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与《石桥颂轴》相关联的宋末中日文化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874
颗粒名称: (三)与《石桥颂轴》相关联的宋末中日文化交流
分类号: B949.2
页数: 6
页码: 143-1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与《石桥颂轴》相关联的宋末中日文化交流。
关键词: 天台 罗汉 宗教文化

内容

虽然《石桥颂轴》中有些作者的情况现在我们无法考知,但从法名前的标署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主要来自于江浙、四川、福建等地。而从前面我们有所考辨的作者中可以看出,他们主要出自南宋临济宗杨岐派的大慧宗杲和虎丘绍隆两个分支,而以后者居多。在虎丘绍隆这一分支卜,又有出自破庵祖先门下的无准师范禅师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出自松源崇岳门下的掩室善开、运庵普岩、灭翁文礼、无觉得通禅师的弟子(分别是石溪心月、虚堂智愚、横川如珙、虚舟普度)及再传弟子,而以出自松源崇岳禅师一派者为多。他们都与入宋日僧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属于大慧宗杲三传弟子的物初大观与日本僧人多有交往,日释樵谷惟仙访宋归国时,他也曾赠以诗偈云: 三应声中密意通,分明饭布裹春风。休论亲切不亲切,巨舶回程至海东。
  金川惟一乃无准师范禅师弟子,东蜀道信、梓州希革为希叟绍昙禅师弟子,无准师范禅师法孙,希叟绍昙禅师(?—1297)也多与日僧交往,日僧白云慧晓(1223—1297)度宗咸淳二年(1266)入宋,历游两浙,依希叟绍昙禅师于台州瑞岩寺,闻绍昙举百丈拨火公案大悟。归国时,布施令刊《希叟和尚语录》。
  希叟绍昙禅师的《语录》中也多次提到日本僧人,如《日本温英二禅人持建长兰溪和尚书与平元帅求语》、《日本国光禅人旋乡求语》、《日本慈源禅人归国请偈》、《日本玄志禅人请语》、《示日本景用禅人》、《日本觉上人起龛》,《日本澄上人》、《日本然上人》等。
  天台智月为西岩了惠禅师弟子,也是无准师范禅师法孙,西岩了惠(1198—1262)也曾与日僧相交,有《日本证上人以断桥法语求印证》文及《送日本俊上人》诗。而无准师范禅师(1177—1249)本身就是在日本禅林中有很大影响的一位南宋僧人,他的顶相图及不少书法真迹至今仍保存在日本。日僧圆尔辨圆(1202—1280)(世称圣一国师),于理宗端平二年(1235)入宋明州,曾先后参学于天童痴绝道冲禅师、临安天竺寺柏庭善月法师、净慈笑翁妙堪禅师、灵隐石田法熏禅师等,后登径山,师事无准师范禅师并成为其法嗣。与同为无准弟子的西岩了惠、环溪惟一、兀庵普宁、希叟绍昙等禅师成为莫逆之交。
  圆尔辨园还往飞来峰北磵谒见物初大观的嗣法师居简,被延为上宾。在宋七年,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辞别无准师范禅师及诸友返日,后为京都东山东福寺开山祖师。在辨圆回国时,无准师范禅师赠以杨岐法衣及《大明录》,同门诸友二十余人作颂相送,今存释绍昙《送日本尔侍者》云: 径山无法与人传,几度亲遭劈面拳。今日大唐回首去,鼻头元在口皮边。
  圆尔辨圆回国后,还常与他们书信往来,保持密切联系。理宗宝祐三年(1255),西岩了惠禅师还受圆尔辨圆之托,写下《日本国丞相藤原公舍经记》。
  而虚舟普度乃松源崇岳门下无得觉通禅师法嗣,也多与日僧交往,日释珪堂琼林于日本文永年(1264—1274,理宗景定五年至度宗咸淳十年)中入宋,参侍在径山的虚舟普度,普度有《付法衣与琼林侍者》云: 杨歧担子无轻重,上得肩时便着行。咬定牙关提正令,卷舒杀活任纵横。
  又应琼林之请作《自赞》云: 百丑千拙,无法可说。一个拳头,硬如生铁。放开则日耀扶桑,捏聚则乾坤黯黑。冤家莫兴恶相从,正法眼藏瞎驴灭。
  元大德七年(1303,日本嘉元元年),其语录随商船被运到日本,琼林募缘刊刻,并作序。静照有《琼林为虚舟和尚请普说》,其中称虚舟普度为“师叔”, 并加以赞美: 伏惟师叔虚舟大和尚,乃临济正派,松源的孙,道恢德富,心空眼明。天姿英伟,孤硬趣操,机锋一触,锁石崩崖。提唱的切,霜弓劈箭。假令古佛出头, 亦须望风心死。盖慈惠峻而发其用,愿力广而利于世,天下共推为佛法栋梁,作宗门龟鉴,海容百川之量,得青山正续者也…… 而前录和诗作者中属于松源崇岳门下运庵普岩禅师法嗣虚堂智愚禅师弟子或相关人物者为多。如东州惟俊、无示可宣、钱塘净覃、此轩如足都是虚堂智愚弟子,而古困德潭、赤城无二也与智愚相关。虚堂智愚也是和入宋日僧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书法真迹现也多存于日本。前述日僧南浦绍明理宗开庆元年(1259)入宋后,曾跟随虚堂智愚禅师于净慈寺、径山兴圣万寿寺,成为其嗣法弟子。他还写有《日本源侍者游台雁》云: 师道严明善应酬,石桥过了问龙湫。一花一草人皆见,是予知机独点头。
  从静照本人来看,他与虚堂智愚禅师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在辞别石溪心月禅师后,他先去游方,理宗宝祐六年(1258),虚堂智愚禅师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后,静照曾任知宾。为了祝贺他的就任,当时有同参二十六人都写了贺颂,坚棠林作序,虚州普度跋。后来他又跟随虚堂智愚禅师于天童、净慈之间。度宗咸淳元年(1265),他辞别虚堂智愚禅师时作诗云: 十载从师几诟拳,到头一法不曾传。有无句荡家私尽,万里空归东海船。
  虚堂智愚禅师也有《日本照禅者欲得数字径以述怀赠之》诗云: 世路多帜睑,无思不研穷。平生见诸老,今日自成翁。认字眼犹绽,过谭耳尚聋。任天行直道,休问马牛风。
  之后静照与乡僧圆海同船归国。历住诸刹,于德治元年(1306,元大德十年)示寂,年七十三,僧腊五十五。他在归国后,与入日宋僧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除前述大休正念外,还有兰溪道隆、无学祖元等。静照回国后,来到镰仓建长寺兰溪道隆的座下,在冬至、结夏两个节日中负责秉拂,由于当时其它佛教宗派厌恶禅宗的鼎盛,兰溪道隆(大觉禅师)曾经为流言所中,谪居甲州、陆奥松岛,静照随行作伴。在兰溪道隆去世时,他住筑州博多圣福禅寺,上堂云: 松源的传利,无明破家儿,来占福山顶,斩新立雄基。故我建长第一世开山和尚兰溪大禅师,穷彻万法之根源,敲出千圣之骨髓,三十余年弄精魂,谩把金貂续狗尾。顶门正眼自独瞎,和麸粜面起宗旨。时节忽来缘化穷,打翻筋斗动天地。动天地,法梁折,优昙香尽落秋风,泪雨空淋恨不竭。
  又有“了如居士为兰溪和尚对灵上堂”云: 一着机先,全超有象。扫除佛祖阶圾,透脱生死牢关。应用无心,如月影流于万水;出没不碍,似云姿挂于千嶂。长空绝际,何用称量;湛水无波,囚风沤起。灵台不磨而自莹,真源不绝而自流。直得毗卢宝印,处处全彰;金刚眼睛,头头显露。诸人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见兰溪老人,面目现在。(以拂子打一圆相云)还见么?三世十方无彼此,风前月下现摩尼。颂云:愿力舟横苦海流,度人六十六年秋,翩翩只履西归后,空对遗容泪不休。
  都表达了静照对兰溪道隆的崇敬赞颂和怀念哀思。在兰溪和尚忌日时, 他也拈香祝告。无象静照与入日僧无学祖元的关系也很密切,祖元(1226— 1286),字子元,号无学,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俗姓许。十三岁丧父,往杭州, 依净慈寺北碉居简禅师剃度出家,历五载,辞去,依径山无准师范禅师。又参石溪心月、偃溪广闻、虚堂智愚、物初大观诸禅师。历住本邑东湖白云庵、台州真如禅寺各七年。时元军攻占江南大部,祖元到温州能仁寺躲避战乱。元军压境,寺众皆逃散,祖元独踞堂中,元军把剑加在他的脖颈上,他神色不动,说偈曰:乾坤无地卓孤筇,喜得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剑,电光影里斩春风。
  元军最终离去。南宋灭亡,祖元回到天童山景德禅寺,为首座。至元十六年(1279,日本弘安二年),他接受北条时宗的邀请,来到日本。先住建长寺,弘安五年,北条时宗建圆觉寺,请祖元为开山第一祖。弘安七年四月,北条时宗去世,祖元退圆觉,归建长。弘安九年(1286,元至元二十三年)九月寂于建长寺,年六十一,腊四十九。谥佛光禅师。他在日本热心传授禅法,培养弟子,受到僧俗的敬重,在日本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无象静照在宋地游历时,当已结识无学祖元,祖元在宋时就写有“无象”道号颂云: 天平不用斯痴顽,鸡犬声中白昼间。四海只知天子贵,不知天子作何颜。
  《佛光国师语录》卷三《佛光圆满常照国师住日本国相州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语录》中有“无象西堂至,上堂:‘白云庵里,太白峰前,有一句子,落在■边……’”又卷十《佛光圆满常照国师年表杂录·年谱》中载祖元于景定三年,起住四明东湖白云庵,一住七年。而静照于咸淳元年归国,可能就是在景定元年至咸淳元年间,祖元住白云庵时二人曾见过面。静照归国后,祖元在缣仓开圆觉寺,静照居第一座,扶其道化。弘安七年,祖元退圆觉寺席,静照也写信向祖元表达关切。《佛光国师语录》卷九《书简》部分有《答无象和尚书》云: 某拜覆无象尊契西堂尊机。某半月不问动静,此心日切凝睇。正此坐驰, 忽拜惠书,且知为况以道自牧。超然世表,日与万象说法,老怀不胜欣喜,甚慰所怀。某自退圆觉,得一月之安,深为得计。吾无象反为吾忧耶?是非知我者。流行坎止,当任前缘,不可加一毫力也。千万勿多深虑。吾无象且自安心,未可言动静也。风波正作,静心待之。世良由日有书,亦嘱其相招之意矣。
  幸且宽处,别无他祷,不宣。
  其中表达了祖元收到静照来信时的欣喜心情,且宽慰静照当随缘任运,安心处之,劝他不必为自己担忧。弘安八年(1285)五月十八日,无学祖元把法衣托付给静照,并有颂云: 南岳峰头话别时,唯忧此道日衰微。不辞万里风波恶,痛惜千年粪扫衣。
  炯炯两眸怜我老,迢迢屡劫会君稀。长老长老,祖翁一发千钧寄,为觅翻身上树机。
  对静照寄予厚望。静照撰《学翁游春轴后》,记述了弘安九年(1286)也就是祖元去世之年的暮春,静照与诸禅衲一起跟随祖元优游于青峦幽邃之中,以诗歌相酬唱的情形。《佛光国师语录》卷八“偈颂”部分有《和照西堂梅韵》、《和无象春日游上塔韵》诗偈,后者云: 年年春事去何穷,万绿林中一树红。示汝色空三昧了,更须踢倒面前峰。
  当是此次游春所作。祖元圆寂时,静照在旁侍奉。祖元去世后,他根据门人所传行实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佛光禅师行状》,其中评价无学祖元“住山至处,丈室萧然。受用之务,悉从减省。淡泊纯实之行,终老无玷;峻励沉默之怀,至死不移。乃古圣之耆龟,后昆之标准也。”在祖元的忌日,他拈香云: 合浦珠兮难比师道之贵,荆山璧兮岂类师德之尊。名动宋地,全机活而电卷;化行扶桑,用处妙而龙奔。於戏!前住建长无学和尚大禅师,天伦义重,舍我何回。正宗淡薄,禅林凋摧,老残不幸,鹤唳猿哀。正当示寂之辰,无学老人,是生耶是灭耶?举香云:慧光长不夜。随处作雷云。
  给祖元以很高的评价,并表达了对祖元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他还写有《跋无学和尚法语》、《赞无学和尚》等。元揭傒斯撰《佛光禅师塔铭》云: 佛法入中国,至宋末,莫盛于吴越之间。简公(北碉居简)奋响于净慈,范公(无准师范)扬英于径山,月公(石溪心月)擢颖于灵隐,闻公(偃溪广闻)揭照于育王。灵鹫则愚公(虚堂智愚)建其标,大慈则观公(物初大现)振其轨,天童则一公(环溪惟一)抗其旌、升其堂、入其奥。并包翕受,融液畅朗,则佛光禅师…… 而《石桥颂轴》中所涉及到的禅师,大多都在这个范围内,他们也正是宋末那些入末日僧参学、交流的对象。通过我们对《石桥颂轴》中作者与相关联的入末日僧及入日宋僧交往情况的阐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宋末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一些状况,同时也可以看出中日佛教文化间的密切关系。
  (此文于2009年10月在杭州佛教协会、杭州市宗教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吴越佛教文化与社会暨东南佛国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发表。)

知识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天台山五百罗汉传播考、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茶文化、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诗画艺术三编。

阅读

相关人物

许红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