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桥颂轴》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828
颗粒名称: (一)《石桥颂轴》的由来
分类号: B949.2
页数: 4
页码: 123-126
摘要: 《石桥颂轴》亦称《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或《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它记载了日僧无象静照游历宋地时与宋僧相交往的一段佳话。
关键词: 天台 罗汉 宗教文化

内容

《石桥颂轴》亦称《无象照公梦游天台偈》或《无象照公梦游天台石桥颂轴》。它记载了日僧无象静照游历宋地时与宋僧相交往的一段佳话。释静照(1234—1306),号无象,俗姓平,相州镰仓人。自幼出家,挂搭东福寺,侍圣一国师。南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日本建长四年)入宋,登径山参石溪心月禅师,大悟,为心月所印可。服侍心月禅师五年,辞去游方。景定元年(1260),挂锡育王山广利禅寺,为该寺知宾。景定三年(1262)秋天,到天台石桥,供茶汤于五百罗汉,梦游灵洞,闻梵锤,作二诗偈,当时有名衲四十余人,各作二首,赓韵相和。无象静照把这些诗偈制成诗轴,后来带回日本,这就是《石桥颂轴》的主体部分。但现存《石桥颂轴》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宋僧大休正念所作的序文,第二部分是无象静照与南宋僧人四十一人所作诗偈共八十四首。
  而大休正念的序是后来他在日本作的。大休正念的序文云: 唐宝祐甲寅,予在双径石溪先师座下,与无象照公聚首。先师归寂后,寓越上新昌大石佛首座寮,重会。无象出示游天台石桥梦登圣域自述伽陁,诸大老赓韵成什,予不揆亦尝赘语。别后闻便舸归国,云际涛空,音问相绝。岂料咸淳己巳,予泛杯东海,为扶桑之游,再瞻丰度于关东巨福,握手论旧,喜不胜情。未几,无象龙天推毂,瑞世法源。日本文永甲戌夏,忽过予,袖出颂藁一编,乃曰:“此昔大唐游天台之什。”予目之,相顾咨嗟,曰:“此轴乃公青毡旧物, 一别又二十年矣。今获再现,亦予之复见故人也。”捧读不忍释手。无象曰: “公能为我叙其始末于章首,十袭珍藏,贻后五日佳话可乎?”予嘉其求旧不忘之意,因举佛鉴禅师曰:“先师节俭,一钵囊鞋袋,百缀千补,犹不忍弃之,尝曰: ‘此二物相从出关,仅五十年,讵肯轻弃?’”以远譬近,遂诺其请。予乃曰:“公昔之寓唐土,亦犹予今之寓日域,行云谷神,动静不以心,去来不以象,情隔则鲸波万里,心同则彼我一如。所以道,无边刹境,自它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 终始不离于当念。苟者一念予拶得破,那一步子踏得着,不妨朝离西天,暮归东土,天台游山,南岳普请,高挹峩眉,平步五台,手攀南辰,身藏北斗,大唐国里打鼓,日本国里作舞,田地稳密,神通游戏,摁不出这个时节,亦吾家本分事耳。”无象不觉点头微笑,予于是命笔,题于卷首。时文永甲戌初夏,住禅兴宋大休正念拜手。
  从这篇序文中我们也可以更详细地了解到《石桥颂轴》的由来。释正念(1215—1289),号大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初参东谷明光禅师于灵隐寺, 后师事石溪心月禅师。度宗咸淳五年(1269)乘商船东渡日本,到镰仓,时在建长寺的兰溪道隆延为高宾,后历住禅兴、建长、寿福、圆觉诸寺。正应二年(1289,元至元二十六年)示寂,年七十五,谥佛源禅师。这篇序文作于日本文永十一年(甲戌,公元1274年,南宋度宗咸淳十年)初夏,他当时住禅兴寺,序中讲到在理宗宝祐二年(甲寅,1254,日本建长六年),他在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石溪心月禅师的座下,曾与无象静照相聚。石溪心月禅师圆寂后,他寓居新昌大石佛首座寮,与无象静照重聚。这时无象静照“出示游天台石桥梦登圣域” 所作诗偈,“诸大老赓韵成什”,其中大休正念也和韵二首。至于他们和诗的时间,文中并未说明,只是说是在石溪心月禅师“归寂后”。关于石溪心月禅师圆寂的时间,《全宋诗》60册37688页《释心月小传》署为1254,即理宗宝祐二年, 可能是根据《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卷首刘震孙于景定元年(1260)所作的序推出的。刘震孙序云: 景定元年夏四月,径山比丘正彬袖一编书,过余而言曰:“吾师石溪佛海禅师之没,且六年矣。门弟子录其语锓梓,而未有叙引,无以传不朽。惟公知吾师为深,愿以为请。”余于是窃有感焉。……师眉山人,名心月,姓王氏,家世业儒云。是岁七月既望。中奉大夫、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渤海刘震孙序。
  根据文中所言,从景定元年逆推六年,正好是宝祐二年。但序文中所提到的时间是有误的。据明宋奎光《径山志》卷二,痴绝道冲、石溪心月、偃溪广闻禅师分别任径山兴圣万寿禅寺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代住持,。痴绝道冲禅师卒于淳祐十年三月,《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卷上《住临安府景德灵隐禅师语录》末记载:“淳祐十年六月廿一日,在寺受径山请,捧勅黄谢恩毕, 上堂云:旃檀林里老檀树,饱阅风霜不记春。自谓摧颓已无用,又沾雨露一番新……”则石溪心月禅师于淳祐十年六月廿一日后始住径山。而《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卷下后《新添》部分有石溪心月禅师所作的《开光明藏疏》及《示无象》两篇短文,皆作于宝祐乙卯(即宝祐三年,1255),且后者正是写给无象静照的。全文云: 静照禅者,过海访此未久,动容瞬目,吐露不凡。因作颂见示,可敬。倘跛步前哲,不患不与之把手同行也。僧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女。何?州云:放下着。僧云: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云:放不下,担取去。僧大悟于言下。且道那里是这僧悟处?试着意看去,切不必理会得与不得。宜以悟为则。
  所谓不患不与前哲把手同行,当立地以待构取。照宜勉之。乙卯孟冬径山老比丘心月。
  这篇法语的原物现还存于日本。文中明确指出是作于宝祐三年孟冬,说明石溪心月禅师此时还在世。而据宋林希逸所撰偃溪广闻禅师《塔铭》,偃溪广闻禅师于宝祐四年(丙辰)移住径山,《径山志》卷二称石溪心月禅师卒于六月初九日,则其应是卒于宝祐四年的六月初九。所以大休正念与无象静照在新昌大石佛首座寮的重聚,也是宝祐四年以后的事了。但今传《石桥颂轴》无象静照诗偈前有其自叙云: 景定壬戌重阳前五日,登石桥,作尊者供。假榻桥边,梦游灵洞,所历与觉时无异。忽闻霜钟,不知声自何发,因缀小偈,以纪胜事云。
  景定壬戌即景定三年(1262),无象静照在天台石桥写下两首诗偈,过了两年以后,度宗咸淳元年(1265),他就返回日本了。
  而现传《石桥颂轴》中第一位与他唱和的南宋僧人是育王物初,即物初大观禅师,他于景定四年(1263)十一月十日,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故静照与大休正念在新昌重聚,诸大老作诗唱和的时间一定是在景定四年十一月十日后至咸淳元年他返回日本期间。无象静照回国后,与大休正念间音讯断绝,但在咸淳五年(己巳,1269,日本文永六年),大休正念受邀前往日本,与无象静照重会于关东镰仓建长寺。日本文永甲戌(十一年,1274,宋度宗咸淳十年)初夏,无象静照忽然造访大休正念,并出示颂稿一编请其作序,此颂稿正是无象静照梦游天台偈轴,大休正念赞许其“求旧不忘之意”,欣然命笔为其写下序文。此后无象静照梦游天台偈轴就与序文一起流传下来。但笔者认为大休正念序文中所云“此轴乃公青毡旧物,一别又二十年矣。今获再观,亦予之复见故人也。”一段话,其中“二十年”当为“十二年”之笔误,否则从咸淳十年逆推二十年的话,应该是宝祐三年,此时无象静照还未登天台石桥而作诗偈,更无诸名衲和韵之事发生。

知识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天台山五百罗汉传播考、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茶文化、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诗画艺术三编。

阅读

相关人物

许红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