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石桥颂轴》的传本及诗偈校录、作者考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829
颗粒名称: (二)《石桥颂轴》的传本及诗偈校录、作者考辨
分类号: B949.2
页数: 18
页码: 126-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桥颂轴》的传本及诗偈校录、作者考辨。
关键词: 天台 罗汉 宗教文化

内容

(一)《石桥颂轴》的传本如前所述,大休正念为《石桥颂轴》所作序文的墨迹原物,现存于日本五岛美术馆,但诗轴原物现不知是否存世,抑或存于何处。
  根据日本驹泽大学图书馆所编《新纂禅籍目录》页四七一记载,《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现有水产彰考馆文库藏本及东京尊经阁文库藏本两种传本存在, 皆为手写本。但根据玉村竹二《无象静照集解题》中介绍,日本还有泷田英二所收藏的一种写本,题为《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收入其所藏的《禅家丛书》卷首第一号。这样现知日本有三种《石桥颂轴》的传本存世。玉村竹二先生以彰考馆文库本为底本,校以泷田氏所藏本,以《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轴并序》为题,全文附于其所编《五山文学新集》第六卷《无象静照集》(包括《无象和尚语录》、《兴禅记》)后,并写有《无象静照集解题》,这可以称为第四种传本。
  根据玉村竹二的介绍,彰考馆文库本内题《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附念大休序诸尊宿和》,每半页八行,行十六字。首先是大休正念的序,另页起先是无象静照的本韵二首,接着是物初大观、虚舟普度、截流妙弘等四十一人各二首和韵,共有八十二首和诗。在卷末,有如下识语:“右以镰仓瑞泉寺藏本誊写并校正了。
  贞享戊辰岁五月十一日”。贞享戊辰即贞享五年(1688,清康熙二十七年),属于日本江户时代中期。说明此本是贞享五年根据镰仓瑞泉寺藏本抄写的。笔者在日本访书时,亲自到尊经阁文库查阅了玉村竹二先生未提到的该文库所藏本。尊经阁文库藏本长34.5厘米,宽25厘米,线装,淡黄纸封皮,封面有“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题签。扉页最左边写有“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附念大休序诸尊宿和”,右边写有“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全一册”,再右以小字写“丁卯二月二日书写校合桐口”,右下角又有小字“斤二月七日再校桐口 马场源七口”。
  以上皆以墨笔竖写。此页中间又有用墨笔书写的三列草字,笔者不能完全辨识,但可识出“以镰仓瑞泉寺……贞享四年二月中旬记”诸字,贞享四年即丁卯年,说明前墨笔小字与草字写者基本同时,或为同一人所为。根据所能辨识的这些字,我们大致可知此本也是根据镰仓瑞泉寺藏本抄写的,但抄写的时间要比彰考馆文库藏本早一年。此本正文首先也是大休正念的序,接着是无象静照的本韵二首及南宋物初大观以下四十一僧人的和韵共八十二首。诗偈部分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笔者以之与《五山文学新集》第六卷所附本相校,也有一些异文。而根据玉村竹二的介绍,泷田英二所藏本颂轴的末尾有如下识语:“右颂稿序佛源禅师大休真迹、颂者照无象之真迹、在嫌仓瑞鹿山圆觉寺归源庵”,所以玉村竹二认为如果这个识语可信的话,最初书写这个颂轴的人当见过原物,并根据原物直接书写下来,而那时原物还存于圆觉寺的归源庵中。归源庵是大休正念的弟子秋涧道泉的门人之庵道贯在圆觉寺内创建的,因为大休正念与无象静照在石溪心月禅师会下是同门法眷的关系,所以颂轴存于归源庵也是合理的。他还认为,根据这个识语,诸尊宿的颂好像是经过无象静照亲笔誊抄了一遍后制成颂轴的。且泷田英二所藏本颂轴中作者的署名都是附在其所作的第二首诗偈末尾的空白处,这与彰考馆文库本、尊经阁文库本作者署名皆在第一首诗偈前单占一行不同。而此本最后两首诗偈后还分别署了两位南宋僧人的名字,故此本共有四十二位南宋僧人和诗,比彰考馆文库本和尊经阁文库本多出一人。玉村竹二认为这是由于他们依据的底本当时已是残本而误抄导致的。
  (二)诗偈校录、作者考辨《石桥颂轴》中所存南宋僧人和诗,除了物初大观、虚舟普度、截流妙弘、时翁普济四人共八首已见录于《全宋诗》外,其余七十四首皆是《全宋诗》所未录, 四十一人中也有很多是《全宋诗》、《宋僧录》中未收录之人,所以可用以对《全宋诗》、《宋僧录》进行补充。笔者现以《五山文学新集》卷六所附文本(大休正念序已见前引此不录)为据,校以尊经阁文库所藏本,并参考玉村竹二所列泷田英二所藏本(简称泷田本)异文,分条列出诗偈及作者考辨如下(无须考辨或现不能考知的则暂付诸阙如): 1.景定壬戍重阳前五日,登石桥,作尊者供。假榻桥边,梦游灵洞,所历与觉时无异。忽闻霜钟,不知声自何发,因缀小偈,以纪胜事云。日本静照拜呈崎岖得得为煎茶,五百声闻出晚霞。三拜起来开梦眼,方知法法总空花。
  瀑飞双涧雷声急,云敛千峰金殿开。尊者家风只如是,何须赚我东海来。
  按:作者事迹见本文各处。此两首诗偈第一首押下平声麻韵,第二首押上平声灰韵。但第二首首句尾字乃入声字,缉韵。以下宋僧和诗除物初大观外,二首皆分别押麻、灰韵,且几乎皆用“茶、霞、花”、“开、来”等相同韵字。
  2.育王 物初日毂升边不计程,转头已是隔重溟。更遭尊者相勾引,瀑捣飞梁梦未醒。
  诸方门户总经过,恼乱春风有几多。今日慈云重睹对,丝毫不隔最殽讹。
  按:此二首诗偈第一首押下平声青韵,第二首押下平声歌韵,与其它诗偈押韵不同。作者“物初”当是物初大观(1201—1268),字物初,号慈云,俗姓陆。
  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乃陆佃之后。自幼父母双亡,仲父使就举业,后弃之, 从道场山北海悟心禅师萝发受具。首见育王无准师范禅师,后依净慈寺石田法熏禅师为掌记。会北'居简禅师寓冷泉,访净慈,参之开悟。之后随北'迁道场山、净慈寺。理宗淳祐元年(1241),出世住临安府法相禅院,后历住安吉州显慈禅寺、绍兴府象田兴教禅院、庆元府智门禅寺、大慈山教忠报国禅寺、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度宗咸淳四年(1268)卒,年六十八。葬寺西庵。有诗文集《物初剩语》二十五卷,今存日本。事见其嗣法门人元晦、元熙所撰《郧峰西庵塔铭》。门人德溥等编《物初大观禅师语录》及清释际祥等编《净慈寺志》卷十《法嗣》。这两首诗已收入《全宋诗》60册38963页,但第二首中的“慈” 字误作“蒸”,当改。大观作这两首和诗当是在景定四年十一月十日他入住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后的事。
  3.虚舟 普度汲来崖瀑煮新茶,紫玉瓯中现瑞霞。到此豁然如梦觉,一天疏雨湿秋花。
  '边云冷裹苍苔,木梢金灯午夜开。更问昙猷在何许,分明犹隔海门来。
  按:“灵”字泷田本作“虚”,当为“虚”字。释普度(1199—1280),号虚舟,俗姓史,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年十二,出家本郡天宁寺,继事东堂院龙溪祖信, 后参无得觉通禅师得法。理宗淳祐初住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历住镇江府金山龙游禅寺、潭州鹿苑褒忠禅寺、抚州疏山白云禅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临安府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灵隐景德禅寺,终于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卒,年八十二。事见弟子净伏等编《虚舟普度禅师语录》,及其后所附元释行端撰《行状》,《补续高僧传》卷十一有传。此两首诗也已收入《全宋诗》61册38520页。
  4.万年 截流妙弘莫辞迢递供杯茶,香喷云腴映彩霞。雨雨梦中休说梦,觉来浑是梦中花。
  寻幽觅胜至天台,触目风光剪剪开。欲问昙猷崔遗迹,千山排闼送青来。
  按:“崔”字泷田本作“旧”,为是。此两首诗已为《全宋诗》64册39938页所收,“崔”字亦作“旧”,且“雨雨”作“两两”。出自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4)伊藤松所辑《邻交征书》初编卷二。作者生平事迹不详。但在今传《大觉禅师语录》卷下末尾有“大宋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住持嗣祖比丘妙弘点正施梓” 一行字。《大觉禅师语录》是渡日宋僧兰溪道隆住持日本寺院时的语录汇编。
  释道隆(1213—1278),号兰溪,四川涪江人,俗姓冉。年十三于成都大慈寺剃发受具。游浙,历参无准师范、痴绝道冲、北'居简诸禅师,于无明慧性禅师处证悟。理宗淳祐六年(1246),与弟子一起乘日本商船到日本,入京都泉涌寺来迎院。后移居镰仓寿福寺,为镰仓幕府北条时赖所重,建长四年(1252,宋淳祐十二年)冬,在镰仓创建建长寺,请道隆为开山祖师。居十三年,迁京都建仁寺,后返建长寺。因罹谗言,曾两次被谪甲州,后复归建长。日本弘安元年(1278,南宋祥兴元年)示寂,年六十六。谥大觉禅师。嗣其法弟子有二十四人。他的《语录》于景定五年(1264)左右刊刻于南宋四明。由当时在宋地游访的他的日本弟子祖忍施财刊行的。《大觉禅师语录》经过当时住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的虚堂智愚禅师校勘,并写下一段记语:“宋有名衲,自号兰溪。
  一筇高出于岷峨,万里南询于吴越。阳山领旨,到头不识无明。抬脚千钧,肯践松源家法。乘桴于海,大行日本国中。渊默雷声,三董半千雄席。积之岁月,遂成简编。忍禅久侍雪庭,远访四明,锓梓。言不及处,务要正脉流通。用无尽时,切忌望林止渴。景定甲子春二月虚堂智愚书于净慈宗镜堂。”在此记语后,又有“干当开板比匠 智侃 祖传”、“北京山城州东山建宁禅寺监寺比丘 祖忍施财刊行”、“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首座比丘惟俊点对入板”、“大宋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住持嗣祖比斤妙弘点正施梓”、“大宋绍兴府南明孙源同剡川石岱刊”五行小字。另据清张联元辑《天台山全志》卷六“上方广寺、下方广寺”条记载:“景定中,贾似道命僧妙弘建昙花亭,既成,供五百圣僧茶,茶瓯中现一异花,中有‘大士应供’四字。”以上两种资料中所出现之“妙弘”,当与“截流妙弘”为同一人,景定中住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在《大觉禅师语录》刊刻前,曾作了校正的工作。
  5.时翁 普济各逞神通现瑞茶,非云非雪亦非霞。梦中说梦非见见,报道从来眼不花。
  半千尊者眼如盲,一一从头为点开。蹈断石桥成两段,才知亲过一回来。
  按:第二首诗中“盲”字泷田本作“眉”,“才”字作“方”。“蹈”字尊经阁文库本作“踏”。此两首诗亦已为《全宋诗》64册39938页所收,“盲”字作“眉”, “才”字作“方”,“蹈”字作“踏”,出自日本天保年间(1830—1844)伊藤松所辑《邻交征书》初编卷二。作者生平事迹不详。《五山文学新集》卷六所附文本在“时翁普济”之“普济”二字右边有小括号,括号中写着“大川カ”三个字,意思是“大概是大川吧”。但笔者以为此“时翁普济”绝非曾撰《五灯会元》之“大川普济”,因大川普济生卒年为1179—1253,在理宗宝祐元年正月已经去世,而诸尊宿和静照诗颂是在景定三年(1262)以后的事,故时翁普济当是大川普济外的另一人。
  6.吉祥 古囦德潭滑石桥边酬一茶,西风吹梦入烟霞。如今梦破抬眸看,香散优昙劫外花。
  一桥苔色封禅石,两碉声摇定眼开。拟问无明何日歇,暮云推出万峰来。
  按:自此作者以下所作诗《全宋诗》皆未收。第一首诗中“酬”字泷田本作“酹”。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泷田本作者“古国德潭”之“国”字作“囦”,为是。在《虚堂和尚语录》卷七《偈颂》部分有《潭老号古渊》云:“蛟龙窟宅初无底,神禹难穷浅与深。好把凝流消息子,沛然为雨活丛林。”当指此人。当时他住吉祥寺。
  7.云居 东州惟俊云宿桥东酌酽茶,枕寒梦冷赋秋霞。豁然心寂浑无有,恰似倾分盏里花。
  锡杖凌空探一回,晓风已约片云开。危闻睑处平如砥,自是行人不到来。
  按:第二首诗中“约”字尊经阁文库本作“緫”,“闻”字泷田本作“兮”。作者生平事迹不详。东州当指今绍兴一带,宋施宿等撰《会稽志》卷十三园池“贺知章放生池”条载:“知章始求周宫湖数顷,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耆旧谓今东城南望为贺家湖,疑即剡川也。其极目浩渺,光景澄澈,实茎州佳观云云。”而同书卷八新昌县下有:“云居寺,在县东北三十里,宋元嘉二年建,会昌毁废,晋天福九年吴越重建,号石门寺,大中样符元年改赐今额。”惟俊此时当住新昌县的云居寺。而前述《大觉禅师语录》卷下末有“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首座比丘惟俊点对入板”一行字,而现存日本的另一种南宋僧人诗歌集《一帆风》中也有署名为“天台惟俊”的僧人的一首诗:“空手东来己十霜,依然空手趁回樯。
  明明一片祖师意,莫作唐朝事举扬。”《一帆风》收录了南宋僧人为日本另一入宋僧南浦绍明送行所作的诗歌。
  释绍明(1235—1308),号南浦,俗姓藤。幼曾学教,十五岁萝染受戒。曾参由宋入日的建长寺兰溪道隆禅师。理宗开庆元年(1259)入宋,遍访诸刹,往净慈寺拜谒虚堂智愚禅师,令典宾客。度宗咸淳元年(1265)八月,虚堂智愚奉诏迁径山,绍明随其同行,一日晚禅定后大悟。咸淳三年秋,绍明辞别虚堂智愚归国时,虚堂智愚赠以诗偈曰:“敲磕门庭细揣摩,路头尽处再经过。明明说与虚堂叟,东海儿孙日转多。”同时宋僧有四十三人相送,天台惟俊就是其中之一。而在日僧桂芳全久所撰《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虚堂智愚法系下列有“万年东州惟俊”,则说明他为虚堂智愚禅师弟子,且与静照和诗之惟俊和为绍明送行之惟俊为同一人。现传《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其中卷二《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语录》就是惟俊与智愚另一弟子法云二人所编。他先住云居寺,后住天台山万年报恩光孝禅寺,并为首座,还参与了《大觉禅师语录》刊刻前的校对工作。另在署名为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义堂周信所编的《新撰贞和分类古今尊宿偈颂集》卷上“赞佛祖”有其《五祖》诗云:“青峰峰下种青松,换步重来夫旧踪。富贵未忘贫苦事,三更月—卜送灵公。”署名为“东州俊”,名下有小字注云:“元人,嗣虚堂”。而同署为义堂周信所编的《重刊贞和类聚祖苑联芳集》卷五“道号”类也录有署名为“东州”的作者所作诗三首如下: 四维上下绝跻攀,此去藏身万法闲。宁畏是非来耳畔,任教名字落人间。
  情同野鹤无羁绊,心与孤云共往还。回首尘劳三界外,对机垂手有何难。
  《中隐》竺国支那本一家,优昙重见劫前花。九枝独秀无根蒂,五叶联芳有等差。黄蘖树头悬蜜果,胡芦棚上挂冬瓜。辽天鼻孔都穿却,墙下枯桩又出芽。《祖芳》老兔怀胎万象殊,广寒放出夜明珠。水天一色千门昼,光影俱忘六户虚。
  银锁掣开金锁闼,冰轮碾破玉珊瑚。如何说得寒山予,刚把吾心要比渠。
  《月窗》说明惟俊也是一位擅长作诗的诗僧,以上四首诗皆为《全宋诗》所未收, 当补。
  8.台峤 半云德昂陟险登危为供茶,衲衣云碎染云霞。相逢尊者浑如梦,何必重开盏底花。
  白云影里现楼台,桥畔昙花朵朵开。端的一回亲见了,休言赚我入山来。
  按:此二首诗各本无异文,作者生平事迹无考。“台峤”,当指天台山。
  “半云”当为作者法号。
  9.绝浦 了义五百瓯倾尊者茶,优昙朵朵粲流霞。分得一段梦中事,千尺飞湍激浪花。
  瘦藤孤策上天台,方广云深拨不开。金壁楼台都现了,他年应记过桥来。
  按:此二首诗各本无异文,作者生平事迹无考。“绝浦”当为作者法号。
  10.商山 宗皓迢迢来奠应真茶,三拜无言对暮霞。遥睇灵踪何处是,夜来曾梦入昙花。
  桥横绝壑著三台,风肃秋光玉宇开。只这一回亲到了,须知元不是空来。
  按:第二首诗中“字”字泷田本作“宇”,为是。作者生平事迹无考,而“商山宗皓”之“宗”字,泷田本作“宝”。
  11.金华 自宜梯山航海献瓯茶,直得庞眉出绮霞。梦眼豁空非见见,优昙朵朵发心华。
  水云踪迹至南台,玉殿琼楼应念开。游戏神通祗这是,莫辞蹈破草鞋来。
  按:第二首诗中“蹈”字,尊经阁文库本作“踏”。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12.霞城 德咏梦觉台山旋煮茶,畦衣犹卷海天霞。等闲槭碎玻璃盏,千丈飞崔燦六花。
  西飙吹锡上崔嵬,锦嶂重重彩雾开。一蹈石桥成两截,还它亲到那边来。
  按:第二首诗中“蹈”字,尊经阁文库本作“踏”。作者生平事迹无考。霞城乃地名,指台州,因州内有赤城山而得名。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八台州“郡名天台、霞城”下引孔灵符《会稽记》:“赤城山色皆赤,状似晨霞,亦谓霞城。”故德咏当是台州人。
  13.合沙 祖恩因行掉臂酌清茶,隐隐岩(挂断霞。尊者不消谈般若,我非天不雨天花。
  石桥刚道在天台,睡眼朦胧晓未开。若道石桥元不在,知君又似不曾来。
  按:第一首诗中“(”字泷田本作“拢”,第二首诗中“若”字泷田本作“莫”。
  作者生平事迹无考。“合沙”亦为地名,指福州。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福建路福州—卜有“郡名合沙、三山、长乐、福唐、闽中、东冶、东瓯、七闽”之语。
  故祖恩乃福州人。
  14.东嘉 大休正念浓浇一盏雨前茶,满室虚明现晓霞。若作梦中奇特见,知君眼底又添花。
  桥横飞瀑跨层崖,尊者相逢笑脸开。机境一时俱裂破,又随烟雨下山来。
  按:第一首诗中“若”字泷田本作“莫”。作者事迹见本文首页文中介绍。
  东嘉即指永嘉,今浙江温州。
  15.三山 师心三展尼坛三注茶,却将余沥发云霞。唤醒尊者梦中梦,应笑当时错笑花。
  寻台山水放幽怀,簇簇峰峦图画开。眼底悠然见无见,只因曾过石桥来。
  按:第一首诗中“发”字泷田本作“致”。作者生平事迹无考。三山亦指福州,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卷十福建路福州下有“郡名合沙、三山、长乐、福唐、闽中、东冶、东瓯、七闽”之语,“三山”下又有小字注云:“在城里故名”。故师心亦为福州人。
  16.三山 广意去去要煎罗汉茶,谁言痼疾在烟霞。绕伟盏盏亲曾见,也是寻常眼里花。
  蹈断石梁心未灰,梦回方广眼初开。咄哉五百牛蹄迹,今日须还勘破来。
  按:第一首诗中“绕”字泷田本作“体”。作者生平事迹无考,亦为福州人。
  17.龙山 可宣才有神通便吃茶,半肩阴雾拥晴霞。莫教盏子扑落地,梦境分明尽七花。
  庞眉雪顶步苍苔,山色空蒙眼未开。谓是石桥亲跶到,急皈再打铁船来。
  按:第一首诗中“尽”字泷田本作“县”。作者生平事迹不详。龙山当为地名。但南宋时有多处地方称为“龙山”。如仅据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其卷一载临安府城南十里有龙山:卷十五载太平州当涂县南十里亦有龙山;卷二十六宝庆府邵阳、新化之间也有龙山;卷二十七湖北路江陵府江陵县西也有龙山;卷三十七新州州南也有龙山;卷六十五富顺监监治后也有龙山;卷六十九利州西路沔州州西五里也有龙山。故现不能判定可此龙山为何地。《五山文学新集》卷六所附文本在“龙山可宣”之“可宣”二字右边有小括号,括号中写着“石桥”二字,可能编者以为他就是南宋的石桥可宣禅师。但笔者以为此“龙山可宣”当非“石桥可宣”,石桥可宣,蜀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石桥乃其字, 俗姓许,南宋橘州宝昙禅师(1129—1197)之弟,参佛照德光禅师得法,史弥远请住径山,创化城于双溪之上,接待云锡,宁宗赐号“佛日”。详见宋杨汝明撰《双溪化城接待寺记》。杨汝明这篇记文作于宁宗嘉定九年(丙子1216),据文中所述可知此时石桥可宣己住持径山八年,仍在世。而据明宋奎光《径山志》卷二,石桥可宣为径山第三十一代住持,佛心浙翁如琰禅师为径山第三十二代住持,而浙翁如琰禅师住径山八年,卒于理宗宝庆元年(1225)七月,则浙翁如琰当自嘉定十一年起住径山。《径山志》卷二虽未记载石桥可宣之卒年,但载其于“十二月十三日示寂,塔于寺之后”,则其很可能是卒于嘉定十年(1217)的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杨汝明写《双溪化城接待寺记》的次年。而诸尊宿和静照诗颂是在景定三年(1262)以后的事,石桥可宣已去世四十余年,故龙山可宣并非即是石桥可宣。笔者以为此龙山可宣有可能是虚堂智愚禅师的弟子之一无示可宣,在《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虚堂智愚法系下也列有“明州无示可宣”,今传《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其中卷一的《嘉兴府报恩光孝禅寺语录》就是无示可宣所编。而在《虚堂和尚语录》卷四《法语》部分有“示蓬莱宣长老” 语,卷十《虚堂和尚新添》部分又有“答蓬莱宣长老书”,文中有“(智愚)启复菜堂头无示禅师:二月初十仆至,收所惠书,且审住持缘法,增胜为尉。所言乏心腹宣劳之人,时节使然。……况蓬莱海上名山,前辈行道之地,自当退步谨愿,以丛林为念,以众人为心,自然般若之缘胜起,香风四吹,何患无宣劳者,勉旃。……”云云,可见是给无示可宣禅师的回信。《方舆胜览》卷七庆元府“蓬莱山”下注云:“在昌国县,四面大洋,徐福求仙尝至此。”元袁桷《延佑四明志》卷十八载,象山县西南三十里有蓬莱山广福寺,旧名蓬莱院云云。故此处的“蓬莱宣长老”中之“蓬莱”,是指庆元府中之蓬莱山,无示可宣曾住此山。在日僧南浦绍明从宋地归国时,他也写诗为其饯行,其墨迹现存于日本。全文如下:南屏明知客访别复还日本故国谩以廿十八字饯行 宋鄞金文住山 可宣玻璃盏子验同盟,谁向钱唐敢进程。千里同风一句子,明明举似到山城。
  咸淳戊辰夏孟下辩书于大圆镜。此文作于咸淳四年(戊辰,1268)六月下旬,此时无示可宣住鄞县金文山惠照禅寺。文中“廿十八”疑为笔误,当为“什八”。但此诗并未收入《一帆风》中,且一般皆认为南浦绍明于咸淳三年归国, 从此文来看,他应该是在咸淳四年六月下旬归国。
  18.江东 如莹拂晓来烹尊者茶,遥天如水漾轻霞。高风忽地一吹落,发作桥南千树花。
  若道石桥亲至了,知君梦眼未全开。酌然要透险崖句,须知通身白汗来。
  按:第一首诗中“发”字泷田本作“散”。第二首诗中“若”字作“莫”;“知” 作“杏”。作者生平事迹未详。《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石溪心月禅师法系下有“道吾蕴中莹”,疑即此人。湖南浏阳县有道吾山,山上有道吾寺,蕴中如莹当在道吾山住过。
  19.雁山 惟益未治涓滴赵州茶,先沐鸾舆降锦霞。若谓应身元不动,又添梦里一株花。
  桥北桥南挽不回,玉楼金殿豁然开。二乘活业且如此,何似渊明归去来。
  按:第一首诗中“若”字泷田本作“莫”。作者生平事迹无考。雁山当指雁荡山。
  20.西蜀 一贤细抹虚空作盏茶,当阳泼泼一天霞。可怜单证生空者,犹捏双眸记幻花。
  乌藤倒握上天台,一击千门万户开。有问高高峰顶句,和声劈脊搂将来。
  按:第一首诗中第二个“泼”字尊经阁文库本、泷田本皆作“散”;“捏”字泷田本作“提”,“记”字作“起”。作者生平事迹不详。释大观《物初剩语》卷二十一有祭《贤一庵》文云: 魁梧厚庞,即之温然。抑智弗用,遡流寻源。四明天台,稔厥应缘。岁晚西浙,亦复华巅。吴越拓提,为吾青毡。自我不见,倏三四年。遗我以书,墨犹芳鲜。曾几何时,讣音堕前。颇怪贪程,先吾着鞭。溪毛奠芳,礼文在焉。岂不尔思,同戴蜀天。
  此“贤一庵”疑即西蜀一贤。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贤一庵是一个身材魁梧高大、待人温和的人。他是蜀人,主要在浙江一带活动,曾住四明天台及浙西等地方的寺院,卒于咸淳四年(1268)前,早于物初大观而逝。据《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他的禅宗法系是松源崇岳———诺庵师肇———一庵贤。
  21.蜀东 普应渡水穿云为荐茶,玻璃影里现飞霞。光明灼烁无多子,犹胜瞿昙拈底花。
  华顶峰前看一回,云窗月户泼天开。老僧跬步不知处,几度游山玩水来。
  按:第二首诗中“蛙”字泷田本作“跬”。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22.金川 惟一飞泉泻出建溪茶,蟹眼冲开数片霞。花顶老僧治一滴,须教枯木也生花。
  度马度驴横略彴,一条活路目前开。慈容不隔毫端计,何用从他校记来。
  按:第一首诗中“治”字尊经阁文库本、泷田本皆作“沾”。第二首诗中“计”字泷田本作“许”,“校”作“授”。作者金川惟一即环溪惟一禅师(1202— 1281),号环溪,俗姓贾,资州(今四川资中)人。弱冠祝发,受具戒于成都甘露寺。年二十二游大慈讲筵,继谒晦庵光、讷堂辨、土庵圭诸禅师。后出峡, 游南岳、庐山等地,至杭,谒侍佛鉴禅师于育王、径山,又游金陵,依痴绝道冲禅师于钟山。后复归径山。理宗淳祐六年(1246),初住建宁府瑞岩禅寺,后历住临江军瑞篁山惠力禅寺、隆兴府泐潭山宝峰禅寺、黄龙山崇恩禅寺、建昌军资圣禅寺、瑞州黄檗山报恩光孝禅寺、袁州仰山太平兴国禅寺、福州雪峰崇圣禅寺、庆元府太白山天童景德禅寺。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年八十。
  事见《环溪惟一禅师语录》卷下后所附其弟子觉此撰《行状》。据《方舆胜览》卷六十三、《明一统志》卷六十九,在资阳县西有中江,又称金川,贯穿资州全境,且其东部有支流称环溪。这当是其称“金川惟一”或“环溪惟一”之由来。
  23.顺度 广焕一酬卢同七碗茶,色前光夺日边霞。当机觌面无回互,说甚能开顷刻花。
  明明大地一天台,铁壁银山面面开。未动脚头孰至顶,不辜辽海驾航来。
  按:作者生平事迹无考,“顺度”疑为其所住寺院名。
  24.蜀 德全远远来煎龙凤茶,看看桥畔渐生霞。抬眸虽未见方广,盏里凝清已记花。
  鲸波抹过上天梯,烟雾漫漫尽撒开。脚力穷时俱看破,何须梦里又重来。
  按:第一首诗中“记”字泷田本作“起”。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25.天台 德琏汲水浓煎上品茶,满空和气结成霞。不知眼里重添屑,一盏中开五叶花。
  危列翠边金磬响,跨飞梁畔户门开。昨宵合眼梦亲到,勘破声闻小果来。
  按:第二首诗中“列”字泷田本作“到”;“霄”字尊经阁文库本、泷田本皆作“宵”,为是:“勘”字泷田本作“看”。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26.赤城 无二扶桑来献雨前茶,紫气氛氲贯白霞。圣者灵踪藏不得,一瓯各现一瓯花。
  双碉滔滔声不歇,千峰排列画图开。机先荐得石桥境,许你亲曾梦见来。
  按:作者生平事迹不详。《虚堂和尚语录》卷七《偈颂》部分有《送小师无二回中川》云:“蜃江来访竺山春,贵尔寻师已得人。莫学横趋未归客,至今尘土满衣巾。” 诗中讲到小师无二从蜃江(亦称慎江、瓯江、永嘉江,在浙江永嘉县)来访竺山,已经找到合适的师傅,打算回中川,虚堂智愚禅师为其送行,并嘱咐其早日归来。他与赤城无二或为同一人。
  27.晋陵 道纯殷憨越漠献杯茶,瑞应光浮五色霞。小立桥边增感悦,幽禽啼罢啄藤花。
  见得分明百念灰,万重关锁一时开。逢人有问梦中事,向道亲从方广来。
  按:第一首诗中“藤”字尊经阁文库本作“藤”,泷田本作“散”。作者生平事迹无考。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28.庐山 惟玑兜娄烟暖沦香茶,应供依空出绛霞。不是梦中相见了,一瓯争得十分花。
  瀑泻苍崖声有异,桥横古峰水天开。从来尊者无音相,莫向岩前错认来。
  按:第二首诗中“峰”字泷田本作“岸”。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29.越山 简洗盏浓烹陆羽茶,真空妙相现朝霞。眼开不记梦中事,依约岩前尚雨花。
  彩雾深藏尊者家,岩扃应为我侬开。当机觌面无回互,亲到何如亲见来。
  按:第二首诗中“无回”二字底本无,据尊经阁文库本补。作者生平事迹无考。越山,一为浙江会稽山的别称,一在福建怀安境内,现不能判定“越山简”之“越山”为何处。
  30.东蜀 道信不展炊巾不供茶,寒烧木佛忆丹霞。可怜尊者不知此,贪看飞流作雪花。
  五百个僧无住地,玉门金殿自何开。若将梦境为真事,高旆不从东海来。
  按: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希叟绍昙禅师(?—1297)。一弟子名道信,是现存《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中《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神寺语录》的编者之一,希叟绍昙禅师也多与日本禅林相交往,故此东蜀道信或即其弟子道信。《五山文学新集》卷六所附文本在“东蜀道信”之“道信”二字右边有小括号,括号中写着“雪山”二字,不知何指。据《江西通志》卷一百十二,隋朝大业年中禅宗四祖道信所住之吉安府城东祥符寺,改为雪山寺,但显然不是此人。
  31.江左 永讷堂堂官路贩私茶,作者相逢面若霞。五百声闻少惭愧,无端沾着脑门花。
  旷野深山道场地,洪蒙未判已先开。众生若是有灵骨,驷马车车不肯来。
  按:作者生平事迹不详。江左即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佛光圆满常照国师语录》是南宋末渡日僧无学祖元(1226—1286)的语录汇编,其卷九《偈颂》部分有祖元理宗淳祐九年(己酉,1249)在宋时所作《送云溪歌》,后附宋、元二十二人题跋,除一人为俗士外,其它二十一人皆为方外之人。其中有池阳永讷作于景定元年(庚申,1260)重阳节的题跋云: 山谷送焦浚明诗云:“古人不朽事,所愿更勉力。”观予元送云溪,楚骚所谓德音兮予所望者。非不朽事耶?噫!古人之才可得,古人之心不可得也。而子元于心于才,(原缺)以见吾云溪之托交矣。夫义理之在人心,万世古今同一陶冶。山谷不能独有也。时哉易失,事有难并,惜无能为楚声之读者,安得起道蹇于九原云。庚申菊节池阳永讷。
  池阳即今安徽贵池县,地处江左,故此人或即江左永讷。
  32.蜀 智堃曾到台峰致一茶,脚头依衬半空霞。回观伏虎降龙客,不觉重增眼里花。
  天台元是旧天台,尊者门庭一一开。到后明知无锁钥,可怜俗客不曾来。
  按:第一首诗中“观”字泷田本作“视”。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3.蜀 祖宜当阳点出郝公茶,一哄相迎面发霞。尊者从头都见了,何须重现钵罗花。
  独携瘦策步岩隈,楼阁重重转为开。归去海东休说梦,听渠卖却布单来。
  按:第二首诗中“布”字尊经阁文库本作“市”。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4.闽 法埙只解贪煎当土茶,不知蹉过赤城霞。纵使炊巾都展了,依然未放木瓜花。
  刚道石桥滑似苔,问它有口未尝开。只须道得接手句,许你亲游台桥来。
  按:第一首诗中“然”字泷田本作“前”,第二首诗中“桥”字泷田本作“峤”。
  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5.天台 宗逸为煎杀贼纫家茶,丞饼峰前布细霞。梦与见时非见见,一桥崖瀑溅霜花。
  衲僧用处绝疑猜,朱户金门一击开。试与声闻相见者,桥南谁敢出头来。
  按:第一首诗中“丞”字泷田本作“熏”,为是。“烝”通“蒸”。宋陈耆卿撰《赤城志》眷二十一《山水门三》:“石桥在县北五十里,即五百应真之境,相传为方广寺,有石梁架两崖间,龙形龟背,广不盈咫,其上双涧合流,泄为瀑布,西流出剡中。梁既峭危,且多莓苔,葚滑,下临绝涧,过者目眩心悸。昔僧昙猷欲度梁访方广,忽有石如屏梗之,旧号蒸饼峰,孙绰赋所谓‘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是也……”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6.天台 智月三拜殷勤酹薄茶,庞眉雪顶出红霞。玻璃五百皆春色,一盏中呈一样花。
  尊者相拈上玉台,梦中说梦笑颜开。石桥一路如苔滑,莫是君曾跶倒来。
  按:第二首诗彰考馆文库本、尊经阁文库本皆缺,《五山文学新集》第六卷据泷田本补。第一首诗中“酹”字尊经阁文库本作“酬”。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而《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丙岩了惠禅师的弟子有“白云灵江智月”,而“灵江在(台)州城外,其水自三江合流,环违郛郭,旧传有赤城地、灵江水、丹丘井之谣”。故疑此“天台智月”即“灵江智月”,乃西岩了惠禅师弟子。又据《赤城志》眷十九《山水门一》载:“(大固山)山势逶迤,抱州治如屏障,自州治后而北则曰北山,北山稍东接白云,后则曰白云山,其实一山也。”智月或曾住此白云寺。
  37.泉山 守正自汲清泉煮建茶,挨开碧落映残霞。霜钟敲月夜将半,认得分明早眼花。
  一筇秋色上岩隈,石室苔扃尽挨开。伎俩此时都见了,灵踪何起圣何来。
  按:第二首诗中“扃”字泷田本作“扁”,“挨”字泷田本、尊经阁文库本皆作“拶”。作者生平事迹无考。据《方舆胜览》卷十二《南剑州》有“泉山”,为“郡之主山,又名北山,在州北五里,周环四十里。”“泉山守正”之“泉山”或指此处。
  38.江左 道宁掬水临流未点茶,四双八辈已朝霞。试教无位真人看,大似朝开暮落花。
  举步凌虚时险哉,通身毛窍悚然开。倘非撒手悬崖去,梦里那知几往来。
  按:“江左”尊经阁文库本作“江右”,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39.字江 道侏矗矗崇峦天可拏,灵松怪石衬彤霞。应身尊特神通现,满盏茶浮白玉花。
  圣化冥加诚意远,云收雨歇碧峰开。谁言尊者沉空寂,隐隐金灯木末来。
  按:第二首诗中“加”字尊经阁文库本作“知”,作者生平事迹无考。字江即巴江,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一《舆地考七》云:“巴江自古集来抓于郡治之右,状如巴字又曰字江。” 40.钱塘 净覃方庶堂前煮石茶,今开梦眼皦晨霞。机先拈记玻璃盏,满面春风烂熳花。
  倒携霜竹上天台,万叠云山一卓开。扶记半千沉寂者,竿头进步转身来。
  按:第一首诗中“庶”字泷田本、尊经阁文库本皆作“广”,为是。两首诗中“记”字泷田本皆作“起”,为是。作者生平事迹未详。《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虚堂智愚禅师弟子有“东山葛庐净覃”,当为此人。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二十五载:“东山,在(临安)县西三里,相传谢安石高卧之地。”《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卷四《灵隐立僧普说》就署为“侍者净覃编”,卷七又有《净覃藏主游方》诗云:“丛林荒落水云寒,风味辛酸话转难。隐隐一枝天外去,不知何地择人安。”卷十有《净覃藏主请》云:“容易肯人难与共语。竹篦头惜之如金,禅床角委之如土。净覃知藏善知机,电光影里分宾主。”可见其曾司经藏之职。明释文琇编辑《增集续传灯录》卷三虚堂智愚禅师法嗣下有“葛庐覃禅师”,并录其《颂傅大七讲经公案》云:“双林大士太无端,又向粱朝露一斑。经旨未分玄路绝,一挥案上动龙颜。”应即净覃所作。但清通问编定《续灯存稿》卷三、清性统编集《续灯正统》卷七、清超永编辑《五灯全书》卷五十四、清聂先编《续指月录》卷四皆把葛庐覃作为南岳下第十九世容庵海禅师法嗣,《续灯存稿》录其传法世系为:五祖演———天目齐———竹林宝———竹林安———容庵海———庆寿璋、葛庐覃。以上诸书在“葛庐覃”下皆录其“举僧问石溪和尚:‘如何是佛?’溪曰: ‘矮子看戏’。颂曰:巍巍丈六紫金容,百戏场中有变通。矮子看来眉卓竖,铁锤无孔舞春风。”石溪和尚即石溪心月禅师,其传法世系为:五祖演———圆悟勤———虎丘隆———容庵海———密庵杰———松源岳———石溪月。则葛庐覃、石溪月同为临济宗杨岐派,且石溪心月要比葛庐覃后两辈。但禅宗中一般都是后辈举祖师或同辈公案故事而加以吟颂,且其它佛教典籍资料在容庵海法嗣下并无“葛庐覃”其人,如元至大二年(1309)内翰赵孟頫奉敕撰《临济正宗碑》所载即是:五祖演———天目齐———懒牛和———竹林宝———竹林安———容庵海———中和璋。临济第二十世孙五峰普秀所作《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序》中载录此段法系为:五祖演———天目齐———汝州和———竹林宝———竹林安———竹林海———庆寿璋、白涧———归云宣。故疑以“葛庐覃”为“容庵海”法嗣者有误。“葛庐覃”当为虚堂智愚禅师弟子净覃,石溪心月禅师与虚堂智愚禅师同为南岳下二十世,乃净覃之长辈,净覃吟颂其公案故事合情合理。另《禅宗颂古联珠通集》中多处都载录了葛庐覃颂祖师公案,如卷六达磨大师曰: “吾法子三千年后,未曾移易一丝毫许。”葛庐覃颂云:“东西纵目乾坤阔,玉露澄秋气宇高。山是山兮水是水,何曾移易一丝毫。”卷十九赵州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葛庐覃颂云:“狗子佛性赵州无,吕公一个药葫芦,接来医却人间病,大死一回方见渠。”卷二十三颂灵云志勤禅师见桃花悟道公案云:“红入芳蹊锦色鲜,酌然一点不相谩。物归元主自投合,谁谓灵云着眼看。”卷四十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至天宁,一日闻圆悟升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曰:“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即不然,忽有人问: “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他道:“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师于言下忽然前后际断。葛庐覃颂云:“诸佛东山水上行,闲中无事日偏长。熏风拂拂来无已, 无意凉人人自凉。”可见净覃是一个擅长作诗颂的僧人。
  41.四明 如寄至诚方酌碗中茶,金锡琅玕下紫霞。若谓亲逢尊者面,睡眸又翳一重花。
  五百高僧坐绿苔,梦间一睹碧眸开。就中有个庞眉老,昔日亲曾见佛来。
  按:第一首诗中“若”字泷田本作“莫”。作者生平事迹无考。
  42.梓州 希革蒲沥蒿汤即当茶,果然牵伴下深霞。灵通将谓有多少,一一杯中燦一花。
  桥南个一对痴呆,面孔邹搜擘弗开。不待见仵先勘破,昨宵曾入梦中来。
  按:第一首诗中“蒲”字泷田本作“满”,“蒿”作“嵩”。第二首诗中“桥”字作“橘”,疑误,“仵”字作“伊”,为是。作者生平事迹未详。梓州治所相当于今四川三台县。今存《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中《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语录》署为“侍者普和、惠洇、希革编”,又有《示东川希革侍者往江陵省亲》云: “在昔东川多英杰。圆通却万乘之诏,以大觉行,其尊法有体。卍庵脱身戈甲,婴妙喜锋,珊瑚枕上两行泪,一转语,报佛祖恩,足矣。要知斯文重寄,非眼生三角,力负万钧,鲜能担荷。……革侍者髫龀出家,寻师访道,奋志效圆通、万庵之作,每恨不逢樵子径,未识葛洪家。竭来玉乳峰前,背法堂着草鞋, 上门上户眼如铃。有么有么,机如电,不消山僧轻轻喷睫,寒毛卓竖,紧捉乌藤,革辙二门,必期打透。频呼小玉,认即非声。扯破犀牛,见即非色。稍知蹊迳,痛欲加鞭。秋风袭衣,遽有江陵省亲之举,临行需语,为途中道伴。因谓学道如初,成佛有余。骅骝堕地,抱千里之志,不可半途而息。大鹏展翅,乘九万之风,岂恋枪榆之乐。当思一等吃花瑞菜,春阳煦妪,霜雪凭陵,信口吐出,如优昙檐卜,扑鼻馨香,原其所自。无非离心意,出圣凡。项上生铁三百斤,打硬做成。任是古佛,也合低头,甘听处分。到者里,森罗万像,介甲昆虫,总是生身父母。春水满泽,夏云奇峰,秋月扬辉,冬松孔秀。时时顺色,日日承颜。冷面相看,少曾间隔。岂不思大义渡,放慕顾一着子。日月星辰,为之扑落。放一线道,紧系草鞋。若到江陵,有问千丈岩前事,切不得道。奉化县到山四十里,兴尽早回。革辙向上,大有事在。亦要汝东针西札,予当忍死而俟。” 说明希革为希叟绍昙禅师弟子,四川人,疑即此梓州希革。另外,据玉村竹二先生所言,泷田本梓州希革所作二首诗的第二首末尾有“此轩如芝”的署名,当为“此轩如足”之误,《正误佛祖正传宗派图》中虚堂智愚法系下列有“翠岩此轩如足”,说明他也是虚堂智愚禅师弟子。玉村竹二认为《石桥颂轴》的原始形态应该是作者在先,占一行,然后是此作者的两首诗,而此轴流传到江户时代初期已经不完整了,“此轩如足”一行后面的部分已经断掉不存,而泷田英二所藏的《禅家丛书》本是经过重新抄写的,为了节约纸张,改变了《石桥颂轴》的原有格式,把诗颂作者置于每人第二首诗之后同行的空白处,因此就误把“此轩如足”写在了“梓州希革”的第二首诗后了。这种解释笔者以为略显牵强,但其指出现存《石桥颂轴》可能是残本,还是有道理的。因为大休正念所作序及静照法孙释善金撰《无象和尚行状记》中并无指出当时和诗的具体人数, 只有《本朝高僧传》卷二十一静照传中指出和诗者是四十二人,并指出有“横川如珙、虚州普度诸大老”,但现存《石桥颂轴》中和诗者并未见有横川如珙(1222—1289)。《本朝高僧传》由日本临济宗释师蛮完成于元禄十五年(1702),此时已是江尸时代中期,说明师蛮所根据的可能是有四十二人和诗的另一种传本。如果算上此轩如足、横川如珙,当时和诗者就有四十三人了。也许还有更多。所以说现存《石桥颂轴》可能是残本是有道理的。

知识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天台山五百罗汉传播考、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茶文化、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诗画艺术三编。

阅读

相关人物

许红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