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4022
颗粒名称: 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16-19
摘要: 陈公辅,字国佐,台州临海人。政和三年,上舍及第,调平江府教授。朱勔方嬖幸,当官者奴事之,公辅绝不与交。勔有兄丧,诸生欲往吊,公辅不予告。
关键词: 历史人物 生平事迹 台州

内容

陈公辅,字国佐,台州临海人。政和三年,上舍及第[1],调平江府教授[2]。朱勔方嬖幸[3],当官者奴事之,公辅绝不与交。勔有兄丧,诸生欲往吊,公辅不予告。
  勔不悦,讽权[4]要移公辅越州。累迁权应天府少尹,除秘书郎[5]。
  靖康初,二府多宣和旧人[6],公辅言: “蔡京、王黼用事二十余年,台谏皆缘以进,唐重、师骥为太宰[7]李邦彦引用,谢克家、孙觌为纂修蔡攸引用,及邦彦作相,又附丽以进。此四人者,处台谏之任,臣知其决不能言宰相大臣之过。愿择人臣中朴茂纯直,能安贫守节、不附权幸、慷慨论事者,列之台谏,则所任得人, 礼义廉耻稍稍振起,敌国闻之,岂不畏服哉!”时吴敏、李纲不协,公辅奏:“陛下初临万机,正赖其同心合谋,而二臣不和, 已有其迹,愿谕以圣训,俾务一心以安国家。” 徽宗渡江未还[8],人情疑惧,公辅力陈父子之义,宜遣大臣迎奉。钦宗嘉之, 擢为右司谏。孟夏享景灵宫,遂幸阳德、佑神观。公辅谏不当如平时事宴游,论:“蔡京父子怀奸误国,终未行遣。今朝廷公卿百执事半出其门,必有庇之者。”诏谪京崇信军节度副使,德安府安置。又奏:“朱勔罪恶,都城之民皆谓已族灭其家,乞勿许其子姓随上皇入京。” 时有指公辅为李纲之党,鼓唱士庶伏阙者[9]。公辅自列,因辞位,后陈三事:其一言李纲书生,不知军旅,遣援太原,乃为大臣所陷,必败事。其二言余应求不当以言远谪。其三言方复祖宗法度,冯澥不宜更论熙宁、元丰之政。语触时宰,遂与应求、程瑀、李光俱得罪,斥监合州税[10]。
  高宗即位,召还,除尚书左司员外郎。明年,始达维扬。初,李纲得政,公辅自外除郎,未至而纲罢,改南剑州,寻予宫观。
  绍兴六年,召为吏部员外郎。疏言:“今日之祸,实由公卿大夫无气节忠义,不能维持天下国家,平时既无忠言直道,缓急讵肯伏节死义,岂非王安石学术坏之邪?议者尚谓安石政事虽不善,学术尚可取。臣谓安石学术之不善,尤甚于政事,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三经》《字说》诋诬圣人,破碎大道,非一端也。《春秋》正名分,定褒贬,俾乱臣贼子惧,安石使学者不治《春秋》;《史》《汉》载成败安危、存亡理乱,为圣君贤相、忠臣义士之龟鉴,安石使学者不读《史》《汉》。王莽之篡,扬雄不能死,又仕之,更为《剧秦美新》之文。安石乃曰: ‘雄之仕,合于孔子无可无不可之义。’五季之乱,冯道事四姓八君,安石乃曰: ‘道在五代时最善避难以存身。’使公卿大夫皆师安石之言,宜其无气节忠义也。”复授左司谏[11],言:“中兴之治在得天得人,以孝感天,以诚得民。”帝善其深得谏臣体,赐三品服,令尚书省写图进入,以便观览。
  公辅感帝知遇,益罄忠鲠,言:“正心在务学,治国在用人,朝廷之祸在朋党。”仍乞增轮对官,令审计、官告、粮料、榷货、监仓及茶场等官,有己见,许面对。时有诏将驻跸建康,公辅上疏陈攻守之策,且乞选大臣镇淮西,增兵将守要害,使西连鄂、岳,东接楚、泗,皆有掎角之形。
  徽宗讣至[12],公辅请宫中行三年之丧,视朝服淡黄,群臣未可纯吉服,明堂未当以徽宗配,宜罢临轩策士。又乞权罢讲筵,事不行。
  迁尚书礼部侍郎。会赵鼎言进退人才乃其职分,疏侵公辅,因力请祠。除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寻知处州。升徽猷阁待制,乃提举太平观。卒, 年六十六,赠大中大夫。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行于世。公辅论事剀切,疾恶如仇,惟不右程颐之学,士论惜之。
  陈公辅传略陈公辅(1077~1142),字国佐,临海县城人。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太学上舍释褐第一名任平江府(今苏州市)教授,调越州,代应天府少尹,秘书省校书郎。靖康元年(1126)授左司谏。金兵南侵,主和派李邦彦罢官数日,又被任命太宰,人情震骇,朝臣怒而不言,公辅连夜写奏章弹劾,李邦彦及其党羽再次罢官。又论蔡京虽已去职,朝中旧党难免死灰复燃,终使蔡京远戍岭南,途中死于潭州。
  绍兴三年(1133)四月,张浚、秦桧密奏岳飞功高震主,高宗连下三道手诏收回部分兵权,岳飞愤而辞职,于庐山母墓结庐隐居,震动朝野。公辅上奏: “臣采诸臣言,皆谓飞忠义可用,此飞与宰相议不合也。”去信劝说以国事为重, 委曲求全,岳飞听劝返京就职。公辅后任礼部侍郎、处州知府、徽猷阁待制等职。反对偏安江南,提出宗庙未定、疆土未复,朝廷应光复河山,迎还徽宗灵柩。上疏论劾程颐、王安石之学,皆有尚同之弊,请禁道学。右丞相赵鼎上疏选拔人才量才录用,公辅为此请退于祠禄闲职。晚归田里,卒赠大中大夫。著有《骨鲠集》《奏议》,史称骨鲠谏臣。

附注

[1]上舍及第:太学生分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上舍生卒业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由皇帝召见任职,成绩优者称“释褐状元”;中等免礼部试,与进士同;下等直接参加进士考试。 [2]教授:州、县学官,用经义教导诸生,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3]朱勔方嬖幸:朱勔以进花石纲受到宋徽宗宠爱(后被钦宗斩于循州)。 [4]讽:暗示。 [5]除秘书郎:任秘书省(官署名)官员。 [6]宣和旧人:宣和是宋徽宗年号,靖康是宋钦宗年号,指朝臣多是原官员。 [7]太宰:北宋政和中,改左、右仆射(丞相)为太宰、少宰。 [8]徽宗渡江未还:北宋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兵侵宋,进至京师,君臣慌乱失措,徽宗下诏罪己,号召勤王,准备南逃。大臣吴敏、李纲等上疏传位太子,以更新政局。徽宗逃河南商丘,赵恒即位,是为钦宗。次年,兵部侍郎李纲保卫开封(首都),金军退兵。 钦宗遣李纲迎道君皇帝(徽宗)回东京(开封)。 [9]李纲之党,鼓唱士庶伏阙者:李纲,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开封保卫战后,因勤王之师姚平仲夜袭金兵失败,朝廷割地求和,李纲被解职。太学生陈东率诸生百余人伏宣德门下,上书“李纲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所谓社稷之臣”。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人。 [10]斥监合州税:降任合州税监。 [11]左(右)司谏:中书省谏官。职能:谏责皇帝,奏劾宰相及百官,参预朝政和国事,参预荐举官员,受理臣民奏章和上疏,兼任修起居和侍讲等。 [12]徽宗讣至:靖康二年(1127)十月,金兵破汴京,徽宗被送至金营。建炎四年(1130)五月,徙徽、钦二帝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绍兴五年(1135)四月,徽宗卒于五国城, 年五十四。

知识出处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正史台州籍人物传》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由正史(二十五史)台州籍人物、赐谥台州籍人物、清雍正《浙江通志》台州籍部分人物组成。其中正史103人,赐谥人物47人,《通志》230人。附篇为清《四库全书总目》台州籍人物著作。以上文献汇集台州著名历史人物生平事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