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径山参学,得心月印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10820020210002823
颗粒名称: (二)径山参学,得心月印可
分类号: B949.2
页数: 3
页码: 117-119
摘要: 日本建长四年(1252),静照来宋。入华后,直奔径山,随心月参禅。宝祐二年(1254),静照与师兄大休正念“聚道说家里事”,“平将军时赖之请简至矣”。随“请简”一起到达心月手中的,还有时赖的“问道书”。接到问道书,心月先是上堂说法,强调了禅意无法言说的道理。后复致书时赖,曰: “径山收得江西信,藏在山中五百年。
关键词: 天台 罗汉 宗教文化

内容

日本建长四年(1252),静照来宋。入华后,直奔径山,随心月参禅。宝祐二年(1254),静照与师兄大休正念“聚道说家里事”,“平将军时赖之请简至矣”。⑦ 随“请简”一起到达心月手中的,还有时赖的“问道书”。接到问道书,心月先是上堂说法,强调了禅意无法言说的道理。后复致书时赖,曰: “径山收得江西信,藏在山中五百年。转送相模贤太守,不烦点破任天然”,①并于“回书中亦画一圆相”,②试图以此偈颂与圆相开示时赖,使其放弃对语言文字的执着,直达圆融佛性。
  静照在读了心月给时赖的回信之后,立刻作偈一首上呈心月,文曰: “马师圆相钦师点,可煞南阳谩度量。佛海转为寄日本,无端雪上更加霜”。③ 从中可见静照已悟出“马师圆相钦师点”这则公案所蕴含的禅机妙义,明白了禅宗“依义不依语”的根本精神。心月读后,颇为赏识,亲笔抄录此偈,并作跋语于后,以示本国参学之僧。心月手迹现藏于日本大阪藤田美术馆。
  宝祐三年(1255)冬,心月赠静照以法语,试图通过“赵州放下”公案,帮助静照放弃理会“得与不得”,远离一切对立执着,进入无分别的最高悟境。法语内容收录在《石溪心月禅师语录》,而法语的手稿断简,则保存在日本京都北村文华财团手中。静照在参此公案之后,自觉有所悟,“一日入室,方呈见解,被溪一掌,当下大悟”。④ 处在悟道临界点上的静照因心月的一个巴掌而茅塞顿开,实现顿悟。顿悟后的静照作偈曰:“元无一物带将来,担不起时眼豁开。海上闲游知己少,一蛇一虎却忘怀”,⑤得心月印可。
  翌年三月,静照向心月辞行,心月赠其四句偈颂,鼓励静照只要参透赵州“狗子无佛性”公案,斩断分别与对立,就能摆脱俗情妄念,认识事物真相,达到清静廓彻之空寂境界。接着,又告诫静照修禅需持之以恒,切不可中途懈怠、退却。心月手书的这份送别偈今存日本兵库县神户市香雪美术馆。同时,心月“以法衣自书年月日”⑥送与静照。该法衣后来留在静照晚年开山的京都佛心寺。
  静照离开径山后不久,心月溘然长逝。闻此消息,静照十分悲伤,特作祭文①悼之,既有对心月德行之称颂,也表达了失去恩师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附注

⑦ [日]西隐善金.法海禅师行状记[A].塙保己一.续群书类从·第九辑上[Z].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27.367. ①(宋)石溪心月.石溪心月禅师语录[A].卍新纂续藏经·第71册[Z].东京:国书刊行会, 1975.59,64. ②(宋)大休正念.念大休禅师语录[A].大日本佛教全书[Z].东京:佛书刊行会,1914.143,3. ③[日]田山方南.续禅林墨迹[M].东京:思文阁,1981. ④[日]卍元师蛮.本朝高僧传[A].大日本佛教全书[Z].东京:佛书刊行会,1913.305. ⑤[日]无象静照.无象和尚语录[A].玉村竹二.五山文学新集·第6卷[Z].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2.612.599.585. ⑥ [日]西隐善金.法海禅师行状记[A].塙保己一.续群书类从·第九辑上[Z].东京:续群书类从完成会,1927.367. ①[日]无象静照.无象和尚语录[A].玉村竹二.五山文学新集·第6卷[Z].东京:东京大学出 版会,1972.612.599.585.

知识出处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天台山与中国五百罗汉文化》

出版地:上海

本书天台山五百罗汉传播考、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茶文化、天台山五百罗汉与诗画艺术三编。

阅读

相关人物

江静
责任者