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說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見聞隨筆》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267
颗粒名称: 點校說明
页数: 8

内容

馮甦(一六二八— 一六九二)字再來,號蒿庵一 ,清浙江省台州府臨海縣(今浙江省臨海市)人。早慧,六歲即能屬對,後「應郡邑試輒前列」,順治丁酉(一六五七)中舉。戊戌(一六五八)進士及第二 ,釋褐授永昌(今雲南省保山市)軍民府推官。永昌府在元朝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置金齒等處宣撫司,明洪武十五年(一三八二)於永昌府又置金齒衛,故馮甦自稱「予小子承乏理金齒三稔矣,幸得免覆餗」 三 。上任伊始,適逢征緬軍旋師,又遇到饑荒,馮甦力主請求開騰越(今雲南騰衝)倉積粟分予饑民,救濟保護災民無數。由於金齒之地明末爲張獻忠餘部孫可望、李定國等所據多年,府城中漢族百姓子女被擄掠到蠻彝村寨中爲奴婢者很多,馮甦勸導彝民頭目,使之全部放歸。金齒任滿後,陞爲澂江(治今雲南澄江縣)府同知管知府事,當時吳三桂已經被封爲平西王,手下大小軍官牧馬各郡邑,侵犯百姓,民敢怒不敢言,馮甦斥責之,無人再敢犯境。吳三桂平西王府每年向各郡邑買豆麥,止給半價,却要加倍斗量,還要各地運送到省會。馮甦哀百姓之多艱,爲紓民困而不避艱險,痛下決心革除此種弊端,因而幹練能吏之聲望鵲起。晉陞爲楚雄(今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知府,並兼攝大理府及臨沅臬司諸篆,均有惠民之舉措,爲此前積壓冤獄平反,甚得民心。
  轄下有三人被殺,很久找不到兇手,馮甦追根究底,找到真兇是吳三桂手下陳理, 將陳判處死刑, 被百姓尊爲神人。
  馮甦在任上敢作敢爲, 果敢幹練, 也爲吳三桂所青睞。
  然吳三桂準備反清之計爲馮甦所察覺,即安排其妻送母返回臨海老家,吳三桂派人追回,并將馮甦拘禁, 其母驚悸而死。
  馮甦爲脫牢籠, 乃表示願意出使廣東, 聯合尚可喜一起反清, 爲吳三桂所肯。
  遂前往廣東, 出任廣東巡撫, 暗中遊說尚可喜之子尚之信投向朝廷; 後來清軍向雲南開進途中,多得馮甦指授方略,順利平叛,爲清廷建立殊勳。
  康熙皇帝勅諭實授馮甦爲廣東巡撫,旋徵還朝廷,除刑部右侍郎,翌年轉爲刑部左侍郎。
  在任清理積案,平反冤獄, 爲康熙皇帝所賞識。
  曾充任殿試讀卷官, 於乾清宮應制賦詩, 馮甦第一個完成, 「上更稱善,傳示公卿」。康熙二十年清兵入滇,請皇帝下令將軍、督撫查發馮甦母櫬、眷屬,幸得以完聚。
  於是「抗疏陳情」,解組辭榮,還歸鄉里。
  名其居曰「知還堂」,其亭曰「芳敘」,與友人觴詠其中, 自得其樂。
  馮甦一生勤於著述, 無論在官時, 還是歸家後, 均有多種著作寫成, 計有《 滇考》、《 滇行紀聞》、《 撫粵日記》、《 劫灰録》、《 奏議》、《 台考》、《 見聞隨筆》、《 語石園稿》、《 知還堂稿》以及《楚雄府志》、《 台州府志》等。
  《清史稿· 藝文志》 著録即有《 滇考》 二卷、《 見聞隨筆》 二卷、 《蒿庵集》五卷、《 台州府志》十八卷。《 雍正浙江通志》( 卷二百五十一《經籍》十一)著録有《語石園稿》 二卷、《 南枝集》 四卷。
  足見馮甦學之博, 才之高。
  《見聞隨筆》二卷問世以後,以其所記史料珍貴,多爲此前野史筆記所未載,而爲此後正史所取材, 故流傳雖然不甚廣, 而學者評價較高, 見重士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稱是書「首載李自成、張獻忠傳,次敘永明王竊號始末,次載何騰蛟、堵允錫、瞿式耜、張同敞、陳子壯、 張家玉、 陳邦彦、 李元允、 李乾德、 楊展、 王祥、 皮熊、 楊畏知、 沐天波、 李定國十五人傳」云云。
  而此書之撰寫,乃爲朝廷開局編纂《明史》提供史料,尤其是明末李自成、張獻忠及其部屬轉戰西南事蹟,葢爲國史館所亟需者也。
  故當時任《 明史》 總裁葉方藹「以甦久宦雲南, 詢以西南事實」,馮甦即感事情重大, 「因摭所記憶,述爲此編,以送史館」。此後由翰林院檢討著名學者蕭山毛奇齡分纂《明史· 流寇傳》,其內容即悉取材於此書。
  因馮甦平時留心天下治亂得失,他搜集研究前朝興衰史實,爲本朝「開成令範,足備儀型」,雖然生長於東南, 「聞流賊之爲禍,思得觀其事實」。故隨其仕宦經歷「遊蹟所至,每與楚豫秦蜀士大夫遊,悉心咨訪,記之篋笥」(馮甦《明末兩渠賊傳序》,下引亦同)。
  適逢任職金齒時距流寇之覆滅甚近,而滇蜀爲流寇盤踞縱橫多年之地,史稱張獻忠屠蜀慘絶人寰。
  張獻忠覆滅後,其餘部則「堅持鬥爭」,在蜀、滇、黔、湘、贛、粵、桂等廣大地區,先後與南明軍隊、清兵作戰,艱苦卓絶,可歌可泣,許多事蹟尚流傳於各階層人士口頭,馮甦有意識地加以搜集記録,是《見聞隨筆》寫作之基礎。
  還有其地方官府文告及其檔案亦必多有過目者, 「他及郡志野史,坊歌巷說,咸爲辨其真僞,核其先後,稍加詮次,爲自成、獻忠傳二篇」,所以《見聞隨筆》所述多爲人所罕知鮮見之事,真實生動,有血有肉,爲後世留下不可多得之史料,以及研究之課題。
  馮甦自己陳述寫作之意, 「于二寇盛衰勝負之故, 次苐可考。
  而一時朝廷用舍之是非, 封疆勦撫之得失,亦互見於其間焉」。《四庫提要》評價此書說「以視稗野之荒誕者,較爲確實」, 可謂評得適當。
  馮甦一生著述甚豐, 然收入《 四庫全書》, 被吸收編入國史者實以此書與《 滇考》 爲最重要。
  馮甦此兩種著作還被清人其他目録學著作收録, 如官書《 皇朝文獻通考》 :「《滇考》二卷,《見聞隨筆》二卷。
  馮甦撰。
  甦字再來,臨海人,順治戊戌進士,官至刑部侍郎。
  」又如官書《皇朝通志》卷九十九載 :「《見聞隨筆》二卷,馮甦撰。
  」私家藏書目録亦有收録, 如清末四大藏書家之一杭州丁丙《 八千卷樓書目》 卷四史部收録馮甦《 見聞隨筆》、《 滇考》等等,均可考見當時傳播與影響情況之一斑。
  《見聞隨筆》在坊間傳播較廣之本,係嘉慶二十一年(一八一六)由邑人宋世犖收入《台州叢書》 甲集之本。
  但此後則未見再版, 流傳版本稀少, 迄今幾無其他校本可供比勘。
  本次點校, 即以宋世犖《 台州叢書》 甲集《 見聞隨筆》 二卷爲底本, 底本書口刊有「臨海宋氏重梓」 字樣,每半葉十行(列), 行二十一字,宋體,刻工上佳。惟該本卷首與卷尾有蠧蝕漫漶,且有刷印欠勻處。
  此次整理, 凡有總集、 他人文集别集、 野史筆記取材於是書者, 則取以校勘。
  又《中國基本古籍庫》所收《見聞隨筆》與底本同爲《台州叢書》甲集本,故此次點校中據以補正底本蠹蝕漫漶文字, 不另外出校, 特此說明。
  點校中較爲重要者有以下數條:一、凡遇當朝或前朝帝王等避諱字,則視不同情況作不同處理 :由缺筆避諱者,如「丘」字缺倒數第二筆, 「胤」字缺末筆, 「玄」字缺末筆等等, 其他從玄得聲之字如「炫」字亦然,一律改回,以便省覽,并出校記說明; 若校本避諱與底本不同者,於校記中交代之。
  由改字避諱者, 如「邦」改成「國「」,民」改成「人」「,玄」改成「元」等等, 本書中如「元奘」即唐僧玄奘, 「范煜」即《後漢書》作者范曄,以避清聖祖康熙玄燁諱而改之類,一律不改,出校記說明理由。由空圍「□ 」和空字避諱者, 均保留原貌不改, 出校記說明。
  由「某某嫌名」等注文說明避諱者,亦保留原貌,出校記說明。
  二、凡古人行文中遇皇帝、朝廷等爲示敬意而換行、或空一字兩字等處,則一律改爲不換行、不空字。
  三、底本印刷空白或者蠹蝕漫漶之字,若有他本可校者,則以他本校補之; 若無他本可校,則以空圍「□ 」表示之。
  四、底本文字有與他人别集相同者,則亦據他人别集校勘之。
  如《見聞隨筆敘》爲清毛奇齡所撰,則引毛奇齡集校勘之。
  五、雕板文字有形近數字混而不辨者,如「已」「己」「巳」常不加分别; 「戌」「戍」不分, 常以「戍」代「戌」,是其著例; 復如從竹從艸之字往往迭出, 「答」又作「荅」「,等」又作「■ 」之類; 從扌從木每每混用,如「構」又作「搆」「,栝」又作「括」之類。
  此次校點時遇「已」「己「巳」,則以上下文意斷而分之。遇「戌」「戍」相混時,則於開始時以校勘記說明之。
  其餘前賢混而不甚分别之習慣寫法、俗體之字,凡不礙於文義解讀者則概予保留,以存原貌。
  由於點校者學殖淺薄,識見有限,綆短汲深,管窺蠡測,雖以臨深履薄、刻苦砥礪之心從事之, 然而難免掛一漏萬。
  海內外方家通人, 有以教正爲幸。
  臨海菊筠齋胡正武謹識

附注

【注】 一 馮甦字再來號蒿菴按《 湧泉馮氏族譜· 司寇公傳》 稱馮甦「字孟成, 又字再來, 號蒿菴」,則孟成當爲馮氏原名之字, 只是原名無從稽考。 據清毛奇齡《 西河集》 卷二十三《箋》 十六稱清兵南下浙東時「,台州馮甦爲亂兵所殺, 視同時見殺有未絶脰者( 即未被砍斷頭頸之人), 魂憑之甦, 因名甦, 字更生, 别字再來」云云。 毛奇齡既與馮甦爲同時人, 又屬浙江同鄉, 爲馮甦《 見聞隨筆》作序,對馮甦生平當有所知者,毛氏稱馮甦借别人之魂靈還生,似屬神話,然則馮氏早年遭遇重大險情, 性命交關,則當爲可信因此其字孟成,蓋爲馮甦遇險前原名之字,如譜名之字, 可能性極大,觀其弟馮篆字孟水,可以推知也。 「更生」也好, 「再來」也好,與「甦」字之義相配極其密合, 自是死而復甦之後事情。 雲南省文史研究館、 雲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 滇考校註》前言中稱「馮甦原名馮再來, 據毛奇齡《 西河集》 記載, 因其死而復生, 乃更名馮甦, 字蒿菴」云云,恐怕對上述材料未作深考,是臆想之詞,於理未安。 二馮甦進士及第時間爲清順治戊戌年(一六五八),而清台州知府張聯元(張於康熙五十一年上任)《 天台山全志》 卷十五在《 天台紀遊并序》 前作者簡介中稱馮甦「臨海人, 字再來, 順治己亥(一六五九)進士, 官至刑部侍郎」云云, 則易引起誤會《 湧泉馮氏族譜》 稱馮甦「至丁酉、 戊戌聯捷兩闈, 釋褐永昌司理」,因兩年聯捷, 故特地寫上一筆, 不會中間間隔一年而說「聯捷兩闈」清毛奇齡《 西河集》 卷二十三《箋》 十六亦稱馮甦「丁酉、 戊戌聯中式」《 四庫提要》 :「甦字再來, 臨海人, 順治戊戌進士, 官至刑部侍郎。 」《台州府志》 馮甦傳稱「順治十四年舉於鄉, 明年成進士」,《 臨海縣志》馮甦傳稱「以明季諸生中順治丁酉舉人、戊戌進士」,當可依據張聯元蓋偶誤記耳《 兩浙輶軒録》卷一載,馮甦字再來,號蒿庵,臨海人順治戊戌進士,由永昌推官歷官至廣東巡撫, 晉刑部左侍郎,著《 蒿庵詩鈔》。 杜臻《 墓誌銘》 略曰 :「康熙己未殿試, 少司宼充讀卷官, 竣事, 上賜茶乾淸宫, 命與少宰張繡紫、 少司馬孫怍庭等各賦詩。 少司寇詩先就, 有『還看景運息戈鋋』之句, 上諭『鋋』字稍生, 少司寇伏奏云 :因杜有『戈鋋明雪色』語, 後人相沿押用上復論險韻,排律用之不妨,律詩似宜他擇卽面奏改云 :『定有鄒枚供視草,還看房魏畫凌烟』上首肯稱善既出,同官盛傳誦施侍講愚山有句云 :『受詔近傳新句好, 親承天寵與深論』蓋指此也」諸錦曰馮公守澂江,會滇藩構逆,公力抗不屈,被縶,後以計紿逆至廣,用蠟書挈全粤地歸朝,帝嘉其忠,授粤東開府。 王師入滇,多用其策,逆氛以靖。 三金齒地名約指今雲南瀾滄江到保山、騰衝一帶《 元史·世祖紀三》 :「(至元四年九月)庚戌,遣雲南王,忽哥赤鎮大理…… 金齒等處。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寶》 :「凡寶石皆出井中,西番諸域最盛。 中國惟出雲南金齒衛與麗江兩處。 」鍾廣言注 :「金齒衛,指雲南瀾滄江到保山、 騰衝一帶地區。」清趙翼《 易羅池》詩 :「萬里吟鞭到金齒, 誰知山名適相似。」

知识出处

見聞隨筆

《見聞隨筆》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見聞隨筆》二卷問世以後,以其所記史料珍貴,多爲此前野史筆記所未載,而爲此後正史所取材, 故流傳雖然不甚廣, 而學者評價較高, 見重士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稱是書「首載李自成、張獻忠傳,次敘永明王竊號始末,次載何騰蛟、堵允錫、瞿式耜、張同敞、陳子壯、 張家玉、 陳邦彦、 李元允、 李乾德、 楊展、 王祥、 皮熊、 楊畏知、 沐天波、 李定國十五人傳」云云。

阅读

相关人物

菊筠齋
责任者
胡正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