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校説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廣志繹》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5215
颗粒名称: 點校説明
页数: 6

内容

《廣志繹》 六卷,明王士性著。
  卷一《 方輿崖略》,卷二《 兩都》,卷三《 江北四省》,卷四《 江南諸省》,卷五《西南諸省》,卷六《四夷輯》(實缺 )。
  王士性,字恒叔,號太初,又號元白道人。
  台州府臨海縣(今浙江省臨海市 )人。
  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 )生。
  三十一歲登萬曆五年(一五七七 )進士第,六年(一五七八 )任河南確山知縣,十一年(一五八三 )內陞禮科給事中,十三年(一五八五 )丁母憂回鄉守制。
  十六年(一五八八 )內艱服闋,遷吏科給事中。
  奉命典試四川,以觸時忌,外轉參粤藩。
  十七年(一五八九 )奉命改廣西布政司參議。
  十八年(一五九〇 )晉雲南瀾滄兵備副使。
  二十一年(一五九三 ) 陞大理寺少卿; 改河南提學,晉山東參政。
  二十二年( 一五九四 ) 調任河南副使,再調吏科給事中。
  二十三年(一五九五 )晉太僕寺少卿,兼提督京營。
  復擢右僉都御史、巡撫河南。
  以不當辭而辭,外改南京鴻臚寺少卿,命掌管朝祭禮儀。
  二十六年(一五九八 )終鴻臚寺少卿任上,年五十二。
  事迹附見《明史· 王宗沐傳》。
  史稱士性幼時貧而好學,冰雪聰明。
  及長,高才曠致。
  爲諸生,讀書過目成誦。
  性磊落不群,不治生産,家甚貧。
  隆慶己巳(一五六九 ),學使林某按台,首拔異等,以天下士目之。 既而遊學武林,「嘗以天地之英華不能鬱閼而不宣之物,而爲山川之人,而爲文章」。
  由是慕向子平爲人,有「小天下、 狹九州」之概。
  (《 康熙臨海縣志·王士性傳》。) 「授確山知縣。
  按奸豪夙盜,悉置諸法。
  議四禮,以易鄙俗。
  徵授禮科給事中,首陳天下大計,言朝廷要務二,曰親章奏、 節財用; 官司要務三,曰有司文網、 督學科條、 王官考核; 兵戎要務四,曰中州武備、 晉地要害、 北寇機宜、 遼左戰功。
  疏凡數千言,深切時弊,多議行。
  疏言朝廷用人,不宜專取寄身緘默、緩急不足恃者。
  又嘗言河南北當設官募兵,隨地練習,以防意外。
  建言漕、河水利諸疏,極切時弊。
  」 (光緒《 台州府志· 王士性傳》 )。
  他從故鄉遊,再則學遊、宦遊,大江南北,三邊九陲,凡宦迹所在之名山大川,及途經之名勝古迹,足必親至。意氣淩霄,一官爲寄,天下九州履其八,所未到者閩耳(今福建武夷九曲,明代不屬福建省管轄 )。
  諸名山自五岳而外,窮幽極險,凡一巗一洞,一草一木之微,無不精訂。
  他若堪輿所述、象胥所隸,千名百種,無不羅而致之筆劄之間。
  士性初令確山,遊嵩岳; 擢禮科給事中,遊岱岳、 華岳、 恒岳; 及參粵藩,遊衡岳。
  此外遊名山以十數,經歷者十州。
  遊必有圖有詩,爲圖若記七卷、詩三卷,不盡於記與詩者爲《雜誌》 二卷。
  而奠定其人文地理學家地位的是他的八萬言巨著《 廣志繹》。
  關於王士性在人文地理學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廣志繹》一書的重要價值,今人譚其驤、周振鶴、徐建春等已給予高度評價,人們已公認他是有史以來中國最偉大的人文地理學家。
  他與徐霞客截然不同,二 台州叢書甲集 王士性是諸葛孔明所謂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秉承文王、周公、孔子三聖人衣缽,以「易」治國平天下之經世良才、 學問家,在三教九流中屬於道家、 陰陽家、 術數家、 玄學家。
  其爲沈貞孺作《周易沈氏日鈔序》說 :「惟大易闡天、地、人三才之秘,逆百代之下,舉天地日月寒暑草木魚蟲之變,咸不得匿焉。
  」總而言之,今天我們所說的王士性的人文地理學屬於社會科學,而徐霞客的地理學除有關人文載記外,基本上都屬於自然科學。
  徐霞客是「探山水個究竟」 的探險家,王士性則是「理天下個頭緒」的地理學家。
  正如宋世犖《 重刻廣志繹序》 所說 :「吾邑前明王恒叔太僕士性,三生慧業,一代名流…… 而以《廣志繹》一書爲最。…… 而乃搜羅往事,詢訪時宜,燭險怪如犀燃,瞭川原如螺指。
  舉凡關河扼要,風氣遷移; 既縷析而條分,要事賅而理舉。
  迥非耳食,鏡懸興廢之由; 漫付談資,轡攬澄清之志。
  進百家而挹注,漏鄙玉卮; 啟三篋而傳鈔,溲同金粉。
  以視鏤冰剪綵,鋪張一夕之登臨,片羽零璣,掇拾五方之志乘者,相去豈可以道里計耶 」 《廣志繹》一書,於《五岳游草》、《廣游記》以外追繹舊聞,以補未及。
  凡山川險易、民風物産之類,巨細兼載,亦間附以論斷。
  首爲方輿崖略,次兩都,次諸省,附以雜誌。
  戚學標《台州外書》說 :「《游草》記山水勝境,此書則兼志山川形勝、要害、河海運道及五方人情土物,尤爲有益經世之學,非但緒餘足供多識而已。
  乃恒叔晚年之作。
  」有萬曆丁酉(一五九七 )馮夢禎序及王自序,但在明代實未鐫板。
  書共六卷,第六卷《四夷輯》,刊書時已有所顧忌,故抽出未刻。
  另有《黔志》一卷,《豫志》一卷,覈其所載,各爲《廣志繹》中之一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云出《 五岳游草》,誤 ),乃書賈摘出,别玄此名。
  此二篇均爲曹溶摘入《 學海類編》。《廣志繹》、《黔志》、《豫志》,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七八存目。
  本次點校,以嘉慶二十二年( 一八一七 ) 臨海宋世犖開雕《 台州叢書》 甲集所收《 廣志繹》 爲底本。《 台州叢書》 一名《 名山堂叢書》,乃宋氏分俸所刊,首開浙江刊刻地方叢書之先河。
  宋世犖(一七六五— 一八二一 ),字卣勳,號确山,浙江臨海人。
  爲朱珪所器,引置門下。
  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 )舉人,補咸安宫教習,選福建大田知縣,調補陝西扶風知縣,多善政,以廉潔著稱。
  因病回鄉時「惟藏書萬餘卷,金石彝鼎而已」。
  與王引之、 洪頤煊、 戚學標友善。
  精研古義,考訂經史,兼工詞翰。
  工書,筆墨瘦勁,尤擅行草。
  於鄉邦文獻最爲留心,輯《台詩三録》、《臨海補志料》。
  撰《确山駢體文》、《湋川詩徵》、《台郡識小録》、《紅杏軒詩鈔》、 《周禮故書疏證》、《 儀禮古今文疏證》、《 詁經文字古義通釋》、《 古銅爵書屋金石文》、《 愚得筆記》、《 西域風俗記》等。
  年五十七卒於家。
  光緒六年( 一八八〇 ) 津門徐士鑾補刊《 确山所著書》,上海圖書館有藏本。
  郭協寅(一作叶寅,叶音義同協 ),字沧洲,號石齋,晚號清譚逸叟,浙江臨海人。
  嘉慶間諸生。
  好聚書,家貧無力購書,從同鄉宋世犖、 陳淞等人借抄數百種,喜收集鄉邦先哲文獻,搜羅宏富,出洪頤煊、宋世犖二家之右。
  著成《台州述聞》,網羅州中遺聞軼事甚詳。
  初建「靈溪山館」,邀諸名士題詠,積成卷軸收藏。
  後又建「茹古閣」「、八磚四 台州叢書甲集 書庫「」、八乾精舍」,爲貯書之所,藏書數百種。
  宋世犖刊刻《台州叢書》,所無之書則求之於郭。
  藏書編有《 八磚書庫目録》 四卷,已佚。
  編著另有《 郭氏遺芳集》、《 台州書畫識》、《 台州金石録》、《郭氏詩綜》、《石齋文稿》等。
  宋世犖所刻依據的是自己早年的鈔本,并取同邑郭協寅鈔本互校,是綜合各本之长的一個善本。
  關於原刻本的來歷,據曹溶序及原刻書者楊體元康熙丙辰(一六七六 )菊月序所言,楊解組至禾,即命之梓( 康熙《 臨海縣志· 王士性傳》 云析津楊體元刻其佚稿《 廣志繹》 六卷於武林 )。
  楊序云《廣志繹》書成,王士性寄屠隆(號赤水 )作序,「未竟而先生捐館」,此書遂流落,爲四明楊齊莊所得。
  楊體元當時曾鈔録二本,一自藏,一付王氏諸孫。
  後藏本因戰亂失去。
  康熙丙辰刻本係後來從同學李懷岵藏本過録。
  楊體元付梓時以《游草》內《雜志》 二篇有《廣志繹》所未備者,並附梓之。
  宋世犖刻本以此帙係楊體元附梓,本非原書所有,且康熙間邑人馮甦已刻入《五岳游草》,台中現有藏版,故予删去。
  而楊刻所附《雜誌》(國家圖書館藏本、中華書局新版《廣志繹》以此爲底本。
  下統稱楊刻《廣志繹》及所附《雜志》爲「楊刻本」 )明顯劣於馮甦刻本《五岳游草》內《雜志》二篇,故仍取臨海博物館所藏馮甦刻本《五岳游草》內《雜志》二篇附後。
  又取楊刻本爲對校,異於底本而有參考價值者及與《史記》、 《明史· 地理志》等典籍不同者,概出「校勘記」說明之。
  《附録》各篇有的採自丁伋、梁光軍二先生《王士性研究資料》(徐建春、梁光軍《王士性論稿》引用 ),同時又參考了中華書局先後出版的吕景琳、周振鶴先生點校本,在此謹致謝意。
  點校者 二〇一二年八月

知识出处

廣志繹

《廣志繹》

余已遍海內五岳與其所轄之名山大川而游,得文與詩若干篇記之矣。 所不盡於記者,則爲《 廣游志》 二卷,以附於說家者流。 玆病而倦游,追憶行蹤,復有不盡於《志》者,則又爲《廣志》 而繹之,前後共六卷。 書成,自爲叙曰 :夫六合無涯,萬期何息,作者以澤,量非一家。 然而言人人殊,故談玄虛者 ,以三車九轉,而六藝之用衰; 綜名實者,尚衡石鑄刑書,而結繩之則遠; 攬風雅者,多花間草堂,而道德之旨溺; 傳幽怪者,喜蛇神牛鬼,而布菽之軌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