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苑述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瓯海诗词》 期刊
唯一号: 111520020220000101
颗粒名称: 诗苑述评
分类号: I206.755
页数: 3
页码: 203-205
摘要: 本文
关键词: 黄炳武 诗苑述评 瓯海

内容

黄炳武
  略论孟子对儒学的贡献
  历来有人认为,孔子重于“仁”,孟子重于“义”,荀子重于“礼”。其实不然:孟子“仁、义、礼”不仅兼有之,而且更深化之。他将孔子“仁”理念发展为“仁政”学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飞跃;而且他将“仁”分给了所有人: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当他论及“仁”的好处:“仁者无敌”,“行仁政而王”,“人则荣”;同时指出亡仁者危:“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不仁,不保四体,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由此看来,孟子之“仁”,大大地超越孔子之仁。
  关于“礼”的理念,孟子一贯是非常重视的:孟子将“仁义礼智”视为四德,他说: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经常爱他。孟子对于“礼”的重视,比起荀子毫无逊色,而有过之。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里说的比较粗略,而孟子则说:“君视臣以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他还不仅提出“贵民轻君”,而且主张:如果统治者是独夫,暴君,人民可以起来推翻他。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是极其进步,就是现今,也是进步的理念。
  孟子也效仿孔子,曾有过周游列国之为,他到过:齐、晋、宋、薛、鲁、滕、梁等国。但是他的游说,都得不到上述国家的诸侯认可;其关键,在于他的贵民轻君……不利于统治者。所以,孟子在宋代之前,地位并不很高,就连《汉书·艺文志》,仅仅将《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给其应有的地位。直至到了五代十国的后蜀,后蜀主孟昶才命令以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大概是《孟子》被列入经书的开始。
  到了南宋,才有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从此《四书》一直是科考必考的内容;而《四书》的地位,实际高过《五经》。元顺帝元年(公元一千三百三十年),封孟子为“亚圣公”。元顺帝尊孟子,很大程度上是受元文帝的影响;元文帝尊崇儒学。
  儒学在中国虽然身居高位,但并不一帆风顺,在秦代曾遭到重创:因为秦始皇用李斯计,废百家学说以法家之法施政:毁民间兵器,焚民间《诗》《书》百家语,禁止民间办学,加强对人民统治……这种情况下儒家学说自然遭到灭顶之灾;不过,就是这个施行酷政的李斯,他自己也不得有好结果,秦二世二年,被腰斩于咸阳,并被夷三族。
  孟子的理念,比起孔子的理念,景运就少得多了:概因为他那犀利的主张,触犯统治者利益,尤其是“如果统治者是独夫,暴君,人民可以起来推翻他”言辞,这对统治者来说,乃是惊心动魄的事,何论如何,不可容忍。不妨举个例子,明代朱元璋授意辑的《孟子节文》,就删掉《孟子》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言辞。
  孟子对儒学来说,诚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不仅仅继承孔学,而大大地补充,改进,发展了儒学。儒学到了孟子手里,变成更理性,更完善,更进步的了。
  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其功居首,当之无愧;孟子作为儒学发展者,其贡献,儒家更无他者可匹;遗憾的是:世人只知祭孔,却忽略了孟子。以余之见,在祭孔的同时,也得祭孟;也就是同祭孔,孟。
  以上是笔者主观之见,如有谬误,希请诸学者指正。

知识出处

瓯海诗词

《瓯海诗词》

《瓯海诗词》为瓯海期刊,收录瓯海诗词等文学作品,分别包括2011辛卯集、2012王辰集、2013癸巳集、2014年甲午集、2015年乙未集、2016年丙申集、2017年丁酉集、2018年成成集、2005年乙酉集等。

阅读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