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見聞隨筆》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288
颗粒名称: 李定國
分类号: Z122.553
页数: 5
页码: 一二四-一二八
摘要: 李定國,延安人,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俱少從張獻忠爲賊。獻忠兒畜之,因冒張氏。獻忠僭號於蜀,置平東、撫南、安西、定北四將軍,而定國以安西爲號。獻忠死,可望等至重慶,殺曾英,南走綦江,衆無主欲散,始相與尊可望,受約束。
关键词: 地方丛书 台州 清代

内容

李定國,延安人,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俱少從張獻忠爲賊。獻忠兒畜之,因冒張氏。獻忠僭號於蜀,置平東、撫南、安西、定北四將軍,而定國以安西爲號。獻忠死,可望等至重慶,殺曾英,南走綦江,衆無主欲散,始相與尊可望,受約束。
  丁亥正月,陷貴州。三月入雲南,定國、可望分兵略定迤東西,回省,在籍御史任僎倡議稱可望爲國主,設六卿,鑄興朝通寶錢,以干支紀年。可望欣然欲帝制自爲矣。定國心非之,每事相齟齬,可望怒,因他事執定國於演武塲,杖之百,既服,起,持定國而哭曰 :「吾以大義辱吾弟,願弟改心,與共濟大業,勿相戕也」。定國再拜謝,請自擒沙定洲以贖罪。由是憾可望。
  己丑,胡執恭自思恩入滇,矯封可望爲秦王,可望始奉明朔,已而知秦封非真,歸怨執政,使賀九義賊殺嚴起恆等于南寧,迎永明王置之安隆所,以兵守之,凌逼百端,無復人臣禮。相傳其疏詞云 :「人或謂臣欲挾天子令諸侯,不知彼時尚有諸侯,諸侯亦尚知有天子。
  今天子已不能自令,臣更挾天子之令以令於何地令於何人 ?」其恣肆無君類如此。
  庚寅,定國受封爲西寧王,東攻靖州、武岡皆克之,遂陷廣西,殺孔有德,執陳邦傅等,北取永州、衡州,楚粵之間歸附者日衆,不復受可望約束。
  可望益怒,自至沅州,使人邀與計事, 將殺之。
  定國率兵回廣西, 永明王使密使封定國爲晉王, 召之入衛。
  定國感激, 誓以身報。
  可望聞之,殺安隆與謀者吳貞毓等一十八人。
  定國愈憾可望。
  丙申十二月, 定國敗於新會, 馳回安隆, 奉永明王入滇, 劉文秀納之。
  明年秋,孫可望自黔舉兵內向,其下白文選、馬寶、馬惟興皆叛之歸定國,可望遂敗走長沙歸誠。於是定國與蜀王文秀並居雲南, 而事權專歸定國。
  定國於四將軍中與艾能奇尤以勇猛稱,而能奇先死。
  楚粵之役,定國連陷十數城,害兩王子,其黨益嚴憚定國。
  定國性伉直,與人無私,回滇矯可望之失,事永明王盡禮,進奉極豐,不以威凌士類,人以此多之。
  然計慮籌畫不能及可望。
  既柄國,記室金維新者滇人也,官少宰,爲定國所信任,群小爭趨之,舊人失職多怨望,於是王自奇等俱叛,誅戮頻行,勢亦漸衰矣。
  戊戌,劉文秀亦死。
  大清兵三路入雲南,定國拒戰於安隆之凉水井等處,敗歸,遂西走永昌。
  永明王入緬甸。
  定國伏兵於磨盤山,原名昌黎貢山,大戰竟日,爲有洩其謀者,大兵有備不能勝。
  走至銅壁關結營,招集散失士馬,使高允臣先行馳報,王爲緬人所殺,不得達。
  定國率衆駐孟定土府,聞白文選在木邦,移兵南■,與之會。
  先是,定國敗於安隆,文選在七星關亦潰,歸留大理之玉龍關斷後。
  追兵至,文選自沙木和出右甸鎮康,不與磨盤山之戰。
  定國見之,頗以相尤,文選不悅。
  及議所向,定國曰 :「我兵入緬,緬人苦供饋,必相拒於境。
  擊之禍結,恐釀不測, 不如擇近邊險要地暫息士馬, 益招集散亡, 兩人相爲犄角, 緬外憚吾兩人, 在內者可無恐,且得覘雲南動靜,結連諸土司爲後圖。
  」文選曰 :「兩人俱在外,則在內者危。
  不如我入緬護衛, 在外事王自任之。
  」文選竟率所部由錫泊磨整入緬。
  定國知文選不與同心, 亦移屯猛緬。
  數月, 兵稍集, 元江土司那崙與降將朱養恩、 許明臣、 高應鳳等謀應之。
  事露, 吳三桂率師圍元江,定國方與孟艮構兵,不能救,那崙等俱誅死。
  賀九義自南寧間道奔至孟艮,妻子在雲南,三桂使其妻作血書付家人李啟雲至孟艮招九義,九義受之,不以告定國。
  定國勢已敗, 見其黨多出降, 益懷猜忌, 金維新等皆杖死。有以九義事告者, 因伏甲召九義飲,執而杖殺之,散其兵,兵皆怨,裨將何起龍率之走至蔓谷河,入滇降。
  白文選抵雍會江,使人諭緬,皆被殺,因渡江擊之,大敗緬衆。緬使人僞約,許移城給之, 陰召兵, 兵既集, 以巨礮擊文選營, 文選不能支, 且糧匱, 乃回, 見定國於孟艮。
  定國曰 :「曩不用吾言, 今仇怨已結, 在內者危矣。
  」 庚子九月八日,與文選俱發自孟艮,分道入緬。定國由右,文選由左,期以冬會於洞武。
  道乏糧, 士馬死亡相續。
  十月中, 定國至洞武, 見沿江多船, 議欲分兵乘船渡江, 赴赭硜迎永明王,自率兵攻阿瓦以制緬,使毋來爭。其下靳統武曰 :「分兵力單,不如全力攻緬。緬破, 自送還吾主矣。
  」乃俱望阿瓦而進, 遇緬兵於瑞羊嶽, 擊敗之。
  緬城三面阻江, 惟一面通陸。
  自文選還後,并鑿之引水爲湖,留隄三匝,置木城其上。
  定國抵南噶喇江爲浮橋以濟,使人諭緬出永明王, 即回兵。
  緬酋不聽。乃進屯洞怕, 離緬城八十里。
  文選屯象腿, 離緬城百一十里。
  緬人於木城之外更立木城,出兵守之。
  明日,木城兵復前另立木城以守,城內復出兵守舊木城, 步步而前, 漸與定國營相近, 乃大出兵與定國戰, 前隊皆象, 定國戰不利, 趣文選赴援,合力死戰,大敗緬兵。
  天炎士渴,不能追,緬仍入城以守。
  定國獲緬目,不殺,善待之, 諭令還永明王, 終不聽。
  謀渡江向赭硜, 前洞武船皆已藏匿, 使其下赴馬得狼井角造船。
  其下自相攻殺,俱出降。
  復使人守江橋,亦皆焚橋走。
  定國計益窮。
  五月,緬酋弟弒其兄,自立,盡殺從官馬吉翔等四十二人。
  定國以十六舟渡江擊緬,不勝,覆其五舟。
  八月十八日,與白文選俱引還洞武。
  五日至黑門坎,文選軍在後,其下勸之分兵出雲南,且以賀九義事動文選,遂引而北。
  定國覺,使其子嗣興隨文選以觀去向。
  文選部下勒兵回向嗣興,嗣興怒,欲勒兵迎之。
  定國遽使召嗣興還,曰 :「吾弟兄數十人,今惟存若與吾耳。
  何忍更相戕 ?吾前所以使爾隨之者,冀其悔而復回,仍與吾併力也。
  既勒兵相向,念已絶矣。
  任彼所之,吾自盡吾事可耳。
  」遂率所部東向九龍江而進。
  文選北行,遇吳三省,留屯錫泊。
  大兵至,復走茶山。
  馬寶等追及之,遂出降。
  而緬亦竟獻永明王於軍前。
  定國在九龍江聞報,東走景線。
  壬寅五月,至猛臘,士馬死亡日衆,定國乃置醮,自述生平所爲,如天命已絶,願速死,毋徒苦衆人。
  未幾而雲南四月二十五日之信亦至,定國遂病,以六月二十七日卒於軍。
  八月, 子嗣興自慢怯降, 與劉文秀子震、 艾能奇子承業俱入京受世職。
  孫可望死, 其子襲王封, 一代後亦降爲公。

知识出处

見聞隨筆

《見聞隨筆》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見聞隨筆》二卷問世以後,以其所記史料珍貴,多爲此前野史筆記所未載,而爲此後正史所取材, 故流傳雖然不甚廣, 而學者評價較高, 見重士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稱是書「首載李自成、張獻忠傳,次敘永明王竊號始末,次載何騰蛟、堵允錫、瞿式耜、張同敞、陳子壯、 張家玉、 陳邦彦、 李元允、 李乾德、 楊展、 王祥、 皮熊、 楊畏知、 沐天波、 李定國十五人傳」云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