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舍利晶莹 耸人视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960
颗粒名称: 第七节 舍利晶莹 耸人视听
分类号: B94
页数: 1
摘要: 济公本来是一个人,后来成为民间信仰敬重的一尊神。这当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并且有一个演变过程。但其催化剂和引发点,很可能是他的遗体被火化时出现了很多神奇的舍利子。
关键词: 佛教文化 宗教文化 济公成佛

内容

济公本来是一个人,后来成为民间信仰敬重的一尊神。这当然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并且有一个演变过程。但其催化剂和引发点,很可能是他的遗体被火化时出现了很多神奇的舍利子。
  僧人火化称为“荼毗”,巴利语jhpita,又作阇维、阇毗、耶维、耶旬,意译为烧身,也就是火葬的意思。行荼毗之火葬的场所就称为荼毗所。济公是在虎跑寺荼毗的。佛教传入中国汉地,寺院中僧人去世,不是如同印度将尸体直接放在木柴堆上烧,而多用一种特制的缸,死者结跏趺坐(盘坐)于缸中,填充木柴、木炭、松香、香料等,点火焚化。也有较大型的寺院,设化身窑,为僧人及信徒火葬。与火化同时形成的塔葬,也起源于佛教。佛教徒的尸体火葬后的骨灰(或舍利),一般建塔安奉,安奉的仪式称“入塔”。

知识出处

济公文化面面观

《济公文化面面观》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台是济公的故乡,我家就住在离济公祖居永宁村不远的地方,从小听祖辈讲述济公传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