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029
颗粒名称: 卷四百七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分类号: K820.8
页数: 11
页码: 45-55
摘要: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熚、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生平事迹 台州

内容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熚、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
  端平元年,改授军器监丞。明年,入对,言[1]:陛下亲览大政,两年[2]于兹。今不惟未睹更新之效,而或者乃有浸不如旧之忧。夫致弊必有原,救弊必有本,积三四十年之蠧习,浸渍熏染, 日深月腐,有不可胜救者,其原不过私之一字耳。陛下固宜惩其弊原, 使私意净尽。顾以天位之重而或藏其私憾,天命有德而或滥于私予,天讨有罪而或制于私情,左右近习之言或溺于私听,土木无益之功或侈于私费,隆礼貌以尊贤而用之未尽, 温辞色以纳谏而行之惟艰,此陛下之私有未去也。和衷之美不著,同列之意不孚,纸尾押敕,事不预知,同堂决事,莫相可否,集议盈庭而施行决于私见,诸贤在列而密计定于私门,此大臣之私有未去也。君相之私容有未去,则教条之颁徒为虚文。近者召用名儒,发明格物致知[3]、诚意正心之学,有好议论者,乃从而诋訾讪笑之,陛下一惑其言,即有厌弃儒学之意。此正贤不肖进退之机,天下安危所系,愿以其讲明见之施行。
  改秘书郎[4],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5],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 首用洪咨夔[6]、王遂[7],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然庙堂之上,牵制尚多。言及贵近,或委曲回护,而先行丐祠之请;事有掣肘,或彼此调停,而卒收论罪之章。
  亦有弹墨尚新而已颁除目,沙汰未几而旋得美官。自是台谏风采,昔之振扬者日以铄;朝廷纪纲,昔之渐起者日以坏。”理宗深然之。
  又奏九江守[8]何炳年老不足备风寒,事寝不行。范再奏曰:“一守臣之未罢其事小,台谏之言不行其事大。阻台谏之言犹可也,至于陛下之旨匿而不行,此岂励精亲政之时所宜有哉!?”丞相郑清之[9]见之大怒,五上章丐去,有“危机将发,朋比[10]祸作”之语。且谓范“承顺风旨,粉饰挤陷”。范遂自劾,言: 丞相之与台谏,官有尊卑而事关一体,但当同心为国,岂容以私而害公?行之者宰相,言之者台谏。行之者岂尽合于事宜,言之者或未免于攻诋,清明之朝,此特常事。古者大臣欲扶持纪纲,故必崇奖台谏,闻有因言而待罪者矣,未闻有讳言而含怒者也。曩者柄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陛下更新庶政,而台谏皆出于亲擢。若庙堂不欲臣言其亲故,钳其口,夺其气,则与曩者之用私人何以异?不知所谓“承顺风旨”者何人?“粉饰挤陷”者何事?乞检臣前奏,赐之罢黜,以从臣退安田里之欲。
  时清之妄邀边功,用师河、洛[11],兵民死者十数万,资粮器甲悉委于敌,边境骚然,中外大困。范率合台论其事,并言制阃之诈谋罔上。于是凡侍从、近臣之不合时望者,监司、郡守之贪暴害民者,皆以次论斥。清之愈忌之,改太常少卿。转对言: 今日之病,莫大于贿赂交接之风。名位已隆者贾左右之誉以固宠,宦游未达者惟梯级之求以进身。边方帅臣,黄金不行于反间,而以探刺朝廷;厚赐不优于士卒,而以交通势要。以致赏罚颠倒,威令慢亵,罪贬者拒命而不行,弃城者巧计以求免,提援兵者召乱而肆掠,当重任者怙势而夺攘。下至禁旅,骄悍难制,监军群聚相剽劫。欲望陛下毋以小恩废大谊, 毋以私情挠公法,严制宫掖[12],不使片言得以入于阃[13];禁约阉宦,不使谗谄得以售其奸。
  范自入台,屡丐祠,至是复五上归田之请,皆不允。迁秘书监兼崇政殿说书。
  大元兵徇江陵[14],范乞屯兵蕲、黄[15]以防窥江,且令沿江帅臣兼江、淮制置大使[16]以重其权,令淮西帅臣急调兵拨粮以援江陵。拜殿中侍御史,辞不获,乃因讲筵[17],奏: 臣尝冒耳目之寄,辄忤宰相,至烦陛下委曲调护,今又使居向者负芒之地,岂以臣绝私比,而其言犹有可取耶?抑以臣巽懦之质,易于调护,而姑使之备数耶?昔人主之于诤臣,非乐而听之,即勉而从之,否则疏而远之,未闻有不用其言而复用其人者。陛下自端平亲政以来,召用正人以振台纲,未几而有委曲调护之弊,其所弹击,或牵制而不行,其所斥逐,复因缘以求进。臣于入台之初,固已力言之,不惟不之革,而其弊滋甚,甚至节贴而文理不全,易写而台印无有,中书不敢执奏,见者为之致疑。不意圣明之时,其弊一至于此。陛下以其言之不可用,又从而超迁之,则是台谏之官,专为仕途之捷径。陛下但知崇奖台谏为盛德,而不知阻抑直言之为弊政,则陛下外有好谏之名,内有拒谏之实,天下岂有虚可以盖实哉! 范始以不得其言不去为恨,至是遂极言台谏失职之弊。时襄、蜀[18]俱坏, 江陵孤危,两浙[19]震恐,复言:“清之横启边衅,几危宗祀,及其子招权纳贿,贪冒无厌,盗用朝廷钱帛以易货外国,且有实状。”并言:“签书枢密院事[20]李鸣复[21]与史寅午、彭大雅以贿交结,曲为之地。鸣复既不恤父母之邦,亦何有陛下之社稷。”帝以清之潜邸旧臣,鸣复未见大罪,未即行。范亦不入台。帝促之,范奏:“鸣复不去则臣去,安敢入经筵?”方再奏之,鸣复抗疏自辨,言:“台臣论臣,不知所指何事,岂以臣尝主和议耶?幸未斥退,则安国家、利社稷,死生以之,否则无家可归,惟有扁舟五湖耳。”范又极言其寡廉鲜耻,既而合台[22]劾之,太学诸生亦上书交攻之。鸣复将出关,帝又遣使召回。范复与合台奏: 鸣复为宰执,所交惟史寅午、彭大雅,此等相与阴谋,不过赂近习、蒙上听,以阴图相位。臣近见自辨之章,见其交斗边臣以启嫌隙,妄言和战以肆胁持,且以蜀既破荡而欲泛舟五湖,又以安国家、利社稷自任,不知鸣复久居政府,今又有何安利之策?欺君罔上,无所不至。如臣等言是,即乞行之;所言若非,早赐罢斥。
  改起居郎[23]。范奏: 臣论鸣复,未见施行,忽拜左史之命,则是所言不当,姑示优迁。臣前者尝奏台谏但为仕途之捷径,初无益朝廷之纪纲,躬言之,躬蹈之,臣之罪大矣。
  即渡江而归。授江东提点刑狱,寻改浙西提点刑狱,范力辞之,而鸣复亦出守越。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24],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四年,还朝,首言: 旱暵荐臻,人无粒食。楮券[25]猥轻,物价腾踊。行都之内,气象萧条。
  左浙近辅,殍死盈道。流民充斥,未闻安辑之政,剽掠成风,已开弄兵之萌,是内忧既迫矣。新兴北兵,乘胜而善斗,中原群盗,假名而崛起。捣我巴蜀,据我荆襄,扰我淮堧[26],近又由夔、峡[27]以瞰鼎、澧[28]。疆场之臣, 肆为欺蔽,胜则张皇而言功,败则掩覆而不言。脱使乘上流之无备,为饮马长江之谋,其谁与捍之?是外患既深矣!人主上所事者天,下所恃者民。近者天文示变,妖慧[29]吐芒,方冬而雷,既春而雪,海潮冲突于都城, 赤地几遍于畿甸[30],是不得乎天而天已怒矣。人死于干戈,死于饥馑,父子相弃,夫妇不相保,怨气盈腹,谤言载路,等死一萌,何所不至,是不得乎民而民已怨矣。内忧外患之交至,天心人心之俱失,陛下能与二三大臣安居于天下之上乎?陛下亦尝思所以致此否乎? 盖自曩者权相阳进妾妇之小忠,阴窃君人之大柄,以声色玩好内蛊陛下之心术,而废置生杀,一切惟其意之所欲为,以致纪纲陵夷,风俗颓靡, 军政不修而边备废缺。凡今日之内忧外患,皆权相三十年酝成之,如养护痈疽,待时而决耳。端平号为更化[31],而居相位者非其人,无能改于其旧, 败坏污秽,殆有甚焉。自是圣意惶惑,莫知所倚仗。方且不以彼为仇而以为德,不以彼为罪而以为功。于是天之望于陛下者孤,而变怪见矣,人之望于陛下者觖[32],而怨叛形矣。
  陛下敬天有图,旨酒有箴,缉熙有记,使持此一念,振起倾颓,宜无难者。然闻之道路,谓警惧之意,祗见于外朝视政之顷;而好乐之私,多纵于内庭燕亵之际。名为任贤,而左右近习或得而潜间;政出于中书,而御笔特奏或从而中出。左道之蛊惑,私亲之请托,蒙蔽陛下之聪明,转移陛下之心术。
  于是范去国四载矣,帝抚劳备至。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以久旱,复言: 陛下嗣膺宝位余二十年,灾异谴告,无岁无之,至于今而益甚。陛下求所以应天者,将止于减膳撤乐、分祷群祀而已乎?抑当外此而反求诸躬乎?夫不务反躬悔过,而徒觊天怒之释,天下宁有是理?欲望陛下一洒旧习以新天下,出宫女以远声色,斥近习以防蔽欺,省浮费以给国用,薄征敛以宽民力。且储贰未立[33],国本尚虚,乞选宗姓之贤者育之宫中而教导之。”又言铨法[34]之坏:“庙堂[35]既有堂除[36],复时取部缺以徇人情,士大夫既陷赃滥,乃间以不经推勘而改正。凡此皆徇私忘公之害。” 未几,复上疏曰: 天灾旱暵,昔固有之;而仓廪匮竭,月支不继,升粟一千,其增未已,富户沦落,十室九空,此又昔之所无也。甚而阖门饥死,相率投江,里巷聚首以议执政,军伍谇语所不忍闻,此何等气象,而见于京城众大之区。浙西稻米所聚,而赤地千里。淮民流离,襁负相属,欲归无所,奄奄待尽。使边尘不起,尚可相依苟活,万一敌骑冲突,彼必奔迸南来,或相携从敌,固为之乡导,巴蜀之覆辙[37]可鉴也。
  窃意陛下宵旰[38]忧惧,宁处弗遑。然宫中宴赐未闻有所贬损,左右嫱嬖[39]未闻有所放遣,貂珰[40]近习未闻有所斥远,女冠[41]请谒未闻有所屏绝,朝廷政事未闻有所修饬,庶府积蠹未闻有所搜革。秉国钧者惟私情之徇,主道揆[42]者惟法守之侵,国家大政则相持而不决,司存细务则出意而辄行。命令朝更而夕变,纪纲荡废而不存,无一事之不弊,无一弊之不极。
  陛下盍亦震惧自省。
  诏:“中外臣庶思当今急务,如河道未通,军饷若何而可运?浙右旱歉,荒政若何而可行?财计空匮,籴本若何而可足?流徙失所,遣使若何而可定?敌情叵测,边圉若何而可固?各务悉力尽思,以陈持危制变之策。” 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复极言“宴赐不节、修造不时、玩寇纵欲”数事。
  兼权兵部尚书,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43],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44]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45],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46]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范上五事: 曰正治本,谓政事当常出于中书,毋使旁蹊得窃威福。曰肃宫闱,谓当严内外之限,使宫府一体。曰择人才,谓当随其所长用之而久于职,毋徒守迁转之常格。曰惜名器,谓如文臣贴职,武臣阁卫,不当为徇私市恩之地。曰节财用,谓当自人主一身始,自宫掖始,自贵近始。考封椿[47]国用出入之数,而补窒其罅漏[48],求盐荚[49]楮币变更之目,而斟酌其利害。
  仍乞早定国本以系人心。
  时亲王近戚多求降恩泽,引前朝杜衍例[50],范皆封还。乞拨堂除阙归之吏部,以清中书之务,惟留书库、架阁、京教及要地幹官。人皆以为不便,太学生亦上书言之。帝以示范,范奏曰:“三四十年权臣柄国,以公朝爵禄而市私恩, 取吏部之阙以归堂除,太学诸生亦习于见闻,乃以近年之弊政为祖宗之成法。
  如以臣言为是,上下坚守,则谀者必多而谤息矣。”未几,赴选调者无淹滞,合资格者得美阙,众始服。帝命宰执[51]各条当今利病与政事可行者,范上十二事: 曰公用舍,愿进退人才悉参以国人之论,则乘罅抵巇[52]者无所投其间。曰储材能,内而朝列,则储宰执于侍从、台谏,储侍从、台谏于卿监、郎官;外而守帅,则以江面之通判为幕府、郡守之储,以江面之郡守为帅阃之储;他职皆然,如是则临时无乏才之忧。曰严荐举,宜诏中外之臣,凡荐举必明著职业、功状、事实,不许止为褒词,朝廷籍记不如所举,并罚举主,仍诏侍从、台谏不许与人觅举。曰惩赃贪,自今有以赃罪案上,即行下勘证, 果有赃败,必绳以祖宗之法,无实迹而监司妄以赃罪诬人者,亦量行责罚; 台谏风闻言及赃罪,亦行下勘证。曰专职任,吏部不可兼给、舍,京尹不可兼户、吏,经筵亦必专官。曰久任使,内而财赋、狱讼、铨选与其他烦剧之职,必三年而后迁;外而监司、郡守亦必使之再任,其不能者则亟行罢斥。
  曰抵侥幸,布告中外,各务执业,朝廷不以弊例而过恩,宫庭不以私谒而废法;勋旧之家,邸第之戚,不以名器而轻假。曰重阃寄。曰选军实。曰招土豪。曰宜仿祖宗方田之制,疏为沟洫,纵横经纬,各相灌注,以凿沟之土,积而为径,使不得并辔而驰,结阵而前;如曹玮[53]守陕西之制,则戎马之来,所至皆有阻限,而沟之内又可以耕屯,胜于陆地多矣。曰治边、理财,实为当今急务,有明于治边、善于理财者,搜访以闻。
  时孟珙[54]拥重兵久居上流[55],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 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56],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57]之计。范命维扬、鄂渚[58]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59],谥清献。其所著述有《古律诗词》五卷、《杂文》六卷、《奏稿》十卷、《外制》三卷、《进故事》五卷、《经筵讲义》三卷。
  杜范传略杜范(1182~1245),字成之,号立斋,黄岩杜家村人。少师从叔祖杜熚、杜知仁,得朱熹理学真传。南宋嘉定元年(1208)进士,历任金坛县尉、婺州司法参军、户部架阁文字、大理寺司直、军器局监丞。端平二年(1235)十二月,任监察御史,弹劾右丞相郑清之“不量非才,妄邀边功,用师河洛,兵民死者数十万”。次年任太常少卿,面对朝政日坏,向理宗上疏:“毋以小恩废大谊,毋以私情挠公法。严制宫掖,不使片言入于阃;禁约阉宦,不使谗谄得以售其奸。”朝中权奸当道,杜范五上归田之表,理宗皆不允。同年十月,任秘书监兼崇政殿说书。时蒙古军进犯江陵,杜范建议屯兵湖北薪春、黄冈,调整江防;沿江帅臣兼江淮制置大使,以重其权;急调淮西宋军主力增援江陵。理宗准奏,江陵解围。十二月,杜范复任御史。对于理宗纵情声色,任用权奸,大讲道学,直谏说:“陛下外有好谏之名,内有拒谏之实,天下岂有虚可以盖实哉!”当时襄蜀俱坏,江陵孤危,两淮震恐,郑清之父子把持朝政,陷害无辜,杜范忧心忡忡,继而拍案而起,与太学诸生再三弹劾郑清之、李鸣复等人。杜范说:“鸣复不去则臣去。”理宗不纳所言,杜范拒任台官,嘉熙元年(1237)元月渡江归家。次年冬, 任江西宁国知州。时逢大旱,杜范发常平仓米粟4000斛救济,并礼请城中富户开仓。嘉熙四年六月,回京任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次年四月,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六月,理宗命近臣祷雨于天地、宗庙、社稷、宫观。
  七月,杜范上疏;“天灾固有,然宫中宴赐,未有贬损;左右嫱嬖,未有放遣;貂珰近习,未有斥逐;女冠请谒,未有屏绝。命令朝更夕变,纲纪荡废不存,陛下盍亦震惧自省!”理宗下诏;“中外臣庶,各悉力尽思,以陈持危制度之策。” 淳祐二年(1242)六月,任端明殿学士、同签枢密院事。二年后任同知枢密院事。李鸣复任参知政事,杜范不屑与李一殿为臣,出京而去。理宗急遣中使召回,令诸城门不准放行。太学诸生闻讯,上书理宗挽留杜范,并斥右丞相史嵩之与李鸣复权奸误国。理宗将李鸣复改任知州,杜范以原职提举洞霄宫。
  十月诏回杜范任旧职。不久史嵩之丁忧去职,贤臣陆续起用。
  淳祐四年(1244)十二月,杜范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范钟任左丞相。两人同心协力,整肃朝纲,选拔贤才,驱逐史嵩之党羽全渊、濮斗南、刘晋之、郑起潜等。次年二月,理宗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杜范。杜范上疏论:“正治本,肃宫闱,择人才,惜名器,节财用”五事。理宗命杜范制订政令,杜范又上定国本、系人心十二事,以挽宋室。
  江陵守将孟珙拥重兵久居江淮,朝廷素疑难制。杜范为相后,孟珙写书来贺。杜范复信说:“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孟珙说:“今蒙推诚相许,与前人以术相驭万万不侔, 愿效死不辞。”蒙古军大举入侵,杜范命淮扬、鄂渚二帅东西夹攻,合肥、寿春解围。
  淳祐五年(1245)四月卒,理宗辍朝减膳三日,赠少傅,谥清献。著有《古律诗歌》《杂文》《奏稿》《外制》《经筵讲义》等。

附注

[1]入对言;奏对,向皇帝上奏疏,回答皇帝询问。本传中奏疏见《清献集》各卷。 [2]亲览大政两年:绍定六年(1233)十月丞相史弥远死,宋理宗开始亲政,次年改元“端平”。杜范的奏对时间是端平二年(1235)秋,为《清献集》中第一道奏札。 [3]格物致知:格物而后知至,即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 [4]秘书郎:掌四部书(经、史、子、集)官员。 [5]台谏:御史台官(即各级御史,是监督官吏的官员)和谏官(谏议大夫、拾遗、正言、司谏,是规谏皇帝的官员)的合称,被视为朝廷的耳目,直接关系到大政决策和官员任免。 [6]洪咨夔;于潜(今浙江临安)人,嘉定进士。以忤丞相史弥远被罢,后官至刑部尚书。 [7]王遂:江苏金坛人,嘉泰进士。任监察御史,迁右正言,官至工部尚书。 [8]九江守:九江知府。 [9]郑清之:鄞县人,嘉泰进士。嘉定十七年(1224)三月,宋宁宗赵扩卒,史弥远、杨皇后、郑清之等,以“遗诏”废皇太子赵竑,立赵峋为帝,是为理宗。史弥远病危,理宗任命郑清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太傅,封齐国公。 [10]朋比:依附勾结。 [11]用师河洛:端平元年(1234)六月,宋理宗、郑清之发兵六万进军河南,七月二十日进驻洛阳,遭蒙古军伏击,损失惨重,八月自河南撤军。 [12]宫掖:指内宫。 [13]阃:指朝政。 [14]江陵:在湖北,宋代置江陵府,为荆湖北路治所。 [15]蕲、黄:湖北薪春郡和黄州府。 [16]江淮制置大使:主管江淮地区军马屯卫防守,大多以安抚使兼任,各都统制所率屯驻军及其他正规军,均由制置使节制。 [17]讲筵:为皇帝讲读经史的特别讲席,讲官称侍读、侍讲。 [18]襄、蜀:指湖北襄樊地区和四川巴蜀地区。 [19]两浙:北宋至道三年(997),设置两浙路,后分两浙东路(治绍兴)、两浙西路(治临安)。 [20]签书枢密院事: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签书位于枢密院三等官员。 [21]李鸣复:四川泸州人,嘉定进士,官至知枢密院,参知政事。 [22]合台:联合台谏诸官。 [23]起居郎: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员。 [24]常平粟:为稳定粮价、调剂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25]楮券:用楮皮纸做成的纸币。 [26]淮堧:淮河边的土地。 [27]夔峡:长江瞿塘峡。 [28]鼎、澧:鼎州(今湖南常德)和澧州(今湖南澧县)。 [29]妖慧:彗星。 [30]畿甸:京城周围地区。 [31]宋理宗亲政后改年号为“端平”,慨然有所作为,“急欲洗濯三十年积弊”,以实现中兴宋室的愿望,但重用郑清之,用师河洛失败,使局势恶化。 [32]觖:不满。 [33]储贰未立:未确立储君太子。 [34]铨法:官员升降任免之法。 [35]庙堂:朝廷。 [36]堂除:由中书直接任命官员。 [37]巴蜀之覆辙:嘉熙二年(1238)十二月,蒙古塔海率军攻入四川,至次年秋退兵。 [38]宵旰:即宵衣旰食(天未明穿衣,至晚才进食),喻勤于政务。 [39]嫱嬖:宫内女宠。 [40]貂珰:宦官。 [41]女冠:女道、女尼。 [42]道揆:以义理度量事物。 [43]都堂:中书,管理全国政务。 [44]史嵩之:鄞县人,史弥远侄,嘉定进士,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西、湖北军马,卒谥忠简。因公论所不容,于宋末德祐初夺谥。 [45]谋起复不果:淳祐四年(1245)五月,史嵩之父丧去职,被理宗起复,太学生黄恺伯等144人上书指斥史嵩之,武学生67人、京学生94人反复上书,迫使史嵩之回家守丧。 [46]游似:四川南充人,嘉定进士,时任吏部尚书,杜范卒后任右丞相,为理宗任用的五位贤相(李宗勉、杜范、游似、董槐、程元凤)之一。 [47]封桩:即封桩库,每年国用之余及额外上供,储于此库,以备非常之用。 [48]罅漏:裂缝漏洞。 [49]盐荚:食盐的户口册籍。 [50]杜衍例:北宋丞相杜衍的用人策略。 [51]宰执:丞相、枢密使、参知政事(副丞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等人的合称。 [52]乘罅抵巇:乘机钻营。 [53]曹玮;河北灵寿人,北宋名将曹彬之子,十九岁平李继迁之叛,官至彰武军节度使,用兵四十年未曾失利。 [54]孟珙:山西绛州人,少从父孟宗政在军中。端平元年率军与蒙古军夹攻蔡州灭金国, 后坐镇荆襄,屡败蒙古军,以恢复中原为己任,深为朝廷倚重,官至宁武军节度使。 [55]上流:长江上游荆襄重地。 [56]五河:南宋于安徽五河口置关隘(东淮河,西北浍河、沱河,东南淙河,东北潼河,并流于淮河)。 [57]寿春:今安徽寿县,为南宋北方门户。 [58]维扬、鄂渚:扬州、鄂州(武昌)。 [59]赠少傅:追赠少傅(少师之下,少保之上),即辅佐国君荣誉衔。

知识出处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由正史(二十五史)台州籍人物、赐谥台州籍人物、清雍正《浙江通志》台州籍部分人物组成。其中正史103人,赐谥人物47人,《通志》230人。附篇为清《四库全书总目》台州籍人物著作。以上文献汇集台州著名历史人物生平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