓“坡度”就是在一个平面内除零度和180度外的任何可能度,就像“坡度”这个名字,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可能的诗意空间。
  我也曾创办过多份民间诗刊,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温州是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拥有众多的民营企业,我们知道,办好一家企业离不开资金、技术和市场三大要素,我以为,创办一份民间诗刊如同办企业一样,也离不开这“三大要素”。就“坡度”而言,首先,它是瓯海区文联主办的,具备强大的体制支撑;其次,它的6位创刊同仁是温州青年诗人的优秀代表,具备了办好这份诗刊的技术支撑;第三,这份诗刊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天前来出席会议的除了温州诗坛的中间力量,不乏国内诗歌界的大腕级人物,堪称高手云集,说明这份民间诗刊具有很高的青睐度,具备一定的市场支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坡度诗刊能做好,并且还能做大、做久。
  ——陈鱼观

知识出处

坡度诗刊

《坡度诗刊》

出版者:坡度诗社

出版地:2013.6

《坡度诗刊》由坡度诗社编有,属半官方半民间纯诗歌刊物,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叶坪担任顾问,青年诗人卓铁锋担任诗刊执行主编。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