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思历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绾年谱简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3613
颗粒名称: 2.学思历程
分类号: B248.6
页数: 3
页码: 199-201
摘要: 对于黄绾一生学思历程的概括,也是当今学人推动、开展黄绾著作、思想研究的意义之所在。对此,侯外庐、葛荣晋、张克伟、朱湘钰、吴光、张宏敏、王传龙等有文论述。其后拜王阳明为师,并对王学“简易直接”的心学大旨深信不疑。黄绾的学说与王学虽不尽一致,其基本精神则仍是贯通的。朱湘钰博士在台湾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主办的第四次“近世儒学、家族与宗教工作坊”上,作了一场题为《黄绾学思历程及其意义》的学术报告,指出,王阳明第一代门人中,倾注大量心力于儒家经解者,除季本外,便是黄绾了。
关键词: 黄绾 哲学思想 文集

内容

对于黄绾一生学思历程的概括,也是当今学人推动、开展黄绾著作、思想研究的意义之所在。对此,侯外庐、葛荣晋、张克伟、朱湘钰、吴光、张宏敏、王传龙等有文论述。
  侯外庐先生著《明道编序》(1959)、《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之《黄绾的哲学思想》一文(1960),指出:黄绾一生的思想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由相信宋儒到信仰王守仁,再一次是他晚年背叛王学而对“致良知”说展开批判。① 浙江省社科院组织编写《浙江人物简志·黄绾》(1986)对黄绾的学思历程也有扼要总结:黄绾的早期思想深受朱学的影响;从学王守仁后,转而对王学笃信不疑,成为王守仁的挚友和信徒;王守仁去世后,黄绾对王学开始产生怀疑,在王学风靡当时的时代,独树一帜,批判王学,成为中国思想史上较早对王学进行系统批判的人物。② 葛荣晋先生的黄绾研究系列论文(1989、1990、1994)也先后揭示出了黄绾一生的学思历程,他一生治学三变,早年初师谢铎,学宗程朱;中年转师王阳明,笃信心学;晚年背离王学,而转向实学。
  张克伟《试论黄绾对王学的评骘与乖离》(1992)以为:从黄绾一生为学历程来看,他初从谢铎问学,是他接触宋儒理学之始,其后更广泛涉及宋儒之学包括陆九渊、杨时之学。其后拜王阳明为师,并对王学“简易直接”的心学大旨深信不疑。晚年由于思想转变的关系,毅然对师说进行了强烈的剖析,此时的黄绾对社会现象不满,对王门弟子(王畿)把王学引进了禅化、蹈空之境,除了感到无限愤慨之外,更敢于指出王学学理的缺失及提出一己之说以救正其弊, 这无疑是黄绾在对王学的理解与判别上所作出的重大突破。黄绾的学说与王学虽不尽一致,其基本精神则仍是贯通的。① 侯外庐学派传人张安奇、步近智先生合著《中国学术思想史稿》(2007),有“黄绾由信奉王学转向批评王学”的专题,指出:在学术上,黄绾他早年宗程朱,后转向信奉王学,与王阳明、湛若水建立了深厚友谊,并长期笃信王学、传播王学;到了晚年,他转而以“经世之学”为“圣学”,批评王学为“禅定之学”②。
  王健主编、坚石撰文的《儒学三百题·黄绾的基本观点有哪些?》(2001)基本上复述了葛荣晋先生的评论,即“黄绾一生,治学三变”,“他思想的变化是明代学术思想演变过程的一个缩影”,“黄绾晚年所以由王学转向实学,主要是当时的政治需要和实学思潮影响的结果”③云云。
  王宇研究员撰文《从黄绾到黄宗羲:阳明心学与十七世纪的智识转型》(2008),以余英时先生的“十七世纪智识转型”为参照,指出从王阳明到黄绾, 再从黄绾到黄宗羲,存有一条阳明心学经世济物的内在理路。可以说,阳明学内在的事功倾向是引起十七世纪智识转变的诱因,黄绾这个个案似乎说明,十七世纪的这次智识转型其萌芽在十六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④ 张宏敏撰文(2012、2013)指出:作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的黄绾学富五车,“志在天下”,一生立志学“圣人之学”,以“明道”为己任,青年时期师从谢铎,克苦用功于程朱理学;中年时期与王阳明、湛若水结盟共学,曾一度服膺于阳明良知学,并创办“石龙书院”而致力于在浙南一带传播弘扬阳明学,阳明殁后,多次上疏为阳明争取“名分”、撰有《阳明先生行状》、辑刊过阳明存世文献, 还嫁女于王阳明哲嗣王正亿并抚养之长大成人;晚年因出使安南未成而“落职闲住”于黄岩老家,隐居翠屏山,以读书、著书、讲学终老,并能自觉地开展对宋明诸儒之学术思想的批判,从而提出了具有复古倾向的有自家特色的“艮止执中”之学,堪称中晚明时期王门内部修正运动的先驱。
  朱湘钰博士在台湾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主办的第四次“近世儒学、家族与宗教工作坊”上,作了一场题为《黄绾学思历程及其意义》(2012)的学术报告,指出,王阳明第一代门人中,倾注大量心力于儒家经解者,除季本外,便是黄绾了。相对于季本以阐扬师教为目的而作经解,黄绾的五种《五经原古序》文却无片言只语传播师教,且晚年所撰的《明道编》暗指阳明学“空虚之弊, 误人非细”,故可判断其注经当自有主意;该学术报告还透过黄绾现存著述,探究黄绾初从学于乡贤谢铎,后拜王阳明为师,最终又批评师教的学思历程,据此呈显其藉由诠释儒家经典体现圣人之学的面貌,和欲传续孔孟道统而驳斥宋明儒为禅学的思想特色。① 王传龙博士的博士论文《阳明心学流衍考》分早、中、晚三个阶段对黄绾的学术思想进行解读:早期阶段(1480—1509),遍览泛观、惩遏人欲;中期阶段(1510—1528),倾心阳明、“无弗入也”;晚期阶段(1529—1554),排佛明儒、标举艮止。②

知识出处

黄绾年谱简编

《黄绾年谱简编》

本书是研究浙江台州籍阳明学者——久庵先生黄绾的专著,所录文献,上起谱主生年即明宪宗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下讫谱主卒年即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甲寅(1554),凡七十五年,再现黄绾的生命历程与学术思想,涉及与谱主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谱主家事、师友交游、仕宦活动、诗文撰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